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12000000006

第6章 宦海沉浮(3)

真相大白于天下,舆论大哗。革命党人看清了袁世凯的真实面目,准备发动讨袁战争,双方冲突已不可避免。

赵秉钧为避风头,已提出辞职下台。5月1日,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之职。

袁世凯让陆军总长来代理国务总理是一个鲜明的信号,这表明袁世凯正准备以武力镇压南方的反抗,段祺瑞的上台被认为是“战时内阁”的建立。

4月27日,袁世凯不经参议院同意,以全部盐税收入作为担保,向英、法、德、日、俄等五国银行团借了一笔两千五百万英磅的“善后大借款”,准备将这笔钱用作武力镇压国民党人的经费。

袁世凯还连续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四省用兵的计划。

段祺瑞任代总理后,除了国务会议,并不去国务院,每日在居仁堂西偏小楼处理军事要务。

段祺瑞此时积极主张对南方用兵。在一次国务会议上,国务院秘书张国淦提出,以南北军事力量比较,北方不难取胜,但民心所向潮流所趋不是武力能解决的。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南北矛盾,应从政治上寻求办法。张的话音未落,段祺瑞立时板起面孔,大声说道:“军事不是你文人所知,你不必干预!”〔张国淦.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57页〕段祺瑞的强硬态度,正是袁世凯所需要的。这段时间里,袁世凯经常找一些心腹大将讨论军事部署,尤其是段祺瑞,所有的军事计划决策,袁世凯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与他共同筹划。

袁世凯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后,便开始行动。6月9日,他指责革命党人李烈钧“不称职”,“不孚众望”,下令罢免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职务;6月14日,以调任的方式撤去广东都督胡汉民的职务;6月30日,撤免柏文蔚安徽都督职,罢职的理由几乎都是“反对中央”。袁世凯还通电宣称,

如有不服从中央者,他将“按法严惩”。

面对袁世凯咄咄逼人之势,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在“武力讨袁”的决策上始终存在分歧。7月初,国民党在上海开会时勉强达成共识,但为时已晚。

7月12日,在北洋军步步进逼的情况下,李烈钧在湖口被迫还击,宣布独立,发布“讨袁通电”。接着,国民党人在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及上海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举起“二次革命”的旗帜。革命党人与北洋军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又一次进行了武力对抗。

“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这一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又称“癸丑之役”,因战事主要发生在江西和南京,所以也称为“赣宁之役”。

在江西,7月12日双方发生激战,北洋军虽有小挫折,但经增援后继续大举进攻。7月24日,讨袁军湖口炮兵被北洋军收买而倒戈,李烈钧虽奋力抵抗,无奈要塞已失,遂放弃湖口。8月18日,南昌又失陷,江西讨袁军惨败。

在南京,冯国璋、张勋同时进攻南京,黄兴经顽强作战,仍不能抵抗。9月1日,张勋攻破南京,其他各省相继取消独立。

“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便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相继逃亡日本。

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取得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他在军事上是袁世凯的得力帮手。10月,袁世凯用威逼国会议员的方式当选为正式大总统。12月,袁又交给段祺瑞一项重要使命,把副总统黎元洪“请”到北京。

黎元洪当时身为副总统却不到北京就职。为了防止失去“自由”,黎元洪不愿离开自己的发祥地湖北。湖北是他的老根据地,加上他在辛亥年间“创立共和”的政治声誉,他在湖北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袁世凯对黎元洪在湖北很不放心,他几次想把黎元洪请到北京来,每次都被黎巧言推辞了。镇压“二次革命”前,袁世凯已打算让自己的亲信段芝贵出任湖北都督,使自己的嫡系势力控制这一战略重地。可黎元洪不来北京,这一计划就没法实现。此时,他就派出他的第一员大将段祺瑞前去完成这一棘手的任务。

