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5900000022

第22章 祈祷曲(1)

1三个四分音符

“你没弹出三个四分音符,你弹的是2/2拍。”客厅角落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弗雷德里克瞟了对方一眼,已认出悄悄来访者是梅耶贝尔(1791—1864),1831年巴黎上演了他的第一部法国歌剧《恶魔罗伯特》,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威廉·伦茨有些不安地看看比他小6岁的老师弗雷德里克,后者绷着脸吩咐他重新弹一遍,并且用铅笔敲着数拍子。“很遗憾,还是两个四分音符。”这位出生在德国的作曲大师很严肃地重复了一遍,仿佛容不得眼中任何一星点的尘埃。弗雷德里克有点沉不住气了,强烈的自尊心促使他大声叫喊起来,“三个四分音符!”

梅耶贝尔比弗雷德里克年长近20岁,他出名时,弗雷德里克还是一个刚刚到巴黎的默默无闻的小伙子。

“我想芭蕾舞演员的脚尖也许能证明这一点。”梅耶贝尔看看对方被激怒的脸色,缓缓口气,揶揄地说。

弗雷德里克一听,怒气冲冲地把伦茨推到一边,自己坐下来,狠狠地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这首玛祖卡乐曲。

“一、二、三……”弗雷德里克大声数着节拍,两只脚也在凑热闹打拍子,他要用这一切努力证明自己是完全正确的。

谁知梅耶贝尔也拿出了德国人的顽固劲头,就是不愿让步,他挥动着手臂:“2/2拍,2/2拍。”

在一旁的伦茨不知该怎样劝说,但面前的两位大师像一对互不相让的斗鸡,谁会来听从他的话。

弗雷德里克气得扭歪了漂亮的脸蛋,猛地站起来,离开钢琴,“砰”的一声,他狠狠地关上了身后的书房门。

20年之后,伦茨在柏林见到梅耶贝尔时,不由得回忆起这段往事,梅耶贝尔说:“我并不想得罪他,我还以为他就是要这种效果呢。”

哈莱爵士的美好回忆得出的结论与梅耶贝尔、伦茨的描绘有所不同。在他的笔下,弗雷德里克是个谦虚的天使。

当初哈莱对弗雷德里克的琴声研究了一番之后,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演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处理节奏时完全自由,但他的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自然,多年来我竟然没有注意到它。”

终于有一天,哈莱鼓起勇气向弗雷德里克指出,“他的大多数明珠般小巧玲珑的玛祖卡,在由他本人演奏时似乎不用3/4拍,而是用4/4拍,因为他在一小节的第一个音符上停留时间很长。”

这一次,弗雷德里克也是不愿承认,然而哈莱硬着头皮请他当场试弹一下,并大声数着每小节中的四拍。

弗雷德里克起初也觉得奇怪,自己的耳朵和两只手的配合怎么会出现这种“自由”差错。

最后他大笑起来,解释说:“这种舞曲的民族特性如此,才产生了这种怪现象。”

如果要对弗雷德里克的矛盾性格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那么梅耶贝尔与哈莱提出问题的时间不同,即弗雷德里克在上课或不上课时。

弗雷德里克自恃天赋很高,处理节拍的基本问题一直抱有足够的信心。况且,敏感的心理和强烈的自尊心容不得旁人当场的指责,特别是在学生面前,这只能使他大丢面子。他除了怒气冲冲离开之外,并没有其他明智的选择,这与他躲避公开演出的心情有某种相似之处。

年轻的哈莱是幸运的,也许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在很大程度帮了他的忙,也许这一天他俩的心情都不错,交谈的气氛很融洽,也许弗雷德里克的身体状况也良好,也许……

弗雷德里克毕竟不是一位来自上帝身边的信使,他的音乐天才和复杂性格的奇妙结合,构成了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钢琴大师。

每个人的回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弗雷德里克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点。威廉·伦茨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弗雷德里克的情形又有不同。

