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800000006

第6章 两难问题为什么难--天平两头一样沉(1)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两难问题之一难,我们已经讲过,是因为对前途的情况不了解。不了解犹如我们看到了一只黑箱,摸不透这只黑箱里究竟有些什么,因而无法决策该怎样前行。

两难问题之二难,则是这一章要讲的,两条路途的总积分一样。一个半斤,一个八两,也无法决策走哪一条路。

大致有这样一些情况:其一是要舍一保一,两方面一样重要,不知道要舍哪个,保哪个。

如果打个比方,在中国3年代的上海,某些人觉悟到由于国民党的腐败,金融混乱和社会动荡,这个政权已没有希望,而共产党的延安政权则充满活力。所以有识之士想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可是上海有他的家老婆孩子,家庭生活还是幸福美满的有他的事业起码有一个固定的收入和能够使家庭温饱父权衡再三,觉得到延安去也应该,留下来也过得去,两方面的轻重得失几乎一样。凡此种种,决策起来便有很大难度了。

同样,在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人听说到深圳去有发展,条条框框少,挣钱的机会多,也便有些心动。但如果他在原工作地区与原单位情况较好,去与不去的顾虑就大一些。要是在原单位觉得没有什么前途,那么敢于冒险走这步棋的概率就大得多。

北京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最先能够勇敢地抛弃国营企业这个铁饭碗而下岗自谋生路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犯罪前科,或者在本单位混不下去的人。结果,正是他们勇敢地提前迈出了这一步,所以很快就富裕了起来。而那些认为大锅饭还蛮好吃,本单位能眵发得出工资,福利待遇也不错的人,舍不得自动下岗如果。长敢炒他的鱿鱼,他还可能拿起刀子同他拼命、结果就始终混得很一般化了。以至到了今天,许多人都走上下岗这条路时,他们开始后悔为什么那么恋窝,以致竟成了困难户。

假设我们把留与走(包括主动下岗)的两种抉择的所有利弊关系都加以量化,用计分的办法计算出来,那么,一个方向上的优选分数是5分,而另一方的优选分数只有分或2分时,这样的情况下是不难抉择的。我们很容易舍去分或2分的方向,而选择走5分的方向。若是另一方变成了3至4分,选择的难度就加大了,不过,我们仍然会选择总积分是5分的方向走。但若是两个方向的积分相等,都是5分,或者即使有差别,也不过几分之差,那么,决策的难度就自然而然地加大了。这个道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明白。

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一方是已经既得了的利益,另一方是正想追求的利益目标,双方势均力敌,令我们难以取舍。

其二是,有两个目标供我们选择,这两个目标的总积分也一样,不知道选取哪个目标好。

这就像两国交恶,即将开战,战与和谈判的总积分一样;经济需要改革,有两个改革方案,利益与风险的总积分也是一样。

以上两种情况,我们统称为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即我们如果只选择一头,那么彼此间的得失就差不太多。惟有差不多,才叫人费思量。

需要再说得明白一些的是,所谓总积分一样,包括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两个方向所能获得的利益是半斤八两;另一方面是两个方向的弊害权衡也相差不多,也是半斤八两。

所以这个问题变为了两难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个人问题上的决策都是以个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的,而一个集团、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是以自己集团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因而用利益论这个前提去套对两难问题的思考,恐怕差错率会很小很小。

不过,一方面从个人利益出发而另一方面从集体利益出发,一方面从局郜利益考虑而另一方面从全局利益考虑,也会构成问题的两难。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难以两全之类的两难问题,就是这样引发的。南宋时代的岳飞如果要讲孝,那么就守在家里照顾老娘好了;如果他要讲忠,就得当兵去,杀上抗金的战场。在戎马倥偬、九死一生的情况下,那肯定就不可能照看自己的老娘了。如此一来,前者是考虑到一个人一个家的利益,后者是考虑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尽管两个利益的大小不同,但用利益论来测定两难问题的难度是错不了的。

这种岳飞式的两难问题,在今天仍然会碰到,那首说句心里话的歌的内容就是这种两难问题。一方面肯定青年人保卫国家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一一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袓国谁来保卫家;另一方面却怀揣着相思之苦一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常思念梦中的她、梦中的她。由此也可见我们的人生只要是做事,只要是生存与奋斗,就必然会遇到数也数不清的两难问题。

