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0400000002

第2章

学校实行开门办学那阵子,文艺团体如法效仿,纷纷下工厂、下部队、下农村,说是到基层办学,实则是到下面接受锻炼。在基层接受锻炼,很多人怕苦怕累,李琦恰恰相反,他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热情,每次下基层都能得到领导一个“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的好评。对李琦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人说,这李琦是拿主业当副业干,拿副业当主业干,整个是一个大颠倒。下基层锻炼,他总是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老师布置了作业,他总是敷衍了事去应付。他是全团最小的演员,嘴甜人也可爱,平时颇有些人缘,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他从不用心,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他却有心计,求师哥,拜师姐,把他们准备好的用不了的作业拣来,贴上自己的标签交差了事。回忆那段近乎荒唐的往事,李琦感慨地说,那些年,虽然没有上台演过戏,可从师哥、师姐身上学了不少,严格地说是从他们身上“偷”来不少东西。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文艺舞台迎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百花盛开春满园”的繁荣景象。演员们恢复了正业,舞台上有了新戏。在《千山万水》话剧中,李琦演的是一名代表反动势力的小头目,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他扮演的是那个浑身是资产阶级情调的角色罗克文,在《女贼》剧中他演过骗子,在《姑娘跟我走》剧中他演流氓……虽然是来来回回跑龙套,可那时他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演员,什么叫“演戏”,什么叫艺术。进门八年了,他开始人道,认真地演好每一个角色。

正当李琦刚刚人道醉心于当好一名演员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而来。经济建设的转轨,人们思想的转变,使刚刚繁荣了两年的戏剧舞台再次跌人低谷。无戏可演,就学门手艺吧,当时做家具成风,李琦无师自通,做起了家具。“服务上门,概不收费”,这是李琦的服务宗旨。家具越做越好,名气越来越大,门前的队也排得越来越长。李琦来者不拒,从东家做到西家。好烟好酒地供奉着,好菜好饭地伺候着,李琦乐此不疲。久而久之,李琦有了第一个业余职称--李木匠。

大院里的家具做完了,李琦改行当起了裁缝。那时刚刚流行“喇叭裤”,愿意穿的人多,可会做的人少,李琦心灵手巧,带头穿起了全团第一条“喇叭裤”。“李琦,这喇叭裤是从哪里买来的?”“我自己做的。”“能不能帮我做一条?”“没问题。”从此,李琦的宿舍成了裁缝铺,全团男女青年穿的“喇叭裤”几乎全部出自他之手。接着,人们送给他第二个业余职称--李裁缝。“喇叭裤”风靡了一阵过了潮头,李琦适时改行学理发。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烫头的有了,染发的有了,美容的有了,人们在追求新追求美的同时,努力从服饰上、发型上、修饰上表现自己。李琦会理发?起初,周围的人不相信,当人们对他确信无疑时,他的“裁缝铺”很快成了“理发店”。于是,人们又送给他第三个业余职称--李师傅。李琦是热,人,结婚的找他当司仪,送葬的请他当“知事”,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那两年,主业荒废了,可学了一身手艺,落了一个好人缘。

演男主角,唱男高音,打架子鼓,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演员。

改革的春潮推动着文艺这盘老磨合着时代的节拍飞速旋转。陕西人艺改革出台的第一个方案,是志同道合者自愿组阁排戏,自负盈亏。李琦人缘好,各剧组争着抢着要,并安排他在话剧《女人的一生》中担任男主角。起初,他喜不自禁,这是自己人人艺以来第一次担任男主角。在舞台上要的不是“人缘”而是“演技”,自己能演好这个角色吗?拿到剧本,李琦才觉得这副担子太重,演砸了,无疑就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命。结果,李琦一炮打响。那出戏第一次代表陕西人艺走出潼关,走进北京,赢得一致好评。舞台形象成功了,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和提问,李琦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不难以张口,要不词不达意。他知道自己缺少文化素养,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演员,需要充实自己。机会来了,1985年,中央戏剧学院招收一个表演专修班。李琦闻讯后,立马赶到北京应试,他本想来这里全方位地包装一下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层次、有艺术修养的演员。这一次他没能如愿,带着寻找的失落回到人艺。李琦刚从北京回来,人艺开始精简机构,从领导的谈话中他得知自己被划入“精简”之列。他苦恼,他不解,他愤怒。自从自己懵懵懂懂地走进人艺以来,一直“混”了十多年,现在刚刚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真心地热爱这份事业时,却被“精简”了。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当即向领导提出三点要求:一、我要在同龄的男演员中打一个擂台;二、离开时给我安排一场告别演出;三、给我开一张介绍信,我要去告状,告那些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的昏官。满足我这三点要求,我明天就离开。领导的“将军”坚定了李琦的反叛性格:宁肯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也不离开人艺。按说,那时的李琦,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他虽然“触电”较晚,可那时的他已经拍了两部电视剧,尝到了“触电”的甜头,搞影视,有名有利,何苦要在人艺这棵树上吊死?

