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8200000013

第13章 破译撒谎者的身体语言

多数旅客在通过海关时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们没有携带任何违禁品。不过,走私犯则要装出很正常的样子,设法把违禁品带出。走私犯在通过海关时,使他与众不同的,通常是他那一身紧张的肌肉。因为没人注意到他平时是如何走路的,紧张的肌肉也很难发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走私犯在通过海关官员检查之后的表现。正是这个时候,他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因而很可能会使身体放松,发送“紧张释放的身体语言”。这个变化并不剧烈,通常它采取的形式是轻微放松肩膀,但这是可以被察觉的。一个人在通过海关之后就会放松,这个事实暗示他把海关官员当成威胁,他有什么东西要隐瞒。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人即使什么也没藏,过海关时也会紧张。和那些走私犯一样,他们也可能发送“紧张释放的身体语言”。这仅仅是要表明,虽然身体语言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但它们并不总能提供完美的向导,告诉我们别人的脑子在想什么。

我们对别人说的很多话都是不真实的,有谎言、胡话、捏造、欺瞒和厚颜无耻的弥天大谎。据估计,人们每天会对碰见的三分之一的人撒谎。人们在努力给对方留下印象时普遍撒谎,这在约会和恋爱中十分常见。马萨诸塞州大学的罗伯特·费尔德曼发现,在参加他的研究项目的人中,有60%的人在十分钟的会面中,至少撒谎一

次,多数人都在这段时间里撒谎两到三次。

对于撒谎的研究表明,男女在撒谎的数量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在谎言的形式上却有很大不同。男性制造谎言,可能是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女性撒谎却可能是为了让其他人感觉良好。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表达积极的主张,无论是关于她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因此,当女性面对令人心烦意乱的可能时——比如收下一份自己不想要的礼物——很可能为了保护他人的情感,而撒一个善意的谎言。

有些人认为撒谎就是犯罪,也不考虑这个谎言是大、是小,以及它有什么作用。另一些人则觉得有些谎言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比如,一个女人问自己的丈夫喜不喜欢自己的新发型时,通常更希望他说些恭维的话,而不是给一个诚实的观点。如果丈夫错误地告诉妻子,自己不喜欢这个新发型,那就是自找麻烦。犯同样错误的是某些妻子。当丈夫问起她们,自己今天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如何,或者在公司酒会上的演说怎么样的时候,她们没恭维赞美。撒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没有谎言,我们的社会生活这部机器就会慢慢停下来。

人们对撒谎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极端是那些“乔治·华盛顿们”,他们以那位从不撒谎的美国总统为榜样;另一个极端是“马基雅维利们”,他们以那位鼓吹撒谎是达到目的之手段的佛罗伦萨政治家为榜样。那些善于操控别人的人更容易撒谎,而且还毫无愧疚之感。同样,这些人好表现,并且善于交际。常常撒谎的人往往受欢迎,也许是因为迷人的谎言使他们受人喜爱。骗子和政治家不得不成为娴熟的说谎者。事实上,有能力把自己装扮成很诚实的样子,对此又没有丝毫的犯罪感,是这些角色的本质特征。销售人员同样需要这种能力。几年前,弗吉尼亚大学的贝拉·德保罗针对销售人员做了一个试验。这些人被要求要么撒谎,要么讲真话。当

男女在撒谎的数量上没有任何区别

她考察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时,根本无法把那些撒谎的人和说真话的人区别开来。

识别撒谎时的身体语言

尽管谎言构成了与他人交往的主要部分,但我们并不善于区分一个人说的话,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倒不是缺乏迹象,其实90%的谎言都伴随着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就像罪犯的指纹,总要留下欺骗的痕迹。

