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55100000005

第5章 求学东瀛(1)

吴觉农的双轨制人生开始了,纵观其此一历史时期的论述和活动,很难判定他将是一个优秀的妇女问题专家,还是一个卓越的茶学家,吴觉农的日本留学期间,两件事情都做的如此出色。

吴觉农在日本的留学,是从东京预备学校学习日本语开始的,然后即赴静冈金谷日本茶业试验场实习两三年。在吴觉农晚年的回忆文章《我在上海商检局搞叶工作的回忆》中,他对在日本学习茶学作了这样一番评价:当时日本的茶业虽然还不很发达,但已运用了一些新的科学方法,如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制造,有的也已利用了机械。我在日本学习的三年间,除在茶叶试验场参加种植和制造茶叶等工作外,曾先后到各地的一些制茶工厂参观,并和他们一道进行实验,也了解到各个厂的生产情况。同时还从他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茶叶资料中,学到了各个国家的茶叶产、制、运、销方面的工作过程。

他还在回忆中平静地说:我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对我国茶叶的历史作了一些研究,那是因了当时各国已不再承认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这一令人痛心的学术现状而即知即行的。

这便是吴觉农随之写出的《茶树原产地考》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期间,吴觉农还经常向上海的《时事新报》的《学灯》、《民国日报》的《觉悟》和《商报》投寄有关茶叶产制、运销方面的各种稿件,并得以发表。

吴觉农茶学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他25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这就是他那篇直到今天还有着最直接学术意义、同时也超越了学术意义的经典之作--《茶树原产地考》和《中国茶业改革方准》。

我们有必要在此把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以使后人能够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来认识吴觉农此一重大的茶人行动。

正如吴觉农自己表达的那样:我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对我国茶叶的历史作了一些研究。据记载,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已把茶叶作为贡品。从西汉时代开始,茶叶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到了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长江南北十几个省,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也在这个期间问世。我国茶叶,在公元六至八世纪传到朝鲜、日本以后,十七世纪前半个世纪开始,又传到了欧洲和南北美州。因此,过去世界上一致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的西面地区。不意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有的人对茶树的原产地提出不同看法。为此,我曾在这个期间就我所掌握的史料写出了《茶树原产地考》一文(发表在中华农学会1923年2月刊行的《会报》第37期上)。

晚年的吴觉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用了最心平气和的口气,这在25岁时的吴觉农刚刚面对这个问题时是断然无法做到的。一切都产生在爱国护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对茶树原产地的考证之背景也是如此。他在文中历数外国人无视事实的现状之后,公开声明说:特草是篇以告海内外学者有怀疑于华茶非中华产茶者。

有什么具体的事件触发了吴觉农、以至他下决心要把这个问题向世界讨之以公道吗?就像鲁迅在日本看到麻木的国民面对屠杀、因而转而弃医从文、以文学救国一样,吴觉农也不是没有遭遇到过这样的刺激。不止一次,有日本的年轻同道或者学生,手里拿着一个梨子或者桔子,在他眼前晃着,问道:中国也有这种东西吗?吴觉农一面觉得这种问题近乎荒唐,另一方面又认为不足深怪,因为日本教科书上往往填着的就是这些水果的日本学名,以至于不少学生认为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东西了。推之于茶叶,也是一样。不少英美人看到茶叶包装袋上印着“CHINATEA”就感到不可思议,问:中国也有茶树么?

