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2300000004

第4章 王国维大事记(2)

但王国维后人却有另外的说法,王国维长女王东明不认为其母亲潘氏夫人处理善后失当,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臆断之辞”。因王潜明丧事而导致罗、王误会、绝交,“毋宁说是偶发事件较为合理”。王东明《最是人间留不住》载:“父亲是个‘老式的好人’,但性格刚直。他的投湖自尽与大哥过世有很大关系。父亲最爱大哥,大哥病逝,给父亲很深的打击,已是郁郁难欢,而罗振玉先生又一声不响地偷偷把大嫂带回娘家,父亲怒道:‘难道我连媳妇都养不起?’然后把大哥生病时的医药花费全汇去罗家,他们寄还回来,父亲又寄去,如此往复两回,父亲气得不言语,只见他从书房抱出一叠信件,撕了再点火焚烧。我走近去看,见信纸上款写着:观堂亲家友(有)道……。”

围绕王潜明的遗款问题,罗、王互不示弱,这本是一桩家事,却搭上罗、王的金石之交。总的来说,罗振玉对王国维最失望、最不能释怀的,是王国维入直南书房以后,没有依照他的想法,全力以赴为清室利益而努力,在复辟上走得更远。女儿丧夫只是提供一个导火线而已,致使胸中郁积的怨恨一发而不能收拾。罗、王之裂,表面上看起因于王潜明“遗款”问题,却非出于“一时之误会”,确是由于心中早有不满。痛失爱子、挚友断交,性格内向的王国维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日后他投水自沉,走上人生不归路或成其悲剧解脱的一个注脚。

起于家庭琐事的王、罗之裂,若当事双方均能平心静气,换位思考,事情或许要简单得多,但是历史已容不得我们假设了。事后冷静下来,尤其在仅隔半年以后,罗振玉接到亲家去世的噩耗,赴京为之经纪丧事,又在天津为之刊印遗着,看来是痛感了这一点的。晚年追忆往事,罗氏在自己的书斋“鲁诗堂”对孙儿辈说:“静安以一死报知己,我负静安,静安不负我。”可是这种忏悔已挽救不了王国维的生命,也弥补不了因为王国维逝世给学术界带来的巨大损失。

王国维自沉

1927年,王国维年届五十,应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以后,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再次迎来辉煌。清华园秀美的湖光山色,校方优裕的报酬,给这位懒于应对世务的学者以心灵的安宁,似乎可以于此颐养天年,安心治学。自从入住清华园,园内的人文景观也随之大变。王国维仍以最独特的方式坚守信仰:他留着辫子,每天毫无顾忌地行走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清华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子们因为景仰他的人品,并没人去强迫他剪去脑后那具有特定意义的辫子。

辫子是特定时代的符号,是王国维精神人格的具象反映,因而有人将此作为遗老的标志。王东明《怀念我的父亲王国维先生》记载:“(王国维)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次母亲事情忙了,或有什么事烦心,就嘀咕他说: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你留着做什么?他的回答很值得人玩味,他说: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王国维受过溥仪小朝廷之恩,对逊清有执着的情感。早在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的那一天,王国维便经常怏怏,整日忧患,数次欲跳神武门御河自杀。幸亏家人非常警觉,看管严格,悲剧才未能上演。溥仪离京到天津张园做起了寓公,王国维仍时刻担心他的安危,时刻准备效臣子之力。

1927年,神州时局动荡,社会充满各种变数,埋首学术、不谙时势的王国维内心十分焦虑。在清华园内,平时与陈寅恪、吴宓往来密切,所谈话题不无有关局势的担忧。当时,北方有张作霖残害李大钊等人的暴行,南方也有国民党“四·一二”的大肆滥杀。他们耳闻的多是各种沾满血腥的消息,对时局自然不会抱乐观的态度。西北的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先后易帜,四五月间,北伐的国民党军队攻下徐州,冯玉祥引兵出潼关,直逼京师,北京城内一片恐慌。虽然清华大学内尚属安静,但校园里的教授们早已惶恐不安。梁启超于3月29日在为报纸撰稿的专栏《给孩子们书》中,其语调显得异常惊慌:“这几天上海、南京消息早已知道了。南京事件真相如何连我也未十分明白(也许你们消息比我还灵通),外人张大其词,虽在所不免,然党军中有一部分人有意捣乱,亦绝无疑。……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一旦爆发,也许比南京更惨。希望能暂时弥缝,延到暑假。暑假后大概不能再安居清华了。”