人们往往很得意于自己能够识破他人的谎言,特别是在那个撒谎者是他们很熟的人的时候。你听过多少次母亲告诫孩子永远不要对她撒谎,因为她“太熟悉这些谎言了”,或者一个年轻人声称他女朋友永远瞒不过他,因为他能完全“看透她”?实际上对“识破谎言”的研究表明,无论那位母亲还是那个年轻人也许都错了,因为人们只能发现他们遇到的56%的谎言,可能略低于你的预期。研究还发现,即使人们越来越熟悉,识破对方谎言的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有时甚至更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随着人们越来越熟悉,他们对自己识破对方谎言的能力更加自信。尽管如此,准确度却没有相应地增加——通常只是他们的自信增加了而已。而且,当人们更加了解对方的时候,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分析能力中加入了更多感情的因素,这也限制了他们识破对方的能力。最后,因为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别人正在寻找何种类型的迹象,所以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减少被识破的几率。

人们很难识破谎言,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一)阈值的设置

个人对于谎言流行程度的假定,能够决定他们识别撒谎者与诚实者的能力。那些非常信赖他人的人希望他人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可能把自己的识别阈值设置得非常高。结果他们能准确地识别诚实的人,但不能识别撒谎者。高度怀疑别人的人可能有相反的问题——因为他们把阈值设置得很低,不费力气就能识别大多数撒谎者,但却不能识别说真话的人。某些政客就是极好的第二类情况,他们总把自己的谎言识别器的阈值设置得非常低。他们能成功识别撒谎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撒谎!

(二)直觉

识别撒谎者有两种方法:一是留心欺诈的线索,二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最近的研究发现,与把判断建立在迹象的基础上的相比,依靠直觉识别谎言的人,其准确性更低一些。甚至说到识别骗局,直觉通常是障碍而不是帮助。

(三)多重原因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特殊的动作才是识别欺诈的线索。例如,有时候人们假定,说话时摸鼻子的人不由自主地泄露了一个身体语言,这个姿势是撒谎的信号,不是别的。这些假定忽视了一个事实,行为和言语有时候能提供谎言的线索,但有时它们提供的是与谎言无关的一种精神状态的线索。测谎器测量呼吸、心率和手心出汗,所有这些都是表示人们情绪波动的指标。人们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呼吸就会加速,心率就会提高,手掌就会冒汗。人们在撒谎时,通常感到焦虑,他们的焦虑可以被测谎器测出。然而,有时候人们在感到焦虑时并没有撒谎,在撒谎时并没有感到焦虑,这两种情

况是一样多的。

(四)找错方向

人们不能识别谎言,因为他们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线索。人们注意的,往往是他们认定对方露出马脚的部分。如果你问一问,人们何以知道某人在撒谎,他们常常提到闪烁的眼神或者心不在焉地玩弄手的动作。人们提到的另一些不诚实的信号是微笑、快速眨眼、长时间的停顿、说话太快或太慢。罗伯特·克劳斯和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把人们用来识别谎言的记号同真正的谎言相关的记号加以对比,他们发现,两者很少重叠。

注意撒谎者的眼睛

很多人认为目光转移是撒谎的信号。他们假定,那是因为撒谎者感到内疚、心虚和忧虑,从而很难用眼睛直视被欺骗的人,所以转而看别处。但事实不是这样。

首先,凝视的模式是相当不固定的。有些撒谎者移开他们的眼神,有些却反而增加注视别人的时间。因为凝视是很容易控制的,撒谎者可以用眼神来强化这样的印象——自己是诚实的。在知道他人觉得目光转移是撒谎的信号之后,许多撒谎者反而做完全相反的动作,故意更多地注视对方,给人以他们在说实话的印象。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不是撒谎,不要仅限于注意眼神的变化。当某个人比平时更专注地看着你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个假定的撒谎信号是快速眨眼。当我们变得兴奋或者思维快速运转的时候,眨眼的频率的确会相应增加。人普通的眨眼频率大概是每分钟20

你在撒谎吗——我要看看你的眼睛

次,但是当我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可能会提高四五倍。人在撒谎时往往很兴奋,或撒谎者在为一个笨拙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会快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谎言同眨眼的确有关系。但是我们要记住,有时候一个人快速眨眼,不是因为他在撒谎,而是压力很大。还有,有的撒谎者的眨眼频率也非常正常。