在那样一个民族危难深重的时代,吴觉农即便是用了最严正的学术态度来考证此事,但出发点却是完完全全地爱国,因此,通篇文章二万余字,却是热血青年的激昂基调构成,字里行间的那种据理力争义正辞严的口气,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茶树原产地考》通篇是从英国人开刀的,小标题的题目就叫“英人的偏见”。这也难怪,茶叶原产地印度说,正是从英国人开始的。吴觉农开门见山地指名道姓:勃拉克氏在《茶商指南》里说:有许多学者的提议从茶的优越和茂盛上说起来,就主张茶的原产地,为印度而非中国。所以印度的茶树是原来就有的。

然后,吴觉农干脆就用一种嘲讽的口气再举例说:易培生氏所著的《茶》是一本商业上用书,果然没什么价值可言,但是他开卷第一章中说道:“中国只有栽培的茶树,不能找到绝对野生的茶树,只亚萨(印度国土作者注)发见野生茶树曰THE AASSAM ICA,植物学家都视为一切茶树之祖。”

最后,吴觉农又点出一个人名,他读的很细,说:伦敦出版勃郎氏所著的《茶》在第4~5页中大意说:亚萨是茶的原产地,但是发见亚萨的野生树还是十九世纪初。在中国并没有野生茶树的发见,而且古书中主张茶树自生于中国的,从来没有这一种的记载,这是印度说最有力的证据了。那中国种是亚萨种茶树的变种,这是植物学上所主张的。

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任何略稍有茶学知识的人,也知道这些论点的不堪一击,但吴觉农没有展开,他还有第二个要指名道姓的对象。文章第二小段的标题也就成了“日人的附合”。

吴觉农依然首先摆出的是日人的观点:《日本大辞典》卷页数万,出版于1911年,总算是唯一的一部大辞典了,但是关于茶的解说道:茶的自生地在东印度ASSAM及CAEHAR地方,产于该地者为亚萨茶,命名曰THE AASSM ICA,在中国虽有自生之说但尚未证明,日本于伊豆、纪伊的熊野、四国、九洲等暖地的山中,虽也有自生之说,但尚未明了……

吴觉农又进一步摆出证据,说:在1914年出版的《日本茶业史》总论中的标题上“日本的自生茶”说道:“我国(自指其日本)的茶树,虽说是从中国输入茶种而后栽培的一说,但在以前,事实上已有茶树了,所以现在所栽培的茶树说,都是从中国传来者,怕不能断定(2~3页)。”

这一次吴觉农不像对英国人那么留点余地了,或许以为西洋人对中国不了解尚有距离的原因,而东洋人作为邻邦对中国如此缺乏了解便十分可疑了,接下去便说:他们只要真有良心,当然不肯湮灭从前的故事的。

这里已经把话锋转到了批判上,但吴觉农又把主题拉了回来,他依旧还要把这些谬说的由来作进一步的考证,因此,他的第三个小标题的题目便是“各学者对于原产地的传说”。

关于各学者对于茶原产地的种种判断,归结起来,无非几条:主张非中国者;主张中国印度同时者,主张日本者。

综上所述,我们后来的人们大约可以知道吴觉农当时要来做这样一篇文章时的重大意义了,事实上,关于茶非中国原产、茶乃英国殖民地印度所产的论点已经进入了一些先进国家的经典专著,至于英国人,大约差不多就以为是那么一回事了。英国人自从开辟印度茶园制造印度茶叶以后,英国商人公开就叫印度茶为“OURTEA”--我们的茶,议会及政府对于印度茶的入口税,特别减五分之一,这是可以想见的,印度当时属于英联邦,证明印度茶是原产地,就等于证明英国人的茶是原产地一样,在当时茶叶贸易激烈争夺的国际市场上,这怎么会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呢?

吴觉农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所谓学术背后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才立志做出这样一篇文章的。

真正要证明中国才是茶的原产地,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中国的古籍中,关于茶的记载,比比皆是,但吴觉农先生还是专门用了一小章题为“中国茶的原始及茶产地”来历数,然后又用一章题为“中国原产地的证明”来论证。

最后的结论当然是无可辩驳且充满着作者的欣慰和自信的,吴觉农明确地说:中国茶树之起源,既然有如是的古,中国茶叶历史的渊源,又如是的深,我们在近代带了有色眼镜的学者们,虽然所给我们的都是欺人之谈,但是我们这材料绝少,搜集觉得十分苦闷的环境中,倒能收到以上的材料,这是笔者所十分欣幸,而且我深深地记忆着一句“真理不灭了”。我最爱看的一册《茶的历史和奥秘》,是美人韦尔须氏的作品,他在第五节上,论到中国的茶业有几段说得很好,我草在下面,当作我的结论……

……茶和中国是形异而义同的,中国当然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茶的国了。

就此,现在一般英国的学者们,要想把中国以外的国家,当作茶的家乡,他的糊涂和矛盾,仿佛想以阿美利克思(意大利航海家)来替代哥伦布,或是以培根去代替莎士比亚啊!

