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0300000024

第24章 鬼子的“鬼”(1)

——评“瓦城悲悯三部曲”的叙事

程文超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鬼子有些“鬼”。这有点像废话。鬼子不“鬼”,他就不是现在的鬼子了。在我的方言区域,说什么人“鬼”,没有丝毫的贬意,而是表达他有本事、有才华、有智慧等等诸如此类的意思。在这些字眼前面加上一个“鬼”字,说这个人有点儿鬼本事、鬼才华、鬼智慧,这些字眼的份量就被加强了,而且还显得亲切。

鬼子的才华和智慧表现在多方面。这里想说的,是他的“瓦城悲悯三部曲”在叙事里所表现出来的“鬼”劲儿,以及这种“鬼劲儿”与我们时代的深刻关联。

一、叙事动力与悲悯情怀

作家的出道,与潮流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的创作与当时的文学潮流吻合了,你就可能受到关注,就可能成名。如果你在潮流之外,想要受到关注,就难了。于是,新时期的作家往往成“捆儿”的出现。用某个名目,把一批作家捆成一堆。这一堆作家可能就同时出名了。当然,成名之后,你还认不认那个“捆”、那个“堆”,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当然,也有例外。鬼子就是其中之一。鬼子的真正出道,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正不断吸引文坛眼球的时候。如果说鬼子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语境,那不太可能,因为鬼子在决心重新写作前,把近年来在中国有影响的作品全部找来看了一篇。他不可能不注意到正在影响中国文坛的新走势。但鬼子的“鬼”就在这里,他看所有人的作品,是为了不跟所有的人走,他对创作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追求。再说,鬼子不是七十年代人,他犯不着混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堆里充时尚。于是,在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似乎要在文坛形成一个大漩涡的时候,在大江的回旋处,冒出了一处水花,这水花越冒越大,竟变成了一个大水柱,直向天上冲去,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出现了一个独特的作家,他的名字叫鬼子!

这个叫“鬼子”的人有点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爱、性、欲,已经成为文学写作的最大亮点。而鬼子不靠爱情、不靠性,却能把故事写得十分有吸引力,写得精彩得让人放不下。这在五六十年代容易做到,在今天,却太难了。因为今天的读者不好侍候。人们都忙,你不能一下子抓住他,他早就把你的作品丢到一边去了。但鬼子却做到了。这是我对鬼子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鬼子的故事,都有一个强大的叙事推动力。它推动着故事不断地走向高潮,也吸引着读者不由自主地攒紧着杂志或书本。

大凡好作品,都会有较好的叙事动力。鬼子作品并不因为它有叙事动力就成了值得一说的佳作。重要的在于,他的叙事动力有其极具个人色彩的特色:它往往由一个小事件演变而成,或一小块脏肉,或一个未过成的生日。开始,你对这小事件也许不太在意,或者,你并不知道这个小事件,将来在故事中会发生那么大的作用,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事件去读。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就是这个小事件,不断地推动着故事发展,滚雪球一般把故事扩大,最后竟把故事推到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心动魄的程度!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就因为一小块脏肉,最后竟至于闹到家破人亡。《瓦城上空的麦田》就因为一个未过成的生日,最后让两家三口人撒手西去。《被雨淋湿的河》的主人公就因为想挣一点钱,钱没挣着却丢掉了性命。

把这些由小事件演变成的叙事动力稍作抽象,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些小欲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小欲望,或物质的,或精神的。《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里的母亲为了找到父亲,以解决生计问题,是物质欲望。《瓦城上空的麦田》里的乡村老汉李四为了让生活在城里的儿女记住自己的生日,是精神欲望。而《被雨淋湿的河》晓雷的言行里,既是有物质欲望,也有精神欲望。

我需要在这里插一句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欲望仅仅当成了物质欲望、肉体欲望。其实,人的欲望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肉体的,也有心灵的。欲望与需要相关,或者说,需要就是欲望。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多种层次,它们是:1、生理需要,也是生存需要,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但它并不是需要的全部。在它之上或之外还有,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这一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却将这一常识忘记了。我现在想提醒人们回忆这一常识。当然,我还想说,人们的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并不是一个层次满足了,才走向下一个层次的。处于生活底层的人们并不是没有精神欲望。

让我们回到鬼子,回到鬼子的叙事动力:挣扎在生活底层人们的小欲望。这些欲望都很小,但在这些人们那儿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鬼子的叙事动力便产生于这样一个机制:寻找破灭。寻找欲望的满足--希望破灭;再寻找--再破灭,直至生命的消亡。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里“我”母亲因为失业、贫穷,偷了卖肉者的一小块脏肉,被人发现。这事儿一般来说,母亲当时受点辱骂也就过去了。没想到却导致了父亲的离家出走。家里出现了生计问题。当母亲听说父亲已经回来,并和一个妓女住在瓦城饭店的老楼里后,叙事就把母亲推向了一个更大的苦难之中:寻找父亲。终于,母亲的希望破灭。第一次的希望破灭导致母亲的第一次自杀。母亲被救活后,生计出现更大的问题,逼着“我”天天去饭店守候父亲。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我”进入饭店的美容屋打工,这样既能守候父亲,又能有点收入。不想,“我”又被假意关心我的邻居马达诱奸怀孕。这件事导致母亲的第二次自杀。这次她成功了。第二次自杀是因为母亲的希望完全破灭。如果说,找不到父亲,女儿还能成为她将来的希望的话。那现在,连将来的希望也无望了。希望--破灭,再希望--再破灭,使母亲走完了她悲惨的一生。

