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0300000023

第23章 鬼子:通过考验

——评《鬼子悲悯三部曲》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

现在是2003年12月,我重读《鬼子悲悯三部曲》。此时,上千万民工正在政府的强力介入下领回他们的血汗钱;在美国,中国总理向哈佛大学的学生们发表讲演,他说:“不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他们就有可能陷于像狄更斯、德莱塞小说所描写的那种痛苦境地。”

而在六年多以前,一个名叫晓雷的年轻人死去,他也曾被拖欠工钱,他在与贪婪、欺诈、腐败,与不义、不公的抗争中死去。

是的,民工们的激愤与欢呼、政府首脑的政策宣示,这些画面和言语干预着我对《鬼子悲悯三部曲》的重读,我不由自主地想象小说中那些人物的此时此刻,晓雷如果活着,他在想什么?那个女孩子,她漂流到了什么地方?是否找到了父亲?而那个曾经陪伴孤独老人的拾垃圾的少年,他正在干什么?

鬼子的《悲悯三部曲》由三个中篇组成,《被雨淋湿的河》发表于1997年5月,《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发表于1999年6月,《瓦城上空的麦田》发表于2002年10月。作为编辑,我可能是这三篇小说最早的读者,而且多次重读,它们曾经拓展了我的世界观,使我得以接近和理解“遥远”的人群--对我来说,他们是遥远的,远在我的生活疆界之外--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灵,并且意识到那些遥远的人隐蔽而确凿地参与了我的“现实”的构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2003年的12月不得不把《鬼子悲悯三部曲》与文学之外生活的壮阔涌动联系起来,我至今记得在1997年春节前,将《被雨淋湿的河》放在负责终审的韩作荣先生桌上时战战兢兢的心情,在那时,鬼子对“现实”的“描写”是偏僻的、刺耳的、可能“越界”的,所以当老韩断定这部小说很好时,我真是且喜且忧。

然而现在,当你读着《鬼子悲悯三部曲》再看看电视新闻,你发现曾经刺耳的声音已经被主流的声音所容纳,它堂正地进入了这个社会的知觉结构。

--这正是文学的社会力量的例证。中国的小说家们大多已经丧失了对这种力量的信念,他们都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都是“个人”,“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他们难以想象写作会成为一种主动性力量,影响千百万人的生活和思想。

但是,2003年12月间的“现实”不仅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个漫长、执着的讲述过程的结果,声音最初是微弱的、孤单的,渐渐变得嘈切、洪亮,某些事物从公众的意识和想象的地平线上浮现,成为公众意识和想象的重要对象,孤单微弱的讲述汇集起来,最终改变了我们对“现实”的意识,进而改变“现实”。

狄更斯和德莱塞直接证实了这个过程,当中国总理提到他们的名字时,那些美国青年们想必能够领会问题的含义,因为这两位作家以他们的作品参与塑造了那个社会的世界观,那种被他们说出的“痛苦”已经成为基因般的记忆。

《鬼子悲悯三部曲》同样属于这个过程,鬼子以他的敏感、道义激情和刚猛的笔力参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拓展。

但是,一个问题也同时尖锐地凸显:当小说和“现实”具有如此直接的对应关系时,小说会不会被“现实”所遗弃?简单地说,假定所有的民工今后都能公平地获得他们的劳动报酬,那么,当我们再看《被雨淋湿的河》时,我们是否仍会被晓雷的命运所激动、所震撼?

对一个小说家来说,这是根本的考验,其实质就是,他有没有能力在“现实”的具体议程之中提出更为超越而持久的人生问题?

重读《鬼子悲悯三部曲》,我相信鬼子能够通过考验--

2002年,我曾经谈论过《瓦城上空的麦田》:

事情的起因只是人心中一点微小的麻木:孩子们忘记了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他们谁也没有赶回去为老爹祝寿。

当然,我们都很忙,我也经常忘记我爹的生日,但我认为这不能证明我是不孝之子。但在鬼子这儿,我们就偏偏碰上了一个较真的老爷子,他大发雷霆,兴师问罪,从乡下冲到城里。故事由此极其曲折地展开,简单地说,阴差阳错,儿女们以为老爷子死了,老爷子不得不艰苦卓绝地向孩子们证明他还活着,他是他们的爹。

