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3400000006

第6章 明朝时期(1)

1.北京文丞相祠“教忠坊”

位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路北的文丞相祠,相传是元军关押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不屈的民族英雄,就为他建造了这座文丞相祠。而著名的“教忠坊”匾额,就镶嵌在文丞相祠内享堂西壁之上。

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淳化乡(今吉安县富田村)人,南宋右丞相、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历史上忠臣良将的故事。二十岁那年,文天祥参加殿试,被皇帝亲点为头名状元,授宁军节度判官之职。当时由于父亲病故,文天祥推迟了就职的时间。不料,就在文天祥居家守孝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亲率蒙古大军,突破长江天险,致使南宋朝庭上下极为恐慌。朝中掌权的宦官重臣一致主张迁都以避战灾,个别不满的忠臣因害怕自取其祸而不敢直言反对。文天祥得知情况后,毅然走马上任,并向皇帝上书要求先斩奸臣以稳定人心,然后组织军民坚决抗战。不料,一片报国之心未被朝庭所赏识,文天祥不得已弃官而去。其后,文天祥虽再次被召用,但是由于他不愿溜须拍马、屈志苟且,因此一直在官场上沉浮不定,未能受到重用。直到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南宋朝廷危急关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时,才得以统领军队坚决抗击元军。然而,文天祥并没能挽大厦于将倾,反而于五坡岭遭伏击被俘。第二年元月,文天祥在被元军押解北上路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写下了著名的七律《过零丁洋》,遂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自己不屈的信念,并就此成为激励后世的经典名句。文天祥被虏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于兵马司土牢,后于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十二月被杀害于大都柴市,卒年仅四十七岁。到了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由时任按察副使刘崧主持,修建这座专门祭祀文天祥的祠堂。

坐北朝南文丞相祠,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由大门、过厅和享堂三部分组成,著名的“教忠坊”石匾就镶嵌在享堂西山墙的内壁上。遗憾的是,体势朴茂、舒展自如的“教忠坊”三字,只知是明朝初年某人书写,姓氏名谁至今也无从考证。

2.河北秦皇岛“天下第一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是诗人对位于河北秦皇岛东北十七公里处山海关的赞美。作为明代万里长城东段一座重要的关城,山海关确实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从空中鸟瞰山海关全貌,其关城呈四方形,护城河绕城一周,恰似一条银色的丝带缠在龙头之上,别有一番韵味。关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关门:东门叫镇东,也就是悬挂有“天下第一关”匾额的那座关门,西门叫迎恩,南门叫望洋,北门叫威远。山海关的关城并非一处孤立的建筑,而是与关内外的长城、墩堡、隘口等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在关城的东西两头又各筑有东、西罗城,作为前卫。万里长城自关城的东门城楼向两侧伸展,南面伸入大海,北侧自上燕山。在南北两边长城的内侧,距关城不远处建有南北翼城各一座,可供屯兵之用,南北拱卫,甚是稳固。关城的东门外还有许多城堡和墩台作为前哨,墩台也叫烽火台,专供传递军情所用,白天燃烟,夜晚举火,据此不仅可以知道敌军距离的远近,而且还能得知敌军数量的多少。城楼东、南、北三面共开有六十八个箭窗,远望更显示出这一天下雄关城楼的凛然气势。

然而,这处名赫地显关城上那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匾额,却相传为明朝奸相严嵩之手笔,这实在是世人不愿接受的。于是,有人专门对其进行考证后,又有了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本地人萧显墨迹的说法。幸好这种说法被证实了,否则世人的心中肯定永远不是滋味。不过,现在关城楼下所藏的是原匾,楼上所藏是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摹刻,而楼外悬挂的则又是公元1929年摹刻的。据说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军曾企图将原匾盗走,因当地群众设法将匾额藏于西大街文庙的大成殿内,才得以保存下来。

悬挂在山海关城楼上这方长五点九米、宽一点五五米的巨幅横匾,单是“天下第一关”这五个楷体大字就高达一米,而且书写时笔力雄浑凝重,苍劲有力,结构谨严,气势宏大。关于萧显这位家住山海关东罗城萧家胡同的“进士书家”,是何时题写“天下第一关”匾额一事,有人考证说应在其结束三十年仕途卸任回归故里后所写,这从书体已经成熟的风格中大约可信。

3.陕西蒲城“百里金汤”

著名的“百里金汤”匾额,原悬挂在陕西蒲城县陛庙内一座木牌坊上,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由书法家周爰诹重摹上石并跋文刊刻,今镶嵌在该县文化馆院内西侧石刻艺术陈列廊房的砖墙上。对此,周爰诹在刻石题跋中这样记载说:“霁堂先生书法出入晋唐,庙内诸额各体兼备。此四字尤见真力弥满,运笔入神,允为先生得意之书。惟悬诸木坊已数百年,不免风雨剥蚀之虞。李警吾县长盖深惜之,因命手民摹勒上石,嵌诸壁间,永垂不朽,后之人庶于此得以常睹先民矩矱云。癸亥冬十月周爰诹识并书。”在这里,周爰诹不仅详细记述了“百里金汤”刻石经过,还对原书写者“霁堂先生”的这几个字予以高度赞誉。那么,这位“霁堂先生”是何许人也,他高妙的书法技艺又源自何处呢?