注意撒谎者的四肢动作

焦躁不安和不自然的手部动作同样被认作撒谎的信号。根据这种假设,人在撒谎时会变得很不安,这样使得手也处于紧张的动作中。正如我们早先提到的那样,有一类姿势叫做“适应动作”,包括摸头发、挠头皮或者把两只手放在一起搓等。人在撒谎时,有时会感到心虚或担心被发现。这种担心会导致他们做出“适应动作”。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赌注很高或者这个撒谎者不善于撒谎的时候。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同样,因为撒谎者害怕暴露自己,所以会刻意控制自己日常的动作习惯。结果他们的动作可能不是更活跃,而是更少!

和眼睛一样,手的动作往往也能被置于意识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手不能作为关于谎言的可靠信息来源的原因。身体的其他部分,虽然同样受意识控制,但不被注意,容易被忽视。它们常常能提供关于谎言的有效的线索资源。关于撒谎行为的研究表明,人在撒谎时,身体的下部会比身体的上部提供更多的信息。当把关于某些人的录像放给其他人看,让他们判断谁在撒谎、谁说实话的时候,如果被拍摄的是身体的下部,那么判断往往是准确的。显然,双腿或双脚对撒谎者来说是被低估了判断谎言的信息。看来,似乎撒

谎者都把努力集中在他们的手、胳膊和脸部的隐秘处,因为他们知道其他人会观察这些部分。由于脚很隐蔽,所以撒谎者不去注意。但是,往往脚或者腿的一个细微的动作调整,就能出卖他们!

注意撒谎者的鼻子和嘴

有一个暴露谎言的姿势是“捂嘴”。发生这种情形时,看起来好像是撒谎者非常警惕地捂住了欺诈的源泉。他假定,如果人们看不到他的嘴,就无法知道谎言来自何处。“捂嘴”的动作很多,包括从用手完全掩住嘴巴,用手支住下巴,到一根手指悄悄摸一下嘴角等。通过把手放在嘴上或靠近嘴巴,撒谎者表现得像个罪犯,他无法抵挡回到犯罪现场的诱惑。而这正好和罪犯一样,因为手的动作把自己暴露给了观察者。在任何时候,别人都能知道,摸嘴是企图掩盖谎言。

不过,有一个摸嘴的替代行为,就是摸鼻子。通过摸鼻子,撒谎者体会到了掩嘴的瞬间安慰,又不用冒险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动作中,摸鼻子是掩嘴的替代行为。这是一个鬼鬼祟祟的身体语言,看起来好像某人在挠他的鼻子,但他真正的目的是掩住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摸鼻子是欺骗的标志,但是这个动作和嘴没有关系。这个观点的支持者阿兰·赫希与查尔斯·沃尔夫一起对比尔·克林顿1998年8月给大陪审团的证词做了详细的分析。那时候这位总统否认曾与莫妮卡·莱温斯基有染。他们发现,当克林顿说真话的时候,他几乎不碰自己的鼻子,但是当他在与莫妮卡·莱温斯基发生韵事的问题上撒谎时,平均每四分钟就摸一下鼻子。

赫希管这个叫“匹诺曹综合征”。这是根据那个著名的童话人物命名的。这个人物每次撒完谎,木头鼻子都会变长。赫希指出,人在撒谎时,鼻子会充血,通过摸鼻子或擦鼻子,这种感觉能够得以缓解。