就在决定李琦人生命运的当口,人艺换了新领导。老领导对李琦的成见一笔勾销,新领导对李琦的认识重新开始。新领导上任后抓的第一出戏是《情祭》,从总政话剧团请来一位导演。为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导演在分配角色前对所有演员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每人上台演一段小品。测试后的第三天,公告栏公布测试结果,李琦的名字赫然名列榜首,由他出演第一男主角。导演慧眼识珠,给了李琦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排练过程中,导演发现李琦多才多艺,架子鼓打得棒,歌唱得也不错,在演职员名单上曾三次出现李琦的名字:男主角--李琦,司鼓--李琦,男高音--李琦。这出戏,李琦的确出够了风头。公演后,有人给他开玩笑说:“李琦,你还会干啥?会不会生孩子?”李琦一笑了之。

从一个不被领导重视而被“精简”的对象,一跃成为让人嫉妒得眼红的台柱子,李琦觉得可笑而又可悲。得到重用后的李琦突然感到自己掉进窟窿里。掉进窟窿里的感觉很可怕,不能再去“触电”了,不能外出挣钱了,只能一心一意地演好戏。在宁夏话剧团工作的妻子在领导的关心下调到西安,接着团里又给解决了住房。士为知己者死。从此,李琦心无旁骛,安岗敬业。尽管他失去了发财的机会,可他最为珍视的是得到了领导的器重和信任。那年,陕西人艺一鼓作气推出三台大型话剧进京演出,李琦在古装戏《自居易在长安》中演配角,出人意料的是,主角黯然失色,演配角的李琦却捧回了令人炫目的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李琦成了“梅花奖”的得主,有人对他刮目相看,有人则在其背后指指戳戳。“这一回进京演出,等于给李琦抬了一回轿子。”“兄弟,话可不能这么说。要说是抬轿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轿夫,不过,我不像有些人是弯着腰抬轿,而我是挺起胸抬轿,所以人家看上了我这个挺胸的。”这是李琦的回答。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琦成名了,成名后的李琦却多了几分忧虑和烦恼。周围那么多亲善的目光突然间变得尖刻起来,周围那么多朋友突然问变得陌生起来。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过错,人干吗要为“名”所累?远远地离开这个“名利场”,外面也许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芳草地。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了,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那块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为之奋斗了十多年并登上理想高地的艺术事业,是年他三十六岁。他把自己的未来贴上一张邮票交付给人生那条没有航标的河流。

演马戏,住地下室,啃方便面,闯京城的日子经受磨难离乡背井闯京城者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心高气傲、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他们出来寻找大世界,他不属于这一种;另一种人是成名后来京城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他亦不属于这后一种。三十六岁的他为生活所迫而来,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没有回程的“背水一战”。

京城,一个五光十色的大世界,那么多的高楼,那么多的汽车,那么多的宾馆和饭店,哪里是自己的归宿?这里人地两生,举目无亲,一切要从头开始,一切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来北京的第一个夜晚,全家人是挤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地下室里度过的,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晚餐是每人一碗方便面。

要想立足北京,最重要的是尽快找一份能挣钱的工作。他说不清“求爷爷、拜奶奶”跑了多少趟,也说不清这期间鼻子上碰过多少次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月坛体育馆“晚宴剧”中当演员。当了十多年演员,他第一次听说“晚宴剧”。所谓“晚宴剧”,实则是马戏团。当时月坛的“晚宴剧”正红火,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法国的“红磨坊”,美国的“中世纪”,接下来便是中国的“哈哕,兵马俑”。看了一场“晚宴剧”的演出,李琦才知道这碗饭不好吃,演马戏要的是真功夫,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要能腾能跳、能倒能立,这是勇敢者的事业,也是冒险性的职业。迫于生计,李琦居然和老板签了“生死约”。那的确是“生死场”上的搏击,现在回想起来也让人不寒而栗。