读这篇小说,你常常会觉得很“险”,它似乎完全依靠接连不断的偶然,而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按说都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性,只要哪个儿子或子女脑筋稍一转弯,就会骨肉相认,皆大欢喜。但鬼子执拗地、坚决地向前推进,他为全部的“偶然”提供了一种“必然”的动力,那就是遍布于生活的壁垒森严的猜忌、疏离和冷漠,我们不会转弯,我们完全被孤独的、防御的、警觉的生活逻辑所支配,儿女们躲在战壕里,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方出现的这个老人,就像瞄准乔装改扮、前来偷袭的敌兵。

于是,父亲被逼死了,但儿女们是“无辜”的,正是这种“无辜”令人心惊,在这座城市、在任何一座城市,你和我,我们躲在钢铁的防盗门和防盗窗里,接送孩子上学,禁止孩子和陌生人说话,我们提议在公共汽车上为民工划出“专区”,我们甚至不敢把钱借给亲兄弟,我们有一万个理由选择这种生活,但在今天晚上,我们还是不得不接受鬼子的刁难,他一定要问:你们怎么了?你们的眼睛雪亮,但你们的心是不是瞎了?在这“危机四伏”的生活中,你们真的那么“无辜”?

--最后那些问号无意中触及了使鬼子得以通过考验的基本因素:在《鬼子悲悯三部曲》中,鬼子不仅是向具体的社会现实发问,他更向人心发问,向我们必将长期面对的混乱的意义世界发问。

在这种追问中,作为小说家的鬼子尖锐、阴郁,于万军之中心无旁骛,直取中军大帐。

也就是说,鬼子有一种直接抓住“本质”的能力,他无意黏着于纷繁万象的具体质地,对他来说,无限复杂的事物中总有一个层次或环节是坚实的,是可以简明扼要地把握的,站在这个层次上,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发问。

--这非常“险”。所谓“险”,就是命悬一线,让人提心吊胆。任何一个对当下中国人的意义世界有充分敏感的人都会意识到,像鬼子这样单刀赴会,最大的可能倒是身陷重围。

在我看来,有两种小说家,一种是宽的、谨慎的,这种小说家的本事在于化简为繁,他呈现人类生活的广博多姿、暧昧难明,他游于世界,像一个好奇的鉴赏者,目光细密,角度多端;另一种小说家是猛的、严苛的,他们倾向于化繁为简,他们心中横着一把刀,他们坚信这把刀将劈开一切,因此他们比前者更富判断的自信和批判的勇气。

在中国,前一种作家是珍稀动物,后一种作家为数众多,但是,我的印象是,大多数情况下,后一类人常常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他们的刀其实斩不断我们眼前这团乱麻,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端着刀高声吆喝的姿态。

这就是鬼子的“险”处:当他掏出利刃时,当他攫取本质时,他是否能一刀致命?在众说纷纭、人头攒动的一派嘈杂中,他如何捕捉那单纯、简明、无可置疑的“真实”的声音?

鬼子的对策是在两个方向上后退:

一是,他把他的方向定在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和人类价值上,定在人之为人的底线上,这是相对最少争议、相对令人信服的角度。

二是,他退回到个人,退回到个人具体的命运和境遇,他不会虚张声势地打出旗号,直接征伐庞大、无名的社会,他只是紧紧盯住“这个人”。

这种“后退”的结果就是,世界沉静下来,震惊地注视着悲剧发生。

我觉得,这两点中,前一点反映了鬼子的机敏,他在我们层层叠叠、各自言之凿凿的意义世界里寻求普遍的、不设防的薄弱环节;后一点则体现了鬼子真正的艺术本能,他知道,小说家无法言说万物,他只能说“此物”,这就是“艺术”,也是“诚实”。

从一个普遍的价值立场出发,又能有力地追问和擒获“此物”,广大的世界受到了真正的威胁。

但鬼子依然是“险”的,这种“险”源于一个根本困境:任何一种普遍性立场都会伤害人类生活的具体、个别、殊异,都可能删减和忽略我们意义世界里的精细复杂之处。--很多具有“社会情怀”的作品,很多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家正是因此丧失了文学信誉。

意识到这种“险”,鬼子的小说总是充满内在的紧张和难度,他一直在绷紧神经维持平衡,他必须把普遍贯彻为具体,他得想象手里这把刀是人物命中注定的那把刀,他要让整个过程简洁、酷烈、干燥,具有本质性的力量。