至少有两种观点反对“匹诺曹综合征”的说法。一种认为摸鼻子仅仅是紧张的征兆,而不是谎言的信号。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在撒谎时,会感到焦虑,害怕被人发现,而这些情绪都与面部的血液枯竭有关。换句话说,它导致的是血管收缩,而不是血管扩张。这是罗格斯大学的马克·弗兰克的观点。弗兰克还指出,关于撒谎的试验研究表明,摸鼻子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欺骗信号。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摸鼻子没有出现在实验场所。在那里赌注很低,即使谎言被揭穿,人们为此支付的成本也不太高。还有这样的可能,摸鼻子并不是人人适用的欺诈标志,它可能只是某些人(包括克林顿)的商标式身体语言秘语。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摸鼻子与谎言或焦虑毫无关系,但它是表示拒绝的无意识形式。雷·伯德惠斯·戴尔认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擦鼻子,显露出他并不喜欢对方。正如他指出的那样:对美国人来说,擦鼻子和单词“No”一样,是表示拒绝的标志。根据这种解释,可以把比尔·克林顿在大陪审团面前摸鼻子,视为他对质问者的深深厌恶的表示,而不能把它视为揭露下列事实的线索——他正在对他们撒谎。

在这场争论的周围,依然存在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说某人撒谎时,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是说我们知道他在撒谎,还是说我们不得不相信,他没有讲出实情?正如马克·弗兰克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与比尔·克林顿案件,与他有关与莱温斯基发生韵事的证词密切相关。有人认定克林顿知道自己在撒谎。也有人坚称,根据克林顿关于性的定义和他建构证据的方式,他根本没有撒谎。由此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人必须说服自己,自己没有撒谎,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坚信,自己讲的都是实情。这两类人在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

注意撒谎者伪装出来的身体语言

有些人在心照不宣地撒谎时,不得不隐瞒两件事——第一是真相,第二是任何可能暴露自己在隐藏实情方面所花力气的情绪。撒谎者体验的情绪往往是负面的,比如感到内疚或者害怕被发现。但撒谎者在瞒天过海时,也会体验到兴奋。保罗·艾克曼称之为“愚弄别人的喜悦”。人们在撒一个很小的、无伤大雅的谎时,通常感觉不到什么负面情绪。然而,如果要撒弥天大谎,下了很高的赌注,他们通常会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果需要维持这个谎言,就必须把这些情绪隐藏起来。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转头、以手捂脸,或者用一种中立或积极的情绪来伪装。转头和捂脸的策略并不总是有效,因为它们往往把注意力引向撒谎者努力隐藏的东西。另一方面,伪装使得撒谎者流露出未必与撒谎有关的表情。

最常见的伪装是“面无表情”和微笑。“面无表情”只需要一点点努力就能做到,为了伪装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有的撒谎者都需要让脸部保持镇静。而以微笑作为伪装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感到快乐和心安。

注意撒谎者的微笑

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微笑可能是最容易做到的。它还容易让人丧失戒心,因为微笑让他人体验积极的情绪,对撒谎者较少怀疑。

但真正让微笑受欢迎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很不善于把真诚的微笑与虚假的假笑区分开来。他们之所以不善于区分,是因为过于看重微笑的表面意义。人们通常能分辨展示了负面情绪的“混合微笑”。比如说,他们发现,可以很容易分辨出“苦涩的微笑”。人们在发出“苦涩的微笑”时,眼眉的内角会上扬,而嘴角或者向上抬,或者往下撇。但是人们在分辨虚假的、非混合的微笑方面糟糕透顶。人们之所以要掩饰与撒谎相关的负面情绪,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你问人们如何识别撒谎者,他们往往会提到微笑。他们会告诉你,人在撒谎时,更有可能以微笑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过,关于撒谎的研究表明,情形与此完全相反:与说实话的人相比,撒谎的人笑得更少。情形似乎是这样的,撒谎者有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人们对于撒谎者的预期截然相反。但这并不意味着,撒谎者不使用微笑。它只是表明,他们往往因为笑得虚假而被识破。冒牌微笑有几个可供识别的特征:

(一)持久

与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相比,冒牌微笑往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二)组装

与真诚的微笑相比,冒牌微笑“组装”得更快,“拆除”得也更迅速。

(三)方位

冒牌微笑往往局限于面部的下半部分,而真诚的微笑既涉及

冒牌微笑往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抬起嘴角的肌肉,也涉及在眼睛周围绷紧并把眼眉轻轻下拉的肌肉。冒牌微笑和真诚微笑受制于大脑的不同部位:自觉的中枢制造冒牌微笑,而真诚微笑是自发流露出来的。

