登陆注册
5442200000005

第5章 对德宣战的纠葛(1)

中国是个弱国,多年跟列强打交道,从来没有占过便宜,庚子之役,更是败得输掉了底裤,以致此后很长时间,中国军人一见到洋人军队,腿就打哆嗦。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跟德国决裂,刀兵相见,虽说是跟在协约国后面,背靠大树,但选择站边,等于押宝,赢了固然好,但是,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万一协约国输了,我们怎么办?

站哪边,真是个问题

1914年7月28日,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大战,本是欧洲列强两大集团对峙多年的结果。当时的中国人,称之为欧战。既然是欧战,似乎跟中国人就没多大关系。不过,那个年代,虽说不能讲“地球村”,但欧洲发生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完全置身事外。更何况,欧洲两大集团的国家,都在中国有实体性的存在。东方,恰好还有一个已经脱亚入欧、曾经战胜俄国的日本。日本由于英日同盟的关系,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宣战。它动刀兵的地方,不是欧洲,而是中国的青岛。在那个年月,海洋是英国人的天下,德奥的海军不行,战端一开,在中国的德国人,就成了孤儿。所以,当日英联军打来时,德国人无论如何都抵抗不了。占绝对优势的日本军人,围攻青岛,打了一个月,不到五千名临时招来的德国人投降。据袁世凯政治顾问莫理循说,日本官兵因此役授勋者达十四万人。[1]看来,第二次对白人的优胜战绩,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但仍然令日本兴奋,因为,对手毕竟是多年作为楷模的德国。

如果欧洲的战争也像日德青岛之战那样,速战速决,那么,这场白人之间的厮杀,的确不怎么干中国的事。孱弱的中国人,只能像多数欧洲战争一样,远远地看着,发一点儿不痛不痒的议论,自己保持中立了事。虽然按西方研究者的说法,英国人从一开始就希望中国站在他们一边参战,但由于日本的反对,此事没有结果。在大战之初,日本人把欧战视为独占中国的天赐良机,不乐意看到中国有任何出头露面的机会。[2]按莫理循的说法,当时英国公使朱尔典提出动议后,袁世凯表示,须英法俄日四国共同提出邀请,他才考虑。但当英法俄三国驻日使节向日本政府提议之后,却遭到日本政府的断然拒绝。[3]1915年11月间,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发现日本报纸纷传中国参战之事,曾经就此事问过国内外交部,次长曹汝霖回答说,英国和俄国,曾经试探性提议让中国参战,我方正在慎重研究。随后,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郑重其事上门询问此事,中国方面的回答是,英俄并未正式提议。最后,此议由于日本方面不乐意而作罢。[4]而此时的英国人,显然也没把争取中国参战太当回事。因为,在战争之初,大家几乎都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战争打不了太长时间,几场大战役之后,就可以分胜负了。但是,偏偏战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旷日持久,打成了消耗战,绞肉机式的消耗战。双方掘壕据守,反复争夺,人力损失巨大。这时候,就用得着中国了。挖战壕、抬担架、运弹药这样的苦活儿,以及后方的工厂、工程,总得有苦力才行。而中国人,那个时代,在欧洲人眼里,就是苦力(coolie)的代名词。此时,在中国的土地上,同盟国的人,已经被日本赶走了,那么征集苦力,也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有资格。自1916年春天起,法国人就开始在中国张罗招募劳工,随后,英国人也加入了进来。按欧洲的标准,华工非常廉价,每名华工,每月所得工资才二十二元,其中安家费为十元。但是,山东一带的农民,趋之若鹜。四个星期,就可以招募到九千人。[5]民国没办好,农民的生计艰难,出国做苦工,虽说危险,但也是一个出路。

