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09400000005

第5章 道教的要旨(2)

三、尚无为

这里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极自然的情况之下,毫无勉强地显出作为的意思。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用现代的语意解说:道体常是无为的,但一言其用,又是无不为的。侯王若能守道,和道体一样的无为,则万物将各顺其自然之性以自生自息,也就是所谓“自化”。但此种状态,不可长保,因为世事日趋繁复,于是在自化的过程中,就不免有欲心萌动。若是没有一种防范,则必智巧日出,诈伪日甚,“世”与“道”交相剥去,那就不堪设想了。然防范这种趋势,岂能有所作为吗?亦不过仍以无为的态度,镇之以“无名之朴”罢了。此中的作用,就在以静制动,以质止文,以淳化巧,使其欲心将作而不得,自然返于无欲了。无欲则静,天下将自归于平定了。这是政治首领的治世之道。至于道家或道教徒旨在“无欲以静”一句话上面用功夫。张道陵天师当日拒绝一切利禄,隐居深山林密之处,只是要做到“无欲以静”的境界,以求归真返朴。谈到道教徒要济世救人,原是体天地好生之德,顺应自然之道,也是为善不求人知,施恩并不图报。正如老子所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这些话的意思是指,上德的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有德;下德的人,对人有德即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因为上德的人,与道同体,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所以《他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下德的人,不能得道之全,他是有心去为,结果反而无所作为了。这上德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功夫,正是道家的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老子哲学中,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其特质是虚无;这一虚无之道化生万物,且作用于万物。这是对世界的总体的论述,我们在《大道玄妙》那一篇中已经谈论过了。同时,老子对于世间各种具体生活现象、文化现象,也强调“无”即虚空的作用。这和前者之间是有关联的,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是把两者分开来说。

且从老子所提出的一些最简单的例子入手。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是车轮上的辐条,相当于自行车车轮上的钢丝,起支撑作用:毂,是车轮中间用来安装车轴的空心木圈。老子的意思是:毂中心是一处虚空,但正因为有这一处虚空,车轮才能够转动,才有“车之用”。他又举例说,用泥土制作陶器,在陶器虚空的部分,才发生它的作用:造一所房子,真正起房屋之用的地方,也是它的空间。概括而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的部分,提供了条件和便利,“无”的部分,才发生效用。所以对任何事物,不能只见到“有”而不见到“无”。

从这些简单事例中引申出来的道理,是具有普遍意义而又相当微妙的。

譬如说法律,它的价值何在呢?它并不是规定人们去做什么、怎样生活,而是根据社会本身的需要,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提出不可缺少的规则和限定,划出人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法律真正有价值、有效用的地方,恰恰是它的“虚空”。老子批评当时的社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他的意思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妨作这样一种理解:一种法律制度,如果订立得过于严苛琐细,也就是“有”的部分太大而“无”的部分太小,令人动辄得咎,则不可避免导致大量的违法行为。看起来,现代的法律是非常复杂的,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归根结蒂,凡是比较合理的法律,不管何等复杂,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在法律所构成的“虚空”中的活动。就像打球,规则的订立,不是为了教球员怎样去打球的,而是为了让他们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挥。

重视“虚空”之作用的哲理,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影响尤其大:拿绘画来说,西洋的油画,总是要在画布上涂满了颜料,画上各种各样的景物。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特别是属于“南宗”系统的文人画,却习惯于在画面上留下大片虚淡乃至空白之处。画得太“满”,仅而是费力不讨好,甚至被指斥为“乌烟瘴气”。那么,若有若无、冲淡而缥渺,乃至完全不着一笔的部分,对一幅画的意境的完成,起到何种作用呢?以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山水画为例,有形质的山水草木向无形质的虚空开展延伸,令人意会到自然的空渺深邃,因而达到“咫尺内山水寥廓”的效果。同时,这也表现出画家精神上的虚静淡远。欣赏者面对这样一幅画面,经过视觉与想像的统一,会感受到从有限到无限、从形质到本体的超越的境界。而虚淡的“无”,也反过来衬托了山水草木的“有”,赋予它幽情和灵气。所以,“虚空”在画面上,其实是包蕴了极丰富的内涵。

音乐方面,可以拿白居易《琵琶行》的一节作为例子: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说“乐为心声”,诗中那位琵琶女心理活动最微妙最复杂的一刻,恰恰是用“无声”来表现的。“有声”的表现力总是有限的,“无声”的表现力,在“有声”的衬托、配合、提示下,却是无限的。白居易注意到这一种特殊的音乐表现,写下了这一节千古传诵的诗章。

