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900000012

第12章 黑格尔的概念论(4)

在具体论述“目的性”的时候,黑格尔主要区分了两种“目的性”:

第一种“目的性”是指“单纯存在于意识内,以主观观念的方式出现的一种目的。”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真正属于自身的目的与存在的使命。它们现实的使命,“只是被使用或被利用拿来作为工具。”例如我们用木头来做家具,用棉花来做衣服,用粮食来充饥。这些客观对象的“目的性”就只是“被利用拿来作为工具”,只是“一般的实用的观点”,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对于事物的性质之真切的识见”。由于这种“目的性”是在事物自身之外的,所以,黑格尔又把它称为“外在的目的性”。

第二种“目的性”是相对于第一种在事物自身之外的“外在的目的性”而言的在事物自身之内的“内在的目的性”。那么,什么是在事物自身之内的“内在的目的性”呢?我们不妨再回到上面的那几个例子中去,“我们用树木来做家具,用棉花来做衣服,用小麦来充饥。”我们之所以说例子中所言的这些客观事物的“目的性”是外在的,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性”不是针对它们自身而言的。“用树木来做家具,用棉花来做衣服,用小麦来充饥”都不是木头、棉花、粮食本来的目的,把树木做成家具,把棉花做成衣服,用小麦来充饥,这些“目的”本身是外在于树木、棉花和小麦的。从树木、棉花和小麦自身的目的看来,它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家具、衣服或者为人类充饥,它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树木、棉花和小麦。在这里,黑格尔认为,类似于“树木、棉花和小麦让自己成为树木、棉花和小麦”的目的,就是在事物自身之内的“内在的目的性”。与事物的“外在的目的性”相比较,事物的“内在的目的性”的意义在于,只有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目的性”,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黑格尔认为,概念是事物的核心和本质,也是事物的“内在目的”。

黑格尔认为,“目的性”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主观的目的。黑格尔认为,主观目的就是自为存在的概念,它本身就是一个全体,包含着概念发展的各个环节:(1)它是一个包含一切但尚无区别的普遍性;(2)它是第一个环节的特殊化,也就是说,第一个环节在这里有了特殊化的内容;(3)普遍性最终回到自身,自己与自己相结合的环节。“目的”在主观性里的这三个环节决定了目的最终必然会过渡到客观。例如,我们在具有某一目的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会接受某一决定而放弃另外的决定,这本身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目的性”最终是会由主观过渡到客观的。因为目的性本身意味着去成就某个目标,而这里所讲的某个“目标”本身是客观的。但是不管怎样,黑格尔认为,在主观的目的的阶段,概念同客体尚处于对立地位,概念只是客体追求的理想。

2、“工具”或者“手段”。“工具”或者“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是目的性从“主观”到完全实现自己的桥梁。黑格尔认为,主观的目的要最终实现自己,过渡到“实现了的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会经历一个“有目的性的活动过程”。黑格尔认为,支配主观的目的要最终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力量就是概念或目的本身。也就是说,在“工具”或者“手段”阶段,目的是支配对象的力量,是“内在的活动力量”,是使对象(客体)成为完成目的自身的“工具”。黑格尔又把这个阶段称为“有目的性的活动过程”的阶段。

3、“实现了的目的”。“目的性”的实现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实现了的目的”。黑格尔认为,“实现了的目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显著的统一,是“主观的目的”通过“工具”或者“手段”实现自己的最终结果。在具体论述“实现了的目的”的时候,黑格尔谈到了一个著名的论点——“理性的狡计”:“概念”为了使自己作为目的实现于客观事物之中,总是装作不参与客观事物的样子,而实际上却躲藏在事物的内部,把事物当作工具,让不同的事物按自己的性格与要求各行其是,互相冲突,互相抵消,其结果,却不是实现了各个事物自己的要求,而正好是完成了“概念”自身的目的。这就叫做“概念的狡计”或“理性的狡计”。总而言之,实现了的目的,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目的与对立的客体的统一。但是,在“实现了的目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里,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片面性最终都会被扬弃,最终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主观性。这是因为“目的的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客观性为主观性所克服的过程。当然,任何有限目的的实现都具有偶然性,最终都是要消逝的,但“实现的目的”又会成为达到别的目的的“工具”或“手段”。