如果说《茶树原产地考》是一篇拨乱反正的力作,重在纠正谬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那么,差不多与此同时写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则是一篇有指导性建议性的茶之论文。这篇论文共2万余字,发表在《中华农学会报》的第37期上。也就是说,两篇文章发在同一期会报上。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重在攻击对方的谬误,痛快淋漓,那么,下一篇文章,则是对本国的茶叶现状的痛心疾首开始的。1922年的25岁的吴觉农,一提到百年的痛心史,字里行间,大有到了扼腕叹息捶胸顿足的地步:不必说,在这种工商业竞争的舞台上,在这种科学发展强烈的世界中,我们承袭了封建主义闭关主义的余毒,只依恃着自然的一点天惠,两相接触,焉得而不失败,焉得而不落后。

中国茶业现状这样晦暗,失败到这步田地,一言以蔽之,无非人家能够改良,以图进步,我们只会保守,不知道应时势的需要以谋发展而已……可以说失败而又失败,悲观而又悲观……

然而吴觉农不是一个诗人,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科学家。在高涨的情绪之后,往往就来了深刻的思考,绵实的考证,严谨的科学学风,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使他的见地有超越时光的洞察力,以至于今天读来,依旧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吴觉农25岁时的观点,也就成了以后一代代茶人的典范。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威猛浑厚:朱元璋

    威猛浑厚:朱元璋

    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一部非凡的传奇,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威猛浑厚:朱元璋》主要讲述朱元璋如何统一全国,结束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如何在立国之后,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如何解放奴隶,改变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阅读《威猛浑厚:朱元璋》,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文字背后这些鲜活的帝王,感悟一个古老帝国的辉煌与沧桑。
  •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隋炀帝的“浪漫小资”带给百姓的是仿佛没有尽头的水深火热,随之,豪强四起,战火烧到了四面八方。在李世民的怂恿下,李渊在太原起兵,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历程。李世民凭着自己的雄韬伟略和善于用兵,将薛氏父子、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一一变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这个年轻的王者显示了非同凡响的才华和气魄。后来,流血事件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以绝对的优势成功地登上王位,历史从此掀开了国胸襟和气度,造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塑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可汗形象。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娇娆女皇武则天

    娇娆女皇武则天

    本书记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一生功过,共十五回,内容有:武家有女初长成,天生就是富贵命、情窦初开少女心,情投意合若相思、初入宫廷获宠幸,小树林里生幽情、为争恩宠杀女儿,最毒莫过蛇蝎心、武皇后垂帘听政,傀儡皇帝生闲心、公主献宝讨欢心,一代女皇终称帝、三姓夺位李显胜,功过后人评等。
热门推荐
  • 我的明星老婆叫冰冰

    我的明星老婆叫冰冰

    流亡海外多年的孤儿归国,却被告知要和大明星樊冰冰结为夫妇,一纸协议婚姻的背后,尽是跌宕起伏。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秘密:21世纪人类世界随处可见的雾霾从何而来?远古洪荒的九鼎魂归何处?
  • 侠剑行

    侠剑行

    当身负绝世武功秘籍的他来到异界大陆,当传统武功遇上绚丽的魔法,看少年如何凭借一柄长剑,在异界大陆再续侠义之风..............................
  • The Love of Ulrich Nebendahl

    The Love of Ulrich Nebendah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与海的童话:星泪之海曲