随着战争越来越残酷,死亡士兵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欧洲不仅劳动力紧张,兵源也紧张。中国是中立国,任何一方在中立国大规模招人,都有不便。日本人虽然参战,但想让他们为欧洲的事,到欧洲打仗,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中国人越来越被人惦记,不仅惦记中国的劳力,也惦记中国的军队。自从袁世凯小站练兵以来,新式的中国军队,给在华的欧洲武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中国人是可以成为优秀士兵的。而日本由于欧战,成了战争物资的供应商,很发了一笔,底气很足。加之,很有可能英法俄等国,也对日本战后的要求,有所许诺。[6]最关键的是,既然已经加入协议国方面参战,总是希望协约国会赢。所以,日本也一改初衷,也同意中国参战了。这样一来,19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参战的问题,就非常正经地浮上了水面。

不过,虽然说甲午之后,德国人强占青岛,委实霸道了一回,后来闹义和团,还把德国公使克林德给杀了,但总的来说,中德关系一直都不错。当年德国普鲁士陆军,天下第一,中国新建陆军,法乎其上,学的就是普鲁士。所以,军政两界,崇德者甚众。很多人去日本学军事,但日本也是学德国,所以,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人,几乎个个是普鲁士军人的粉丝,连徐树铮这种眼高于顶的日本士官生,也是个崇德派。德国人占了青岛,控制了胶济铁路,开始固然霸道,但后来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还不坏。所有的建设,都做得有板有眼,德占青岛的秩序也好。所以,日德开战,不像当年日俄战争,中国舆论一边倒地向着日本。很多人对德国的失败,感到惋惜。欧洲战事胶着,孰胜孰败,一时间真的不好判断,单就战场态势而言,同盟国有德军参与的战线,同盟国方面还占着上风。中国是个弱国,多年跟列强打交道,从来没有占过便宜,庚子之役,更是败得输掉了底裤,以致此后很长时间,中国军人一见到洋人军队,腿就打哆嗦。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跟德国决裂,刀兵相见,虽说是跟在协约国后面,背靠大树,但选择站边,等于押宝,赢了固然好,但是,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万一协约国输了,我们怎么办?

在1917年的时候,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然而,就当时的情势而言,中国政府不参战,实在太困难。道理很简单,在东方,德国人已经被赶走了,存在于中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人员,除了使馆,就是租界和商界的零星人等。但是,协约国,尤其是英法的势力却依旧存在。再加上一个日本,就更不得了。后来,美国也加入了协约国,这样的话,在中国的西方国家,几乎一致要求中国参战。以当时中国如此弱的情势,即使上下都不乐意,人家非要逼你,事实上也无法拒绝。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当时的中国,即使想跟德国结盟,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是跟协约国走。“东亚均势之局,即在战前,而德之力已极孤微,奥更无论。若今日则德在东亚之势力,已达零度。以吾所策,德虽不败,而十年之内,其势力不能复振于远东明甚也。质言之,中国所托命之均势,则英俄法美日五国均之而已,而当欧战疲敝之余,能生死我者尤莫如美日。我若能提絜美日,而自伍于此五国之林,虽进无所获,而退焉必足以自保。”[7]意思是说,在欧战打到这个份儿上的情形下,今日之远东,中国的生存,无非依赖于英俄法美日五国的均势,具体地说则取决于美国和日本,只要跟着他们走,中国即使无所获,也可以自保。后面的话,他没说,实际上,中国也不得不跟着美日走,即使前面有深渊,也只能跟着。实际上,对于已经改了主意,力主中国参战的日本人来说,中国要参战,只能跟着日本走。日本寺内首相的密友和特使西原龟三回忆道:“欧战渐渐发展成为世界大战,中国尚在犹豫观望,若想保持目前的现状直到战争结束,已经不可能了。若任其站到德国方面去,当然是一件很坏的事;但若坐视其被美国拉进协约国方面来,也会使好容易打下的一点点日中亲善的基础发生裂痕。我为此异常焦虑,曾数度向政府提出种种建议,内阁终于决定劝告中国参战。本野外务大臣委托我前去处理此事。”[8]当然,美国方面也多次表示了希望中国参战的愿望。驻美公使顾维钧,不仅向中国政府传达了美国甚至还有英国的这方面的意愿,还强调,如果跟着日本,则有丧失主权的危险,而跟着美国,则没有这样的危险。同样,美国也可以因我参战,给予经济上的援助。[9]只是,就当时而言,美国在华的存在,远不及日本强势。美国人虽然也因欧战发了大财,但一时间还没有意思改变日本强势的格局。中国的参战问题,势必跟日本有着解不开的干系。

