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2300000003

第3章 王国维大事记(1)

王、罗之裂

王国维、罗振玉二人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最奇特、最值得玩味的研究课题。王国维之所以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创不世之功,与罗振玉的赏识和资助有着直接的关系。罗、王二人,亦师亦友,二人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罗振玉之于王国维一生,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影响、事业上的提携、学术上的引导和切磋、生活上的关照等等。学术界普遍认为,没有罗振玉,就没有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樊炳清《王忠悫公事略》载:“公质朴少华,不事交游,故初不露头角,参事力为振拔,名乃大着,远播欧美,且资之以成其学。故论者敬君之品学,尤重参事之能知人,而有以裁成之也。”这个“参事”即是罗振玉。王国维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固然离不开自我的艰辛治学和天才般的学术识见,但也不能忽略罗振玉的提携和启发。

王、罗二人相识于上海东文学社,罗振玉偶然见到王国维的题扇面诗,褒奖王氏非凡的才华和学养,自此开始二人长达三十年的友谊。1901年,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王国维到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接受日本新学和欧洲西学的熏陶。次年,王国维回国,在上海编译《农学报》、《教育世界》等杂志。后又经罗振玉举荐,任教于南通师范学校、苏州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1907年由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先后就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北京图书编译馆编章。辛亥革命不久,罗振玉携家东渡至日本京都,王国维一同前往。在日本的近五年时间,王国维的学术路向发生了重要变化,个中主要是受罗振玉的影响和启发,以及倚仗罗振玉丰富的收藏。流寓日本,王国维之所以能安心治学,得益于罗振玉的大力关照。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关照,不单体现于生活上,也有学术层面的扶持。罗振玉藏书丰富的“大云书库”,为王国维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和实物,同时,在罗振玉的建议下,王国维逐渐转向国学,在国学领域获得惊人的成就。

受传统文化浸染既深的王、罗二人,投桃报李,深味知恩图报的奥义。在某种程度上,王国维一直视罗振玉为自己的恩师,无论出于人之常情,还是出于报恩。流寓日本的岁月,王、罗一度在学术上通力合作,王国维自然为罗振玉做过一些事情。后来王的成就远在罗之上,便引发诸多关于二人关系的议论,甚至有人认为罗振玉窃取王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金梁《王忠悫公哀挽录书后》载:“辛亥冬,从上虞罗氏避居日本,罗氏博古于金石龟甲文字,神悟多创获,每有发端,公辄为会通贯串,成一家言。故世论今之古学日新,发前人所未发,启之者罗氏而成之者公也。”应当承认,金氏此论,意识到了罗振玉的提携之劳,但若以此认为罗振玉剽窃王国维成果,不可谓持平之论。

王、罗之裂发轫于王国维任南书房行走之际。1923年6月,王国维进京入溥仪小朝廷,不久王国维写信告知罗氏:自己的《观堂集林》已在上海装订,打算将其中的精印本“进呈”溥仪。罗振玉闻知后,也想趁此将他自己的《殷虚书契前后编》和《殷虚书契考释》“进呈”,于是将二作从天津寄到北京,请王国维找好的书店做黄绫套代为进献。这使王国维很为难,因为他知道罗振玉与小朝廷内的郑孝胥等人有矛盾,为了避嫌,也不愿卷入遗老们的纷争,便复信表示拟待“数月以后”再办。罗振玉认为王国维是推托,脾气急躁的他很生气,当即回信,不再叫王国维做书套代呈,将原书交人带回天津。

王潜明供职于天津海关之时,最初,小两口住在罗宅,王国维去天津看望,故而经常去罗宅。斯时,两亲家见面,聊得更多的是溥仪小朝廷的人事纷争。当时溥仪小朝廷有新、旧派系之争,两派互相倾轧。罗振玉、升允以老派自居,郑孝胥属于新派,罗振玉等人欲联名上奏折、参劾郑孝胥诸人,拉王国维代呈奏折。王国维返回北京以后,却耳闻种种关于升、罗二人结党营私的非议。为了避免罗振玉受到损伤,反复权衡后,他写信规劝罗振玉改“奏”为“函”,也建议不必直接呈奏折,可以致信给溥仪的岳父荣源。这本是一番好意,却遭到罗氏的误解,引起他的强烈不满,来信指责王国维“尚未能尽知我也”,不乐之意溢于字表,甚至表示不会放弃“弹劾”郑孝胥的计划,但也不会强迫王国维联名参与,显然,王、罗友谊已经出现裂缝了。

就王国维而言,埋头做学术是其本色,不愿卷入各种政治纠纷。但罗振玉始终视王国维为安插在溥仪身边的“眼线”,希望王国维能及时报告溥仪小朝廷的内部动向,站在同一战壕作战。王国维一入南书房,罗振玉便认为他办事不够积极,甚至遇事退缩。他在1923年7月19日致信王国维:“天下事因顾忌而废弛,致成奄奄无气。如我国之今日士子,毫无任重致远之望,可为浩叹。愿公有以矫之。”三天之后,罗振玉又来信申明,语气更为直接:“弟尝谓求侪类于今日,志同道合者能有几人?不如坚起脊骨,秉义而行,虽未必所遇皆亨,而衾影可以无愧。弟平日自期许者如此,敬以望之我公。长安尘鞅中,最易昏人神智,聪明有志之士,埋没于此者多矣。先生以为何如?”