段祺瑞轻车简从,神不知鬼不觉地乘专车驶抵汉口。段祺瑞到汉口后略作部署,渡江到武昌,直入黎元洪的都督府,黎元洪召集他的参谋长金永炎与段祺瑞一起商讨整理军队之事。大致就绪后,段祺瑞宣布将北归,黎元洪送段祺瑞过江。将他送到火车上时,段反而下车,段的随行人员不由黎元洪分说,强行“请”黎入京,那阵式完全是北洋武人的本色。段祺瑞露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把个堂堂的副总统视为他的俘虏。

这时,黎元洪完全身不由己了。在段祺瑞到达前,北洋军已开进湖北,武汉已大兵压境,陆军总长亲临武昌,名为请,实为逼。黎元洪北上后,段祺瑞取代黎元洪兼任湖北都督的命令下达了,这就堵死了黎元洪再回湖北的路子。

段祺瑞从容坐镇武汉,勒令原有鄂军除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解散,一律退伍。这支曾在辛亥革命时期有辉煌战绩的部队就此土崩瓦解了。段祺瑞以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为袁世凯一统天下又立了一大功。

不到两个月,局势基本稳定后,段祺瑞重新回京,把湖北都督的位置转给段芝贵。在这场权谋斗争中,段祺瑞干脆利索地搬走了黎元洪,完成了北洋势力对湖北的控制。

1914年1月,段祺瑞回到北京。此时,声势浩大的白朗起义军在河南境内日益壮大,袁世凯正为此不安。

“二次革命”爆发前后,袁世凯直接控制下的北方各省也没有保持平静,群众自发的武装斗争时有发生。受到南方各省反袁斗争的鼓舞,北方的这种武装反抗越来越活跃,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就是发起于河南省的白朗起义。

白朗,河南宝丰人,因其身材高瘦,腿长行快,人送绰号“白狼”。他曾经在清军巡防营当兵,枪法很准;虽目不识丁,但胆略颇壮。清末民初,河南农村连年干旱,加上当局横征暴敛,致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形下,读《水浒传》入了迷的白朗开始“拉杆”起事,打家劫舍,仗义疏财,逐渐形成规模(杜春和.白朗起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二次革命”前后,革命党人与白朗军取得联系,白朗接受了革命派反袁的口号,曾打出“中华民国抚汉讨袁军”旗号,矛头直指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白朗的队伍约有万余众,英勇善战。据说他们一色的白衣白马,一夜能行一百二十华里。他们的旗帜上绘有一条龙,箍一道圈,大有潜龙受困的意思。他们还编了一些歌谣在民间流传,宣传自己的主张:“老白狼,白狼老,抢富济贫,替天行道。人人都说白狼好,两年不到,贫富都匀了!”

“狼不打弟兄,不打队长哨官,打的是连营团旅师长、都督跟袁世凯!”

他们对付官兵有一套办法,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运动战,官兵多次围剿均无效果。在流动作战的过程中,白朗军纵横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数省,声势日益壮大。

河南都督张镇芳与袁世凯是表兄弟,地位显赫,不可一世,没曾想却栽在白朗军手里,他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杀富济贫,对其束手无策。

1914年1月,白朗军到安徽六安,六安的县太爷吓得弃城而逃,被袁世凯明令枪决。此时,袁世凯下令张镇芳,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剿灭白朗军。

张镇芳不敢怠慢,急忙命一位亲信旅长王毓秀为剿匪总司令,率大队人马追杀白朗军。官兵一昼夜走六十华里,白朗军却走出一百二十华里,白朗军嘲笑官兵是“摆队送行”。张镇芳想亲自出马杀出个威风来,却不想在驻马店中了白朗军的埋伏。他的专车遭到白朗军枪林弹雨的袭击,差点把命都搭上,幸亏他撤退还有些功夫,急忙倒车逃之夭夭,却早已吓出一身冷汗。

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大发雷霆,他以剿匪不力之罪,把张镇芳撤职,又把刚刚从湖北回到北京不久的段祺瑞再次派出,让他兼署河南都督,负责剿灭白朗军。