绝交而不参战的民意

当然,即便如此,参战,也得有个由头。这个由头,是美国人弄出来的。

德国在一战的时候,为了弥补海军的劣势,实施了无限制潜艇战,跟英法俄缠斗。在水底下打水面舰只,这样的斗法,难免伤及无辜,影响中立国的利益。无论客轮“露西坦尼亚”号事件是否美国参战的原因,但至少这个令百多名美国人死亡的事件,的确可以构成美国参战的非常合适的借口。1917年2月,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与德国断交,不久加入欧战战团。在断交之时,美国国务院指示驻华使节,看能否要求中国跟他们一致行动。整个事情挺有戏剧性,接到指令,美国公使芮恩施立刻就来见段祺瑞,进到总理的会客厅,才发现双方都没带译员,只好干坐着抽烟,等翻译。幸好,这时中国的海军总长来了,他的英语不错,双方之间才能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探讨的结果,段祺瑞表示,中国政府虽然乐意就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表示抗议,但对于绝交,还是相当犹豫。因为在他们看来,“近几年来,德国一直慎重对待中国,若突然与之断交,看起来象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过了几天,芮恩施又得到通知,美国国务院要他不要对中国的参战问题,过分热情。显然,这是美国方面受到了日本的压力。[10]显然,在那个时候,美国并不想开罪日本,拿下在东亚的主导权。美国人一主动,日本人就吃味了。

到了晚上,中国方面还是妥协了,答应提出抗议,准备断交。[11]当然,这是因为日本的意见。下午曹汝霖跟日本公使进行了接触,日本方面,也劝告中国可以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雷厉风行,随即对德提出强烈抗议,抗议的由头,跟美国一样,也是无限制潜艇战。其实,当时还没有听说有中国公民因此而受害的。[12]湖南督军谭延闿就来电表示疑惑,说是“中国并无船只往来,协约国有无封锁似于中国无关”。[13]即便如此,由于有了美国人的掺和,日本有点不满意了。当中国公使章宗祥去见日本外相的时候,日本外相说,中国做得不够,应该马上“宣布断绝国交”。并对中国提出抗议之前,没有跟日本政府协商,表示不满。(其实是协商过了的,只是章宗祥没有及时约见日本外相而已。)随后,段祺瑞即直接给驻日公使章宗祥来电,要他与日本方面协商对德绝交之事。在一番紧锣密鼓的交涉之后,日本表示满意,也提出了新的希望,希望中国在绝交之后,“再进一步加入联合战团(即协约国——笔者注)”。[14]当时的英法两国,的确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有精力、也有工夫影响中国的,只有美日两国。但美日之间,也存在小小的争夺,相对而言,美国争的劲头小,日本的醋劲大,即便是参战,日本也生怕中国跟着美国走。在讨论中国是否对德绝交和参战的问题上,根据章宗祥的回忆,日本方面掺和得相当深。段祺瑞和几个亲日、知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与日本公使,以及来华的日本首相特使西原龟三,为此接触频繁。[15]此时,日本已经换马,逼袁世凯签二十一条的大隈内阁已经下台,新上台的寺内内阁,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由“强横蛮干”的霸道,改为也非“宋襄之仁”的王道。[16]尽管如此,这些主张实行对华柔化政策的日本人,也是一副大哥的架势,还是个小心眼的大哥。小弟稍有差池,就一脸不高兴。

