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0200000018

第18章 守己无求尽性知命(3)

沉着待机,终能避祸

原文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述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译文

阅览王夫之所注解张载的《正蒙》篇,对于尽性知命的意旨略有领会。对自己所能知道、能改变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性。对自己不可知、无法出力的事,听凭上天的安排,就是命。《易·系辞》上“尺蠖之屈”八句,讲的就是尽性;“过此以往”四句,讲的就是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苦的有好收成,懒惰的就欠收,这就是性。在商汤大旱之年种庄稼,怎么勤苦终归庄稼焦枯绝收,这就是命。热爱别人,教化别人,礼遇别人,是性。热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别人,别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别人,别人却不回应答理,这就是命。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非常难了。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种情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似没有用力,这其中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解读

曾国藩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当然能品出这些话的味道,掂出它的份量。何况,曾国荃确实非常骄傲,以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后来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沅浦之攻金陵,幸而成功,皆归功于己。余常言:‘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彼恒不谓然。”因而,攻陷天京前后,就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已成为能否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关键,而正确认识并摆脱自己目前的这种政治处境,则是他面临的迫切问题。于是他下令裁去湘军。

虽然如此,清廷对湘军将领们的疑忌是无时或释的,因此,俞曲园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向彭玉麟进言说:“在同治五、六年间,因为湘军已多被资遣,你又辞高官不就,朝中官吏多说你矫情,目中无人,因此清廷早已暗中派人监视你的行动,时刻没有放松。一旦抓到你的小纰漏,便是‘小题大做’,会给你颜色看的,到那时,你再分辩,也是白搭,我劝你何妨现在‘为文训子’,立碑在词堂,表示忠民君国,并无二心,不妨对朝廷多方歌功颂德,自可买静求安,博取慈禧的欢心,减少不必要麻烦。”彭玉麟从善如流,马上照办。因此彭玉麟有了刻石。

曾国藩在选将中,将“忠义血性”放在第一位。所谓“忠义血性”,就是要求湘军将领誓死效忠清王朝,自觉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根本的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誓死与起义农民顽抗到底的意志。统治民众的才能,不外乎公明勤这三个字。不公平、不明正,那士兵们就一定不会乐意服从;不勤快,那营中大大小小的事就都会废弛而无法管理。所以第一要事就在于这。如果士兵不怕死,则战时能冲锋陷阵、效命疆场,这是第二重要的。身体虚弱的人,过于疲劳就会生病;缺乏精神的,长久了就会逃走,这又是次要的了。这四个方面看起来似乎过于求全,而假若缺了其中一条,则万万不可带兵。选用具有“忠义血性”者为将领,可以为整个军队起到表率作用,“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则几个中得一人而可及其余”,这样便可以带动全军效忠封建的统治,从而能够使这支新兴的军队——湘军,不但具有镇压农民起义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转移世风”的政治功能。

士兵如果看见本营将领不深究事理,只关心银钱多少,只关心保举是否恰当,那就会众目相望、相互等待,口里啧啧不已,以此相互讥讽。只有将领们自己廉洁,公私按款项支出、使全营都有目共睹,那么这种廉洁的行为就会敬服士兵的心。而小款小赏,又常常从宽,使下面的人永恒都能沾点油水,那么恩惠就足以服人了。明这一字,第一要在陷阵之际看清楚谁是冲锋陷阵,谁是随后助势,谁是回力合堵,谁是见危险就跑,一一看清楚,又用平时办事勤惰虚实进行佐证,逐条进行考核,长久了,即使一兵一卒是否有长有短,都能认个大概,几乎直到明晰。

“廉”,对于军队来说是极为敏感的问题。绿营将帅克扣军饷,冒领缺额以自肥的现象,早已是公开的腐败行径。这深为士兵所不满,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那么,曾国藩在新组建的军队上,要做到与众不同,就必须在选将问题上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湘军的战斗力。