1842年夏秋之际,来自圣彼得堡的伦茨敲开了弗雷德里克新居的家门。

“对不起,弗雷德里克先生出城了。”男仆很有礼貌地回答。

伦茨已经从李斯特那里得到可靠消息,口袋里还有李斯特随手写的纸片:“通行证——弗朗茨·李斯特”。

男仆的手里被伦茨塞了些小玩意儿。几分钟后,弗雷德里克从里屋走出来。

“肖邦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瘦弱憔悴,看上去饱经病痛的折磨,身上却穿着巴黎最高级、最时髦的服装。”伦茨的判断力还是不错的,刚才出现的那位男仆已经令人吃惊,因为“在巴黎雇男仆是相当奢侈的,而一位钢琴家雇用男仆极少见”。

“我能为您做什么?”弗雷德里克手里拿着李斯特写的纸片,并没有让来客坐下的意思。

伦茨明显地感到了这位天才钢琴家咄咄逼人的气势,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拜师的想法,并补充说:“我已经跟着李斯特学了几首玛祖卡舞曲。”

“那您还来干嘛?”弗雷德里克盯着对方反问一句。

伦茨的眉毛不由得一扬,很快意识到刚才补充的一句话是个错误。

也许是来客的沮丧表情引起了弗雷德里克的恻隐之心,他解释说:“刚才我准备出门,所以吩咐仆人恕不接待来客。”

弗雷德里克看看小怀表,“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请您……”

伦茨顿时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不过想想也有些委屈,他在彼得堡的音乐圈子里毕竟是很有名气的。

弗雷德里克似乎并没有用心听伦茨的弹奏,随口说了一句,“那段加出来的小花样不是你的,我想没听错吧。”

伦茨不由吃了一惊,只好默认了,那是他故意添加的李斯特的装饰音。

“您可以来上课了,一周两次。”弗雷德里克出乎意料地宣布了面试结果。

伦茨笑了,刚才不愉快的一切都扔掉了。

“请记住,一定要准时,来这里的人很多。”弗雷德里克有礼貌地送客人到门口时,又认真提醒了一遍。

弗雷德里克已不再考虑公开演出的事了,而是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了教学上。

慕名而来的学生还真不少,他也只好天天围着这些学生转。他曾在一封信中透露说:“……我要去给年轻的姑娘罗特希尔德上课了,紧接着是给一位马赛女子,接下去是给一位英国女郎,再往下是给一位瑞典妇人上课,5点钟还要接待普莱耶尔介绍的来自新奥尔良的一家人。然后到雷奥那里去吃饭,晚上到佩尔图伊斯家去,最后是睡觉……”

他教学的原则还是遵照恩师爱尔斯涅尔的一句名言,“你应该走自己的路”——“我们俩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不同……你觉得该怎样弹就怎样弹,你的解释也是对的。”

他相信音乐天赋和感觉是无法教授的,学生能学到的只是演奏技巧。

有时他也会随着灵感一闪,提笔写下《教学法之精华》计划及其要点,但终究未能完成像卡尔克布雷纳那样有系统的教学专著。

许多学生听到弗雷德里克教授的大都是钢琴踏板的运用和指法的练习。弗雷德里克常常说:“如果弹强音困难的话,就应该学会富有层次地弹出你的‘轻奏’,只要踏板使用得当,听众就不会觉察出你没有弹出‘强音’。”

这种富有哲理性的教学思想来自于他几十年弹奏的亲身体会,并且他还仔细写下了每一个手指的不同功用:

长期以来钢琴演奏者们一直在追求五个指头的发力相等,这是违反自然的。既然每个手指形成各异,那么最好不要去破坏每个指头触键时特有的音色,反而应该去加以发展。

大拇指最有力,小指则在手的另一端,中指最灵活,可作支撑点;还有食指、无名指力量最弱,是中指的连体,连结在同一条韧条上。有些钢琴演奏者总想不顾一切地把无名指同中指分开,这根本不可能做到,而且,谢天谢地,毫无必要。

人有几个手指,就必然弹出不同的音色。关键是要了解如何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特点。

轻柔的指触和神奇的双手已成为弗雷德里克名字的同义词,他对手指功能的深切体会远远超过了对其他事物的了解。至于弹钢琴的左手和右手的不同职责,弗雷德里克颇有点统帅的风度,在他心目中的钢琴是能够容纳千军万马驰骋的壮观大舞台。

