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800000018

第18章 路标(4)

协调状态,即一种人于存在者整体的绽出的展开状态,之所以是能够被“体验”和“感受”的,是因为“体验的人”向来被嵌入一种揭示着存在者整体的协调状态中了。古时候,人的每一种行为,无论它是否被强调,是否被理解,都是被调谐了的,且通过这种调谐而被推入存在者整体之中了。存在者整体的敞开状态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存在者之总和。情况恰恰相反:存在者不为人所熟悉的地方,存在者没有或还只是粗略地被科学所认识的地方,存在者整体的敞开状态能够更为本质地运作;相对而言,在熟知的和随时可知的东西成为大量的,且由于技术无限度地推进对物的统治地位而使存在者不再能够抵抗人们的卖力的认识活动的地方,存在者整体的敞开状态是很少运作的。正是在这种平庸无奇中,存在者之敞开状态被视为表面的虚无。

调谐着的让存在者存在贯通一切于存在者中漂浮的开放行为,且先行于存在者。人的行为乃完全由存在者整体之可敞开状态来调谐。但从日常计算和动作的视野里看,这一“整体”似乎是不可计算、不可把握的。

从当下可敞开的存在者那里——无论这种存在者是自然中的存在者还是历史中的存在者——我们是无法把握到这个“整体”的。尽管不断地调谐一切,但它依然是未曾确定、不可确定的东西。因此,它可能也是对流行最不假思索的东西。然而,这个调谐者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存在者整体之遮蔽。让存在总是在个别行为中让存在者存在,对存在者有所动作,并因此而解蔽着存在者;正因为此,让存在才遮蔽着存在者整体。让存在自身本也是一种遮蔽。在此之在的绽出的自由中,发生着存在者整体之遮蔽,存在着遮蔽状态。

遮蔽

海德格尔认为,遮蔽状态不会给无蔽以解蔽,且不允许无蔽成为剥夺,而是为无蔽保持着它固有的最本己的东西。于是,从作为解蔽状态的真理方面来看,遮蔽状态就是非解蔽状态,就是对真理之本质来说最本己的和最根本性的非真理。

遮蔽状态不会给无蔽以解蔽,且不允许无蔽成为剥夺,而是为无蔽保持着它固有的最本己的东西。于是,从作为解蔽状态的真理方面来看,遮蔽状态就是非解蔽状态,就是对真理之本质来说最本己的和最根本性的非真理。

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状态并非事后才出现的,也不是由于我们对存在者始终只有零碎的了解的原由。存在者整体之遮蔽状态,比此一或彼一存在者的任何一种可敞开状态更为古老。它也比让存在者本身更为古老,这种让存在在解蔽之际已然保持遮蔽了,且向遮蔽过程有所行动了。是什么将让存在保存于这种与遮蔽过程的关联中的呢?不外乎是对被遮蔽者整体之遮蔽,对存在者本身之遮蔽而已——也就是神秘——统摄着人的此之在的这种神秘本身(被遮蔽者之遮蔽)。

让存在者整体存在——是解蔽着又遮蔽着的,其中有过这样一回事:遮蔽显示为首先被遮蔽者。绽出的此之在保存着最初的和最广大的非解蔽状态,即根本性的非真理。真理的根本性的非本质是神秘。非本质并不意味着是低于在一般之物及其可能性和根据这种意义上的本质的。这里所说的非本质,是指先行成其本质的本质。“非本质”大概是指那种已经脱落了的本质的蜕变。不过,在上述任何一种意义上,非本质向来以其方式保持为本质性的,从不会成为毫不相干意义上的非本质性的东西。而这样来谈论非本质和非真理,已远远背离了通常的认识,初看起来就像是在搬弄费尽心思想出来的“佯谬”。这种观念是很难消除的,因此我们似乎应当放弃这种矛盾的谈论;但它仅对于通常的意见来说是矛盾的。而对有见识的人来说,真理的原初的非本质(即非真理)中的“非”,是指示着那尚未被经验的存在之真理的领域。

作为让存在者存在,自由在自身中是下了决心的姿态,即没有自行所闭起来。一切行为都植根于此种姿态中,且从中获得指引而去向存在者及其解蔽。但是,这一向着遮蔽的姿态却同时自行遮蔽,因为它一任神秘之被遗忘状态占了上风,且消隐于这种被遗忘状态中。尽管人不断地在其行为中对存在者有所作为,但他也往往总是对待了此一或彼一存在者及其当下可敞开状态而已。即便在最极端的情形中,他也还是固执于方便可达的和可控制的东西。而且,当他着手拓宽、改变、重新获得和确保在其所作所为的诸种不同领域中的存在者之可敞开状态时,他也还是从方便可达的意图和需要范围内取得其行为的指令的。