(四)对称

真诚的微笑均衡地浮现在脸的两边,而冒牌微笑有时会更强烈地出现在脸的一边(通常是右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自觉的面部表情相联系的神经通路,不同于与自发的面部表情的联系的神经通路。如果你看到一个对称的微笑,它可能是真诚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不对称的微笑,那么这很可能是假的。尽管对称的微笑和不对称的微笑大相径庭,但人们往往在回应不对称的微笑时,把它当成真诚的微笑。这也是我们对微笑漠不关心的原因:倘若别人向我们微笑,我们就不会太在意自己获得的是哪一种微笑。

注意撒谎者的微观身体语言

当人们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时,他们的脸会接受到两套截然相反的指示:大脑中自发的程序要求面部展示真实情感,而自觉的程序则要求面部呈现出伪装起来的表情。为了使伪装有效,自觉的程序必须占有优势。于是,人的真实情绪就会被隐藏起来了。成功的掩饰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掩饰自己情绪的能力、被压抑的情绪的强度。某种情绪太强烈时,有可能会压倒用来压制它的努力,于是伪装的情绪就会让位于真实的情绪。

不过,也有这样的时候,真实情绪瞬间崩溃,伪装的情绪瞬间

恢复。人们显示真实情绪的片刻被称作“瞬间表情”或微观身体语言。它们是极快的,也是极短的。一般不会超过一秒,有时候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秒,相当于在标准摄影的单帧图像!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发出了微观身体语言。绝大多数人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在意。不过,警察之类的人物在经过培训后,能对之加以识别。他们还可以学着运用它们,去阐释他人的行为。

人在撒谎时,有时会发出暴露自己真实情感的微观身体语言。比如说,有个人在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他如何从一栋着火的房子中突围的故事。给人的印象是:在这场事故中,他完全控制了局面。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脸部一直很镇定。但是突然间,他的表情变了,变得害怕,紧接着又恢复了先前的镇定。如果你对微观身体语言一无所知,可能不会注意到刚才发生的事情,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你觉察不到那短暂流露出的恐惧。对于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来说,这个微观身体语言是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可以据此判断那个人讲述的故事的真假。它将表明,他试图给人这样的印象——他一直控制局面,但是在那次事故中,他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因为微观身体语言完全是自发的,所以它们就像叛徒,在人类一无所知时,就出卖了他们的想法,但只向这样的人出卖——他们知道这些微观身体语言意味着什么。马克·弗兰克和保罗·艾克曼已经表明,在识别骗局时,人们稍纵即逝的真实情绪可能是颇有价值的。尽管不是很普遍,微观身体语言中依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比如说,在马岛之战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出现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很多观众都问她,为什么命令英国潜水艇用鱼雷攻击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号”战舰。撒切尔夫人回答说,因为“贝尔格拉诺号”进入了英国禁止进入的水域,所以打它合情合理。其实这不是真的。“贝尔格拉诺号”处于禁止进入的水域之外,实际上,在被攻击时,“贝尔格拉诺号”航行在远离马岛的地方。当撒切尔夫人

给出这个不诚实的答案时,她显得很平静,甚至露出了微笑。不过,在某一个时刻,一个极其短暂的愤怒表情浮现在她的脸上,眼睛外突,下巴前伸。撒切尔夫人想要隐藏的愤怒闪现出来。但是,这个表情稍纵即逝,很快她的表情又恢复过来。

当人们不再需要去说服别人,让别人相信他们说的是实话时,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能提供微妙的线索,供人识别骗局。

和撒谎者交谈时的观察点

多数人相信,撒谎者暴露自己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其实情形与此截然相反。谎言的最佳提示,要从人们的言语而不是行动中寻找。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阿尔德特·威瑞认为,人们在试着抓出撒谎者时,过多地注意身体语言的行为,不太注意言语。阿尔德特·威瑞指出,这表现在这样一种倾向中:人们高估了通过观察某人的行为来识别谎言的可能,低估了通过倾听他说了什么来抓住撒谎者的可能。