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中,这一种艺术手段,运用得更普遍更纯熟。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委婉,注重言外之意,像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更把“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作为唐诗的最高境界。说到底,这种特点就是:诗歌真正的意蕴,不在语言直接叙述和描写的部分,而在语言作出的提示、暗喻。按老子的说法,这叫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唐代元稹的《行宫》是一首短短的五绝: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在字面上,只写出白头宫女在古行宫闲坐说玄宗的小小画面。然而由可以联想到的,却是无限丰富:在那些宫女们从青丝如云到白发苍苍的数十年中,辉煌煊赫的大唐帝国衰落了,风流天子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浪漫爱情及其悲剧结局已经成为过去,宫女们的娇姿艳质、人生梦想也已在幽闭的古行宫中消磨净尽,如今她们只是百无聊赖地说些往事,打发最后的时光。在这寥寥二十字中,包涵了多少世事幻变、人间沧桑、生命凄凉之感!这种效果,就是因为诗人懂得从虚处落笔,才能以少写多。

也许是受了东方哲学的影响,据说在西方举行的一场现代音乐会,有一位演奏家,只是在钢琴前静坐了数十分钟,而根本没有弹响一个音符。这场特殊的“表演”,曾经哄动一时。不过,这只能算是好奇,也只能偶一为之罢了。在艺术的表现上,“无”的作用,毕竟要经过“有”才能显示。纯粹的空无,实在是教人摸不着头脑。

四、居柔下

无论是道家或道教,所应守的教义之一是甘居柔下,不当刚强,不务高尚。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主张在人世的自然生命过程中以“长生久视”为要义。既求长生久视,自应知长生久视之法,这里所讲的柔弱,虽不就是道,但却近于无为。他指出:人当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若是死了,身体就变为僵硬了。万物草木活着的时侯,形质是柔脆的;若是死了,形质就变为枯槁了。所以坚强的是属于死的一方,柔弱的是属于生的一方。这是拿人生现象和物类现象来论证柔弱是生生之理。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更可以拿现在的机器来比。机器用钢铁铸成,可谓极其坚硬,然而极柔软的皮带却可以制约其动力,由此更可见柔弱可以克制刚强。至于老子说:“……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既是极言柔弱的益处,又说明强而大的宜处下,所以他说:“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又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又是说明处下不处上的益处。大者宜处下,是老子反复说明的道理,所以他又以江海为万流所归来此喻。他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王”是天下归心的象征,“海”是百川汇集的所在。江海其所以能为百谷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才能为百谷王。由此可知古代帝王,想要居万民之上,必先心口一致的自以为下;故侯王自称是孤、寡、不谷。想要居万民之先,必须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不得已而后起,这就是“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道家者流虽不欲生为侯王宰辅,但遇可用之机,亦可为帝师王佐,如姜尚、张良者大可为天下苍生造福。

《老子》中很多地方说及事物发展至“大”所呈现的表征,诸如: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后人由此引申,又提出一些新的类似说法,如宋代苏轼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凡此种种,可以归纳成一个道理:各种事物在达到最高境界以后,看起来会像是它的反面形态。

在上述诸种“大”中、“大智若愚”是最为人们熟悉的成语。“大智若愚”,也就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的更浅俗的说法,两者意义完全相同。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分析:大智大巧,何以会像它的反面——愚拙。

欲知“大智”,无妨先看“小智”。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略略识得几个字,就会到处炫耀,逢人卖弄他的聪明。这既是好奇心所致,亦是因为受到周围成年人的鼓励,在反复的刺激下,晓得“聪明”是个好东西,凭聪明能够受到人们的注意。受注意、受夸奖,那是自身存在得到肯定的讯号,其意义非同小可。渐渐长大以后,这一种习性是否完全改变呢?也许表现形式不再那么天真幼稚,其心理本质却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并不能够完全独立地确认自身存在的价值,需要从社会中获得肯定的讯号。表现聪明智慧,是获得这种讯号重要途径。所以,小有所得,便沾沾自喜,急于显示给别人看,也就成为很平常的现象。名流宿儒,有时也难以免俗的。那么,反过来说,既称为“大智”,自然是对自身与外界,都有明澈的认识,因而超越了上述的心理状态。于是,大智之人,反而光华内敛,无所表现其智,或至少是不轻易表现其智,看不见一种灵活机敏的样子,便有“若愚”之状。

