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明星,从1977年到1987年,股票价格上涨了20倍,20年的股票回报高达近4000倍。参加股票购买方案的员工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正因为沃尔玛与员工利益紧密相联,沃尔玛的每个基层店,都挂有这样的标记牌:“今天我们公司的股票价格,就靠我们的工作。”
萨姆坚持让员工从公司成长中获得好处。沃尔玛的最大股东是员工分红信托基金组织。1977年,该基金只有440万美元,到1983年已达9850万美元,随着沃尔玛的成长,该基金也不断增加。1982年,沃尔玛发给每一位员工的红利,相当于其年薪的5、6%。
萨姆的另一招是与员工分享信息和分担责任,“它使人产生责任感与参与感。”萨姆要求每个商店都要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情况,虽然这样做会造成信息的外流,但萨姆相信这样做利大于弊,因为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衡量的。
另外,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公司还成立了沃尔顿研究院,培训员工。萨姆还发起了“给总经理写信”的活动,鼓励员工向总经理提出各种意见与建议。萨姆还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事”,而不称“雇员”,应当将所有的员工作为“合伙人”和“同事”看待。他认为是“合伙人”们的共同努力造就了沃尔玛的辉煌。这样一种人性的文化使沃尔玛公司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形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萨姆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在每周的星期六早晨七点半,召开职工大会。会上,公司主管人员和员工代表可以发表意见,融洽地交流。萨姆通过星期六晨会表扬先进,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会议的形式也一直坚持采用活泼、愉快的方式。有时萨姆会带领大家作健美操,有时会唱歌,或者喊啦啦队口号。萨姆还经常请一些客人来参加晨会,可能是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也可能是喜剧演员乔纳森·温特斯或者NBA球星,无论是谁,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萨姆曾在一次星期六晨会上与其得力下属戴维·格拉斯打赌,当戴维提出公司的税前利润将超过8%(其竞争对手只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时,萨姆表示不相信。结果萨姆输了,按照赌约,萨姆穿上草裙和夏威夷衫,带上花环,在华尔街上跳起了草裙舞。
除此之外,萨姆还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在总部和各级商店开设各类培训班,利用晚间上课;并设有沃尔顿零售学校、萨姆营运学院等培训组织,专门培养高级管理人员。
萨姆·沃尔顿说:“仅仅有金钱和所有权是不够的,每天经常想一些新的、较有趣的办法来激励你的合伙人,设置高目标,鼓励竞争,并且进行评分,奖励要丰厚,如果招式已经变得乏味,可以进行互相得益的交流以推陈出新,让经理们互相调换工作以保持挑战性。”
1992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亲自为沃尔顿颁发了自由勋章,并称他为“商业的统帅,在生活上和在企业上一样成功”。
七、李秉哲:对下属既不排斥,也不礼遇
李秉哲档案:
韩国三星企业集团创业元勋。生于1910年。1938年创办“三星商会”。1948年,成立“三星物产公司”。1952年,“三星”的资本由3亿美元猛增至60亿美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把“三星”从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行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4个大企业的国际性大财团,影响遍及美、德、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李秉哲管理智慧:
李秉哲是韩国三星企业集团的创业元勋。1938年3月1日,29岁的李秉哲在大邱市买下了一处小铺子,挂出了“三星商会”的牌子——从此揭开了“三星”的历史。在以后的数十年企业生涯中,李秉哲历尽风雨坎坷,不断增办工厂,收买银行,终于把“三星”从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行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4个大企业的国际性大财团,而且还创办经营了许多文化事业,为“三星”和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
被称之为“企业经营鬼才”的李秉哲,对于三星企业集团的经营,堪称楷模。有一厂长经理参观团考察“三星”后,总结出十大优点:(1)经营理念明确。其管理特色是:尊重人性,管理方法活泼而有弹性。(2)有长期发展计划。三星电子厂整体规划整齐。(3)品质第一。以品质第一来号召员工,使产品品质优良。(4)重视员工教育。如职前训练6个月,女工宿舍设有教室;公司设有综合研究院,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单位。(5)重视研究开发工作。从事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在员工总数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6)重视员工福利。公司对员工福利关怀备至,关心员工的将来,所以能凝聚员工的向心力。(7)多样化经营。三星电子由一般的电视机进展至电脑产品,甚至精密的国防制品,因此,经营业务迅速发展。(8)荣辱与共。三星电子的口号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公司荣辱与共。”(9)三星人生活原则是,全公司员工团结一致,为公司效命。(10)三星工厂整齐清洁,工作环境优良。
“三星”十大优点的形成,源于李秉哲的“人才第一”的精神。“人才第一”,是李秉哲的人事政策方针。他始终把培养和重用人才放在第一位。在他的企业中,不仅人才是宝贵的,而且企业又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为了培养人才,李秉哲特地办了一个三星训练中心。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匾额。每次召开三星集团所属企业首脑会议,他都要强调:“三星的人都要是精英,要集合所有精英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星”是韩国最早采用考试取才的企业。李秉哲每年都要亲自与几百名新考进“三星”的人面谈。每一个新进来的人,都首先要在三星培训中心接受一个月到半年的职前训练,培养其爱护“三星”、为“三星”忠诚服务的思想,树立“我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我”的信念,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在训练结束之前,还要接受一项适应生活及提高推销能力的训练。方法是交给学员每人两件三星产品,用汽车把他们送到乡下,让他们分头去推销,把货卖掉了,才能回公司分配工作岗位。
此外,李秉哲还制定了“三星人生活守则”,让公司上下遵照执行。“守则”的十条要求是:(1)每天清晨六时起床。(2)养成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3)节省物资。(4)苦干实干,决不懈惰。(5)自动自发,完成分内工作。(6)公私要分明。(7)要养成至少积蓄10%的习惯。(8)爱护公司产品。(9)不用外国货。(10)出差回国,不带(或不购)礼物送人。