从机械性、化学性以及目的性的逻辑关系来看,主观的要求、计划、理想都是目的,目的代表主观方面;工具表示与主观对立的客观方面;机械性、化学性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性是机械性和化学性最终的归宿;概念发展到“实现了的目的”的阶段,就真正达到了概念辩证的发展阶段。

最后,黑格尔在客观性部分里的论述,尤其是关于目的性的论述是非常唯心的。但是,黑格尔在论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由主观性过渡到客观性以及理性的技巧等问题时,里面所贯穿的“辩证思想”是值得重视的。

“理念”

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理性就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理念”等于理性,并且是永恒的理性。理念在通过“手段”或者“工具”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参与具体事物的活动,让具体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另一方面,“理念”的参与是潜在的参与,“理念”悄悄地把自己隐藏在具体事物的后面,并不直接参与具体事物的互相影响、互相扬弃的活动,只是让具体事物自身来实现“目的”。总而言之,黑格尔认为,理念的统一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即是全部的具体的真理的展现和认识的过程。具体来讲,理念的发展经历了生命、认识和绝对理念三个阶段。

在讲“实现了的目的”的时候,黑格尔讲了“理性的狡计”。也就是说,“概念”为了使自己作为目的实现于客观事物之中,总是装作不参与客观事物的样子,而实际上却躲藏在事物的内部,把事物当作工具,让不同的事物按自己的性格与要求各行其是,互相冲突,互相抵消,其结果,却不是实现了各个事物自己的要求,而正好是完成了“概念”自身的目的。“理性的狡计”最终使主观达到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目的。

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理性就是“理念”。在黑格尔看来,“理念”等于理性,并且是永恒的理性。实际上,在具体讲理念通过“工具”和“手段”实现自己的过程中,黑格尔从某种意义上是把理念人格化了。理念在通过“手段”或者“工具”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参与具体事物的活动,让具体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另一方面,“理念”的参与是潜在的参与,“理念”悄悄地把自己隐藏在具体事物的后面,并不直接参与具体事物的互相影响、互相扬弃的活动,只是让具体事物自身来实现“目的”,当然,这个“目的”并不是直接“实现目的活动的事物自身的”目的,而是隐藏在具体事物之后间接参与“实现目的活动”的理念的目的。

正如黑格尔所说得那样,“理念是合适的概念,是客观性的东西,或真理的东西本身”。深究黑格尔在“理念”这一概念所讲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真理观”。那么,具体来讲什么是真理呢?在黑格尔看来,真理实际上就是客体符合自身概念的状态,或者说就是概念与客体的统一,即:凡是具有真理性的东西,都是因为它的“实在性”,都是因为它们符合它们自身的概念,真实的存在——“是如此”符合概念中的存在——“应如此”。相对地,不真的东西,不具有真理性的东西,就是它们的实在性不符合它们的概念;就是概念与客体的没有达到一定的统一;就是真实的存在——“是如此”不符合概念中的存在——“应如此”。黑格尔认为,不真的东西最终都要毁灭。

另外,黑格尔认为,理念的内容应该包括概念的所有规定。说到底,理念应该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反映自己,自己返回到自己。针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来讲,理念是客观实际的真正的内容;一切的客观存在都是以理念作为存在基础或者实体,受理念支配的。

黑格尔说,理念等于真理。也就是说,一切现实的事实,只要符合理念,那么它就是真理。相对来讲,一切真理性的现实事物都是因为它自身的理念。但是黑格尔在具体论述真理的时候却是很不严谨的。例如黑格尔举例子说,某朋友之所以为朋友,是因为该朋友符合一般所理解的朋友的概念;某国家之所以为国家,是因为该国家具有“国家”这一概念应该具有的所有属性;一件艺术品之所以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应该具备的所有属性。也即:朋友、国家以及艺术品只有符合它们相应的概念的内容才能是真的朋友、国家或者艺术品,才是“真理”意义上的朋友、国家或者艺术品,否则就将是符合其他概念内容的事物。

表面上看,黑格尔所论述的“理念等于真理”这一论点很有道理。实际上,在唯物论观看来,黑格尔在这里掉进了一个“本末倒置”的泥淖之中。试想一下,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朋友、国家以及艺术品,甚至家庭、苹果、桌子等客观事物的概念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从现实事物(朋友、国家、艺术品、家庭、苹果、桌子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它们只是反映了现实事物的真实本质(这是唯物论的观点)。所以说,唯物论认为,衡量事物的真实性的标准并不是根据概念,而是根据现实事物的真实本质。真理只能是思想概念符合于客观事物,而不是客观事物符合于思想概念。所以说,黑格尔的“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黑格尔所讲的真理观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概念或者理念的混淆。为什么这样讲呢?试想一下,黑格尔一方面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对概念的符合,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就是理念,就是概念。