    星与海的童话:星泪之海曲

    她盯着他的脸,老想在他的脸上找到自己的存在,可又令她失望。分离已经长久,许多东西都已改变;距离实在遥远,纵使相遇也不相识。也许,这就是命运。她想起前人的教诲和哀怨:千年的分离算不了什么,漫长而孤独的等待也并不可怕,最折腾人的莫过于咫尺天涯。她的守侯虽是时日尚浅,但是她也感受到无奈。祖先们的血液在她体内流淌,祖先们的痛苦在她心里滋生。她不愿接触那种孤寂,更不愿背叛她的命运……
  • 桃之妖妖之拐个上神做夫君

    桃之妖妖之拐个上神做夫君

    她说:我吃定你了!他说:我是你养父!她说:那是你的一厢情愿,我可从来都没承认过。他沉默了!她笑了可当前世的记忆重组的时候,她明了他从来都不曾属于她,一厢情愿的一直都是她自己。
  • 颠覆位面

    颠覆位面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诸天万界并存,且围绕八界循环运转,征伐,杀戮,崛起,陨灭。元界修行界妄动刀兵惹下滔天大祸,风波席卷整个位面,颠覆地球,指日可待。
  • 校草大人:丫头你好坏

    校草大人:丫头你好坏

    沈梦好碰上四大校草,欧不!应该是五大,安泽七---冷酷、幼稚许泽林---温柔细心韩泽清---细心少言(应该说懒得说话)祁泽晨---逗比帮主,不过打架棒棒哒!沈泽潼---损妹妹那是一级棒为什么都有泽呢?来问作者大大吖!(o^^o)?
  • 恶魔总裁追妻路漫漫

    恶魔总裁追妻路漫漫

    她是杀手组织未来的继承人,尤氏集团的掌上明珠尤筱夕。却因古灵精怪误入恶魔怀抱。他是家财万贯,人人皆知,帅到人神共愤的上官天辰。却因拥有恶魔般的性格而令人不敢接近。一次意外,让他和她相遇。他恶魔,她也不亚于他。也正因为性格的相似,他和她才走到了一起。傲娇的性格使他们从未承认爱上了对方……家族的反对,命运的考验,爱情的背叛使他们经历过种种磨难……“大叔,不许你抢我妈咪。”三年后,一个迷你版上官天辰出现了。上官天辰藐视的看了看这个迷你版上官天辰。“小矮子,我根本不用和你抢,她本来就是我的。”“o(╯□╰)o妈咪是我的!”……一场艰难的追妻之路从这开始了……╮(╯_╰)╭
  • 画家与魔鬼

    画家与魔鬼

    《画家与魔鬼》是我的第五本寓言集,分八辑:第一辑、丛林意趣,第二辑、原野奇妙,第三辑、水域浪花,第四辑、空间遐思,第五辑、人类醒悟,第六辑、神之灵慧,第七辑、云水禅心,第八辑、生活启迪;通过筛选,全书306个寓言故事,10万字(包括目录)。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观点难免为一家之言,敬请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教。最后,真诚地感谢张海君先生的支持成全,感谢北京齐盛清扬图书有限公司的精心策划,感谢编辑老师们的辛劳编辑,感谢读者朋友的关注惠顾,感谢所有给予我支持与帮助的人们。
  •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作者徐迅是一位有着浓厚故土情结和深沉悲悯感的现实主义作家。《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的小说背景基本取自作者的故乡——皖西南丘陵区的一个小县镇。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上发生的若干人事总是那么的刻骨铭心,特别是对身处社会底层的乡亲和小知识分子命运深切关注和同情,这使他的小说既有厚重的生活质地,又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他以一种散文化的舒如笔法展现发生在故土上的种种世俗百相。这其间有乡村少男怅惘的青春躁动,有采莲少女艰难的爱情厮守,有饱经风霜的老农人不尽的生存艰辛,有良知未泯的小职员无奈的官场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