“霁堂先生”,名王进德,字霁堂,蒲城县坡头乡桥陵头村人,明末廪生。据说,幼时家贫的王进德为了学习书法,每天旭日东升时便起床前往离家五六里地的“云麾碑”前研习揣摩,由于买不起纸笔只好用手指在衣襟上描划,或是以树枝当笔在地上临摹,中午饿了就啃一口早上从家中怀揣而来的冷馍,吃过后又接着研习临摹,直到晚霞渐渐隐去时才回家。经过这样十余年从不间断的学习,王进德竟然从桥陵头到云麾碑前踩出了留有他深深足迹的一条小路,自己也终成明末清初一代书法大家。写到这,实在不能不对“云麾碑”进行解读,否则将陷读者于王进德为何如此痴迷该碑之迷雾。

“云麾碑”,全称《云麾将军李思训碑》,这是由唐朝北海太守李邕所书之墨迹,如今早已成为驰誉海内外的书法名碑。李思训,字子建,为李唐宗室,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彭国公,后封为云麾大将军、秦州大都督,是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将,亦是书画并擅的艺术家,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入葬桥陵时,李思训是陪葬的惟一名臣。四年后,即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行书并立碑纪念。在这通高二点八米、宽一点三米、厚零点五米的石碑上,李邕挥毫泼墨,“如同华岳三峰,黄河九曲”,又“如蚊龙出海,猛虎下山,倚侧处有安定之势,妍丽中有雄强之气”,该碑共有三十行两千一百字,竟然泼洒得气势恢弘,让人惊叹。特别是“唐故君武卫大将军李君府碑”十二字篆书,更是超凡脱俗,如龙盘亘,显示出一派书艺大家之气象。

正是这样一通于公元1979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之碑,早在数百年前就为蒲城当地少年王进德所认知,这不能不说是一段书艺奇缘。不过,少年王进德并非一味摹仿,而是在研学中又有所创新,这从他题写“百里金汤”四字石刻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块长一点七六米、高零点五八米的大字石刻,研习“云麾碑”、兼蓄“二王”书风的王进德在书写时,可以说是用笔洗练、气势磅礴,字体也刚柔匀称,在潇洒飘逸中颇见骨力。遗憾或者说幸运的是,一代书家王进德颇有陶渊明之风骨,为人正直不阿,清高自洁,一生潜心于书法研究,并不追求浮世功名,故因终身布衣而在史书和地方志中不留盛名。

4.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全院占地面积为三千亩,建筑面积为三千八百平方米,现存建筑群沿惯道溪自西向东而列,主要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等组成,所有建筑都坐北朝南,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式,具有一种清雅淡泊的气韵。其实,白鹿洞最先并不是一个洞穴,也不是一座书院,而是唐代著名学者李渤少年时的读书地。

据说,李渤少年时住在庐山五老峰下,他年少志大,学习刻苦。一天,李渤一大清早起来就坐在读书石上攻读,不觉中竟爬在读书石上睡着了。梦中,李渤猛然听到五老峰上“轰隆”一声巨响,一只白鹿从峰顶跃出,驾云而下,落在离他不远处的枕流桥上。李渤一见那毛色雪白松软的白鹿,非常高兴地用手招了招,没想到那只白鹿竟蹦跳着来到李渤身边,李渤抚着白鹿身上的白毛,说:“白鹿呀白鹿!你从今以后就跟我作伴吧。”从此后,那白鹿真的成了李渤行影不离的伙伴,早上陪着李渤在溪边石上读书,中午跟着李渤到林中小路上散步,傍晚则温顺地让李渤给它洗澡。李渤和白鹿结下不解之缘后,人们便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传说,这只神鹿颇通人性,常常独自到二十余公里外的鄱阳湖畔南康镇为李渤投递书简,有时也帮李渤购买读书用品,从未误过事。一次,李渤躺在读书石上读书,不觉中又掩书睡着了。这时,天空升起乌云,山雨欲来,神鹿当即鸣叫一声,从五老峰上飞来为李渤遮风挡雨。有了神鹿陪伴后,李渤更加专心学习,后来还骑着白鹿赴京赶考并金榜题名。李渤功名成就后,白鹿不久就插翅飞上天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鹿,便把李渤当年在五老峰下读书居住的地方称之为“白鹿洞”。