最后,黑格尔还着重把“形式的真理”和“较深意义的真理”区分开来,认为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而应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具体认识事物的本质。事实上,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有哲学家否定对事物的普遍性与规律性的认识,认为只有对简单事实的认识才是真理。而黑格尔在这一点上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具体论述这一点的时候,黑格尔认为,理念是一个发展过程,并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一切思想范畴发展的最后成果。但是,理念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辩证法,是自身发展的成果。一般来讲,“有”、“本质”、“概念”、“客体”等哲学概念都是把理念当作目的的,当作内在的发展动力的。当然,从范畴发展的角度来讲,“有”、“本质”、“概念”、“客体”等哲学概念在把理念当作目的的时候,又是从一定意义上构成理念自身矛盾发展的阶段,构成自己内部的有机的范畴。

总而言之,黑格尔认为,理念的统一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是全部的具体的真理展现和认识的过程。由此,理念的发展经历了生命、认识和绝对理念三个阶段。

生命

黑格尔认为,“生命”是“理念”的“直接性形式”,即生物有机体的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生命作为“理念”的第一个阶段,是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直接同一”——既是灵魂又是肉体。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是一个生命的开始,而当灵魂与肉体分开之后,生命也就走向了死亡。黑格尔根据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与分离的过程,把生命区分成为有生命的“活的个体”、“生命的过程”和“族类”三个小阶段。“活的个体”所指的就是有生命的个体、单个的有机体,即是生命的主体。“生命的过程”是有机体和无机体的斗争过程。“族类”是指同类有机体间的共性。关于族类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生理意义、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黑格尔将“生命”理解为“理念”的“直接性形式”。即生物有机体的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作为“理念”的第一阶段的“生命”,就是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直接同一”——既是灵魂又是肉体。生物体在它的这一思维领域中最终完成了个体化与生命化的统一。

毫无疑问,生命在黑格尔的诠释下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他的思想中,灵魂是作为“概念”存在的,而肉体则是它的实现形式。黑格尔就这样在他的学说中把灵魂和肉体完美地结合成了一个统一体,而不再去继续做“关于灵魂是否独立存在”的无休止的争论。这也体现了他的理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因为按照黑格尔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生命就是由个体自身内部的运动和联系开始发展,继而达到个体与外部自然的联系,从而取得实体的普遍性,最终达到“内”与“外”的统一。黑格尔将这种“内”与“外”的统一称为“族类”。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黑格尔为什么会将“生命”理解为“理念”的“直接性形式”。当“灵魂”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肉体中,即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也就是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结合。人单纯的肉体表现出各种不同,但这种表现只是外在的,也即被否定的。只有作为概念存在的灵魂与其结合后,才会显示出其真正的、真实的差别。正如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所阐述的:“凡是始终都只是肯定的东西,就会始终都没有生命。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黑格尔认为,人的肉体最终还是要摒弃其外在的客观性,而回归到其内在的主观性去的。

生命的直接性形式即是“灵肉的结合体”。人的生命也就存在于灵魂与肉体的这种矛盾发展中。这种辩证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自身与自身结合的过程。这里所讲的“结合”既包括作为肉体内各器官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结合,也包括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任何生命都不能离开其直接存在——即个体的现实存在。但这种单纯的存在却不能称其为生命,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活生生的,只有与灵魂相结合,才能算得上是鲜活的存在。这种存在与理念的直接性密切相连,是理念的直接性的特殊化,引发了一个生命个体的开始;理念的直接性的扬弃,又导致了一个生命个体的结束。生命即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灵魂与肉体结合与分离的过程。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灵魂和肉体始终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存在。而只有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生命和肉体才会真正分离成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死亡。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华学科学与哲学

    华学科学与哲学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提出华学一词,将中国文明上升到与科学、哲学这两大世界学科并立的高度。其中见解深得唐君毅、卜少夫等人推崇。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热门推荐
  • 狐狸男人心真贼

