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55100000006

第6章 求学东瀛(2)

我们在这篇长文中看到了吴觉农对中国茶事的历史尤其是现实的熟黯,比如,关于华茶在各国的销路情况,这之中,又细化为华茶与中国,华茶与俄国,华茶与美国,华茶与各国。对这些国家与华茶的关系绝非泛泛而谈,各有表格数据及明细表。知道别国的情况之后,又反身自问华茶失败的原因。这种老实的反省态度,是准确的,同时,又是有理有据的。

在这方面,吴觉农以科学态度,行家的目光,逐条地加以分析茶的栽培、制造、流通、制度和行政以极其他的关系方面。在作为精确的分析之后,找到了失败的具体原因,然后,才是振兴华茶的根本方案。

方案开宗明义谈到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国茶业失败的最大原因,在无茶业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吴觉农说的极细,都是可以直接进入操作层面的事情,比如茶叶专科的设立,派遣各国留学生,亟设巡回教师;成立茶叶传习所,在甲乙种农校中加设茶业等等。

关于团体的筹备及进行方准的建议,充分展示了吴觉农的行政能力和社会活动经验。他拟出了组织法,施设的事业大纲等等,每一条又分若干小条。他也没有忘掉经费的筹备以及茶税的分配法。

细细读完这一部分,再揣摸青年时代的吴觉农,你就会发现,那时他的心中,就有着一张和中国一样的大的茶叶蓝图。这都是前人从未走过的、甚至没有想到的事业。文章最后一章是结论,非常短,可以全部抄录在此:以上的话,阅者觉得过于冗长了么?但在笔者想起来,还觉得挂一漏万,使我有许多想说的话,还不曾报告于读者之前,这实在是很抱歉的!

但是我的结论是极短的,只两句话:中国茶业如睡狮一般,一朝醒来,绝不至于长落人后,愿大家努力罢。

可以说,那时候年轻的吴觉农,就已经绽露出了他后来的茶圣的风采,他的目光格局,他的抱负,他那可以并愿意促进华茶踏上复兴征程的宏伟理想,在那时候就已初露端倪。世纪上叶的对华茶的呐喊神奇地在世纪末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本书作者在1990年初时参加了中国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筹建,其中茶史厅中有一块吴觉农先生的专柜,展有吴觉农先生为茶博馆的专门题词,那题词后来就放大展挂在茶史厅里,全文如下:中国茶叶如睡狮一般,一朝醒来,决不至于长落人后,愿大家努力吧。

因为我几乎每天都在此题词前走过,所以这段话就完全地背了下来。直到数年之后,因为撰写吴觉农的生平,细读《吴觉农选集》,至《中国茶业改革方准》的结尾处,我心头一跳,几乎在案前站了起来,因为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吴觉农在事隔几乎七十年之后,原封不动地用了他当年青春年华时代的宣言。

这段题词,直到今天,依然挂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史厅,愿热爱茶的人们能够瞻仰到吧。

吴觉农和许多中国自然科学家所不同的是,他纵然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已经扎根得很深了,但也依旧执着地涉足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几乎在撰写《茶树原产地考》和《中国茶业改革方准》的同时,他开始和国内的《妇女杂志》主编人章锡琛和周建人建立了较多的通信联系,并开始在日本一些刊物上翻译一些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寄回国内发表。有趣的是他还翻译了一些戏剧小品、但内容却几乎都是涉及到男女情感的,同时他还开始在他好友胡愈之主编的《商报》以及《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那就大多是一些关于政治问题的见解了,比如《八时劳动制度的沿革史》就是他那时候编译寄回国内发表的。

也就是那年的秋天,吴觉农从静冈茶叶试验场回到东京同学家中去聚会,没想到在那里又碰到了他的同学陈石民的妹妹陈宣昭。那一年陈宣昭22岁,正是一位美丽的红颜少女,在异国他乡,遇见从前在国内就相识的朋友,那种快乐是怎么样的难以言表啊。

即便从陈宣昭晚年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其年轻时代的风姿,陈宣昭娇小玲珑,与吴觉农的挺拔潇洒形成相辅相成的一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陈宣昭都应该是吴觉农的梦中情人。

比吴觉农小5岁的陈宣昭完全是属于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她是新昌县西坑人,当时属于绍兴地区,可算是吴觉农的同乡。15岁那年,因为哥哥的支持,于1917年考入了浙江省女子蚕桑讲习所。这是浙江建设厅办的一所蚕桑研究所,也是一所蚕校,学习三年之后,她又到了杭州女师专补国文一年,因此和后来的夏衍夫人蔡淑馨也成了同学。