骑马不同于骑车,骑车只要一个脑子,骑马却要两个脑子,一个人脑子,一个马脑子,弄不好就出事,轻则摔它个鼻青脸肿,重则摔它个筋断骨折。那次团里刚来了一匹黑马,李琦不识其脾性,对其进行“放野”训练。那是一个秋日的清晨,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李琦扬鞭跃马,春风得意,一路迎着朝阳飞奔而去。黑骏马一阵撒野的狂奔之后,突然出乎意料地来了个“急刹车”,李琦一个空中前扑,被强大的惯性推出足有二十米,用身体划了一个黑色的抛物线,重重地摔在地上。那一跤摔得好惨,右臂撕脱性骨折,眼膜破裂,轻微脑震荡。胳膊断了,打上弹力绷带继续练,这是竞争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美国的“中世纪”训练一位熟练的马术演员时间是一年半,可“哈哕,兵马俑”的老板要求是三个月,这是胆识的训练,这是意志的训练,这是超强的训练。马上对刀是最具感官刺激的场面,那是真枪真刀的较量,那场面刀光剑影,壮怀激烈。一把钢刀演出三场就被砍成锯齿形,流血事件时常发生,身上被砍破了,扎上绷带继续上台演出。李琦在马戏团干了两年,那两年真是摔打出来的,直到今天他才明白,那时挣的才是真正的“血汗钱”。

后来“晚宴剧”的老板破产关张了,至今还欠李琦两万元“血汗钱”没还。李琦说:“想起那段经历和那个无情无义的老板,我恨得咬牙切齿。那时我最需要钱,所做的一切冒险动作也是为了钱。黑心的老板每月只给三百元基本生活费。无力养活老婆孩子,只得把他们送回老家。”

来北京后的第一个春节想来让人心寒。冷锅冷灶,无亲无友,李琦在一个路边小酒店里炒了两个小菜,要了半斤二锅头,喝了个一醉方休。走出酒店,他觉得直想哭,一个男子汉哭什么?他不知道,可无法控制自己,还是在东四十字路口哭了一阵。他想给远在宁夏的老婆孩子通个电话。当时。‘路边没有电话亭,只得作罢,带着一把眼泪回到那个冰冷的家。大年初一早上,李琦刚刚泡上一包方便面,有人来敲门。打开房门,见是青年艺术剧院新识的朋友刘金山。“李琦,就你一个人在这里过年啊,凄凄冷冷的,走,到我家里去喝酒。”不负朋友盛情,李琦在朋友家过了一个伤心而又难忘的春节。

这期间李琦认识了一些朋友,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黄金搭档”陈佩思。李琦说:“佩思这仁兄爱才如命,爱戏如命,我能有今天,和他的帮助和提携是分不开的。”

“哈咿,兵马俑”倒闭后,李琦进了佩思的大道影业公司。起初,和佩思一起演小品。北京有线一台“天乐时光”栏目几乎成了他们独家经营的园地,每周二十五分钟节目,作品一个接着一个推出。那一年,他们接连演了三十多个小品,有《擦车》《焰火师的奇遇》《袁大头外传》……在带给人们笑声的同时,他也渐渐地被人们所熟悉。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函来了,北京电视台的邀请函来了,来者不拒,李琦抓住每一个机缘,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他想,如果真的是一块玉石,就要把自己打磨得光彩照人,向世人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京城风风火火闯荡了三年,磕磕碰碰地走过三载,李琦慢慢地悟出了生存之道:如果说中国的文艺界有十条凳子,别人坐满了,你就要站着,因为你是第十一个。前面有人走了,才轮到你坐下。一开始你站着不说话,别人会认为你傻。后来,别人问话,你说了,别人认为你不傻。再后来,让你做事,你做得很好,人家会对你刮目相看。

“人熟是个宝,人好是个宝,人乖是个宝。听人劝,吃饱饭。”祖母当年给他留下的古训他一直奉为人生的座右铭。他老的不媚,少的不欺,该伸就伸,该缩就缩,不与人争,不与世争,扎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渐渐地落下一个好人缘、好名声。就这样,李琦在北京立足了,小品他演,电视他拍,舞台戏他演,音乐会他唱,杂技他耍,演艺界的“十八般武艺”他样样上手。不久前,李琦又拜范圣琦为师,学吹萨克斯管。李琦说:“我唱歌不识谱,连业余也够不上。有时进录音棚,导演给我谱,这不是出我的洋相吗?我压根儿就不识谱。跟范圣琦老师学萨克斯管也是一样,先学拿乐器,再学1、2、3(刀、来、米)。有一次我问范老师,你教过基础这么差的学生吗?他说没有,可你不笨。我觉得爵士乐适合我的性格,有哀婉的音色,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过去是听别人吹,有一天我将吹给别人听。我这个人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李哥,你这又吹又唱的,让我们吃什么?”身边的朋友这样跟他开玩笑。