他认为左手要起到乐队指挥的作用,准确地打出节拍,不能有一丝含糊;而右手则应该达到演奏的高难度。这左右手象征着多功能的交响乐队,时而能产生暴风骤雨、雷鸣电闪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时而又会出现宁静致远的月夜星空的抒情夜曲,时而是忧郁、愁苦的情调,时而是欢快、奔放的圆舞曲。

难度极大的乐曲在他的这双瘦长的手下都变得那样轻松自如,这不能不使得每位学生都惊叹不已。

创办英国哈莱乐队的查尔斯·哈莱爵士尽管不是弗雷德里克教授过的学生,但“有幸在每首作品问世后都听到过他(弗雷德里克)亲自弹奏,每听一曲都有新的发现……我敢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再现那些作品在他神奇的手指下弹出的美妙音响。在听他演奏时,你仿佛丧失了一切分析能力,没有一刻去想他演奏这个或那个难点时处理得有多么完美,而只是沉浸到音乐中去了,仿佛是在倾听一首即兴创作的诗歌,始终处在心醉神迷的状态中”。

众多的学生崇拜弗雷德里克,有时未能领会他的意思,便会受到他突然爆发的无情指责。不过在擦干眼泪之后,学生仍然愿意听从他的吩咐,重新认真聆听他恢复了温和的授课声音。

上课时,弗雷德里克坐在立式钢琴前,做出示范动作,进行讲解。学生则坐在另一端的三角钢琴前,瞪大眼睛盯着老师的手指,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然后再模仿弹奏。

有时弗雷德里克弹得很兴奋,忘了下课的时间,那么这位学生就意外地会发现老师新的灵感。学生弹奏的曲目一旦感动了弗雷德里克,那么学生的乐谱上就会被画上一个十字,以示奖励,但很少有被画上过三个以上的十字的。

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小男孩卡尔·菲尔特什,受到雷德里克的特别器重。他在这男孩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是“音乐神童”的影子。李斯特听了这男孩的演奏之后感叹地说:“等到这孩子开始旅行演出的时候,我就得告退了。”

为了向朋友和学生证实自己的判断,弗雷德里克特地请这男孩到新居来演奏《E小调协奏曲》,而他自己则在另一架钢琴上伴奏。

这是一场特别的表演,听客们轻手轻脚地进入客厅,分散坐在角落里。客厅里气氛很严肃,几乎听不到任何说话声。

如果说弗雷德里克与男孩配合得天衣无缝,好像是同一个人的演奏,不如说是他俩徜徉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互相倾述着自己真挚的感情。

表演结束后,没有人鼓掌和欢呼,仍然静静地退出客厅。弗雷德里克与男孩,还有乔治·桑、伦茨坐着马车去一家音乐书店。

“你使我感到非常愉快,我写这首协奏曲的时候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弗雷德里克对那男孩说话时显得很激动,似乎还在回味刚才他俩愉快合作的琴声。

弗雷德里克特地买了一本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莫舍莱斯曾将此歌剧改编为钢琴谱)的总谱送给男孩,并动情地说:“请收下这部贝多芬杰作的总谱,聊表我对你的敬意。等你将来阅读它的时候,常常记起我吧。”

这位匈牙利天才少年深受感动,低头吻了一下弗雷德里克的手。如果他后来果然成为震惊乐坛著名大师,那么弗雷德里克将会感到很自傲,因为他从来就很自信,相信自己敏感的判断力。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卡尔·菲尔特什的男孩不久就不幸去世了,他才15岁。

这对于弗雷德里克也是一种深深的刺激,但这好像是他以后接连而来厄运的前兆。至于“三个四分音符”的类似争论,人们也很难再听到。

2奥尔良方场

坐落在巴黎圣·拉扎尔街34号的公寓楼区是按照意大利“城市庭院”风格建成的,取名为“奥尔良方场”,这个英法混合的名称与这里的楼区房主是英国人有关。

这是一个租金昂贵的高级公寓住宅区,分为九个编号楼群区域。每个独立的公寓里有各种功能的房间,除了卧室、起居室、工作室等之外,还有为随从和仆人建造的小屋和马厩等附属设施。