另一方面,正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知识的范围愈是扩大,他所接触到的无知部分也愈大,因而更明白自身智慧的不足:天地之广阔,历史之漫长,人心之幽深,万物之纷繁,哪里是一个人的智慧所能探究透彻的呢?所以大智之人,自然有谦虚之德,甚至是恐惧之心,打个比喻说,一只玻璃瓶,灌上一升二升水,便溢得满地都是;一口水池,注入几吨水,只覆盖了浅浅一层,显着很不足、欠缺甚多的样子。这也是“大智若愚”的原因。

再说“大勇若怯”。这也是苏轼从《老子》所作的引申,《老子》中原有的类似说法是:“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在这方面,汉代的张良是极好例子。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多年战争中,张良是刘邦的主要智囊人物。刘邦屡次陷于困境,幸赖张良的谋划,得以转危为安。所以刘邦得天下后,大封功臣,首封张良,说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张良功也!”但张良却不是一个雄武之士。他给人的印象,好像是虚怯的。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载其事,最后议论说:我料想张良此人,一定是魁梧奇伟,但是看了他的画,“状貌如妇人好女”,因而深知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

与张良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另一位是萧何),有甘受“袴下之辱”的故事,也是“大勇若怯”的例子,《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年轻时贫穷而放浪,乡中无赖少年当众欺辱他说:“你虽长得高大,又喜欢佩带刀剑,内心却很胆怯”又说:“你如不怕死,就拔剑同我相斗;如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朝那无赖少年看了许久,竟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他的袴下钻过。街市上的人哄然大笑,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然而就是这个貌似胆怯的韩信,后来成为刘邦手下统率三军的大将,在战场大显身手,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英雄项羽,为刘邦夺得天下。功成名就之后,韩信把当年侮辱他的无赖少年召来,给他一个小官做,并向手下将吏解释说:“当时我并非不能杀他,只是杀他的理由不充足,所以忍受一时之辱,而成就今日的功业。”在韩信看来,“勇敢”绝不表现为在街头拔剑与人相斗:大勇之人,为了使自己的勇敢有真正的发挥,也无妨在小处表现为“胆怯”。

“大方无隅”也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所谓“方”指方正而言。一个方正的图形,是由四条直线的边框组成;一个行为方正的人,坚守着确定的道德规则。但是世俗的“方正”,有时只是以己度人,其准则相当狭隘。而“大方”即最高的方正,却会消失了它的边际,而能够广泛地包容。譬如在《圣经》里我们读到耶稣对世人博大的怜悯,便感觉到这同老子所说“大方无隅”有些近似。真正的伟人,也总是以俯视的同情与宽谅看待世间的一切。

其他方面的情况,大抵可以此类推。“大器晚成”,通常用来比喻超凡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期的蓄养,看起来会显得平庸无奇;“大象无形”,是指“道”这一最高最大的存在,完全没有可见的形体;“大音希声”既可以理解为:最伟大的音乐无法经由声音奏出,也可以理解为:真正强有力的发言,乃是沉默无声的……。总而言之,正因为“大”是对于日常境界的超越。所以呈现为日常境界的反面。

用上述道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简截的判断方法:凡是以喧嚣的、夸张的态度表现出来,竭力要显示其“大”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大”。

五、崇俭约

老子所讲的俭,是广义的,俭与啬有相通之义。老子心目中的俭,不是专指节财用而言,而是由文返朴由博返约的意思。他看到周代末年,竞尚文采,流入虚伪,所以主张返朴返约,以救其弊。他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俭啬,这个俭啬,有治人事天的大效,便不止是节财用了。《韩非子·解老篇》把俭字解说得比较确当。《解老篇》有云:“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故曰俭故能广”。从这几句解释的话里,可知俭是由俭用其财推广则爱宝其神,重战其卒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持保三宝,三宝序列第二的就是俭。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韩非子解释“俭故能广”,深得老子提倡俭之要义。俭用其财,自然家富,是俭的本义;爱宝其神,自然精盛,看重士卒的生命,不妄作战,自然民众,就有扩而充之的推广之义。韩非子又云:“啬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若啬。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谓之侈,圣人之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谓之啬”。可知老子主张俭啬,在爱宝其精神,不肯丝毫浪费,就是归根复命以至于无为的功夫,与俭家所讲狭义之俭,大不相同。