当时北伐军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势如破竹,一路北上。张作霖的退却和冯玉祥的进京,也许会让王国维惊恐万分。不过最令王国维忧虑的是,北方是否学湖南的农民运动,王国维指的是旧式学者叶德辉在湖南被北伐军处死,引起全国轰动。另有消息传来,德高望重的湖北学者王葆心,只因通信中有“此间是地狱”一语,就被拽出,遭受极端侮辱,以致于死。北平《世界日报》晚刊上发表《戏拟党军到北京所捕之人》,王国维大名赫然在列。这些消息均在他心理上留下了巨大阴影,王国维自思为逊清遗臣,北伐军到京,还不知会遭受多少侮辱,心里震惊异常。

一日,王国维从梁启超处回家,对潘夫人说:“梁启超约我赴日暂避,尚未作考虑。”似乎他心中早有打算。5月30日,清朝遗臣金梁来清华拜访他,二人私交甚笃,王国维向金梁吐露了心声。当时场景,金梁记忆犹新:“公平居简默,是日忧愤异常时。既以世变日亟,事不可为,又念津园可虑,切陈左右,请迁移,竟不为代达,愤激几泣下。余转慰之,谈次忽及颐和园,谓:‘今日干净土,唯此一湾水耳。’盖死志已决于三日前矣。”交谈之际讲到颐和园,是无意,还是有心,王国维生命归宿的方式和处所似乎已经决定。

一旦选择好生命的结束方式,王国维的心神便宁静了许多。6月1日,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二期三十六名研究生毕业的日子。王国维一早就来到学校的工字厅,中午,研究院举办师生叙别会。毕业宴席共设四桌,席间王国维跟学子们聊起蒙古史料,其雍容淡雅之态、高深莫测的学识,给学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师生欢聚一堂,大厅里始终弥漫着喜庆的气氛,而王国维所在之席却寂然无声。不知在座者是否受王国维一时情绪的影响,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王国维的沉默寡言。席间,梁启超忽然起立致辞,历数学子们的优越成绩,并倡言:“吾院苟继续努力,必成国学重镇无疑。”众人均认真聆听,王国维则沉默不语。

餐后,大家互致别语,王国维和平常一样一一作别。离开工字厅,与陈寅恪一道散步回家,顺便到陈家畅谈。直到家人打电话来,告知有学生姚名达等人来访,才从陈家返回。“恳恳切切,博问而精答”,王国维与姚名达三人交谈达一小时,直到家人将晚餐摆上餐桌,王国维才将他们送出庭院。晚上,学生谢国桢和刘节又来拜访王国维,谈话内容涉及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及日本学者研究干支得失,交谈甚欢。然话题涉及时局后,王国维神色略显黯然,似有避乱移居之思,他说“闻冯玉祥将入京,张作霖欲率兵总退却,保山海关以东地,北京日内有大变”。送走谢国桢二人后,王国维应邀为他们题写扇面,赋诗七律四首,其中有两首就步韵时人陈宝琛所作的《前落花诗》,诗句多有不详之语,似抒发将死之志。

6月1日,也就是王国维自沉的前一天,受业弟子姜亮夫曾上王家中拜访。当时王家中很乱,王国维正在整理稿件,事后看来可能是在处理后事。据姜亮夫回忆,王国维曾征求他的意见,询问是否要剪辫子。姜亮夫规劝他不必计较形式,王国维方才释然。那天王国维直接告诉他:“亮夫!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此话已显出王国维复杂而深沉的焦虑,与王国维在遗书中所提到的“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语完全吻合。姜亮夫觉察到王国维的不安,听了之后非常难过。安慰了尊师一阵之后,并把王国维的话转告陈寅恪,想让陈寅恪去规劝王国维。但正处热恋之中的陈寅恪却要去未婚妻家,故而打算晚些时候再去找他。孰料,第二天不幸就发生了。

1927年6月2日,历史应该铭记的日子。这天早上一切如常,按固有的习惯,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照旧由夫人为他梳理辫子。子女们均没有上学,王国维便与家人共同用餐。王国维早餐后必到书房小坐,然后才到公事房办公。临走前,他最后看了一眼已经顶到屋梁的线装书,这是他心血与灵魂的寄托。他没有别的爱好,所发工资大多买了书籍。如今他要与陪伴他一辈子的“朋友们”告别,未免有些黯然神伤。若在平时,有什么东西须带至公事房,他总是叫老家人冯友跟随送去,这一天,王国维是独自一人去的。出家门的时候,他没有显出任何异常的举动。家人们哪里会想到,这一家之主竟要走上人生不归路。