北洋之“虎”与“白狼”对阵,引起当时许多人的兴趣。虎将虎威,段祺瑞的到来立刻扭转了官军对白朗军对阵的被动局面。

段祺瑞率领王占元的第二师,于2月13日亲自驻进信阳。此时,白朗军驻守河南确山县,两军对峙,相距不过几十公里。

这是段祺瑞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对手,而且,还是个“土匪头目”,令他这位北洋之虎、陆军总长下了决心,一定要教训一下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

白朗军驻在连绵数百里、地势极为险峻复杂的确山境内,他们安营扎寨,日夜操练,在入山的各通道密布地雷,使北洋军不敢越雷池一步。

段祺瑞不是张镇芳之流。他走马上任后,立即召开了豫鄂皖三省剿办会议,制订“不在急击使散,要在合围聚歼”的计划,调集了两万多北洋军主力,又利用情报,探知白朗军的底细和虚实,采取步步为营,使北洋军取得节节胜利。传说北洋军还刨了白朗的祖坟,劈棺戮尸,使白朗声势为之大挫。白朗在被动之时,惟恐被包围消灭,发个电报给袁世凯,说他即将开拔,直取西安。白朗军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队伍分成几路,逃出包围圈西进。

袁世凯认为大局已定,遂将段祺瑞调回北京,改派田文烈任河南都督,白朗军重获生机,在陕西、甘肃一带重新活跃起来。

北洋军再次动员起来,分数路围剿白朗,其中最卖力的是段祺瑞重用的赵倜的河南第一师。赵倜曾当过河南都督,后退居师长。得到段祺瑞重用后,他率军拼命向前,竭力表现自己,对白朗军穷追不舍。1915年8月,白朗在回河南途中作战受重伤而死,余部瓦解星散。这场历时两年多,转战豫、鄂、皖、陕、甘五省的农民起义终于失败了。

剿灭白朗军的作战,是段祺瑞亲临指挥后才使北洋军有了转机,使白朗军开始陷于被动的。这充分表现了段祺瑞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和军事部署的才能。

1915年9月,袁世凯为平定白朗军大封功臣。赵倜授德武将军,不久又当上河南督军。北洋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张敬尧当上第七师师长。只有段祺瑞,这位为剿灭白朗军起到关键作用的元勋却未爱封赏,一些人觉得奇怪,而在明眼人眼里,这里的奥妙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自辛亥革命以来,段祺瑞的仕途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由清末提督、第一军统、湖广总督,直至民初的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俨然是北洋集团第二号人物。在这一段时间里,段祺瑞也确实为袁世凯的江山卖力非凡。袁世凯能从清廷与革命军两大势力中间脱颖而出,控制北京政权。由清廷的总理大臣变为民国大总统,进而镇压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剿灭白朗军,多是靠着段祺瑞牢牢掌握北洋军,南北奔忙,东征西讨而得来的。段祺瑞为袁世凯办成了一件又一件漂亮的差事,立功最大,贡献颇丰。

在旧中国的官场上,君臣或上下官僚的关系常会演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一幕。大家可以荣辱与共地打江山,一旦目的达到或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权力之争就变得很激烈甚至很残酷了。此时,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关系也具有了这种意味。就在为袁世凯奔走效命的同时,段祺瑞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深谙官场世故的袁世凯对此早有警惕。

段祺瑞虽说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干将,但袁世凯用人一向多疑,早有防范措施。在小站练兵时,袁氏就有意让“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齐头并进地发展,让他们相互牵制,以便于自己控制。后来,他又把段祺瑞调来调去,时而二镇,时而四镇,也是怕他在一处待久了占山为王,形成异己势力。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出山。为了自己的江山,袁世凯不得不重用段祺瑞,但又时时防着一手。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故事太多了,独裁统治者虽高高在上,但他们往往也是最孤独的,正所谓孤家寡人,又所谓高处不胜寒。