    狐狸男人心真贼

    唐恩森很确定自己喜欢上这个脾气火爆的小女生,而且很喜欢很喜欢!这个女生像只爱发脾气的小野猫,只会捏陶,完全不懂恋爱。唉!爱上一个生涩的女生,太折磨了,简直会要一个男人的命,她不懂暗示,他得慢慢地诱她上钓,忍耐再忍耐,哄骗再哄骗,男人的冲动教他想一口把她吞掉,但是──不行!
  • 萌菌系统

    萌菌系统

    肖隐死后意外穿越了,没有7系魔法全通,没有神级老师,他有的,是——菌娘系统。肖隐花了许长的时间才明白了这个系统的一丁丁点,总而言之:它能将细菌萌化、娘化,让原本恐怖的各式细菌,成为莺莺燕燕在肖隐身周的萌妹子,协助肖隐战斗……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但对光明磊落的肖隐而言,似乎也有不太好啊——决斗时分,让对手因为大肠杆菌娘的调皮而惨白着脸捂着肚子疼痛艰难战斗,还得夹紧X花憋住汹涌的屎意……哥们,这战斗,我肖隐赢定了啊!
  • 凤霸江山

    凤霸江山

    她是古往今来最可怜的皇后,出嫁当日夫君病亡,太后谋权,她被迫成为怀孕工具,却被告之生产日便是她的死期。十月辛苦却做他人嫁衣,她化身狠毒女人,血染锦衣,白骨为阶!她从权利旋窝中涅磐重生,执掌天下。
  • 梦回千年恋如情缘

    梦回千年恋如情缘

    莫名奇妙的穿越,乱七八糟的职位。。还突然来个未婚夫!!什么啊!!劳资要闯江湖~~~~~
  • 无上极尊

    无上极尊

    敢问路在何方?在远方、在心中、还是在脚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可对于木子鱼来,他想要走什么路,都是他的心决定的,所以他走了至尊之路。可至尊之后又是什么...。
  • 动漫界的堕落天使

    动漫界的堕落天使

    关于前世我已经不记得了。今世我是堕落天使路西法最小的儿子。深渊中,血红色的地狱之火在无尽的燃烧着。映照着四周的堕落天使们,即使他们失去了天使的荣耀,堕落于地狱,但他们的力量依旧在自己手上,仍然默默的执行着他们的职责。那一天,父亲对我说:“你已经继承我的意志,本为堕落天使,却成为至高的炽天使!但是你的无知根本不能理解堕落的含义,更不能理解我们因何堕落!所以为了我们堕落天使的荣誉,为了我们与圣子千年一战的契约,去旅行吧!去历练吧!步入到世界,去感受真正的堕落!”。就是那一天,我冲出了地狱,穿越了九个晨昏向着全新的世界展翅飞翔。裙:194076828,求轻喷啊!!!各种喷!!!
  • 你的让我窒息

    你的让我窒息

    有些爱让人情愿放弃生命,有些爱让人不得不放手,有些爱让人窒息。
  •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等待:回眸见你微微笑

    板凳上的喵(路小蔌)“这个送给你。”男孩说,“哇,好漂亮的项链啊。”女孩说,“我要走了,落儿”男孩吱吱唔唔地说,“不要,落儿不要小呆子走,小呆子是落儿最喜欢的人……”女孩哇的哭了,男孩见女孩哭了自己也哭了……在分离十二年后,他们又一次的偶遇重逢。他们还能认识对方吗?她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他也不再是那个活泼的小男孩了,久别重逢是爱还是恨呢?……“洛亦泽,我为你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的盲目,第二次是我的愚蠢,我绝不会再为你哭第三次”说完,她转身头也不回就走了,可是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她的眼角闪出一滴泪光,太阳斜射过来,格外的刺眼……
  • 炎怒天穹

    炎怒天穹

    一出生将拥有最强血缘的龙魂,可却无法使用,勾心斗角,暗度陈仓,偶然发现自己还有一个特殊能力的主角的成长尽如此之快,圣龙的试炼,还有前世的意愿,如何发展........新人写小说,不喜勿喷哟!蟹蟹!%%%啦啦啦~
  • 娇妻送上门

    娇妻送上门

    濮阳上若本出身名门世家,后因家族败落父母双亡之后,被人收养,成为乌拉训练营里出来的顶级杀手。回国之后,她和轩辕婳祎、左沁可两个好友潜进英特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