一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安静舒适的环境和豪华典雅的气派,成为玛尔里亚妮伯爵夫人竭力推荐的充分理由。

弗雷德里克和乔治·桑不大放心,亲自去察看了一下,觉得很满意。从此“奥尔良方场”成为他俩合住时间最长的新居。

1842年9月,他俩决定搬家,乔治·桑在诺昂和巴黎的三个原住处之间奔波忙碌。新居室内装潢和家具摆设又成为他俩共同商量的热门话题。

弗雷德里克花了年租金600法郎,在第九区的一楼租了一个小套间,搬进去一架三角钢琴和一架立式钢琴,这也是他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客厅布置得富丽堂皇,乔治·桑有些妒嫉地说,那是“用来接待他那些美丽高雅的伯爵和侯爵夫人的”。

乔治·桑则在第五区的二楼租了一个大套间,每年租金要付3000法郎。她的儿子在学美术,便花了800法郎的租金为他在同一区里租了一间工作室。

“奥尔良方场”的住户大都是富有的艺术家或者是贵族成员。除了弗雷德里克所熟悉的卡尔克布雷纳等人之外,还有雕塑家当丹(曾为弗雷德里克塑造了一座胸像)、名扬欧洲的舞蹈家玛丽·塔里奥尼。

塔里奥尼在梅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伯特》第三幕幻想舞蹈里担任女主角,后来她与父亲一起接受了《仙女》芭蕾舞剧,该剧标志着芭蕾舞进入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

编写此舞剧的却是巴黎歌剧院著名歌唱家亚道夫·努里,他是弗雷德里克的好朋友。1839年春,努里不幸去世时,弗雷德里克特地赶去吊唁,并在教堂里用风琴演奏,寄托哀思。

“奥尔良方场”的众多住户无形中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每个成员都以周围是高贵而有才华的邻居而感到自己的名声卓著。

第七区的玛尔里亚妮夫人家里的晚上聚餐,成为一些邻居每天喜欢互相见面聊天的好机会。

乔治·桑喜欢交际的脾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往难得相聚的新老朋友立即在她这里找到一种温暖和亲切感。她还特地租了一张台球桌供来客玩乐,客厅里无拘无束的笑语声使她仿佛又回到诺昂的别墅里。

乔治·桑的儿子似乎也想在美术上有所成就,经常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她的女儿也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每次从寄宿学校回来,乔治·桑总觉得全家又团圆了。

弗雷德里克的钢琴王国距离乔治·桑住处也很近,除了各自的工作时间之外,他俩就可以在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一切都似乎在平静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但弗雷德里克与乔治·桑及其子女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汇集着一个可怕的感情暗流漩涡。

在乔治·桑的回忆录里总是把自己与弗雷德里克的关系反复强调为“母子”性质,以一种宽厚、仁慈、怜悯的女性长者口气谈论弗雷德里克——“我的另一个儿子”。

这种居高临下的“爱”很容易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纯洁无邪的女神,而弗雷德里克与异性的各种亲密交往则成了一种带有孩子心理的调皮和不成熟的行为方式。

这正是乔治·桑的聪敏过人之处,这种“爱”必然要胜过其他女性对弗雷德里克的感情,而且她也相信弗雷德里克无法离开这种“爱”,否则他难以顾及自己的日常生活。

同类推荐
  • 曹操发迹史

    曹操发迹史

    曹操是高干子弟,早年少不经事,不好好学习,吃喝玩乐,干了不少荒唐事,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后来。坏小子发迹为世所罕有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统一了北中国。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毛泽东多次褒扬曹操,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是“真男子”,还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后人对曹操津津乐道,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是个有故事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偷师曹操的政治手腕和阴阳谋略。畅销书作家陈涛涛将为读者揭秘曹操的发迹之路。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有趣的中国文臣