所以,在鬼子的一系列小说中,有一个因素暗自起着根本的结构性作用,那就是宿命。在宿命或命运这个古老框架中,鬼子维持了普遍和个别的艰难平衡。

到目前为止,鬼子在他的小说中不断舍弃很多东西,由于舍弃,他获得了他独有的力量,也由于舍弃,他总是让人心生忧虑,到了《瓦城上空的麦田》,那几乎是孤身间行,夜探敌营,这是险象环生的行动,令人惊叹的是,他居然成功。

那么,且看下一次

同类推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虚构(短篇小说)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虚构(短篇小说)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创业板

    创业板

    李明的公司创业板上市前两个月,他发现自己被跟踪;之后,他认为志在必得的项目出了问题;紧接着,创业板上市的进程受阻;李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无奈之下,李明与私募基金合作,暗箱操作,制造业绩,终于上市成功。此时,李明却发现自己已经先机尽失,左膀右臂接连卷入各种危机中……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二)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二)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新闻人

    新闻人

    《新闻人》并没有在制造新闻本身多落笔墨,更多的是描写了报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和报业变革中,报人们复杂的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看似平静的暗流涌动中,撞击出疼痛而激烈的火花。体制内外的纠结,主流内外的纷争,出场人物无一幸免,形形色色的无冕之王,为各自的梦想,在浪潮里左突右冲,有的冲向了大海,有的冲向了沙滩,有的冲向了礁石。一批适应时代的报人,也因此脱颖而出。脱管断奶、改革变脸、退出停刊、政治生态、生存环境……这些敏感的元素,以及时尚周刊、首席记者、重磅新闻、职场暧昧、权力情色……这些时代的的元素,它们组合在一起,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跃然纸上。
  • 天胶著

    天胶著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环境。为了完成这部长篇小说,我积累了十年、思考了五年,真正动笔只用了三个月,其中初稿出来不到一个月,几乎是一气呵成。在这十多年当中,我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思考,写了大量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 北语南

    北语南

    一个跨越了十年之久的故事,一个爱与疼痛相互交织的青春故事,一个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故事。与你不见不散。
  • 勋鹿虏心恋之情殇悲

    勋鹿虏心恋之情殇悲

    第一年,鹿晗招惹吴世勋,吴世勋讨厌鹿晗。第二年,吴世勋把鹿晗宠上了天。第三年,吴世勋带鹿晗去了他一个人的秘密基地。第四年,鹿晗和吴世勋第一次吵架了。第五年,鹿晗心伤透离开了吴世勋。...
  • 一步踏仙

    一步踏仙

    一个凡俗青年,虽无灵根,亦难入道,却可一步踏仙!
  •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

    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如果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让你会心一笑。
  • 爱情无理宣言

    爱情无理宣言

    她是无敌校花,服装杂志名模,他是无敌老大,留恋各种美女;她是扫把星,亲人们敬而远之,他是块狗皮膏药,她走哪他跟哪!当寂寞的她遇见固执的他,当爱神设下剧情,爱情……悄悄到来……可是到最后,眼前的女人究竟是母老虎,还是母大狼?他有点看不清楚……
  • 校园王牌高手22

    校园王牌高手22

    好书的淡淡的淡淡的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
  • 电脑超人

    电脑超人

    一个人的身体里如果同时拥有两个思想那他有可能是一个异界穿越者有可能是个异体重生的奇材当然,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是,当一个思想同时拥有两具身体,会是什么情况外星人入侵?平行空间串联?还是……精彩谜底,尽在电脑超人===========================情节已经展开,精彩不容错过,欢迎各位看官献花砸砖书友群:75465475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党建工作实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穿越之妈妈桑的春天

    穿越之妈妈桑的春天

    尼玛!!!作为白天是祖国的花朵蒸蒸日上的十佳女青年好学生,夜晚是卖着小女孩火爆性感的妈妈桑的我,夏友奈!竟然,穿越了?!!
  • 花千骨之惟爱你

    花千骨之惟爱你

    “师父,你爱我吗?”花千骨在白子画怀里一起看着那黄昏。“爱,为何不爱,这一生,惟爱你,永不变。失了天下又如何,毁了世间又如何,这一次,再怎样,我白子画此生都不再负你,苍天为证。”花千骨再来一次。。。生活却变了。。。一切都变来她都不确定。爱他这是她唯一的信念。白子画这一世会好好爱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