李秉哲介绍说:“我对属下既不排斥,也不礼遇,而是尽力做到不违背公平的原则。这就是我坚持的用人原则,此外没有别的秘诀。”他认为“量才用人”是发挥人才最大效用的唯一办法。而他“量才”的标准,主要是工作业绩。他专以业绩作为人事任免的唯一标准,不让当事者申诉任何理由;给下属的待遇,也同样以个人的工作成绩为唯一标准,决不“大拉平”——这就是李秉哲所强调的“人才第一”主义。
李秉哲很喜欢引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格言,以比喻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人才的艰苦性。在现代社会中,所谓企业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企业命运和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星财团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秉哲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八、比尔·盖茨:实行别出心裁的管理
比尔·盖茨简介:
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10月28,是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比尔·盖茨管理精髓:
(一)决策不是赌博
这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年代,收益往往和风险紧密相联。但是盖茨却始终游走在风险的边缘。一些别的公司在进行豪赌时,犯了错误。但是微软没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代,微软在每个领域都是第二个进入者。一次又一次,每个竞争者都是首先犯了错误,然后为微软的发展敞开了大门。
当然,微软也不避讳冒险。在决策的过程中,微软近乎妄想狂。微软也用事实证明了它在信息技术领域里所向无敌的能力。微软在不断思考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什么能够让用户高兴,能够带给用户什么?因此微软在市场竞争中会长盛不衰。这也就是微软之所以称得上奇迹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使得它不仅在软件市场独占鳌头,在其他市场也可以迅速跨过起步期而加速发展。
盖茨在其新著《未来时速》中,是这样开篇的:“我有一个简单而又强烈的信念。将您的公司和您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最有意义的方法,使您的公司领先于众多公司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来干最好的工作。”
其实不仅盖茨如此看重利用信息做好决策,重视企业的战略决策规划也是500强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那些真正蓬勃发展的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规划,均建立有完善的科学决策体系。
在决策中除了在本企业内建立有从决策研究到战略规划再到贯彻执行一整套完善的决策体系外,还要与多家专注于不同环节的相关咨询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拥有涉及公司经营领域各个方面的专家顾问团。几乎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做出,均建立在对相关因素的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决策体系,准确、快捷、果断地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总能及时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一个个发展机遇。
盖茨的这番话表明了微软对于决策的重视程度,事实上微软的决策层在这方面就是杰出的代表。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本领域的技术走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注重无形财富,一旦发现有可能对本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推动作用的技术或人才,便穷追不舍,千方百计地将其拿到本企业,搞不到手决不罢休。
国际著名竞争情报专家普雷斯科特曾说过,竞争情报是一种监视竞争环境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并根据客观事实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个概念清晰而全面地总结了竞争情报的全部流程。截止到目前为止,其在国际上的应用已日渐普及,同时在国际企业竞争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视。
以微软为例,微软曾一度由于在网络浏览器产品定位方面的失误,致使竞争对手——网景公司占领浏览器80%的市场份额。此后,微软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并充分发挥其竞争情报部门——战争室(War Room)的特长,每周定期监测网络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最终夺取了市场领导地位。在日本,工商企业依靠竞争情报使日本成为了当今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并一度使美国企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些都是与日本政府对竞争情报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在决策过程中,微软始终是通过所谓SWOT分析来竞争的,SWOT就是评估竞争对手的实力(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微软的员工到商业展览上去观察对手的产品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研究产品的广告和参数,”微软的一位员工透露道,“然后,他们就会假设自己是那家公司来写营销计划,开头一般是,‘如果我们是那家公司,我们面对着什么样的机会?’”
盖茨认为,技术行业是个充满乐趣的行业。例如,当互联网来到时,盖茨和他的决策层们把它作为排在第五、第六位优先考虑的事情。但是后来他们认识到事情发展得比他们想象的更快。这一类危机每三、四年会遇到一回。盖茨认为这时就必须仔细倾听公司里所有聪明人的意见,这就是为什么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必须吸引许多想法不同的人,必须容许有种种不同的意见,然后必须找到正确的想法并全力以赴付诸实施。
盖茨和他的智囊团早在多年前就已预测:微软一直赖以生存的核心产品——Windows和Office,因为市场占有率的逐渐饱和及价格竞争等因素,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给微软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出于对整个市场的总体权衡,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微软公司在网络领域的投资决策频频出现,其中不乏点睛之笔。1997年微软公司更是果断地以3、5亿美元的天价,并购了硅谷一家成立不足两年、员工仅有26人、主导业务仅为提供免费邮件业务的小公司——hotmail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