自晚清以来,从来都是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影响着中国的外交走向。《辛丑条约》之后,这样的列强意向,更为明显,晚清如此,民国也不例外。外事,就得看外国人的脸色。自打德国人被日本驱逐出了山东和青岛,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华,就剩下使馆、租界和零星的商人、传教士了。这种在华存在近乎零度的状况,当然很难抵抗英法俄美日五国的影响。政界人士中,即使对德颇有好感者,其实也知道这回欧洲列强打架,非要中国人站边的话,大概也只能选择站在协约国一边。即便如此,对德绝交的提案,还是遭到了总统府的坚决阻击。黎元洪和他身边的人,都不喜欢开罪德国,当时的舆论,整体上是希望中国保持中立。为了通过对德绝交案,段祺瑞不得不以退为进,辞职出走天津。在段祺瑞撂挑子之后,黎元洪发现,他居然在可能担任总理的名流中,找不到一个乐意接手的人,而各地督军也纷纷来电,挽留段内阁。在这种情况下,黎元洪只能妥协,请回段祺瑞,自然,对德绝交也就一帆风顺了。内阁对德绝交的决定,很快参众两院都通过了,黎元洪也盖了印。

晚清著名的史官恽毓鼎,跟德国人关系密切,日记中记录此时凡两次见德国公使辛慈。辛慈觉得中国如此决定,是中了日本的计。他在日记里哀叹:“众议院表决加入战团(其实只是绝交——笔者注)已通过,间有数十明于理势之人,无如寡不敌众也。”[17]尽管有许多人表示不满,但总的来说,如果仅仅是对德绝交,舆论还是可以接受的。

同类推荐
  • 杀气腾腾美国史

    杀气腾腾美国史

    这是一本简明美国史,简明,但不简单。《杀气腾腾美国史》从英国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讲起,从战争角度解读美国史。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读懂战争,你就读懂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货币战争……这些杀气腾腾、血腥弥漫的战争换来了美国的民主与自由、发展与前进。如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一举一动为全球瞩目。美国一边从两场战争中抽身,一边又在为下一场秣马厉兵。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剥开民主与自由的光环,美国和你想的不一样。
  • 天下横扫

    天下横扫

    剑划破了长空的寂莫,胆挥洒了侠士的豪情,琴韵含了红袖的飘逸,心参悟了历史的沧桑……这是一个有关关公,诸葛亮等人辅佐刘备一匡天下的传奇故事。
  • 大周第一宦官

    大周第一宦官

    商学院才子许凤云,无端穿越到了大周后宫,成了一个冒牌的小太监。为了保住自己的命根子,他开始努力奋斗,但是,一不小心,奋斗过了头,成了大周第一宦官……后宫,是皇帝的地方?谁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外加所有宫女,我许凤云,随便睡!连皇帝我都睡!
  • 爱尔兰帝国

    爱尔兰帝国

    穿越到了中世纪的爱尔兰,成为了一个国王,面对战火连天的欧洲,究竟要做出怎么样的抉择?是统一整个不列颠,完成亚瑟王的伟业?还是传播主的荣光,荡平伊比利亚和叙利亚的异教徒?
  • 中华兵王

    中华兵王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男人不狠,江山不稳。看一个现代草根80后,如何唤醒炎黄子孙沉睡千年的血性和尚武精神!如何使中华民族再次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又如何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热门推荐
  • 八零尾巴北漂记

    八零尾巴北漂记

    故事发生在2008年,主人公叫刘果与一群刚刚毕业的学生,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分别自找出路,经过了15次搬家,11个朋友的离开,背叛,别人歧视的目光。北漂生活一个人面对着陌生的城市,孤独与恐惧。依然不放弃!真实,绝对的真实,没有半点儿虚拟成分。会与很多身在北京的朋友产生共鸣,很精彩不容错过哦!
  • 芩萱的重生记事