早上8点,王国维步行至研究院公事房。由于没带学生的作业,王国维将院中听差叫了过来,便让他到自己的私第取学生们的成绩稿本,还与研究院办公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宜,然后将昨夜替学生谢国桢题写扇面的称呼改“兄”为“弟”。处理完这些日常事务后,王国维向侯厚培借钱,欲借洋二元。侯厚培身上没有现洋,便取出一张五元纸币,递给王国维。谁都知道王国维没有带钱的习惯,故而他借钱也无人质疑,更没人去询问他做何用。9点钟,王国维走出公事房,步行至校门口,雇了“校中挂号第三十五”的一辆洋车,径直往颐和园而去。颐和园在清华园之西,距离不远,上午10时许就到了。王国维下车,付了车夫的费用,并让他在园外等候,自己则购票进入颐和园。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颐和园。

入园后他直奔佛香阁排云殿前的昆明湖,漫步走过颐和园长廊,先在岸边石舫前兀坐沉思。此刻,昆明湖碧波荡漾,王国维的内心则汹涌澎湃,无法平静,因为他正在做生与死的最后抉择。约半个小时后,他长吁一口气,转而来到鱼藻轩。王国维为何选择鱼藻轩来作为生命的终止之所,据王国维好友金梁的理解,若对照他俩三天前的交谈,鱼藻轩的名称大有来由:“《诗》曰:‘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忧王居之不安也。《逸诗》曰:‘鱼在在藻,厥志在饵,鲜民之生矣,不如死之久矣。’忧世变之亟也。与三日前面谈,忧愤之意正合。”王国维选择于此处自沉,似乎别有寄托。而时任陈寅恪助教的浦江清则驳斥金氏的“殉节”之说:“先生尝询人:‘人言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顷,重温一生之阅历,信否?’呜呼!吾知其徘徊颐和园之长廊时,其脑中所重温者,必非家庭问题、政治问题,而为少年时所深思之哲学上诸问题。故当其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纯然无所眷念。此一刹那顷,先生或有胜利的微笑欤!”援引王国维自家话语,有一定的说服力。鱼藻轩是否别有深意,看来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大约11时许,他点燃一支纸烟,慢慢抽完便掐灭烟头,接着从鱼藻轩的石阶上纵身跃入湖中。此时,距鱼藻轩十几米处刚好有一园丁,见有人跳水,便立刻奔来抢救,前后不过两分钟。据园丁言:“先生初在石舫前兀坐之久,复步入鱼藻轩,吸纸烟。旋即闻投湖声,及得救,其间不及二分钟,而气已咽。死时里衣犹未湿也。”昆明湖湖水虽浅,但底部皆为污泥,王国维以年老之躯,怀必死之志,入水时可能用力使头先触底,以致口鼻迅速被泥土塞满。园丁将王国维救起后,却不懂抢救之法,故而王国维窒息而死。与王国维一起到颐和园的车夫不知王国维已逝,仍按照王国维的吩咐,一直在园外门口等候。下午3点过后,颐和园即将关门,仍未见王国维出来。守门人上前询问该车夫,为何此时还不离开。车夫告以实情,说尚有一位老先生在园内,守门人便询问老先生的年貌举止,打听清楚后,告诉车夫事情的原委。接着领车夫入园核实,果然是王国维。

王国维前往颐和园之事,没有引起清华园的注意,家人也不知晓。时近期末,校内事务繁多,王国维家人最初见他没回来吃午饭也未在意,直到下午3点仍未见他的影子,才开始着急,下午3时许,打电话向清华方面询问他的行踪,侯厚培方得知王国维没有回家,急忙到校门口询问,得知王国维已去颐和园,随后立刻骑车前往。与此同时,就读燕京大学的王国维三子王贞明,也从清华校门口人力车夫处得知父亲的行踪,心急如火,乘车驰往颐和园。途中遇见回来报信的三十五号人力车夫,车上端坐一位面色严峻的巡警,王贞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并从人力车夫那里得知父亲的死讯。随即跟巡警一道赶往颐和园确认,在鱼藻轩见到王国维的尸体。

当晚7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师生们得知王国维自沉的消息,无不震惊。斯时曹云祥校长正在主持一个会议,闻知王国维死讯后,随即将此消息告诉与会人员。经过紧急磋商后,曹云祥带领三十余人赶往颐和园。鉴于北京紧张的局势,负责戒严的守兵不许清华师生进入颐和园。反复交涉后,才容许曹云祥校长和梅贻琦教务长等少数人入内。由于尚未尸检,王国维遗体当夜不能运回。师生们只好返回清华,随即迅速成立治丧委员会,并商定第二天的治丧事宜。