二十年代初,她去了日本攻读蚕桑学科,这和吴觉农的攻读茶学实在有着惊人的相近。可以说他们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年龄相仿,都是农家出生,都学着农学,是同乡,又同在杭州求过学,而且陈宣昭的哥哥又是吴觉农的同学好友,正所谓天赐良缘了。但此时的吴觉农尚无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他们当时有任何情感上的接触。但是,尽管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说明他们当时的感情状态,但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那是一定的。吴觉农逝世之后,陈宣昭的追忆文章《忆觉农》中专门讲到了他们的日本之见,说:我哥哥陈石民和觉农是农校同学,因此我曾于1919年和觉农在杭州匆匆一面,和他比较熟悉是在日本留学期间。1921年秋,他从静岗茶叶试验场来东京的同学家聚会。当时他已经国内报刊上发表文章,涉及的内容不限于农业,对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有一些评述。这次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对“五四”运动后国内政局的黑暗混乱感到不满,但情绪积极乐观,他相信军阀政权一定要垮台,中国社会一定会进步,自己有早日回国做一番事业的雄心。

年轻的陈宣昭看到的仅仅是吴觉农精神生活的一个层面,从大的方面上说,吴觉农是一个积极乐观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纵观他的一生,从他个人生活而言,年轻的吴觉农和五、四前后的许多中国青年一样,跌入了最剧烈的痛苦的境地。

吴觉农认为,他的个人精神生活的痛苦,其根源是从大家庭生活开始的,大家庭带来的经济危机乃至精神危机,导致了小家庭生活的崩溃和幻灭。我们因此多少可以了解何以在那个时期他十分关注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家庭生活制度,并对此来参照中国以及其自己的生活,那是因为有着切身的体验的啊。

吴觉农很早就立下了即知即行的行动纲领,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也是理论实践的并行者。首先我们可以发见,在那个历史时期,吴觉农突然翻译介绍和撰写了一批有关家庭制度及生活的文章,寄回国内发表,其中《日本家族制度的破坏》以及而后回国发表的《从家庭生活到人类生活》以及《从在家庭生活到个人生活》,谈得其实都是大家庭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吴觉农当时的婚姻状况,和几千年封建婚姻制度一样,首先都是为了家庭和父母,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爱情,父母为儿子娶亲后,儿子将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媳妇在家中则担负起伺奉老人的职责,这一般就是封建时代儿女们的天职。

在国外读书的吴觉农,既然受到了新思想的陶冶,便也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人生角色了。他在日本给他在上海做职员的哥哥直截了当地表明,不能永远为家庭而牺牲一切,丧失志气和人格。吴觉农对大家庭生活的失望,是从耳闻目濡日本家庭生活的相对理想化而生发的。我们可以想见因为茶事之故,在日本三年,他一定会经常深入到一些日本人的家庭中去,感受着他们的生活,反观自己的命运,怎么不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呢:“日本所以被称为世界强国之一,虽在政治的修明,教育的进步,实业的发达,但其根本的原因,正在负担家庭经济的人,能够安稳的享受家庭的幸福。简言之,就是非大家庭制度,而为小家庭制度,且为简单的小家庭制度。”

这个简单的小家庭制度里,已经包含着他决定解除他个人生活不幸的憧憬了吧。

没有必要深究吴觉农第一次短暂婚姻的失败的具体原因,因为这是一桩封建婚姻的普遍悲剧罢了,倒是因此可以发见吴觉农此一时期的精神轨迹,比如他何以在那个历史时期突然对妇女问题的高度热情,且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主要放在恋爱婚姻之上。《妇女的精神生活》、《近代的恋爱观》、《爱伦凯的自由离婚记》、《白莲女史离婚记》、《告失恋的人们》、《恋爱和移动性与一夫一妇制的改造》、《自由恋爱与恋爱自由》、《论寡妇再嫁》……这等等一系列的文章远远超出笔者在这里摘录的。

从《吴觉农著作和论文目录》中可以看出这一有趣的现象,此一时期的大量关于婚姻恋爱贞操等文章的目录之间,夹杂着《中国的农民问题》、《茶树原产地考》、《中国茶业改革方准》、《茶树栽培法》之间,形成迥然不同的思考关注层面,这在同时期的别的从事于自然科学的工作者中,是少见的。这种生活甚至在他回国后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终使他与开明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离婚的决定是在日本时做下的,在发表于1923年《妇女杂志》第9卷上的《我的离婚的前后》一文中,他说:我素来主张一个人贵能实行自己的理想,至于有切身关系的苦痛,尤不能不先求解决。我到日本以后,入了新的环境,获得了一种新的觉悟,才知道人生的婚姻问题与家庭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势必堕落自己的人格,消灭自己的志气。

从结婚到离婚,虽然只有四年前后,但青年吴觉农还是感受到了极其强烈的痛苦,他后来回忆说:“我在离婚之前,曾受了许多人的冷笑热嘲。离婚以后,又受了许多人的怒骂切责。我虽然曾片段的报告我们离婚的事实,但我实在怕敢把我们的情形和盘托出,因为有许多难言的隐痛,只好在知已的亲友面前,略述梗概。”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及早解决了个人的痛苦,他的人格和志气,终究得以保全下来了。