然而,滞留于方便可达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不让被遮蔽者之遮蔽运作起来。不可否认,在通行的东西中也有令人不解的,留有疑问的东西。但这些自身确实的问题只不过是通行之物的通行的过渡和中转站,因而不是本质性的。当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状态仅被附带地看作一个偶尔呈报出来的界限时,作为基本条件的遮蔽边开始沦于遗忘了。

不过,此在的被遗忘的神秘并没有被遗忘状态所消除。神秘在被遗忘状态中且为这种被遗忘状态而自行拒绝,所以,它让在其通行之物中的历史性的人寓于他所做成的东西。这样一来,人类就得以根据总是最新的需要和意图来充实他的“世界”,以他的打算和计划来充满他的“世界”。于是,在被遗忘存在者整体之际,人便从他的打算和计划中取得其尺度。他固守其尺度,且不断地为自己配备新的尺度,却还没有考虑尺度之采纳的根据和尺度之给出的本质。尽管向一些新的尺度和目标前进了,但在其尺度的本质之真正性这回事情上,人却除了差错。他越是单独地将自己当作主体,当一切存在者的尺度,他就错的越离谱。人类自有的忘性总固执于用那种对他来说总是方便可得的通行之物来确保他自己。这种固执在那种姿态中有它所不得而知的依靠;作为这种姿态,此在不仅绽出地生存,而且也顽固地守住那仿佛从自身而来自在地敞开的存在者所提供出来的东西。

绽出的此在是固执的。即使在固执的生存中也有神秘在运作;只不过,此时神秘是作为被遗忘的、从而成为“非本质性的”真理的本质来运作的。

迷误

人并非是现在才误入歧途,而是人总在迷误中彷徨,因为人在绽出之际也固执,因此自然已经在迷误中了。迷误是属于历史性的人被纳入其中的此之在的内在机制。迷误乃是那种转向的运作领域,在这种转向中,固执的绽出之生存总随机应变地重新遗忘自己,重新出了差错。迷误是原初的真理之本质的本质性的反本质。

人固执地孜孜于一向最切近可达的存在者。但并非是任何人都如此,只有已经绽出的人,人才能固执,因为他已经将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当作标准了。但在他采纳标准之际,人类却背离了神秘。那种固执地朝向方便可达的东西,同这种绽出地背离神秘,这两者是同属于一体的。这种朝向和背离却又与此在中的来回往复的固有转向亦步亦趋。人离开神秘而朝向方便可达的东西,匆忙的离开一个通行之物,赶向最切近的通行之物而与神秘失之交臂——这一番折腾就是误入歧途。

人并非是现在才误入歧途,而是人总在迷误中彷徨,因为人在绽出之际也固执,因此自然已经在迷误中了。迷误是属于历史性的人被纳入其中的此之在的内在机制。迷误乃是那种转向的运作领域,在这种转向中,固执的绽出之生存总随机应变地重新遗忘自己,重新出了差错。对被遮蔽的存在者整体的遮蔽支配着当下存在者的解蔽过程,这种解蔽过程作为对遮蔽之被遗忘状态而转变成为迷误。

迷误是原初的真理之本质的本质性的反本质。迷误公开自身为本质性真理的每一个对立面的敞开领域。迷误是错误的敞开之所和根据。

依照开放状态和它与存在者整体的关联,每一种行为都是迷误的表现方式。错误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日常的做错、看错、算错,到本质性态度和决断中的迷失和迷路,都是错误。但是,从哲学上定义错误,那便是判断的不正确性和知识的虚伪性,它不过是迷误的一种,而且是最肤浅的一种迷误而已。一个历史性的人类必然误入迷误之中、从而其行程有迷误的;此种迷误同时也一道提供出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人通过经验迷误本身,且在此之在的神秘那里不出差错,人就可能不让自己误入歧途。

基于人的固执的生存行于迷误之中,基于引人误入歧途的迷误总以某种方式咄咄逼人,且由于这种逼迫控制了神秘,因此,人在其此在的绽出之生存中就尤其屈服于神秘的支配和迷误的逼迫了。他便处于受统一者和它者的强制的困境中了。完整的,包含着其最本己的非本质的真理之本质,凭这种不断的来回往复的转向,而将此在保持在困境之中。此在就是人于困境的转向。从人的此之在而来,且惟从人的此之在而来,才出现对必然性的解蔽,相应地也就出现了那种人于不可回避之物中的可能的移置。