6月3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组织师生和王国维家属前往颐和园,瞻仰王国维遗容。只见王国维遗体上覆盖一张破旧篾席,篾席四周压上砖块,惨淡之极,众人收声敛气,黯然良久。因为检察官未到,不能翻动尸体,也不能入殓。此时离王国维入水已过去了二十多小时,当有人揭开篾席之际,刚好天边响起一阵雷声,人们借着昏暗的灯光目睹了一副凄惨的景象:先生面目紫胀,四肢蜷缩,匍匐在地。见者无不露惨淡之色,顿时恸哭不已。直到下午4时左右,检验尸首的检察官才到,遂在清华师生和王国维家属的监督下检验尸首。验尸之时,发现王国维衣袋中有四元四角和一封遗书,遗书封面上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十二字。遗书内容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蒿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选择投湖自沉,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是不可挽回的。遗书写于自沉前一天,全文才一百来字,字里行间充满王国维对清华学术的认可,对世变的担忧。王国维这封遗书,不仅明确交代了自己的后事,还教导子孙依靠劳动来养活自己。他对遗体处理只求简单,以“谨慎勤俭”嘱咐儿女,尽显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本色。将书籍整理托付给陈寅恪、吴宓二位先生,正是引二人为学术知己的表现。特别说明的是,将遗体埋葬地选在清华,足显他对清华这段岁月的重视。

同类推荐
  • 大明名相杨士奇

    大明名相杨士奇

    在明朝历史上曾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据《明英宗实录》卷二六八载,明代状元、内阁首辅泰和人陈循不无自豪地对英宗说过:“江西及浙江、褔建等处,自昔四民之中,其为士者有人,而臣江西颇多,江西诸府,而臣吉安府又犹盛。”作为吉安府重要组成部分的泰和县,也是人才济济,文风鼎盛,历史上孕育出了众多人物,杨士奇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清朝那些人

    清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锦囊妙计36

    锦囊妙计36

    这是一部研究传统文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的作品。作者探讨了三十六计的产生和发展;详解了其内容,阐述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文化遗产等问题。
  • 界碑封仙

    界碑封仙

    一刀天下尽斩群魔肆虐狂乱待山河惊天变我欲乱世封仙
  • 网游之竹马猛于虎

    网游之竹马猛于虎

    网游里,颜安歌作为唯一没有结过婚的女玩家,竟然无意中得到大神山河永寂的青睐,两人携手共进,暖昧顿生。却不想三年前让她声名狼藉、被人唾弃的前男友金绍华从美国归来……
  • 算杀

    算杀

    八字中的年柱其实是木星和土星的位置,月柱是太阳所处的纬度,日柱其实是月亮的位置,时辰是每天阳光的变化。八字对人命运的影响根源是动物对太阳的依赖。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科学和玄学统一的故事。
  • 异界绝世媚妃

    异界绝世媚妃

    变形机甲现身异界手机变身绝密武器高压锅练就神奇丹药美女与野兽狂欢共舞一位穿越后的美女在异界修灵力,斗魔兽的传奇旅程就此展开。。。本书绝不太监,各位读友动动金贵的小手,收藏一下吧。
  • 道胎妖心

    道胎妖心

    双手沾满血腥的帮派小混混灵魂穿越,成为懦弱无能的纨绔废柴。原本只想在新的世界中活得舒服些,认真些,只是家族遭到对手的阴谋设计,家产被掠夺一空,便宜老爹身中剧毒……小混混露出凶残本性:“奶奶的,老子以前的工作就是挥刀砍人,现在,老子要重操旧业!”当小混混体内既孕育着本源大道的胚胎又寄生着天地妖魂的煞心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人非人,妖非妖,难道注定要堕入那无间轮回之中?“老子要打破这所谓的天地规则,寻求心中的天地大道!”以本源道胎孕育血煞妖心,以逆天之势破天立道!
  • 三少与三公主的恋爱

    三少与三公主的恋爱

    三位美女与三位帅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她冷,她散发出高贵的气概,她可爱。他冷,他温柔,他是花花公子,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命。
  • 倾国倾城四皇子

    倾国倾城四皇子

    爷也不想长成这副是人都想扑都小受样子好不好……虽然你是太子,也不能这样欺压我……什么?你以后是皇帝,现在让我提前适应侍寝?人家,人家好歹也是个四皇子啊……侍寝的事找别人干好不好……太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连大皇兄你也欺负我,5555~你是我皇兄所以我要听你的话,是这样没错啦……那那个长得像王力宏的尚书大人为什么又可以压榨我?顶头上司的话是要听的啦,可是,办公室恋情不利于工作啊……喂喂喂,那个什么慕国的皇帝,你不要跟我说想要搞什么和亲哦,我才不会同意。额?你是皇帝,你最大?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霸乾坤

    龙霸乾坤

    当今世界,龙力为天!李云康身为国家大元帅之子,却被断定为经脉逆流,今生无法修炼龙力,成为帝国最大的废物,名副其实的虎父犬子!但,他绝不甘平凡,不甘命运如此!潜心修炼,驰骋风云,龙霸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