    有趣的中国文臣

    中国文臣始终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们在乱世中平定天下,在盛世中安抚百姓,他们运筹帷幄、治国变法,他们手握重权、一展抱负,文臣的命运少了些光鲜,多了些嫉恨。姜正成编写的《有趣的中国文臣》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趣的十大文臣,比如乱世谋臣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有为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大师王安石,热衷于变法的商鞅,治国有方的改革家管仲,等等。
热门推荐
  • 古墓新娘:千年不朽的玉面美人

    古墓新娘:千年不朽的玉面美人

    古老的长白山秘境中民间传闻此处乃是大清龙脉所在,几百年间引得无数摸金倒斗者有来无还。传闻中辽东第一美人的千年不化骨依旧容颜如鲜,四大贝勒的后人合聚圣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最终谁将揭开那段沉寂了几个世纪的大清秘史夺得宝藏与那不朽美人?跟着无双的文字,带领大家揭开这尘封几个世纪的大清秘史!
  • 我与女鬼是闺蜜

    我与女鬼是闺蜜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叶柒柒与女鬼李青雪共同战胜困难的故事。她们在学校的走廊里相遇,但是李青雪没有伤害叶柒柒,她们结成了姐妹。。。
  • 第一皇后

    第一皇后

    她是他今生唯一的皇后,他是她今生唯一的挚爱,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他们都为了彼此付出了所有,却在最后发现,原来一切都如镜花水月般虚妄。你已不是曾经的你,而我也不是曾经的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葵花向南

    葵花向南

    那个夏天,我手拿向日葵站在公路旁,你驶着汽车飞驰而过。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卷起些许头发,你若是停下,想必我也不用等到太阳落山。
  • 荆棘王道

    荆棘王道

    千年已过,各族尽出,各族都想成为这片大陆的新霸主。魔族,神族,巨人,精灵,蛮族,纹族,人族……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且看阿卡多在这乱世建立一番事业,走出自己的王者之路……
  •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陷阱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陷阱

    猎杀终结者是一部魔幻小说,小说描述了侦破一起欲做人类之王的惊天大案。小说并不单纯追究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着眼于《猎杀游戏》、《猎杀风暴》、《猎杀陷阱》、《猎杀咒吻》和《猎杀终结》五个篇章中的五十多个暗藏着血腥、恐怖与可怕的陷阱。在终结过程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无数陷阱中,那种极度危险、极度痛苦的煎熬和历练所表现出的坚强、无畏与执著,以及凭着非凡的智慧和精湛的搏击技艺,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总之,巅峰对决中无数陷阱被无情踏平和潇洒闯出,准确地传递出什么叫惊心动魄,什么叫匪夷所思,什么叫光明斗士。在这风云变幻凶险莫测的终结中,在坎坷中逆风而行,好运一直会陪伴光明斗士。
  • 公主别再调皮了

    公主别再调皮了

    五个公主与五个王子的爱恋秘密,她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火影之水遁狂人

    火影之水遁狂人

    一个因情而死的人,成了穿越党,见到了神。更强的水遁,更强的伙伴。更强的心。火影中的他又会有什么作为!
  • 极品宗王

    极品宗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而一夜之间你记忆力超强,能过目不忘,赌术惊人,赌遍天下无敌手,拥有盖世医技,能治愈众多绝症,练武奇才,修炼起来一日千里,成为''宗王‘'。
  • 冷兵器之光历186

    冷兵器之光历186

    人类越来越快速地掌握着这个世界的真理,医疗,生物技术发展至的高度,使生物繁衍后代的职能,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模糊了贫富,善恶,美丑的概念后,剩下的只是最清晰的利弊多少之分,和对自身与社会的进化的追求。信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只需要相信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判断。而感性意识,也从理所当然的存在,变为了社会发展的障碍。“判”是一群诞生于冰冷的培养室中的特殊人类,聚集了从全世界提取而来的最完美的基因,从一出生就拥有超越一切常人的优势。他们被单独以最高端完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不同领域的教育。唯独不允许教他们一切可能会导致产生私人感情的东西。他们拥有基本公民自由,最高级社会待遇,但政府对他们依然拥有终生控制权。——光历476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