对存在者本身的解蔽同时亦是对存在者整体之遮蔽。在这个解蔽和遮蔽的过程中,迷误也在运作。对被遮蔽者之遮蔽与迷误一道归属于真理的原初本质。从此在的固执的绽出之生存来理解,自由乃是真理的本质,而这仅仅是因为自由本身起源于真理的原始本质,起源于在迷误中的神秘运作。让存在者存在实行于保持开放的行为。但让作为整体的存在者存在,这只有当它在其原初的本质中偶尔被接纳时才会合乎本质地发生。于是,朝向神秘的有决心的展开便在进入迷误本身之途中了。这样,真理之本质的问题便得到了更为原始的追问。真理之本质与本质之真理的纠缠关系的根据便呈现出来。观察人那从迷误而来的神秘,这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追问,即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整体为何。这种追问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就是令人误入歧途的,因此在其多义性方面是尚未得到掌握的。起源于这样一种追问的存在之思,从柏拉图开始就被理解为“哲学”,后来又被冠以“形而上学”之名。

真理本质问题与哲学

在本节中,海德格尔揭示了真理问题与哲学的关系,认为真理本质的问题超越了流俗的本质概念中习惯界定的范围,且有助于我们去思索——真理之本质的问题是否同时和首先必定是本质之真理的问题。但在“本质”这个概念中,哲学思考的是存在。我们将陈述之正确的内在可能性追溯到作为其“根据”的“让存在”的绽出的自由,同时我们指出这个根据的本质开端就在于遮蔽和迷误中。通过这一番工作表明,真理的本质并非某种“抽象的”普遍性所具有的空洞的“一般之物”,而是那种独有的历史所具有的自行遮蔽着的惟一的东西。

将人向着绽出之生存解放出来的做法,对于历史具有奠基作用。这种对人的解放在存在之思中达乎词语;当然,词语并非只是意见的“表达”,可以说,它向来已经是存在者整体之真理的得到完好保存的构造。关于有多少人能听到这个词语,那是无关紧要的事。而正是那些能听者决定了人在历史中的位置。而在哲学发端的同一个世界瞬间里,也就开始了普通理智的鲜明突出的统治地位(智者派)。

普通理智要求可敞开的存在者具有无可置疑性,且将任何一种运思的追问说成是对健全理智的攻击。

然而,健全的、在其自己的范围内十分正当的理智对哲学的批评却并没有切中哲学的本质,后者只有根据与作为存在者整体的存

在者的原始真理的关联才能得到规定。但由于真理的完全本质包含着非本质,且首先是作为遮蔽而运作的,因此,探究这种真理的哲学本身就是分裂性的。哲学之思想乃是柔和的泰然任之,因此它并不拒绝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状态。哲学之思想并不冲破遮蔽,而是将它的完好无损的本质逼入把握活动的敞开领域中,从而将它逼入其本己的真理之中。

在其让存在——作为存在者整体而存在——的柔和的严格性和严格的柔和性中,哲学成为一种追问;这种追问并不惟一地持守于存在者,但也不允许任何外部强加的命令。康德在谈到哲学时说:“这里,我们看到哲学实际上被置于一个糟糕的立足点上了,它应该是牢固的,虽然不管是天上还是地上都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在此,哲学应当证明它的纯正性,作为它的法则的自我维持者,而不是作为那个向哲学诉说某种移植过来的意义或者谁也不知道的监护本性的人的代言人……”

康德的言论引发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后一次转向。在他对哲学之本质的解说中,康德洞察到了一个领域,依他的形而上学立场,他是在主体性中,也只有从这个主体性而来,才能把握这个领域,且一定要将它理解为它自身的法则的自我维护者。即便如此,这一对哲学之规定性的本质洞见已经足以推翻任何对哲学之思想的贬损,其中最无助的一种贬损是声称: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类的装饰品,哲学也依然是有其价值的。

然而,哲学是否实现了它的原初的决定性的本质而成为“其法则的自我维护者”,或哲学是否由其法则向来所属的那个东西的真理来维护本身并获得支撑,这取决与开端性,在这种开端性中,真理的原始本质对运思之追问来说成为本质性的。