1912年3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就在总统府设立了两个左右手式的机构,一是秘书厅,另一个是军事处。秘书厅是用来控制内阁的,而军事处是试图把军权直接掌握在袁世凯自己手上。这个军事处的职责是把参谋部、陆军部提出的日常军事事项的处理方案呈请袁世凯批示。可见,军事处是限制陆军部权力的一种力量。不过,由于段祺瑞作风专断,军事处的副处长傅良佐又是段的门生部下,所以陆军部的事军事处很难插上手。袁世凯的批示,不合段祺瑞的胃口,段就拖着不办。段祺瑞极为信任的部下、陆军次长徐树铮更是锋芒毕露。段祺瑞常不去部里办公,大事小事都由徐树铮说了算,袁世凯对此很不满,尤其讨厌徐树铮。

段祺瑞天性直率,刚愎好强,对袁世凯向来不察言观色,遇事则鲜明说出自己的主张,许多事让袁世凯不满意。随着权势地位的增长,他对袁世凯的话也渐渐不大顺从了,加上一些人从中挑拨,袁世凯对段祺瑞越来越不放心。

民国以后,北洋三杰平衡发展的局面被打破了。王士珍退隐正定,冯国璋外调南京,在中央主持军事的只有段祺瑞,可谓一人独揽大权。他长期任陆军总长,军队的编制、调遣,将领的选拔、补充几乎都由段祺瑞主持,北洋军的新生力量也大多是由段祺瑞培养和提拔的。对此,袁世凯再也不能坐视了。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了孙中山制定的《临时约法》,另立新约法;同时取消了国务院名称,以政事堂代之;总理改为国务卿,由徐世昌担任;陆军总长虽仍由段祺瑞担任,但袁世凯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5月9日,他在原来总统府军事处的基础上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由自己亲自掌握,试图以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制兵权。段祺瑞以办事员的身份参与议事,陆军部的许多重要职权都移到办事处,陆军部实际是名存实亡了。

为了削除段祺瑞的兵权,袁世凯于1914年春把无意参与政治活动的王士珍请回北京,授予陆军上将,派往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准备进一步以王代段。

袁世凯在清末“奉旨养病”时,曾将价值三十万元的府学胡同私宅慷慨地赠给了段祺瑞,段在该宅辟有侧门与陆军部军需司的走廊相通,经常由此门出入。自统率办事处成立后,段祺瑞就消极怠工,经常不到部,一切交由徐树铮代行。有一天,袁召段进府来查问一公事,段答以“要到部查明”。袁就满脸不高兴地说:“怎么还要查明,你的呈文不是已经送来了吗?”这么一说,使段祺瑞很难为情。实际上,他根本没有看过这个公文,是徐树铮代他签字送上来的。事后,袁曾向人大发牢骚说:“咱们北洋团体还成什么样子,华甫(冯国璋)要睡到12点以后才起床,芝泉(段祺瑞)老不到部办公!”

陆军部曾发生一起茶役偷放炸弹一案,日本报纸说这是袁世凯要谋杀段祺瑞。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从此段祺瑞再也不去陆军部了。

1914年10月,袁世凯决定成立一个模范团,准备把它建成军官训练班的扩大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造北洋军。这件事体现出袁世凯对小站的旧将已不再信任,他要重新培养自己的嫡系亲信了。

同类推荐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 雍正传

    雍正传

    他并非康熙最宠爱的子嗣,也绝非众人最看好的阿哥,但就是他得到了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的皇位。雍正的登基,究竟是圣意还是人为?本书将带给你最为新奇的答案。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愤怒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虽然仅分别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奖,这个成绩并不足以匹配德尼罗在表演领域的地位和贡献,而他的影响力也将超越时代,形成深远的意义。而本书就向你讲述了罗伯特·德尼罗是怎样走上演艺生涯的道路?想知道更多关于罗伯特·德尼罗的事情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吧!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热门推荐
  • 南窗漫记引

