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3900000006

第6章 领导无形,管理有方:用制度管理员工(1)

打江山只是胜者,定江山方成王者!成功的管理,需要制度作为保障。领导的责任就是通过系统或程序,在公司上下建立起制度化的领导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个单位或组织能否做到政令畅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是否有科学、完善的制度。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种管理方式。只有先进的制度才能打造一流的团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做事情要一板一眼,凡事都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只有按流程办事,才能发现细节中的隐患,并在操作中一步步地把它消除。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不是源于领导者的头脑发热或是空穴来风,制度是组织将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进行搏弈的需要,它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凝结着全体组织成员的心血和智慧。生产和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只要严格按照流程去做,最后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走捷径、投机取巧有时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凡事都按照流程去做的话,有些细节就会在操作中一步步被发觉,隐患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消灭了。

在欧洲、日本的企业中,做事情要一板一眼,凡事都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按流程办事,才能发现细节中的隐患,并在操作中一步步地把它消除。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如果在一家公司里发现一群不打领带。身着休闲服装的人,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家美国公司。而如果一个公司里男士西装革履,女士淡扫娥眉,同事见面互相有礼貌地寒暄,那很可能你已经来到了一家日企。

日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企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做事不能马马虎虎,都要一板一眼地跟着做事;要适应并习惯他们计划性很强的工作方式,久而久之与他人产生默契,一件小事都会一再地、反复地确认,商量。

在日本,河豚被奉为“国粹”。河豚肉质细腻,味道极佳,但这种鱼的味道虽美,毒性却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国,每年中毒、死亡者都达上千人,但同样是吃河豚,在日本却鲜有中毒、死亡的事情发生。

日本的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在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但在中国,加工河豚就像做普通菜一样,加工过程随随便便,烹饪过程也没有太多的工序。

加工河豚为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日本人没有因吃河豚而中毒,可能经过20道工序的处理也不一定会死人,但粗糙的工序只能带来粗糙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到位的管理,一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一定是一板一眼,认真做事的管理。

日本人喜欢什么事情都做得很仔细,很规范,“制表”就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制成图表,而且同一件事情要重复做好几张不同的图表,小到在公司里放置老鼠药的事情也要打成通知四处张贴,日本的员工也一直坚持不懈地服从于这些工作流程。

此外,日本企业还有很多类似的做法,如员工每3个月就会各自列出一套计划方案,每一阶段也都有详细的工作安排,然后在工作中完成一项勾掉一项,一丝不苟。

严谨认真是日本人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在日资企业工作过的员工经常给人一种很拘谨、很正规的感觉。在我们看来,日本人的这种做法很多余,是一种对时间和人力的浪费。但是,我们不知道,就是因为日本企业一直坚持流程作业,才为企业和员工带来很多利益,有人说过,只要在日本企业里干过,那么到其他任何公司去工作都没问题——因为受日企员工的习惯熏染,整个人也变得有规有矩,做事认真、有责任心、不会偷懒。不会迟到早退、礼貌待人。

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不是源于领导者的头脑发热或是空穴来风,制度是组织将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进行搏弈的需要,它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凝结着全体组织成员的心血和智慧。总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有了权威性的制度,才会换来大家的尊重。

管理要有法可依

有一个关于“一条鞭子”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英国古老的剑桥大学有一位著名的校长,他治校有方,培养出了很多名满天下的学生,有人问他为何能把学校经营得这样好,这位著名的校长告诉问他的人,那是因为他用“一条鞭子”来惩治那些不听话、不上进的学生,并且奖罚严明。关于“一条鞭子”的故事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出现过,可能主角不是剑桥的校长,换成了别人,大概意思也是说只要有了严格科学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就一定能把学校管理好,培养出好学生。这里的“一条鞭子”其实就是能够严格执行的合理制度的代名词。不单管理学校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经营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一条鞭子”。

企业制度是什么?它是企业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或者说它是企业贴上个性标签的关于经营管理的不同“打法”。制度不仅规范企业中人的行为,为人的行为划出一个合理的受约束的圈,同时也保障和鼓励人在这个圈子里自由地活动;或者更通俗地说,制度是一种标签或符号,它将企业中人的行为区分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可以据此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褒奖“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惩罚“不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刺激企业中的人约束自己,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而在这样的奖罚中,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以推行和巩固。