我们时下所报告的尝试使真理本质的问题超越了流俗的本质概念中习惯界定的范围,且有助于我们去思索——真理之本质的问题是否同时和首先必定是本质之真理的问题。但在“本质”这个概念中,哲学思考的是存在。我们将陈述之正确的内在可能性追溯到作为其“根据”的“让存在”的绽出的自由,同时我们指出这个根据的本质开端就在于遮蔽和迷误中。通过这一番工作表明,真理的本质并非某种“抽象的”普遍性所具有的空洞的“一般之物”,而是那种独有的历史所具有的自行遮蔽着的惟一的东西;这样独有的历史乃是我们称之为存在而长期以来习惯于仅仅将它当作存在者整体来思考的那个东西的“意义”的解蔽的历史。

同类推荐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

    本书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修好你的包容心

    修好你的包容心

    什么是真正的包容?我们应该包容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拒绝包容?不懂包容的人会有怎样的痛苦?包容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奇迹?我们如何做到包容?
热门推荐
  • 孤傲帝王之偏偏爱上你

    孤傲帝王之偏偏爱上你

    她,不图任何,她有钱,有公司,有车,但她缺的—是爱他,耐人寻味…
  • 巴黎铁塔的约定

    巴黎铁塔的约定

    当年在巴黎铁搭下的约定,十年后做他的新娘,新娘家里却因为小三的介入,被逐出家门,母亲给小三杀死,从此新娘改名换姓,训练自己,只为了报仇,在仇恨中,渐渐忘记了在巴黎铁塔下的约定,也许是儿时的一种玩笑,而他却当真,新娘消失的时候,找了许久,动用了许多关系,还是没找到,最后不知道是缘分注定,还是怎么,在学校里见到了,他一眼认出了她,而她却淡忘了她,只为报仇....却在报仇之中获得了那份专属的爱。
  • 重生之阿姝

    重生之阿姝

    前世,因为一张莫须有的藏宝图,身中奇毒,死于破庙,弱弟被杀,萧府破灭。今世重生,亲生母亲厌恶,庶妹姨娘算计,丫鬟小厮背主,面首表哥纠缠。。。且看萧姝怎么整顿谋划,在风月坊内,喝着小茶,翻着小书,笑看前世仇人和今世敌人斗得不亦乐乎。。。宅斗不是主旋律。。。情义才是正题。。。等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谁家没看好的偷跑出来了?男女主日久生情。
  • 青春还在

    青春还在

    还记得当年我们的青春吗?和那一群疯子吗?如今我们长大了!好怀念当时的青春!叛逆,无忧无虑,无法无天!!!和那帮子朋友混在一起,打打闹闹,有人倾诉,有人安慰,有人陪你一起同甘共苦!如今我们的那叛逆的青春还会的来吗???我们早已不是当年的我们了!!!青春一去不复返!
  • 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欧阳云是个特种兵,一次意外导致他穿越到了1935年,并结识了美丽的女大学生陈佳姚。那时抗日战争刚刚打响,欧阳云决定利用自己的特种兵功夫和现代知识帮助中国人民打鬼子。他建立了自己大学生武装部队,他改造出一大批现代武器,他只身一人跟国民党的军队谈判,军民死伤两千多万,最后换来一场胜利: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真有这么明显吗?或者,这就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唯一的结局吗
  • 西北望

    西北望

    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必须声明,这些所谓的生活哲学,只属于我自己而已,没有任何普遍意义,也不打算向任何人贩卖和推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何况我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动机。一个人一个活法,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践踏道德底线,不损害他人利益,愿意怎么活纯粹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 总有一份情让满脸泪痕

    总有一份情让满脸泪痕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世界公认的最感人的故事,其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 黑色暴风六月季

    黑色暴风六月季

    王枫在哪里啊王枫在哪里,王枫在那个学校里。x市东城区圣鹰中学老大王枫遇到突然蹦出的黑道公主,打打闹闹出火花。公园大桥雨天重逢,心凉的公主与他擦肩而过。败犬老大悲愤欲绝,势必夺回她的芳心闯入风云无常的黑道世界。一场惊心动魄的黑道变故由此开幕。记得那个人说过,任何时候,能够掀起腥风血雨的人,绝不止一个。枫落,黑色暴风六月季!
  • 三生石之曼陀罗泪

    三生石之曼陀罗泪

    第一世我为舞女你为食客,我写谱你拟曲。第二世我为孤魂你为人类,我孤独你配偶。第三世我为青年你为老人,我已生你已老。三生石前盼三生,彼岸花开不相遇。奈何桥上孟婆汤,化为枯骨不相亲。
  • 众生浩劫

    众生浩劫

    人间为何成为了放逐之地,异界之谜,仙界,神界又是如何来的。迷云重重,一场巨大的浩劫波临众生。谁,该拯救;谁,注定消亡;谁,将成为至圣?一切迷云尽在浩劫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