    芩萱的重生记事

    重生回前世自己十六岁的日子,即将成为自己继母的害死自己母亲的女人,冷漠甚至提防着自己的父亲,以及身边人蠢蠢欲动的心思,姜芩萱可谓前有虎后有狼。但是她姜芩萱会被打倒吗?显然不会,有了重新再来的一次机会,昔日的爱人、亲人、朋友,她又怎么会看不透她们的心思呢?身为豪门的千金,不是她的错,却为什么总是有嫉恨她的人出现并且一次次陷害自己。她们只看见了豪门千金身份的高贵,却没有注意到这身份背后的悲哀。姜芩萱只想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明枪暗箭,报完仇,过自己想要的悠闲生活。PS:可以求下推荐与收藏么?~\(≧▽≦)/~小手轻轻一点就可以啦,我的推荐与收藏实在是太少了,拜托了各位亲们(づ ̄3 ̄)づ╭?~
  • 20岁后嫁给鬼

    20岁后嫁给鬼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二十岁前绝对不能喝酒,可妈妈没告诉我,喝酒了我就要嫁给鬼啊!二十岁生日那天,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酒,然而之后,我身边的男生开始一个个离奇死亡,诡异的断手、掩面的长发、夜里阵阵的啜泣声,还有每天晚上抚摸我的冰冷手掌……我从不信鬼神,可我却正被不知名的物体支配着,在棺材里和他拜堂……
  • 心灵鸡汤系列书——智慧之灯

    心灵鸡汤系列书——智慧之灯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魑魅魍魉大妖怪

    魑魅魍魉大妖怪

    梦,人们说,是自己白天的潜意识所想,而在晚上表现出来。眼,上帝赐给我们,用来仔细的体会造物主的伟大,世界的奇迹。黄道十二宫,人类不可触及的存在。蛇遣座,无人知晓,却,为凌驾于十二宫之上的第十三宫。传说,蛇遣座本身是一头巨大的蟒蛇,它的眼睛被称为【黄泉蛇遣之眼】。一条老街,一间古店,人如过客,屋子亦在。
  • 天命之修

    天命之修

    修行的道路如同一望无际的大海,始终看不到彼岸。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如何能踏破这条天命之路。
  • 爆萌痞妃:逆天神技戏古代

    爆萌痞妃:逆天神技戏古代

    〖宠文1v1〗女主在惨招男友背叛后,被拉入一个莫名的神仙红包群,从此神器在手美男我有!“恭喜你,抢到阎王爷的时空穿梭符,使用后便可自由的穿梭在任意时空!”随后女主领取了并选择了古代,尔后女主便手持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古代放肆撩起了美男!
  • 我在你的世界,下落不明

    我在你的世界,下落不明

    林若生丰富的人生,是遇见秦陌开始的。从见到秦陌的第一眼,林若生就知道,她完蛋了。一见秦陌误终生。她当然也没能幸免。因为爱他,林若生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他的城市,他的公司,成为他的助理,她只想离他更近一点,她说:“我爱的男孩,身上会发光呢,每次一看到他,我就跟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样,浑身都是闪闪发光的正能量。”但是,秦陌,这个冷漠疏离的男人,永远那么遥不可及。林若生不止一次地站在他面前勇敢地表白:“秦陌,我喜欢你!”可也是这样的勇敢,让若生在秦陌的世界里,徘徊不定,下落不明……
  • 问仙传说

    问仙传说

    我许你一世繁华,你诺我一生相依,现实渲白了发,我给了你一场空,你送了我一曲梦,在时光这头凝望岁月那头,轮回里,是谁敷衍了谁的年华?是谁沧桑了谁的等待?
  •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既然已经无法触摸追寻那抹凑巧的阳光和美好的光影,就不如让时光铸成一个完满的句号,留作曾经青春的凭证.。。。。。。生而为梦,梦中方生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