“明”是指将领要做到赏罚分明,是非不淆,“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对于一般将领要求其“精明”,而对于高级将领,则要求其必须高明,这样才能够具有远见卓识。

曾国藩反复强调将领要具备“廉”、“明”的品质,这对于改善官、兵关系,提高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选取将领,专取“简默朴实”之人。

曾国藩对于绿营军官气深重,偷机取巧,迎合钻营的腐败风气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他深感积习难改,心里慨叹:即使“岳王复生,或可换弱兵之筋骨;孔子复生,难以变营伍之习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规定,一方面湘军不用入营已久的绿营兵和守备以上官;另一方面,便强调挑选将领要侧重“纯朴”。所谓“纯朴”是指脚踏实地,无官气不浮夸虚饰。曾国藩认为:“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案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晰析,大条理、小条理、始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注意看人,认真看公文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曾国藩经过遴选,将大量“纯朴”之人委以重任,这无疑对于提高湘军战斗力和耐力极为有益。

第四,“智略才识”是曾国藩选将的又一标准。曾国藩认为:“大抵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远人才。”决不能选用阘冗者。他指出:“其卑劣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曾国藩力求从书生中选拔人才。借助于他们知书达理,努力克服绿营将领缺乏韬略的弊病。

第五,要求湘军将领还应具备“坚忍耐劳”的特点。

“坚忍”亦就是打仗时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曾国藩虽为一介儒生,对于治军最初没有多少军事经验。但他亦清楚,行军作战倍加艰辛,只有“立坚忍不拔之志,卒能练成劲旅……数年坎坷艰辛,当成败绝续之处,持孤注以争命。当危疑震撼之际,每百折而回”。他提倡在艰苦环境中矢志不移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使湘军从上到下都有着一股与农民起义军顽抗到底的决心。

“耐劳”是指能耐受辛苦。曾国藩认为,“拣选贤才,必求……能耐劳苦”之人。“身体羸弱者过劳则病;精神乏短者,久用则散”。务求具有过人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身先士卒。

曾国藩在其一整套的选将标准中,一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选将的方法,而将“忠义血性”,意即对封建政权的忠义放在了第一位。为此,他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书生为将。罗尔纲先生在《湘军兵志》中考证,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人占可考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在曾国藩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卑微,迫切希望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按贯例是应通过读书做官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然而,清朝末年的状况却使他们无望改变社会地位。据统计,清末全国绅士人数约有145万人,政府官职及头衔仅能容纳15万,闲居乡里的绅士至少有130余万,两者之间构成了悬殊的比例。当社会统治秩序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他们将本能地站出来,以封建的卫道精神同农民军进行对抗,捍卫封建的统治,加之无官可做只好在投笔从戎中,一显身手。

同时,加入湘军的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深受理学的影响,既懂得一些军事战略战术和用军之道,又善于总结实际经验,在战争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于是他们走出一条以文人带兵打仗的途径。

曾国藩在选将制度上的改革,使清朝旧制中绿营将领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败不相救等现象得以改变,从而培养出一批较有实力,能征善战的湘军将领。

《曾国藩家书》也正是基于上述需求,刊行世间,藉以表明他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不然,以曾之功业修养,训子之家书,存于家祠宗庙即可,何必小题大做刊刻行世,岂不是沽名钓誉来自我标榜,与他平生的行为大相径庭?!