同类推荐
  • 艾森豪维尔传

    艾森豪维尔传

    本书描述了各领域名人的生平轶事、成功轨迹,包括了罗丹、利玛窦、马可·波罗、罗斯福、毕加索、达·芬奇、安徒生、萨特、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共计八十九为各国家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姚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姚莹

    姚莹自六岁开始从师读书以后,张氏不顾日间劳累,见有所长进则喜,若有所赖惰,必加体罚。姚莹兄弟的《周礼》,《诗经》二书,便得自母亲的口授。等孩子开始学作文时,张氏又亲抄范文数十篇、唐诗百首为课本,督促学习。当姚莹苦读至深夜,伏案而睡觉时,张氏怜爱不已,常常故意借冬夜脚冷唤醒孩子,姚莹惊醒忙上床为母“捂脚”,“抱母足而眠”。真是母督子严,子爱母慈。俗话说:“家贫出孝子。”先世的光荣,家境的衰落,生活的困苦和贤母的督教使他暗下决心:刻苦读书,发扬先德,重振家声,报效国家与社会,不负贤母的殷切期望。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与志向。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顿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从出生到登上帝位,再到他的死,都是难解之谜。三百年大清历史,充满了让人匪夷所思、难分难解的谜团,本书详实的描述了雍正皇帝的曲折起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神秘皇帝的传奇人生。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热门推荐
  • 血君王

    血君王

    苏谨站在长城之上,望着被风雪布满苍穹的蛮荒雪原,脸上带着一抹自嘲的微笑,轻声低吟道:“英雄!我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有一些东西碍了我的眼,拢了我的心,所以我便把他们推倒打破,仅此而已。”
  • 狐狸说

    狐狸说

    若我有情寻你千年又何妨若你有情自断轮回我无悔
  • 变体

    变体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武藏……小次郎……我们是穿梭在银河中的火箭队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就是这样……喵……喵……
  • 夜夜笙歌:冥夫欺上身

    夜夜笙歌:冥夫欺上身

    暑假找了份兼职,就此被猛鬼缠身,那鬼长的英俊无匹,还屡屡救我于水火之中,就是那方面太强悍,总是索求无度……我说人鬼殊途,我们不能在一起,可他却说永远不会放开我,当我陪他历经磨难寻回残缺的魂魄,才知他惊天身份……
  • 人王列传

    人王列传

    “神吗?神也不过如此。”楚晨微微一笑,“我只做人,神之上的人。”楚晨坐在至高的宝座上,说道。一代人王的传奇一生,就此开启!
  •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心灵故事》精选了百余篇生活中阳光向上的积极故事,为我们拂去心灵的困顿,如春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滋润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用灿烂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 炼世邪仙

    炼世邪仙

    “仙道至尊,魔道巨擘,无论是谁,都不可以阻拦我的步伐。挡我者,全部擒拿炼化,以你们千万载修行的精华元气,来铸就我的通天之路。”楚枫怀着这一信念,一步一步,踏上巅峰。
  • 豪门重生:复仇娇妻心尖宠

    豪门重生:复仇娇妻心尖宠

    被养父继母算计,临死前得知一切真相:自己叫了将近二十年的父亲,竟是养父。最亲近的姐妹却恨毒了自己。对自己最好的外公和母亲的死竟和养父继母有关。本以为再也无法报仇,再次醒来。却又以新的身份示人。前世她是赫赫有名的千金大小姐。今生身份是草包废柴千金。接收了前世今生的记忆。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生的机会,那么就该活出一个华丽丽的人生。借用这个身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死过一次的人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 人参只如初见

    人参只如初见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你爹娘呢?”这时候,一个儒雅的书生走来。小雪参眨了眨眼睛,说:“我叫雪参啊!爹娘是什么东西啊?可以吃吗?”书生默默扶额,辩解道:“不可以吃!爹娘不是东西。”“啊?不是东西啊?”小雪参的眼里闪过一丝狡黠。“不不不,是东西是东西。”书生又慌忙的解释道,“不不,又不是东西!”小雪参嘟了嘟小嘴,不满的说道:“唉呀,大哥哥呀,爹娘到底是不是东西呀!真是的。”“我…我也不知道啊……”书生微微皱眉,无奈的说。(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请见谅)
  • 我的恋爱情史

    我的恋爱情史

    在回家的路上被莫名的面瘫男神强吻了,而且还遭男神的误会耻辱。可是这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我等待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