交谈有几个特征,给识别谎言提供了线索。有些特征涉及他们说话的内容,有些特征涉及他们说话的方式。

(一)迂回陈述

撒谎者往往拐弯抹角地说话。他们常常离题万里,提供冗长的解释。但是当被提问的时候,他们可能提供简短的回答。

(二)泛泛而论撒谎者的解释往往是粗枝大叶,很少注意到细节。他们几乎不提时间、地点和人们的感受。比如说,一个撒谎者会告诉你,他要去吃比萨,但是他不会告诉你,他去哪儿吃,或者他要了什么品种的比萨。即使撒谎者提供了细节,他们也几乎不能详细地说明这些细节。所以,如果你要求一个撒谎者做详细说明时,他很可能只是重复刚说过的话。一个说真话的人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通常能够提供很多新的信息。

(三)施放烟幕

撒谎者提供的答案往往故意把水搅混:它们听起来好像一清二楚,实际上一塌糊涂。说到没有意义的言论,比尔·克林顿在保拉·琼斯性骚扰一案中的著名回应就是一例。当被问及克林顿和莫妮卡·莱温斯基是什么关系时,克林顿回答说:“这取决于‘是’是什么意思。”另一个例子是被控制逃税的纽约市前长大卫·丁金斯的辩护词:“我没有犯法,我只是没能按照法律要求的去做。”

(四)矢口否认

政治谎言往往以矢口否认的形式表现出来。想想比尔·克林顿那著名的矢口否认:“我没有和那位女士——莱温斯基小姐——发生性关系。”当政客否认他要推出新措施(比如税收)时,你通常会把这当成他就要推出新措施的信号。正如奥托·冯·俾斯麦所言:“不要相信政治中任何事情,直到被正式否定。”撒谎者更可能使用否定性的陈述。比如说,在水门事件期间,尼克松总统说:“我不是个骗子。”尼克松总统并没说:“我是个诚实的人。”

(五)斟词酌句

撒谎者很少提及自己。与讲真话的人相比,他们使用诸如“I”(我)、“me”(我)、“mine”(我的)之类词语的频率低得多。撒谎者往

往泛化,频繁使用诸如“always”(总是)、“never”(从不)、“nobody”(没人)、“everyone”(人人)等词,借此在精神上使自己远离谎言。

(六)免责声明

撒谎者更有可能使用诸如“你肯定不会相信这个”、“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怪异,但是……”、“我向你保证”之类的免责声明。类似于这样的免责声明,是专门用来认可别人的疑心的,目的在于减少别人的疑心。

(七)措辞拘谨

当人们在非正式的场合说真话的时候,他们更可能使用省略方式。比如,他们不说“donot”而说“don’t”。在同样的场合,撒谎的人却可能说“donot”而不是“don’t”。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在撒谎时,变得更紧张,也更正式。

(八)时态

撒谎者没有意识到,他有一种倾向,就是加大他们与他们所描述的事件之间的心理距离。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他们这样做的一种方式是斟词酌句,另一方式是使用过去时,而不是现在时。

(九)语速

撒谎需要大量的智力工作。因为除了评估自己谎言的可信程度外,撒谎者还要将真相和谎言分开。这对撒谎者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使得他们把说话在速度放慢了。人们之所以在撒谎前要停顿一下,之所以撒谎的语速往往比讲真话的语速慢,原因就在这里。当然,如果谎言被小心翼翼地排演过,情形自然不同。在这种情形下,撒谎的语速与讲真话的语速是没有区别的。

(十)停顿

撒谎者撒谎时多有停顿,某些停顿充满了“嗯、嗯、啊、啊”的语言顿字符。编织自发的谎言时涉及的认知工作也会导致更多的语误、口误和开口错。在“开口错”中,人们刚说出一句话,然后再用另一句话取而代之。