活学活用

史书上也留下了忠而遭疑,但最终获救的事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最关键的是要沉着地等待时机。

明代贤相李贤,就是这样一位。

李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奉命到河清视察蝗灾,授验封主事。他为人正直,对民间疾苦深有了解。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李贤看到塞外进关投降者足有万人,这些人在京城居住,每人每月实支十七石五斗粮食,而官府里的指挥使月俸为三十五石,但实支只有一石,一个降人相当十六个半京官。李贤上奏要求解决这种不合理状况,英宗没有采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刺军侵犯边关,大同吃紧,英宗朱祁镇为了振奋军民斗志,决定“御驾亲征”。这时,李贤又经从考功郎中升为文选扈从,跟随英宗亲征瓦刺:由于太监王振瞎指挥,英宗在土木堡蒙难,成了瓦剌军的俘虏,明军五十万人马土崩瓦解,李贤脱险回京。英宗落难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乱成一团,幸亏有于谦、于直等大臣的努力,总算把“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难关度过了,经皇太后的同意,另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景帝,改年号为景泰。

李贤在景泰二年(1451)二月,给景帝上正本十策,也就是当好皇帝的十条方策:一、勤圣学;二、顾箴警;三、戒嗜欲;四、绝玩好;五、慎举措;六、崇节俭;七、畏天变;八、勉贵近;九、振士风;十、结民心。景帝非常喜欢李贤的“十策”,让翰林院书法家写成条幅,放在殿堂左右的屏风上,以便随时都能看到这十条。这十条实际上成了景帝表明自己心迹的行动纲领。

李贤得到景帝的鼓励,更加积极进谏。他奏请朝廷改善边备废弛的状况,兵部尚书于谦建议景帝把李贤的奏章发给边将阅读,以示策励。景泰八年(1457),景帝病危。当时,被瓦刺放回的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徐有贞、石亨等几个大臣搞了一次请英宗复位的活动。这几个人因此受到英宗的重用,而景帝时的大臣则大都受到迫害。英宗对李贤仍很器重,命李贤为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参与机要工作。李贤一身正气,气度端凝,向皇上禀报、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倚重。

这一年山东饥荒,英宗召集李贤、徐有贞商议,准备发粮款赈济灾民,徐有贞认为。发放赈灾粮款,大多被各级官吏中饱私囊,李贤说,不能由于官吏的中饱私囊就不发放救济款,而坐视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英宗很欣赏李贤的观点,决定增加银两,做好赈济工作。石亨等人与徐有贞争权,并且忌恨李贤等御史对他们的议论,于是就向英宗诬告徐有贞和李贤,英宗竟听信谗言,将徐、李逮捕下狱。正好这天风雷骤作,李贤得释,谪为福建参政。还没起程,王某奏请挽留李贤,结果李贤留任吏部左侍郎,过了一个月,又重新担任尚书直阁。经过这一折腾,英宗更加信任李贤,李贤这才敢如实地把石亨等人所谓“夺门复位”的真相揭穿。原来,没有这些人的“夺门”,英宗也是可以复位的,他们抢在景帝咽气之前搞了一出“复位”闹剧实在没有必要。他劝谏英宗辨忠奸、远小人。英宗彻底明白了“夺门复位”的内幕后,对朝廷上下进行了一次清理,共清除冒功者四千余人,朝野均为之大快。

智慧金言

就像《菜根谭》中所讲的那样,“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谢。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凡事焦躁是无用的,身处被猜疑、被诬陷的横逆之中,只要能储备精力,重展身手的机会一定会来临,所以能够持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抱着这种信念,才会跑完人生这段漫长的旅程。

同类推荐
  •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你前进的道路就会畅通得多。成功要靠别人,而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有多成功,关键要看他服务了多少人,和多少人在为他服务。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斗智斗勇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斗智斗勇故事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 名媛晋升术

    名媛晋升术

    本书既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职场名人案例,也有普通女性的职场故事,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行动方法。
  •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青少年礼仪指导》的宗旨是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培养社交礼仪行为,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容主要是以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社交礼仪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日常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 一生的资本:奥里森·马登成功学大全集

    一生的资本:奥里森·马登成功学大全集

    书中马登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不但获得了财富和成功,而且将其传播出去,点亮了数以亿计年轻人的生命。当代成功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说:“我读过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考’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凯伊的魔法时代