民族英雄岳飞像

94年2月8日凌晨,正当美国全力关注欧洲战局的发展之时,美国在远东的主要对手日本却趁机不宣而战,偷袭了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包括8搜战列舰在内的8艘战舰,沉的沉,伤的伤,2多架飞机还未起飞便被炸毁在机场上,伤亡总数达24多人。不幸中的万幸是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外出巡航,免遭灭顶之灾。这一消息传到华盛顿,全国群情激愤。第二天,美英正式对日本宣战。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法国等2多个国家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希特勒德国是在该年的6月22日正式进攻苏联本土的,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时,德军甚至长驱直入,直抵莫斯科近郊。

到了第二年的3月7日,丘吉尔打电话给罗斯福说,根据确切情报,德军正集中兵力准备再次进攻苏联。两人都担心,一旦苏联抵挡不住德军的压力被迫单独与德国媾和,将对美英诸国都十分不利。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美国的元首,还是美国的统帅,他们面临着的就是两难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他们究竟是把主要力量放到欧洲战场上,去与希特勒对阵呢,还是把主要军力放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决战?

2月3日,罗斯福决定改组海军领导房,金梅尔海军上将被解职,尼米兹代替他成为太平洋舰队的新领导人,而金上将则被任命为美国海军总司令,不久金上将又接任海军作战部长,并成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名成员。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还包括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陆军航空兵参谋长亨利阿诺德上将和后来增加的威廉莱西海军上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国参谋长会议组成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共同负责美英盟国全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美国最高决策层和军方内部,以及美国与英国等盟国,还有美国英国与苏联之间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甚至矛盾。美国的陆军将领主张把战咯重点放在欧洲战场,而以金上将为首的海军将领则主张放在亚洲战场,苏联则希望美英等国早日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

陆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的观点是:虽日本是美国的敌人,且在感情上,由于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更为美国人所痛恨,但是,感情不能代替战略。

日本的兵力不像德国那样相对集中,它分散于亚洲和太平洋的各个地区,在海战不能决定最终胜负的情况下,必须分兵进行远征登陆作战。而这也意味着美军将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在自己孤立的方向上作战。但这样一来,美国、英国、苏联三个盟国就等于分散于三个战场,在全球战略上形成不了重点和优势。

而且,德国与日本比较起来,德国是老大,日本是老二,只要是联合美、英、苏三国优势战胜了德国,日本就不在话下了。因此,美国应当把主要力置用于欧洲战场上才对。如果分散击敌,等德国法西斯消灭了苏联,或者苏联被迫与德国签订了城下之盟,那时再要消灭德、日、意法西斯就困难得多了。

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则认为,欧洲第一的原则是不明智的,大西洋战区被过分的强调。他主张同时要重视太平洋战区,增加太平洋舰队的力量,立即向日本发动反攻,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敌人洪水般的进攻,防止澳大利亚陷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美英首脑又在卡迪亚会议上重申了欧洲第一的原则。尽管金上将等海军将领一再表示反对,但无济于事。

这还不止是陆军将领与海军将领之间的论争。美国国会和公众也纷纷要求美国海军奋起反击。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65於的美国人赞成尽早向日本人进攻,只有257。的人主张尽早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鉴于此,金上将只要有机会,就宣扬他的太平洋第一战略,争取总统对太平洋战区给予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援。

这样,陆军将领与海军将领的意见经常发生争执,这种争执有时变为激烈的冲突。

陆军与海军的争论,就是我们所讲的两难境地的决策。

那么,美国最终是如何决策的呢?正待美国要决定实行欧洲第一的战略原则时,英国人又出现了麻烦。

1942年春,马歇尔曾率代表团前往英国,同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军方领导人商谈于当年进占欧洲的铁锤行动计划,得到了英国人的赞同。但是两个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使他产生了对这一行动的疑虑。在那次战争中,他曾下令他的部队进攻土耳何所谓战略重点的。于是,马歇尔力陈罗斯福总统坚持原定方针而罗斯福总统出于各种政治上的考虑,否决了马歇尔的建议,要他制定一个进攻北非的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实施之后,英美两国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马歇尔再次力主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法国海岸的军事行动计划,结果又一次遭到了政治家的否定。因此,在欧洲采取诺曼底登陆作战的伟大行动,不得不推迟到944年再展开了。

其,但遭到了全面的失败,几个军就歼于加利。因此,一想起铁锤计划,浮现了英军在英吉利海峡血流成河的惨景。

同时,中东传来了英军作战不利的坏消息,美尔军队的打击下,英军撤回了埃及。面对这种问题为什么。不过,我们在亨利基辛格着的大外交这本书上,却看到了另外的说法,显然基辛格是倾向于丘吉尔和罗斯福,对马歇尔的看法不以为然的。