同类推荐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至尊凤帝

    至尊凤帝

    什么?!怀孕?!!!好吧,莫名其妙被阎王与孟婆的战火波及,做起了借尸还魂的勾当,被迫当个奶娃,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当上天垂怜给了个新生。可你告诉我,我这肚子圆滚滚的不是长胖而是有了奶娃?!还买一送一是个俩?!!!开什么玩笑!你叫本姑娘怎么蛋定?!本姑娘可是连孩子他爹在那个旮旯角落里都不知道,怎么会莫名其妙多了俩坨肉球???你当我是圣母能自孕自育啊!!!一句话概括:看一枚21世纪的女汉子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最后终于修炼成一代霸气侧漏的凤帝。
  • 羽化妃升

    羽化妃升

    浮生若梦,百折千回···一朝醒来,踏月而行,定要让这乾坤颠转,让这尘沙为我飞扬。傲视群雄,征战天下,焚尽纤尘羁绊,湮没万世风涟。一曲凤竹,轻舟浅渡,看东风,江山谁主沉浮?落笔而赋,添画出秀色江山几幅,江河跌宕,岁月易枯,回眸已是千古。------《皇甫佑雪语》------------------------------------------------------------------
  • 缘上总裁,小妻成长记

    缘上总裁,小妻成长记

    是一次失足后的后果,还是天降桃花运给她了?“风少,我还在上学,还要上大学,现在结婚是不是太早了点?”“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订婚。这样你有主了,我也有主了,就不会有旁的花花草草来分扰我们的关系了!”“风少,你是不是瞎了眼呀,找我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符合你未来的太太人选?”“没关系,我只认准了你!”她自认为发掘的真相是这样的,只是因为她的体质符合给他。她只是他过度期的另一半。她给了他想要的结合,然后留下一纸解除婚约悄然离去。他全世界通缉她,追宠她。“戚小薇,你竟然敢给我下药!你一次是我的女人,就永生是我的女人!”他要追宠她999次,不经意回眸,她已经成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交流群:558221988
  • 总裁妻不好欺

    总裁妻不好欺

    她没头没脑的成为了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孩子的妈咪。他有着一张妖孽脸,俘获千万女人的心,可是他却独宠那个处处跟她作对的女人。“女人,吻我!”男人不温不火的说。“卑鄙!”安慕希鄙视他,这个男人真不可理喻!“对,我确实是你的Baby!”“不要脸!”“我的脸都是你给的。”“坏蛋!”“要坏也只对你坏!”“功夫不错嘛!”“床上功夫更不错”
  • 血色觊觎
  • 鬼神禁忌

    鬼神禁忌

    鄙人姓黄,单名一个旦字,家穷人丑,一米七九,干过小丑,装过驴友。混迹网络这么些年,我早就练得一手天南地北胡诌方圆的本事,加上自15岁就开始闯荡社会,走了这么些年,见得听得也不少,而且我这人最看不得人装大个,常常在网上用我犀利的语言打击一众装逼犯,所以还真没碰上我侃不过的主。没想到这世上不光有人侃不过了耍赖,连鬼神也干这种破事,它们居然上门来找我的麻烦……
  • 诸天冥道

    诸天冥道

    盘古诸天,道法纵横,都市小子张牧,平凡的高中生,因龙戒而踏上修仙练道之路,也因龙戒意外修炼鬼道,一身道法,一把玄铁重剑,拜阎罗王包拯为师,成为红云老祖的打手,解救截教众位前辈,降八戒,战悟空,踏破如来惊天阴谋,纵横诸天大世界。
  • 宅男的神话之人偶师

    宅男的神话之人偶师

    一个生存在末法时代的宅男人偶师在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满意的作品——“潘多拉”之后力竭而死,再次睁眼却已经出现在了数百年后,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想象力、意志力以及知识开发动超能力的时代,重新成为少年的他却踏上了为保护潘多拉而抗争的道路……
  • 炼金术士的悠闲生活

    炼金术士的悠闲生活

    缺钱?炼制金砖!没人手?炼制人造人!有敌人?变成贤者之石吧!在锲而不舍的找抽了一年之后,刘刚终于转职成了炼金术士,在他嬉笑怒骂中,开始了腹黑阴险玩人的悠闲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原来真理之门后还有另一个世界!
  • 夜主沉浮

    夜主沉浮

    世间万物皆由灵根转化,而作为天地造化而生的五行元素之一木元素,虽不如金元素那般锐气,不如水那样轻柔,不如火元素爆烈甚至不如土元素那样坚固,但其独有的灵性却远胜其他元素。而我们的故事则开始于偶遇木系传承的少年,他究竟会为了何等的使命,来踏上未知危险而又奇幻的追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