《瓦城上空的麦田》里的李四,因为几个在城里工作的儿女忘记了他的生日,一怒之下进了城里,要让儿女们记住他的生日。他的要求并不高,只不过要求一点被儿女们尊重的权利。没想到,让儿女们记住他生日的目的没有达到,却让关心他、与他喝酒的胡来老汉丢了一条性命。而胡来的死却被李四弄成了李四自己的死。骨灰送回乡里,吓死了老伴。当孩子们回家奔丧后返回城里,李四作再次努力,希望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儿女们竟把他当成捡垃圾的老头子胡来,认都不认他。李四连告状都告不进,只好当街撞车自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希望的反复破灭,终于让李四失去了生的意愿。

《被雨淋湿的河》里的晓雷,只希望到出门打工挣点钱。没想到却碰到了不给钱的不义老板。晓雷失手打死了他。转到一个服装厂,又碰到老板为一件衣服要全体工人下跪。晓雷反抗了。回到家里,他又为当地教师的工资被扣问题组织教师集体示威。事件之后,他进了一家煤厂。但煤厂老板与教育局长是亲戚。晓雷被人不动声色地害死了。

三个作品中,没有一个小人物的小欲望得到过满足,也没有一个小人物为寻找小欲望的满足而不丢掉性命。

这样一个叙事动力、叙事机制不仅给鬼子的小说带来一个奇佳的艺术效果:故事线条清晰、简明,但吸引力特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叙事动力、叙事机制,是从社会底层人生里挖掘出来的。它是叙事手段,更是人生思考。它的叙事机制本身就揭示了底层人们苦难的生存方式。于是,鬼子就用一个个小的人物故事,写出了底层人物的大的人生境况。他在不断地追问:小人物的生存怎么就这么难?鬼子的此前的人生,有过诸多吃苦的经历。在创作的时候,他没有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纱的东西,他没有背叛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背叛自己的人生感受和思考,更没有背叛一直在底层生活的小人物。鬼子的叙事动力里,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的悲天悯人的叙事情怀。

二、双重叙述者与思想空间

让我们先看《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里的一个细节。为了寻找父亲,母亲半夜把我拉到饭店。饭店竟没有父亲的住宿登记。于是母亲拉着我一个一个房间听父亲的呼噜声,没听出来。母亲又要以人梯的方式从天窗上审视房间。可怜母亲瘦小的身躯能经得起女儿的身体吗?但她硬是从地上挣扎了起来,把女儿送到了天窗。检查了几个房间之后,母亲还是不行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她会对女儿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蹲在下边可以吗?”一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女儿呀!看到这里,我们对母亲的歇斯底里、对母女俩的悲苦,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无奈。在这样的无奈之中,除了同情,我们还能干什么?

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同情”是从叙述的什么地方传给我们的?这里的叙述者是女儿寒露--“我”。“同情”,不可能从她的叙述中传给我们。因为她是事件中人,此时她正在痛苦之中,正泪流满面。她没有可能跳出来,站在一个高处去同情自己和母亲。或者说,此时的叙述者“我”只在讲着一个正在进行着的故事。

但是“同情”这种情感确实是从叙述中传给我们的。于是,我们发现,在显在的叙述者“我”的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的叙述者。是他,在真正左右着故事的发展,是他在将各种情感与情绪传达给我们。这样,我们在这样一段故事里,就看到了两个空间:一个故事的空间,一个情感与思想的空间。显在叙述人给了我们故事的空间,而隐藏叙述人却一直在给着我们情感与思想的空间。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本书是人气作家陈谌首部短篇小说集,由23个故事组成,主打“成人童话”的概念。主打篇目《冰箱里的企鹅》讲述了一个单身独居的男人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只企鹅,由一开始的惊讶排斥,到后面与企鹅相依相伴,渐渐感情深厚,然而就在他习惯企鹅的存在的时候,企鹅却突然消失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实际上却体现了大都市中那些独自打拼的年轻人们内心的无奈与辛酸。此外,本书收录了陈谌在《一个》书系中发表的《南极姑娘》、《时光若刻》和《莉莉安公主的烦恼》等人气篇目,且三分之二的文章均为首发新作,篇篇引人入胜,精彩不容错过。
  • 误读与背离的往事