企业界流行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叫“箱式管理”。什么是箱式管理呢?想一想箱子的结构:四面都有隔板,中间是存放空间。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防止箱内的东西突破上、下限或越过四周跑到箱子外面去;另一方面箱子里面有一定的空间,是箱内东西的活动范围。箱式管理就是将公司看做一个箱子,公司的经理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公司的规章制度、程序、组织结构和价值观,并且把它们用作衡量员工表现的准则。

事实上,每家公司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箱子,这种箱子的周围是各项制度,而建造箱子选用的不同材料就是各种制度的严格程度。不同的箱子留出的空间或许不同,但员工发挥作用的空间一定要充分。

中国的公司、企业一向习惯于“人治”而不崇尚“法治”,也就是说大小事情都由领导说了算,没有太多的规章可以遵循。而法治就是公司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任何事情都有条款可依。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以后,更重要的环节在于“执法必严”。《孙子兵法》中指出:要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文,用严格的训练严整军队,对士兵过于宽松、过于爱怜,结果会导致士兵不能严格执行命令,从而使部队陷入混乱而不能加以约束。现代公司面临的竞争,其残酷程度不亚于战场拼杀,如果不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是无法获胜的。

古时候,商鞅变法贴出告示: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城南门的人可以获得5两黄金。当时人们都很怀疑,在私下里议论纷纷。这时,人群中站出来一名壮士,扛起木头运到了南门,商鞅立即将奖赏送给了他,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商鞅立法的严肃性。从此,人们对法律严肃性的认知也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公司、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样也应体现它的公平和严格。为了提高营业额,北京市某购物中心曾经出台政策重奖销售业绩非常好的职员,当时该中心的员工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规章的严肃性,当某位员工的业绩远远超出一般职员而因此获得了2万元重奖时,员工才从心里掂量起规章制度的分量,从而使公司的各项规章成了员工们关注的焦点。员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显著增强,整个中心的效益也由此提升。规章的条文不是通过员工的耳朵来听的,而是通过员工用心去体会、去牢记、去执行的。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向员工灌输公司的规章制度,使他们明辨是非曲直,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比滔滔不绝的说教更让人信服。

要“人治”更要“法治”

组织成员执行的是组织的决定和制度,领导者的命令只是传声筒而已,真正具有指导和执行意义的是组织制度而不是领导者的声音。作为管理者更应精通此道,否则在工作中,就会走弯路,比别人慢半拍。管理者掌握了下命令的技巧,命令就会“不令而行”了。

法制比人治更有利于执行力的提高与发挥,关于这一点,只要有社会组织的存在,它就不会改变,古往今来的管理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经验。

春秋时期,商鞅为了使自己的法令执行下去,就想了一个办法,商鞅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百姓中如有人能将此木搬至北门则立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将此木搬至北门立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搬走了它,当下就得到了五十金。此事一出,人们广为传诵,官府疏于执行的形象尽去,而严于执行的威信迅速树立起来。以此为基础,商鞅立刻颁布了新法,从而使法令迅速地推广开来,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命令是一种以法制管人最常见的形式,它可以以文件的形式间接下达,也可以以口述的形式直接下达。“有令必行”是管理工作的通则;反之,在执行过程中,命令被大大的打了“折扣”,必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折扣法”,在我国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时常是有的。“打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商店里的商品卖不出去,便要打折,招揽顾客。对于打折,老百姓总是喜欢的,而商家往往也能获得利益,真可谓皆大欢喜。

可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的命令被下属在执行中大打折扣,恐怕你不会高兴。你的下属敢对你的命令打折,很显然他们没有把你的权威放在眼里,甚至他们根本没把你当上司看。这说明,你在某公司的管理实效本身打了折扣!