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准备回国时所写的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风雨如磐喑故园”,很可以反映吴觉农当时的心情。他显然没有在国外长期呆下去的打算,其时的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政治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吴觉农当年在杭州求学时的一些好友,包括俞秀松、叶天底等人,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期的党员,吴觉农身在日本,心在国内,学成归国,立志茶事,是当时的他的最直接的理想,三年留学生涯,很快就结束,收拾好行装,他的心已经在一片绿郁的茶山之间了。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走近北京

    走近北京

    本书记述了梁肃戎的传奇人生,包括“家在东北科尔沁草原”、“狼烟岁月”、“国共内战的日子”、“跟随蒋介石的年代”、“法坛律台身危舌犹战”等内容。
  • 蔡锷自述

    蔡锷自述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本书主要收录了辩书、秘立皇储、朝乾夕惕,夙夜忧勤、猝然离世,说不尽的身后事、摊丁入亩,重农务本、改土归流促统一、平叛乱,巩固边疆、调整人事,稳定人心、权利弊,重用隆科多、衡思量,纵容年羹尧、刻薄寡恩,痛打落水狗等内容。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热门推荐
  • 若时光倒流我一定不再爱你

    若时光倒流我一定不再爱你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原本以为人生相当美满。上有疼爱自己的丈夫,下又乖巧的儿女,如今还子孙满堂。就连最让人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对她来说都不是难题,丈夫的母亲对自己那胜似母女,甚至对自己的好都超过了自己的儿子。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了丈夫多年的秘密,他看到丈夫记录的日记。才知道当年那场节目上男友选择自己只是迫于母亲的压迫,而且丈夫在那之后还一直跟那个富家千金联系,就连婚后也和很多女的暧昧不请。看到这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竟然止不住泪流满面,原本以为的幸福人生,猛一回头竟然只是南柯一梦,老太太受不住刺激就晕了过去,手边还有自己老伴写的日记......当她再次睁开眼竟然回到了当年的节目现场。。。
  • 可否让我默默守护你

    可否让我默默守护你

    千玺,对不起,离开你是我不得已的,也行这样对谁都好
  • 系统任性,魅王毒妃给跪了

    系统任性,魅王毒妃给跪了

    系统在手,毒遍天下负我狗!她凤七邪前世是要风得风金牌特工,这一世身带毒医系统有如神助。只是系统就像每个月来大姨妈,时不时任性一把。不想用毒,她变丑,不想杀人,她受苦。最过分的是连她的男人都坑。系统:主人这王爷总是抢我风头,去杀了他。凤七邪:滚,他是我男人。和无良王爷周旋,戏耍腹黑将军,顺便再教训教训渣女渣男……本以为小日子就这么欢脱顺利,结果任性的系统不干了,无良王爷不干了,某邪一脚将其踹飞:你走。两只坏蛋!我只想静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保持围笑

    穿越之保持围笑

    摔死?这也太草率了?!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优质学生之一,陆何没有死在桥上,却摔死在了体检医院里。承蒙上天眷顾转世为女尊南朝的公主...什么?要嫁到北国这个仿宋男尊的国度?!马蹄下的奇缘,马背上的孽缘。这该死的梦境究竟会持续多久,多久......
  • 最强能手

    最强能手

    当重重枷锁被冲破,且看王博如何由一个技术宅变成无所不能的高手!
  • 邻你

    邻你

    也许我会忘记你,也许我会记得你。不管怎么样,我曾爱过你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洞察力

    洞察力

    本书围绕人的体貌神情、衣着服饰、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教你如何从细节了解大局,从现象推测本质,从而一眼看透他人心。
  • 90后的平凡爱情

    90后的平凡爱情

    本书记录了一对90后小情侣在懵懂年纪里相遇、相知、相爱到相守的故事。从青春年华的季节中他们很偶然的通过网络相遇相知,到大学时代两人相爱相守。在这期间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从一次次分手中换来了现在的不离不弃。没有生死离别、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只有普通人生活终于到的生活琐事;没有霸道总裁的霸爱一生,只有他默默的陪伴守护。男主沉默寡言的性格虽不会哄得女主开心甚至会惹怒女主,但是他把女主当成一生的伴侣去爱护。
  • 溺爱沉婚:冷酷总统娇萌妻

    溺爱沉婚:冷酷总统娇萌妻

    月黑风高夜,吃干抹尽时!于是,某女瞅着天黑好干事的原则,翻墙入室将熟睡中的某男吃干抹尽。一次,两次,三次翻墙后,某男将人堵在墙角,挑眉疑问道:“怎么是你?”顾念溪瞬间风中凌乱,挺了挺平平的身板,面上淡定的说道:“我是带儿子过来熟悉场地的。”某男:“……”他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相遇,却没有想到相遇早已是命中注定;她以为那只是一次擦肩而过,却没想到擦肩只是为了以后的相知。于千万人中遇见,所以命中注定了你会爱上我,而我命中注定了只为你守候。于千万人中,独你一人入眼……(非小白文,不喜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