    误读与背离的往事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发现,本书的叙事风格深受王小波的影响。因此,就像王小波认为他的《红拂夜奔》是历史小说一样,我也认为我写的是历史,而且我还承认我写的历史确实有点怪诞。虽然本人和我的文字通常被定义为没心没肺,但我确信本书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当然如果你去遍查正史野史,然后再告诉我这些故事纯属子虚鸟有的话,我一点也不会在意的。因为它们即使没有发生在北宋初年,也一定会发生在其他朝代;即使没有发生在中国,也一定发生在其他国家。除非你真有学贯古今中外的本事,我才能无话可说。我相信本书的故事真的发生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写它的时候我贯注了极大的真诚,而真诚对我而言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 透明夏之恋

    透明夏之恋

    一场车祸残忍地夺走了她最亲最爱的妈妈,从此她成了孤苦无依的灰姑娘。五年后,王子一般的他出现在她生命里,并且成为她的唯一,她却得知他竟然是当年那场车祸的真凶。面对如此残酷的真相,她该如何抉择?是恨,还是原谅?是毁灭,还是救赎?
  • 战争版:前驱

    战争版:前驱

    一九一一年,武昌新军起义的枪声,结束了“大清”皇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封建专制。当人们正高举义旗,欢呼共和的时候,那些在清室荫庇下显赫一时的总督抚台们,一个个摇身一变,站到十八颗圆星的白色义旗下来,于是又都成了革命的元勋。只不过把“大清”的字样改做了“民国”,在先皇御赐的长袍马褂上,新添了一枚铜钱大的证章。这一次的革命火焰很快就烟消云散了;钻营投机的政客和拥兵割据的封建军阀们,用满是鲜血的屠刀,把人民推入了一次更深重的灾难中。
  • 老圃

    老圃

    爱,很美丽;有时,却又很残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他们爱得火热,也爱得冷静;他们爱得真挚,也爱得理性;他们爱得天翻地覆,也爱得河晏海清;他们爱得死去活来,也爱得光风霁月;他们的爱跨越时空,无论是权力话语主宰的时代,还是孔方兄肆虐的岁月;
热门推荐
  • 丹武圣尊

    丹武圣尊

    因为一个手镯,秦飞从家族天才成为万人耻笑的废人。为守护心中那份责任,他战恶少,杀霸主,斗苍天……太古凶兽、九天神灵、地狱幽魔、洪荒百族,无尽世界,无尽宇宙,武神降临,重定正义秩序!
  • 笑面罗刹:魅世青莲

    笑面罗刹:魅世青莲

    她,冷漠绝情,杀人不眨眼的笑面罗刹。离奇穿越,竟被人欺悔至此。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就凭你也想跟我斗?”她背光而立,嘴角挂着残忍不屑的笑容。当众人口中的废物一朝站在世界巅峰,曾经弃她如草芥的男人,姐要你后悔莫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鸿蒙虚无

    鸿蒙虚无

    紫枫,神界一位天尊的转世,他背负着无数的责任,无数的压力,带领着僵尸族,强者族,神秘的种族走向辉煌,没有奇遇,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仙界,紫枫成功踏入鸿蒙道,领悟鸿蒙之力,在飞升后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面临更大的挑战,紫枫就如刚刚出生的婴儿,然而在神界之中,他却是强者之中的强者……
  • 混沌灵者

    混沌灵者

    一个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天道冥冥中自有定数。有甲必有乙,一个人太完美,必须有人来互相制约。混沌中心出世的龙战天太过完美,独霸整个仙界。一家独大天道岂会让他为所欲为,便有冷逸横空出世,肩负天下苍生的重任,劫难重重,且看他如何克服磨难,为苍生带来希望的曙光,尽在混沌灵者!
  • 附身高手

    附身高手

    一个人,一部观自在经,一条COSPLAY高手的道路。萧峰、段誉、李寻欢、聂风、楚留香……他们,其实都是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星域界主

    星域界主

    基因科技发展到百年后,当人类获取基因密码,犹如在不经意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赫然发现千万年来最奥秘的存在居然是人体自己本身。人体蕴有大世界,隐有万千神藏。这一切都从基因功法开始,安良将会带着他的传奇打破束缚宇宙的边界,迎战众天神魔!
  • 王子爱上校花

    王子爱上校花

    流传千年的密藏,沉睡千年的血脉,梁朝王室,生活在现代,开启怎样的一段传奇之路!
  • 替身撩人:总裁,别傲娇

    替身撩人:总裁,别傲娇

    “不刷牙,你就不准亲我!”“不洗干净,你就不准睡我的床!”“不夸我长得帅,你就不准做我的女人!”初遇时,宋嘉禾这个处女座洁癖狂,傲娇的鼻孔朝天,不可一世。韩笙笙气的脑仁疼:“好,那我就不亲你不睡你的床不……”宋嘉禾暴怒:“臭女人,别说话,吻我!”韩笙笙:“……”
  •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御兽奇谈

    御兽奇谈

    在那远古森林深处,存在着一个禁忌,那是何方生灵?在那极北严寒地带中,不时有低沉嘶鸣传出,那究竟是何方神圣?天空中,那遥远的地方始终漂浮着一座被白雾环绕的山,那又是什么地方?且看主人公如何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步步走向辉煌,揭开那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