请看这一段的叙述:

在美国则刚参战之时,丘吉尔就建议进攻他称之为轴心国最脆弱的小腹部一南欧,到了战争末期,他一再坚持,一再不被接纳,他力促艾森豪威尔抢在苏军之前,占领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就丘吉尔而言,这些目标之所以吸引他主张出兵,既不是因为巴尔千半鸟故军势力薄弱(事实上当地地形非常险恶),也不是因为这些中欧国家首都具备军事意义,而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未制约战后苏联的影响力。

美国军方领柚对丘吉尔的种种建议,显得非常的不耐烦,只差没有暴发怒气。他们认为进袭南欧小腹部的战略,无非又是英国想把美国扯进去替英国利益打前阵的做法,他们遂以这是次要目标,不值得牺杜生命为由拒绝它。自从联合规划开始,美国司令部即力主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美方认为,前线位置在哪里无关紧要,只要战争能够全面胜利就好,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减军主力引出来,投入战场。942年,美国陆军参谋长马软尔对英国对他的第二战场计划大为光火,威胁要拌转一年前所做的决定亦即欧洲战场优先的决议,把美国兵力集中到太平洋战场作战。

罗斯福拿出了魄力,一如他帝领美军参战一样,以战时强势领柚之姿,针对马跃尔的做法,罗斯福提酲这些吵架的将领,决定要以击败德国为优先,是基于美国的利益的决定,而不是对英国示惠。他先至关紧要的是我们了解,击败日本并未击败德国,并且美国若在今年或1943年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就增加了德国完全掌握欧洲和非洲的机会,只有击败德国才是去败本,而且可能不发一枪,不牺牲一命即可挫败曰本。罗斯福大体上都接纳了丘吉尔的战略,只在巴尔干半岛这件事上划下界限。罗斯福支持942年月登陆北非之役,以及征服地中海北岸后,于943年春天登陆意大利,击渍意军,使它退出战局。在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之役,要到944年6月才发动,此时德军已经气势衮竭,以后里军伤亡人数大为减低,胜利亦指日可待。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出兵,英国有英国的考虑,美国有美国的考虑,罗斯福有罗斯福的考虑,马歇尔有马歇尔的考虑。不仅仅只是军事上的考虑,老奸巨猾的丘吉尔还考虑到如果二战结束,苏联强大起来了后,英美怎祥压制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限制它的影响扩散的问题。

这就出现了三个攻击的取向:如果出于政治考虑,把政治问题放到优先的地位上决策,那么就吸取丘吉尔的意见,就先行进兵南欧,摆下与苏联争夺大片土地的架势。

如果顺从美国人民的情绪,早日雪洗珍珠港之耻辱,就把战略重点放到太平洋地区,与日本人决一雌雄当然,能打败日本,也等于断了德国一臂。

更为理智的是先合苏英美三国之力击败德军,这叫做擒贼擒王只有把德军先消灭了,就可能不费一枪一弹而折服日本,迫使日本投降。

权衡之下,只有在欧洲直接寻:求德军主力作战,与苏联合力击败德军,才是最好最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办法。然而,我们得承认,若是按照美国海军将领的意见,把美国的兵力重点用于太平洋地区,先把日军打败,也不失是一个好的方案。因为动用全美的军力与物力,加上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共同参战,打败日本的日子就可能提前。而消灭了日本以后,德意日三个国家中,最弱的是意大利,中强的是日本,消灭了月本法西斯,等于折断了德国法西斯的一条臂膀,不但完全解放了亚洲,并且陷德国于孤立,要消灭德国军队就更加容易了。若是历史真的可以试验,可以重来,那么,我们把论争的两个方案都实践一遍,很可能最后的结果仍是半斤八两,取得胜利的程度和取得胜利的时间也相差不多。然而遗憾的是历史的发展方向只可能是一个,那么我们就只能无穷无尽地争论下去了。

并且,许多问题许多行动是在各种各样因素的约束下进行的,不是你想好了要这样干就能够通行无阻地实行的。这也看出了两难境地的抉择受着多因素的制约、牵扯,带着许多不由自主的情况,从而使你的行动偏离了既定的方向。

在太平洋地区美国的两难抉择

在美国到底从哪个方向上出兵打击敌人这个问题上,最后不是靠辩论利害关系,通过以理服人的统一认识过程,取得一致的,而是靠罗斯福的权威和强行命令获得行动决策的。

同类推荐
  • 时光文库:自己拯救自己

    时光文库:自己拯救自己

    本书内容包括:成功来自磨难、坚强的意志力、无可替代的勤奋、寻找一个榜样、要有健康的心态、爱情滋润你的心。
  • 老板最看重员工的10项素质(Mbook随身读)