白鹿伴随李渤读书高中的故事是传说,但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安徽人朱熹在白鹿洞创建书院,设坛讲学,著书立说,成为一代理学大师的事,不仅史书上有记载,而且他的学说还影响了中国思想界长达七百年之久。这实在是白鹿洞书院驰名中外的真正根源。到了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弘治年间进士李梦阳(公元1475年—公元1531年)出任江西提学副史,当地学界因仰慕这位著名文学家之盛名,便经常邀请他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和视察。一次,李梦阳到书院讲学时适逢当地知县建立石坊,他便应邀提笔书写了“白鹿洞书院”五字,后被刻石制匾嵌于坊上。

如今,镶嵌在书院入口处门楣上的“白鹿洞书院”匾额,为一块长二点三米、宽零点四六米的阴刻楷书青石质匾,上款题有“明正德七年仲冬月吉旦”,下款分署“李梦阳书”和“督洞推官巫之峦重修”。李梦阳所题的“白鹿洞书院”五字,结体肥厚圆满,遒劲端庄,雄浑劲拔,运笔潇洒,结构舒畅。

5.广东兴宁“母节子孝”

位于广东兴宁黄陂镇陶古村的中山公祠堂,是一座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明代建筑,当然也是该镇石氏家族的私家祠堂。虽然黄陂镇石氏始祖,是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58年左右)由惠州迁居而来的石崇山,而石崇山则又是原居金陵(今南京)石氏肇祖石螽扈的第十九世孙,但悬挂于中山祠堂中厅正上方横梁上的“母节子孝”匾额,却并非因他们而设,而是为了石螽扈第二十四世孙石介夫及其母石刘氏所题。

据说,黄陂镇石氏第四世祖石昂,字国望,少而敏学,后出任广西贵县一教职,并娶当地一刘姓女子为妻。不料,石昂婚后不久便因病而逝,当时妻子刘氏才年仅十八岁,但她已怀有身孕。数月后,刘氏生下了遗腹子石介夫,并矢志孀居守节,贞操不渝,以自己的辛勤耕作及忍饥挨饿教子读书,石介夫也不负母望,十五岁便考取秀才,十六岁又被录为廪生。鉴于此,时任兴宁县知县的祝枝山(即祝允明)想委任石介夫以官职,但石介夫却婉言谢辞,而是一心留在家中侍奉母亲。对此,祝枝山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非常感动,遂题写了“母节子孝”四字以示颂扬。其实,早在祝枝山初到兴宁县就职时,就闻知刘氏守节教子的感人事迹,当时曾以旌匾表彰其“苦节奇行”。

不过,这里要讲的是表彰刘氏母子“母节子孝”的匾额。这是一方长两米、宽零点八米、字径零点四米的黑地金字木质匾额,匾文虽为祝允明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所书写,但这块四边边框装饰有金龙盘云纹的匾额则是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刻之物,不过这并不妨碍与唐寅(伯虎)、文徵明、徐祯卿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所题“母节子孝”匾额的神采。确实,祝允明以楷体书写的“母节子孝”四字,用笔矜贵,结构左顾右盼,格韵劲练兼胜,雍和之气逼人,是祝允明书法艺术的难得之作。

6.广东海康“天宁古刹”

位于广东海康县海城镇的天宁寺,古名报恩寺,又称天宁万寿禅寺,是雷州地区最古老的寺院。

雷州,早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以来,不仅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多是州郡治所,是古时人们进出海南的重要通道,而且还一直是中国佛教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比如,在雷州西门外的那处天宁古刹,自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建造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不断毁建,如今虽然寺院占地面积较小,但久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遗存,都使其与苏轼当年誉之为“万山第一”相匹配。确实,天宁寺在宋代时规模最为隆盛,宋绍圣四年(公元109年)苏轼因“元祜党争”一再遭受贬谪,先贬杭州,再贬惠州,直至贬到有天涯海角——雷州。这时,患难与共的爱妾王朝云已经香消玉殒,埋骨惠州,苏学士只能携一仆人在凄风苦雨中踯躅南下,当他到达雷州住进天宁寺后,心境才稍得宽慰。一日,苏轼与天宁寺住持方丈谈佛论经后,在几杯薄酒的催发下雅兴忽至,遂书“万山第一”四字以赠。当然,这里要讲的并非苏轼书写的“万山第一”,而是由中国古代清正耿介官员代表人物海瑞所题的“天宁古刹”匾额。