(十一)音高

某人声音的高低,通常是他们情绪状态的指标。因为,一旦人们心烦意乱的时候,音高就会增加。情绪与音高紧密相关。当人变得情绪化的时候,音高就会改变。音高的改变是很难掩饰和隐藏的。尽管音高的增加相当稳定,有时候增加很少,但通常有必要在听过某人在其他场合的发言后,再来确定他的音高是否增加了。

虽然如今人们大量谈及某些据说与撒谎相关的行动,但是并不存在能够表明某人撒谎的特定行为。它们可能表明,某人处于冲突的状态,受到强烈情绪的影响,或努力掩盖自己的难堪,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们在撒谎。正如保罗·艾克曼所言,欺诈没有标志可言。任何姿势、面部表情或肌肉抽搐,本身都不能证明某人在撒谎。另一个研究撒谎的权威贝拉·德保罗重复了这个观点。贝拉·德保罗指出,行为标志、语言标志与欺诈之间的关系是成立的。它们可能与欺诈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关。

虽然没有绝对可靠的识别谎言的方法,但你还是可以做些事情,以增加识破撒谎者的可能:

1.要成功地识别一个谎言,你需要把你的标准定得既不高也不低。这样你可以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么从来没人撒谎,要么人人始终撒谎。

2.只要有可能,就要把下列两者加以对比:其一是某人被认为是在撒谎时的行动,其二是他在说真话时的行为。

3.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谎言识破者,你还应该关注意识控制之外的行为,或者人们容易忽略的行为。

4.如果有机会,把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人说了什么以及如何说上面,而不是他们做了什么。

5.搞清楚那个谎言可能是自发的还是经过预演的,是低赌注的还是高赌注的,这一点很重要。在赌注很低或那个谎言经过了预演时,完成识别谎言的任务要困难得多。

6.要想识破一个谎言,你应该始终注意更广泛的行为线索和言论线索。如果你认为依靠单一线索就识破了一个撒谎者,那你是在自欺欺人。

同类推荐
  • 职场关系与沟通技巧

    职场关系与沟通技巧

    本书紧紧围绕职场这个主题全面介绍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全书共分12讲,分别介绍了职场人际关系,职场人际沟通,职场人际交往礼仪,职场语言交际艺术,职场人际交往修炼,职场人际关系技巧,职场人际吸引与冲突,与上级、下级和同事相处的艺术,说服别人的技巧,公共关系与公关意识,以及如何通过修心养性塑造完美的自己。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教育的指定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教师和就业教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远离迷茫与困惑

    远离迷茫与困惑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通常失去自信,有此事情才难以做得到。远离迷茫与困惑,燃起我们生命中信念的灯塔,追求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与憧憬,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 读者文摘(下)

    读者文摘(下)

    我拥有的教学条件简陋,专职神父仅我一人,好多事情需要教民们帮忙。维拉斯就是教堂的热心人,他50多岁,身强力壮,是一个干体力活的工人。他对教堂的大小事务都特别关心,经常主动义务帮工。
  • 伟大的励志书

    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该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从15个方面探讨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究竟应该如何去走。
  •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决定高度

    无论是国王、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还是世界上的其他领导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想要把他们获得的有价值的东西传给年轻的一代。他们想要因他们的成就而被人们记住。他们可能在政治,商业,甚至是人生信条上彼此并不赞同,但他们都希望历史会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评价。一些人留下了财富,一些人留下了灵感,许多人兼而有之。但他们都热切地盼望年轻人能从他们的成功甚至失败中学到些什么。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书中的领导者都拥有曲折而不平凡的人生,而现在,他们的经验就是财富,尤其对于那些雄心勃勃、思路开阔的人,那些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人而言。书中收录的是来自一些睿智的领导者的“智慧箴言”。如果你认同它们,便可以加以利用,如果你并不同意,也可以完全摒弃。但是,如果你仔细体会,它们就会帮助你在人生中抢占先机,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热门推荐
  • 晨风曦微