    老板最看重员工的10项素质(Mbook随身读)

    《Mbook随身读:老板最看重员工的10项素质》帮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使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皆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助你解析人生的困惑谜团,让你澄心争志,超然洒脱;帮你提升职业理念,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
  • 三十六计:说话的智慧与办事的技巧

    三十六计:说话的智慧与办事的技巧

    说话与办事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问题,也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深谙说话与办事之道。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说话与办事的能力。说话与办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习的,说话有说话的智慧,办事有办事的技巧,只要掌握了说话的智慧与办事的技巧,无论是说起话来,还是办起事业,都能拿捏准确、游刃有余。
  •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女孩提供了百条人生经验,这些人生经验包括爱情、婚姻、工作、生活、衣着、谈吐等等方面,对二十几岁女孩把握人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热门推荐
  • 新好莱坞

    新好莱坞

    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乔丹,两个人名,加上迈克尔-龙,字面上看起来,三人有着共同的名字。前两个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后一个名字,有人说它是时代的同义词;也有人说正是有了后一个名字,才造就了前两个名字;更有人说迈克尔-龙所缔造的‘迈克尔之家’,就等同美国文化,她引领着这个时代,也是创造时代的地方。因为‘迈克尔之家’同时拥有着这三个名字,三个人,三个时代符号。
  • 亿年之恋

    亿年之恋

    一亿年前,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上,有一颗地热型类地行星,进化出了智能生物,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可是,这颗星球上的智能生物极端自私、贪婪、妒忌、凶残,为了争夺地球的星际殖民权,爆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浩劫中,星球被炸毁,裂解成小行星带。在战争爆发之前,一位科技天才来到地球上,未雨绸缪地实施劫后救世主计划。经过一亿年吸纳宇宙河流中的奇异物质和能量,终于孕育出一位可以返回过去的超人……
  • 高中江湖道义

    高中江湖道义

    兄弟情,朋友泪,是纠结,是放弃,还是继续勇往直前?
  • 海稻

    海稻

    我一直担心我们生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凤凰?稻谷?桃子?我最怕的是鸟头树身,以后孩子拉着我的袖子哭,我该怎么办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尔

    爱尔

    得到和失去我们总在爱情之间坚定和摇摆其实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
  • 张耀明的异界幸福生活

    张耀明的异界幸福生活

    宅男张耀明莫名穿越,附身于异界采药少年身上,回去无望,无奈只有顶着异界少年身份,在这武力至上的异世界生活下去,他在修炼斗气时,无意与前世所学全真功法混合,发生异变,从此艰险无比的修行之路变得顺畅无比。
  • 一世错情:替身太子妃

    一世错情:替身太子妃

    他娶她,是要灭她的国。他救她,是要夺她的身。乱世争霸,烽烟再起,谁能给她一世的守护和安宁?各种阴谋算计,过程虐,结局喜,欢迎跳坑~
  • 幸福的网恋

    幸福的网恋

    谨以此文,献给真诚对待网友的朋友和在网上奉献了真情的网友们。以怀念哪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河北省辛集市和河南省巩义市的两位男女网友,通过上网聊天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真情演绎了一段生离死别的凄婉故事。令人肝肠寸断,刻骨铭心。
  • 婚动全球:首席娇妻宠不够

    婚动全球:首席娇妻宠不够

    某女成为仲家少奶奶后,某男为了讨得她的欢心,一个月来不停以鲜花,钻石攻势。某女:“老公你不爱我。”某男:“嗯?”他可是天天又送礼物,又时时陪着她,这还不叫爱?某女:“老公,你送的礼物又不能陪人解闷。”某女声音小小。某男:“……”什么可以解闷呢?几秒钟后,某男的眼睛猛地发光,一把抱起发呆的某女走向卧室。“啊?老公你干嘛?”某女尖叫。“关门……造人!”某男坏笑,有了小宝宝,看她还闷不闷。
  • 全能记忆

    全能记忆

    一个平凡的异世少年,得到了一个可以窃取先人记忆的玉佩,然后——“老子要中单!!!”“老夫要开启装逼模式了。”“额理论上我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自从吸收了她的记忆,我就感觉自己变娘炮了,这可如何是好。”平凡少年朝着人格分裂的道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