镶嵌在天宁寺大门门额上的“天宁古刹”石匾,长二点一米,宽零点六五米,字径零点四五米,匾额四周装饰有灰塑图案,匾内并无上款,下款也只有“海瑞书”三个字。至于匾文“天宁古刹”这四字楷书,则行笔迟涩,拙扑遒劲;构字骏雄沉毅而没有晦滞之色,殊属难能可贵;其远追颜(真卿)柳(公权),奇情横溢,显得姿态雍容可爱,实为天宁寺镇寺之宝。作为琼山(今海南琼山县)人的海瑞(公元1514年—公元1587年),虽历任淳安(今浙江淳安西)知县、户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职,但他每回故乡则必经雷州天宁寺,故有人考证说“天宁古刹”匾额是其于明嘉靖年间返乡时所写,当属不谬。

7.湖北丹江口“金殿”

金殿,俗称“金顶”,它镶嵌在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那海拔高达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主峰——天柱峰绝顶之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在这座重达四十吨的铜铸鎏金建筑檐下,竖悬有通高零点五五米、宽零点四二米且同样材质的匾额一方,这就是四周斗边上铸有浮雕游龙宝珠的著名“金殿”匾额。

同类推荐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大佛寺诗联选

    大佛寺诗联选

    本书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
热门推荐
  • 2012灭绝

    2012灭绝

    玛雅人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第五个太阳纪结束之时,而本次文明结束之后,人类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文明。不是巧合,科学家早计算过2012年地球和太阳有可能同时磁极更替。而且据西方星相学计算,2012年是完成我们现在的双鱼座年代向水瓶座年代交替的一年。按上次双鱼座开始时基督的诞生来说,水瓶座开始时基督还将会再临,或者是将有一个新的使神诞生。
  • 至尊指环王

    至尊指环王

    在现实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王道?想赚钱就赚钱,想升级就升级,想打怪就打怪,想美女就有美女……这,才是人生……
  • 陪主神度过的那些日子

    陪主神度过的那些日子

    韩浩陪主神来到了三国世界。“这是三国演义吧?”看着刘关张打算五百打五万……“坑爹呢这是?个个都这么黑,要不要来个燎原火啊!”……“要不咱们先换个世界?”“呵呵”“算我没问……”黑夜传说世界“她是月之女神瑟琳娜?”“嗯哼。”“她是吸血鬼公主索尼娅?”“答对了。”“她们还是小萝莉啊禽兽!”
  • 家有无良妻:草包无敌

    家有无良妻:草包无敌

    她是杀手女皇,找灭自己满门的仇人报仇,却被自己最好的伙伴背叛。睁眼醒来,她却成了水泽国长公主府最没用的草包三小、姐.一场误会,她再一次借尸还魂。平平淡淡过日子也能招来算计?尼玛,老虎不发威你当她是病猫呢!用实力告诉你,什么叫全能修炼天才,用行动告诉你,算计她有什么后果!“殿主,夫人不见了。”“。。。”“殿主,夫人带着少主不见了。”“。。。北影妍珊,你好样的!”某男咬牙切齿的说。
  • 假如生活没有遇见你

    假如生活没有遇见你

    假如生活没有遇见你,我们的生活是否还会像现在的样子?到底是命运的玩弄,还是冥冥中的注定?
  • 五岁“坏”宝贝

    五岁“坏”宝贝

    五年前,她被男友狠心抛弃,偶然间惹上那位必国际恐怖分子还可怕的富翁老外。只是简单的一句“我要嫁给有钱人”。却不曾想改变了她今后的整个人生!那时的她,只是她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有时候他甚至连她叫什么都会忘记!他只知道,只要跟他上过床的女人都是他的女人!他决不允许她跟其他男人有瓜葛,都看一眼不醒,碰一下更不行!她见过他的恐怖手段,他,令她感到害怕!五年后,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终究,两个人都逃不过命运的联结……
  • 踏血逆天行

    踏血逆天行

    悲剧的开始,自然不能悲剧的结束。既然自己不能适应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手持三尺剑,顺心而为,踏血行四方。天道不公,逆!人道不公,灭!想成雄,就要有屠万人之心。想成神,就要有弑众神之意。想站在巅峰,就要粉碎站在巅峰的一切。
  • 王阳明人生励心课

    王阳明人生励心课

    幸福不是你有装修豪华的房子,也不是有令人艳羡的汽车,更不是富可敌国,当然也不是拥有无边的权势。幸福只是别人通过任何方式都无法感知的属于你自己的一种心灵深处的美好感觉。
  • 王的盲后

    王的盲后

    “贱人,你父亲欠我的,我要一点一点从你身上讨回来!”新婚夜,他大手一撕,嫁衣片片碎落……夜夜欢宠,只是为了羞辱!不看折磨,她要逃!可是,却一次次被这恶魔王爷抓回来,在她身上施展更多的惩罚……
  • 行为决定作为

    行为决定作为

    本书共分为十章,包括找准人生方向、心动更要行动、思考改变命运、学会顺势而为、做到与人为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