    晨风曦微

    我从高中开始喜欢你,可是大学你才同意我。我以为你不喜欢我,可是你却告诉其实从小学就开始注意我。我以为你是我的晨风,是我的曦光,可原来都是白梦一场。你说,在你心里,我永远闪亮,可我知道,我的内里,早已开始腐烂......
  • 灵动九州

    灵动九州

    万物皆有灵。而在九州,已经有着不在少数的人群觉醒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灵根,这类特殊的人群被大陆称之为——灵师。唐恩——地球一代杀手,偶然穿越到九州大陆。赤炎——焚烧八荒!黑色手臂——诡异莫测!天空之殿,五星议会,三大公会,黑暗王朝,几股绝强的势力都会一一出现在唐恩面前。诡异的阴影,霸道的雷电,极寒的莲花,炙热的岩浆,猛烈的枪炮。各种奇特诡异的能力也会一一再现。先天榜,天榜,俊杰榜......各大榜单上是否会留下唐恩的印迹?纷杂的势力,诡异的能力,绝强的对手,凶猛的灵兽......一切尽在《灵动九州》。
  • 阴阳唤灵人

    阴阳唤灵人

    星空河前忆梦中人,她心却无他。上茅山,修道法,却又下山修唤灵。握北辰,融兽神,自成宇宙战魔神。
  • 娇妃倾城

    娇妃倾城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女杀手一朝穿越,谋心谋权谋天下!俘虏了当朝最英俊的王爷,摆平了四下的乱臣贼子。当她一朝为妃时,且看那被俘虏的美豺狼如何为其争权夺势,打下天下!“樱陌,我要这天下,不过是予你最美的聘礼!”
  • 开着跑车撞王爷

    开着跑车撞王爷

    “哼,想让爷宠幸的姑娘有的是,还得看爷高不高兴要了她。你觉得你们哪一点能比上人家,色相?还是狐媚功夫?”刘则已经走近了龙绽,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势俯视着她。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尖刻的人,撞了他,她真的不是故意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夜流云

    夜流云

    人们都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太阳比地球大,比地球寿命长。但是有谁知道地球和太阳是什么样的关系,太阳是什么演化而来的,地球为什么围着太阳转……流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十岁后,融魂成功的他体内魔兽的血液开始蠢蠢欲动,流云每天都得用元素之力和意识来抵挡血液入侵大脑。他能成功控制兽血吗?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如今宇宙的演化和他有什么关系?
  • 鬼计神偷

    鬼计神偷

    《鬼计神偷》一书,让人对这个一贯“所向披靡”的智囊团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剖析。这群看似聪明无敌的老千们,也有各自的弱点和心魔。所有的人物都更具人格魅力和特色,故事脉络也起到了出人意外的情节推动。卷三文字较卷一卷二更有表达张力,而且情节控制和把握都不错,故事里嵌入了新的话题点和人物,既新颖又有社会感。读罢老千卷三,不仅让人更期待知晓“老千”的大结局中,究竟会给每个人如何的命运安排。
  •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完美的爱

    不完美的爱

    成长于北方小城市的陶陶总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寻找中所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她知道什么叫伤心但是她也迅速的成长起来了,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未来哪?
  • 幸福,转了一道弯

    幸福,转了一道弯

    她是一个把心锁在寒冬里的“稻草人”。他是学校里最耀眼,优质的“IQ天才”。他是姐姐在天堂为她寻找的“白马王子”。她安静,淡然地,望着这个世界上一切人和事,直到遇到:他和他。她与王子的相遇,是老天善意的安排,还是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IQ天才在她心底揭开了阳光的一页,还是在她心脏上又撕裂更深一层的伤痛?经过一次又一次,缠绕不断的爱——恨——痴——恋,谁能为她撑起一片干净的幸福天堂?他们彼此之间到底谁伤了谁的心?谁又为谁把心遗失在无底深渊?最终,谁又与谁———能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