在某公司办公室调入一位新主任。他听说办公室里有个小王,精通业务,很能干,就是有点不服从领导,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就好好干,不喜欢干的总是撂挑子。前几任科长一直没有把小王的毛病改好。这位新主任上任第一天就召开一个办公室会议,并公布了一项办公室的工作条例,其中条例中有“不服从管理者不予留用”的条文。第三天新主任把小王找来,把科里一个最琐碎的任务交给了小王,小王列举了一堆理由要求调换,新主任一口咬定非小王莫属。小王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任务是接下了,小王心里想:反正我不干,我干别的,你也不能说我没做工作。

新主任见小王无动于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过了一周,他找来小王说:“小王,我交待任务的时候可跟你说了它的紧迫性,不过这一周下来你的工作没有什么进展。我从下周开始只让你做这项工作,其余工作一律不用你做,要求你月底必须做完,如果你有困难就及时提出来,我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一周后我再检查你工作情况。我相信你的能力。”

小王把主任的话当成耳旁风,也没放在心上,依旧是老样子。一周之后新主任来真格的了:“小王,你的任务毫无进展。主要是你一再拖延。看来你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我只好让别人来做这个工作。至于你嘛,我只能考虑把你分到其它部门去了。你考虑好了再来找我。”

这下子小王坐不住了。再按以前的样子,自己就会失去这个位置了。他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找到新主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按时完成了任务,以后再也没有违背过新主任的命令。

在这个例子中,小王就是始终没有把新主任的命令当成组织行为。要想有权威性,就绝对不要让你的命令打折扣!因为命令从实质上讲就是组织决定和要求。

发布命令不只是张纸而已,是领导、是管理者威严的体现,如果命令是正确的,就不能让下属满不在乎。同样,管理者发布的命令也要恰当、合理,避免让下属有机可乘。只有最恰当的命令、最正确的命令才是最有效的命令,这是常理。作为管理者更应精通此道,否则在工作中,就会走弯路,比别人慢半拍。管理者掌握了下命令的技巧,命令已经“不令而行”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下属执行你的命令呢?

简单地说,就是你一定要掌握向下属下达命令的技巧和方法,在下达命令的过程中向下属传达这样一种信念:

不要将命令打折扣,否则就是违反条例和规则。

后果是严重的!!

下达命令时,告诉属下做什么,是一种需要技巧和专长的微妙艺术。如果管理者想要在你所选定的领域中获得高度成功,就必须知道如何通过你的命令指挥控制别人的行为,因为你不能一味靠着蛮力强迫下属去做你让他们做的工作,你必须学会如何运用特殊的领导手段让他们明白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使他们即尊重你又服从你。同时,也要让下属明白,命令是不能被打折的。所以,宣告各项决定时,用词要精练,越简短越有威力。省略所有的口头语,“这个”、“那个”之类的话会使你显得优柔无力。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要在大脑里树立起这样的概念。该说两个字时绝不多用一个字,让你的下属不存在任何僭越的心理。他们自然被你的威仪所征服。

公司里也要要求下属将命令贯彻到底,应该说,组织成员执行的是组织的决定和制度,领导者的命令只是传声筒而已,真正具有指导和执行意义的是组织制度而不是领导者的声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中国,多数企业都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但实践却告诉我们,有效的管理程序才是取胜的根本保证。严格的程序或许会使老板失去挥洒自如的快意,但可以保证企业运转的稳健和效率。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按规定办事不是对决策者个人的挑战;按规定办事可以减少内部的磨擦;按规定办事是稳健成熟的表现;按规定办事也要讲究领导艺术。

飞机之所以能够安然遨游于空中,列车之所以能够顺畅急驰于轨道,是因为调度的结果,而这种调度又基于一定的规则和法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

同类推荐
  •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也叫中层领导、中层干部、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有的企业称之为部长、处长、科长、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企业要想切实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加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职责。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保持冷静、谨慎面对牛市,这是心态问题。充满信心、乐观战胜熊市,同样是心态问题。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传输了这样一种理念:股市投资的实质是与自我灵魂作斗争,炒股最后炒的是心态。有耐心、有耐力,一时获利不骄傲,短暂被套不心慌。唯有如此,才能在股市中实现“赢者通吃”。高手的终极较量并非是投资技巧,而是心理控制。谁能成功战胜心魔,克服人性弱点,谁就是最后的英雄。
  • 开一家赚钱的特色店