    南窗漫记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井寿之一世

    三井寿之一世

    三井寿和清水流年站在那片美丽的银杏树下,少年正拿着一把银色的小刀在树上刻着什么。他的另一只手始终与清丽的少女十指紧扣。“喂,你这是破坏自然环境啊!”清水流年声音软软的,虽这么说,也没有去制止。三井寿不羁的笑:“就一句话,有什么关系。”一句话刻完,流年看完之后笑的更加动人。—三井寿爱清水流年爱到世界终结—清水流年把玩着三井寿修长的手指,阿寿,对我而言世界终结太奢侈,能与你在一起,一世足够。
  • 乱世皇子之红颜

    乱世皇子之红颜

    她,到底是谁?属于这个世界的王者?天命者呵?她的路从来都是她自己的,属于她自己的!命主,你能预算过去,预算曾经,预算所有,却终究是逃不过命运。你算不出我的命,却算出了你的死因,为什么还要助我,明知是死路,明知道,那是死路呵,为何,为何,还要倾尽所有,只为,命运的牵扯吗。明知道前路是死崖,还是不顾一切的跳下去吗?这样的你,让我如何,如何放的下啊……万年后,你不再是他。异族,这已经逃离了你的预算。还能,还能找回你吗。=========本文为玄幻,跳坑的来!
  •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

    在欧洲,关于美洲的发现有一则传说,爱尔兰中世纪时期的布伦丹曾乘古老的皮筏艇横越大西洋到达美洲。为了验证其真实性,著名历史探险家谢韦仑组织了一次仿中世纪皮筏艇横越北大西洋的探险。本书生动地记录了这一过程。
  • 转世秋孤雨

    转世秋孤雨

    在一个动荡的古之时代,那是一个有强权没公理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只崇拜实力。但却有一个小山村与众不同,它叫雨之后羿。这里没有血腥的杀戮,没有欺压抢夺,大家互敬互爱。但是有一天却被一群神秘的高手屠杀了整个村子,秋孤雨因为转世复活幸免于难,接下来他用现代的头脑战术,古代的身体武功,打败杀死了一群又一群强大的仇人。还掀翻整个丑恶的社会,还天地一个清明。
  • 数据领主

    数据领主

    倒霉的男猪卓傲,莫名其妙的跟自己的电脑穿越到异界,不但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升级,而且可以兑换游戏中的物品甚至人物,而这一切,却不过只是开始……很喜欢看小说,游戏、异界、无限流结合,新手上路,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家,但还是希望本书本书还能入各位读者大大法眼
  • 三只狐狸

    三只狐狸

    三只小狐狸被关在笼子里,它们失去了自由,与我们这些整日在高楼中足不出户的人是多么的相似?那种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或许是我们一生渴望却不能得到的追求吧!
  • 龙门之双剑

    龙门之双剑

    他出身高贵,有所有人都没有的资本,他能够成为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却不屑于武功典籍。或许是上天的惩罚,一夜间,他的家族被灭门,他不得不到处流浪,为了找出真相为家族所有人报仇,他只能选择练武,可是,所有的计谋,都正在向着他纷至沓来,家族之灭疑点重重,但是杀手却屡屡找上门来,有时候,朋友也是敌人,这时的他会怎样选择呢,纷争的江湖他又该何去何从?
  • 霸道总裁不爱我

    霸道总裁不爱我

    世勋呐,我到底是做什么让你那么不喜欢我?你可知道,我爱了你24年了,可你从来都没有喜欢过我。我为了你,失去了秀晶,失去伯贤,失去好多好多人了,可最后你还是没有喜欢过我。到我死的时候,你连骗我一下都不愿意,我是有多么讨厌呐?我让你不能和她在一起,现在我走了,你应该会幸福吧。世勋呐,你可知道?知道我的愿望?我的愿望啊……是可以住到你心里去啊
  • 我们的第一初恋

    我们的第一初恋

    关于她们的故事,关于青春的故事,关于我们第一次初恋的故事,有青梅竹马两两小无猜,有不能说的爱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小秘密,关于我们最爱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