    凯伊的魔法时代

    一朝穿越到异世大陆的凯伊刚刚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法则,却被迫重生、封印了记忆与容貌,被扔进了泺湮湖。幸好她还有天降神宠史莱姆一只(虽然专职是卖萌),自带空间法则开辟空间世界一个(虽然上手难易度略坑爹),以及各色美少年软妹纸后宫一群(虽然后宫内部CP众多);——但是,打破空间规则成为第一个开辟自己的世界的魔法师、引领魔法师协会创造使魔法独立于神明的新魔法时代、成为沙维塔世界的三大始神之一的时间之神——在这个炼金时代衰落魔法兴起的世界,看咱异世平凡(?)少女如何创造全新的魔法时代!
  • 齐鲁社

    齐鲁社

    山东省最大的交友平台,我们不是黑社会,我们是齐鲁社,我们没有不接的战争,齐鲁社等你。。。。
  • 不灭仙朝

    不灭仙朝

    风雪寒天温酒饮,难得尘世,千般迷梦万般醉......街头小神棍苏易来到了一个似曾相识,却又纷乱如画的世界。诸子百家,山海方界,大秦仙朝,远古遗民,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向他吐露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辛......
  • 这个青梅很有爱

    这个青梅很有爱

    她,长了个傻白甜模样。看似是小白兔,其实是只小野猫。他,俊脸上仿佛写着四个字,生人勿近。当逗比青梅遇上高冷竹马时,会擦出怎样的爱的火花呢?经常会犯小花痴的她,在遇见他之后,会不会只钟情于他呢?光看气质就能压倒一片人的他,在她无意的闯入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 花涧大保安

    花涧大保安

    谁说特工就是万能的?即使一个再善于伪装布局的S级特工,遇到一帮心思多变喜欢幻想的女生时,依然要跪拜在她们的长裙下。没错,秦邵阳在接到前往花涧女子学校保护‘名单’的任务后,便遇到了一些令他格外头疼,却又无计可施的桃花劫。
  • HIM的复仇

    HIM的复仇

    him被notch囚禁了上万年,直至一天,她将他救了出来,他决定干一些复仇notch的事情……
  • 琵琶误

    琵琶误

    他是大晏主帅,她是月氏先锋,他的父亲杀死了她的父亲,但她却把自己输给了他,忘记了誓言,背叛了国家。所有的一切,换来的却是他亲手把她送进牢房,亲自领命监刑。她恨!也许这是她的报应,但,哥舒唱,做鬼我也不会放过你!
  • 我的师父从石棺来

    我的师父从石棺来

    我不是孤儿,却要自小远离家乡在外生活。因为,有位阴阳先生说我八字很特殊,体质奇特,极为罕见,将来必有奇遇。让我三十岁之前不能与至亲在一起生活,否则会与他们相克。我不是道士,却要拜石棺里的尸体做师父。因为,我的身体里隐藏着千年的秘密,阴间诅咒,阳间鬼泣,一切命中注定。让我意外掉进了神秘的山洞里,见到了石棺里穿道袍的尸体。他是我神秘的师父,我是他愚笨的徒弟。这一切如同冥冥中注定,我该怎么应付未知的命运……
  • 笑傲仙魔

    笑傲仙魔

    大荒极西,有国名曰‘黄昏’,国主苍力,得黄金面具,耗时三十年,灭国七十余,创立黄昏王朝,自封黄昏嗜血王。以黄金筑城,黄昏国灭,黄金城遗于沙海,无迹可寻。数千年后,黄昏王后裔突现世间,命运之轮开始转动,羽族、兽族、汐族、灵族、龙族竞相登场,仙丹法宝,仙法秘籍,神兵利器,恩怨情仇,伴随仙魔画卷一一展开…
  • 地狱王爷乱世妃

    地狱王爷乱世妃

    美女顶级间谍一朝穿越为万人嫌弃的丑女,傻女。一声冷笑,且看她如何笑傲天下!冷漠毒蛇只是外表,谁又发现她本身是什么性格?又是谁与她携手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