    开一家赚钱的特色店

    本书从店铺经营的各个方面??技术与市场调查、店址的选择、店铺的设计装潢、店铺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员工管理、商品管理、促销战略、顾客与服务、特许经营及店铺的成长发展战略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店铺管理的各种方法与技巧,并在各主要章节都辅以典型的案例,以便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本书考虑到信息时代经营管理的新特点,还在书中介绍了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两种较新的营销方式,希望可以借此扩大店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店铺的利润。
  • 老板可以这么当

    老板可以这么当

    本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很好地架构起作者与企业家之间交流的平台。内容涉及企业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本书所选择的案例包括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宁波沁园集团、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高发汽车拉索有限公司、浙江企赢控股集团共八个“单打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各具特色,他们采取了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追赶道路,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在对8家宁波“单打冠军”企业追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并借助所构建的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分析框架,从具体到一般,本书最终归纳出三种不同后发企业追赶模式及其特点,包括得力文具和音王集团创造的“基于品牌塑造的追赶模式”,君禾泵业、沁园集团和九龙物流创造的“基于创新推动的追赶模式”,西摩电器、高发拉索和企赢控股创造的“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追赶模式”。
热门推荐
  • 俏医生偶遇偷心盟主

    俏医生偶遇偷心盟主

    我可是天才的,漂亮的女医生,怎么会来到这个要手术刀只有杀人刀,要止血纱只有棉花的落后年代。物质缺少我忍,可是竟然还让那个卑鄙无耻,杀人无数的屁武林盟主偷走了我的心。这叫我真是忍无可忍。
  • 无冕女皇:慈禧太后

    无冕女皇:慈禧太后

    本书介绍了慈禧太后扭转乾坤的政治舞台,内容包括:官宦世家、政治生涯、撒帘归政、一宫独裁、维新变法。以一个出身官宦的满洲女子身份入宫,慈禧一步步地从兰贵人做到懿嫔,不仅仅是因为她为咸丰帝诞下一子,更是因为她睿智的头脑和好强的性格。她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敢做出丝毫超越权限的事情,正因为她的贤淑和懂事,荣宠加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 往生成帝

    往生成帝

    人道一笑解千愁,万古亦长青。往生,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往生者靠的不只是力量,还有智慧……一个个往生者,或是天生贵胄,傲视群雄。或是起于微末间,终寻青云志。
  • 一线万金——电话销售的7阶秘诀

    一线万金——电话销售的7阶秘诀

    本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紧紧围绕电话销售人员的职位要求,按照电话销售工作的七个流程:前期准备、“说”好开场白、识别客户需求、成功进行产品推介、适时跟进、顺利成交和做好售后服务,详细阐述了在电话销售过程中电话销售人员必须掌握的销售技巧。
  • 一直,在你身旁

    一直,在你身旁

    悬崖上,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抑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不时的还有血红的光芒在里面跳动,狂躁的风凌厉地地穿梭着,悬崖底下的河水像是被吵醒的狮子一般,咆哮着自己的不满。“不要,茹梦不要!不要过去啊!我求求你,求求你啊!!”男子的颈部青筋曝现,因为那是他强行从喉咙里蹦出来的声音,身子趴躺在地不停的在抖,像是被什么东西禁锢了一下,一直想要强行突破她的封印,看着她越走越前,心急如焚,紧皱的眉头怕是可以把眼珠挤出去。“噼嚓”血红的闪电从乌云中跑出,在漆黑的环境下显得那样夺目,“不要,不要,不要,你走啊!”男子的神情更加慌张了,靠着已经突破封印的手匍匐前进,“噼嚓!”“不!!!!”
  • 千纸鹤的天空

    千纸鹤的天空

    自己的故事由自己编写剩下的有你们决定......
  • 三天读懂金融学

    三天读懂金融学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金融学复杂而清晰的世界版图,兼顾了“快速学习”和“深入了解”两个方面。书中提供了活生生的行业数据,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让人无须分析对比,就能迅速掌握金融行业的真实情况。
  • 魍魉斋

    魍魉斋

    遗忘,是人类最无可救药的天性。在所有人都忘却的时候,只有那座老宅无言地提醒着:它们,回来了....
  • 魔镜传说

    魔镜传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就象我现在,躺在一个阴凉的空间里,写着自己的故事,其实我已经不是凡人,我是谁?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