罗振玉期待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数日仍不见王国维有所行动,于是又去一信,已显责备的语气:“公等受不次之隆遇.其酬知之忱。必然百倍于弟,务请从速入奏,则在诸公为不素餐。祖宗二百余年养士之报,固应得之今日也。”罗振玉怪罪王国维未能领悟董仲舒“正谊明道”之言,一副道德义愤的心情。王国维深知,作为清朝遗臣应该正道而行,不应存有偏心。可是他入直之后,便觉察到溥仪小朝廷复杂的派系斗争,卷入纷争,非其所愿,化解矛盾,能力又有限。几番缘于巨大压力而欲离去,然而他也知道,若轻易脱离溥仪小朝廷,必定会使罗振玉失望。这种被人摆布的政治“棋子”角色,直至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他应聘清华国学院,方才解脱。

如果说罗、王之裂起于王国维行走南书房之际,那么王潜明病亡则是这对莫逆之交决裂的导火线。王国维长子王潜明是个不愿依赖父辈、喜欢独立生活之人,“平日游心文史”的他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深得王国维的器重。王潜明与罗振玉三女罗孝纯于1918年结婚,遵照父亲“学有专长”、“学以谋生”的教导,不久报考海关。被录取后,先供职于天津海关,后于1925年5月底,奉命调往上海海关。1926年6月突然生病,经过三个多月的胡乱医治,病情未见好转,9月26日,王潜明在上海病逝,年仅二十七岁。那位做了遗孀的罗孝纯,时年仅二十四岁,与王潜明一样,罗孝纯性格也非常要强。王国维在料理潜明丧事之后,于10月15日自沪乘车返京。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王国维备受极大的精神打击,长时间沉浸于失子的悲痛之中。

王、罗二人,一人痛失爱子,一人失却爱婿,本该相互体贴,彼此安慰。从天津赶来治丧的罗振玉,未经王家同意,先行带了罗孝纯返回天津,这对王家而言,无疑雪上加霜。本来,王国维在处理儿子丧事之际,也尽最大可能来安排好长媳未来的生活。因为王潜明夫妇的两个亲生女儿早夭,王国维就将次子王高明的长子庆端过继给他们,使得长媳膝下有子。罗振玉素重礼教,如今一声不响地带女儿回天津,是缘于罗孝纯婆媳不和,又爱女心切,痛其年轻守寡,此举倒还可以理解。但时间一长,仍没有罗振玉那边的消息,王国维觉察到王、罗二家已经产生了误会。10月24日,王国维以自责的口吻写信给罗振玉:

维以不德,天降鞠凶,遂有上月之变。于维为家子,于公为爱婿。哀死宁生,父母之心彼此所同。不图中间乃生误会,然此误会久之自释。故维初十日晚过津,亦遂不复相诣,留为异日相见之地,言之惘惘。

初八日在沪,曾托颂清兄以亡儿遗款汇公处,求公代为令嫒经理。今得其来函,已将银数改作洋银二千四百二十三元汇津,日下当可收到。而令嫒前交来收用之款共五百七十七元(镯兑款二百零六元五角,海关款二百二十六元五角,又薪水一个月一百四十三元),今由京大陆银行汇上。此款五百七十七元与前款共得洋三千元正,请公为之全权处置。因维于此等事向不熟悉,且京师亦非善地,须置之较妥之地,亡男在地下当感激也。

信中详细交代了王潜明的海关恤金等遗款的具体数目,并委托在沪的老友金颂清,通过银行悉数汇往天津罗家。王国维在信中已流露希望化解误会的心意,“求公代为令嫒经理”、“请公为之全权处置”等语句,汇款的实际行动,足以表达王国维欲解除误会的诚意。

就王家而言,三千元的汇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长媳未来生活的后顾之忧。如果罗氏能体谅王国维的这番苦心,替女儿收下款项,即使他们在王潜明治丧期间有过什么“误会”,还有什么说不清楚的?本来,王国维返回北京后,将王潜明夫妇那些从上海运回的家具,派男仆冯友专程赴津,运送至罗宅。当冯友从天津返回时,带回了罗振玉的拒款信。罗氏复信表明“小女屡次声明不用一钱,义不可更强,汇条暂存敝处”,断然拒绝接受。

针对罗振玉因为女儿不愿接纳抚恤金的托词,王国维于10月25日再次发信,站在长辈的角度替儿媳着想:“令嫒声明不用一钱,此实无理,试问亡男之款不归令嫒,又当归谁?仍请公以正理谕之。我辈皆老,而令嫒来日方长,正须储此款以作预备,此即海关发此款之本意。此中外占今人心所同,恐质之路人无不以此为然者也。京款送到后,请并沪款,一并收存,将原折交与或暂为收存,此事即此已了,并无首尾可言。”字里行间,因为罗氏拒收汇款,王国维显然已经生气了。他以长辈口吻指责长媳的“无理”,并请罗振玉喻以“正理”。孰料罗氏不但不教育,反而在10月28日回复了措辞更为尖刻的信:

两奉手书,已悉一切。颂清汇来之款须取保,方拟待尊复取汇,而又由大陆汇款来(今午到),殊非下走之意。然既已汇至,但有取出,合前款共得三千元。两次来谕,遵示小女,而小女信誓不渝,未可再强之,此亦所谓匹夫匹妇之愚,圣人之所许也。既尊示以北京非安稳之地,弟当代存此间兴业,但存款须有印鉴,请将公号印寄下,至存放以后,存据当专人送京,京地虽丕变,此一纸随时可携身畔也。弟迩来于家事亦渐图卸肩,小女在此,以鬻书之资一部分给之,不至饥寒,其昆季尚非甚谅薄者,日后当不止休戚不相顾也。

在该信中,罗振玉针对王国维的来信,再次申明“未可再强”,不予收受。如此一来一往,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罗氏一再退回汇款,特别是这次来信已夹带人格蔑视的色彩,激怒了王国维,于是有了10月30日写就的,同样带有浓烈火药味的回信:“昨奉手书.敬悉种切。亡儿遗款自当以令嫒之名存放,否则,照旧时银庄存款之例用‘王在记’亦无不可。此款在道理、法律,当然是令嫒之物,不容有他种议论,亡儿与令嫒结婚,已逾八年,其间恩意,未尝不笃,即令不满于舅姑,当无不满于其所夫之理,何以于其遗款如此之拒绝?若云退让,则正让所不当让;以当受者不受,又何以处不当受者?是蔑视他人人格也。蔑视他人人格,于自己人格亦复有损。总之,此事于情理皆说不过去,求公再以大义谕之。”显然,为了三千元遗款的归属,忍无可忍,王国维指出罗氏父女不受遗款,是“蔑视他人人格,于自己人格亦复有损”,王国维对罗振玉父女的执拗已经出离愤怒了。

从王、罗的信札称呼来看,王国维信中一如既往尊罗振玉为“亲家”,而罗振玉的复信称呼则由原先亲热的“亲家”改称“静公”,语气咄咄逼人,以强凌弱色彩明显。罗振玉于11月3日发来的信件,来信内容已经超出了家事范围,将三十年前的旧事一并翻了出来,俨然是一种绝交的口吻:

弟公垂交三十年。方公在沪上,混豫章于凡材之中,弟独重公才秀,亦曾有一日披荆去棘之劳。此三十年中,大半所至必偕,论学无间,而根本实有不同之点。圣人之道,贵乎中庸,然在圣人已叹为不可能,故非偏于彼,即偏于此。弟为人偏于博爱,近墨;公偏于自爱,近杨。此不能讳者也。

至小女则完全立于无过之地。不仅无过,弟尚嘉其知义守信,合圣人所谓夫妇所能,与尊见恰得相反。至此款,既承公始终见寄,弟即结存入银行,而熟筹所以处之之策。但弟偏于博爱,或不免不得不尊旨耳。

罗振玉借以发泄他几年来心中郁积的埋怨,罗氏以墨子“博爱”自况,却以“不拔一毛”的杨朱类比王国维,人格蔑视色彩加强。罗振玉自识王提携多多,资助留学、学术建议、搜集和刊印史料、赞助学术、举荐南书房行走,都是他博爱胸怀的体现。信中“根本实有不同”之句,旧事新怨并提,彻底否定了罗、王的三十年学术友谊,明确传达罗、王两家断交的信息。

受经济折磨一生的王国维,当时经济条件未见根本好转,但他秉持古道人心,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三番五次严拒抚恤金,在一定程度上说,便是罗振玉蓄意要断绝他俩三十年的金石之交。不久,王国维还是以拳拳之心回复了罗振玉的指责,缘于该信遗失,我们无从窥见究竟,但从罗振玉11月11日的回信可以领略大概:

奉手书敬悉。亦拳拳以旧谊为重,甚善甚善。弟平日作书不逾百字,赋性简拙,从不欲与人争是非,矧在今日尚有是非可言耶?以来书严峻,故尔云云,殊非我心所欲也。此款既由弟代管,拟示二千元贮蓄,为嗣子异日长大婚学费,余千元别有处置之法,以心安理得为归,不负公所托也。

“以旧谊为重”,真诚动人,罗振玉最后还是收了汇款。在这期间,罗、王来往书信,大致三天一信,六天一往返,由龃龉而交绝,历时二十天。经过这番书信争战后,王、罗这种由三十年缔结的友谊大厦就此坍塌,二位亲家翁从此不再来往。

据罗振玉长孙罗继祖回忆,罗孝纯婚后与王潜明继母潘氏夫人关系处得不好,中间又经仆妇挑拨,以致婆媳“感情冷淡”。王潜明病亡,王国维夫妇到上海主丧。罗振玉“痛女心切”,也赴沪探视,两亲家因而发生争执,事情越闹越僵。“三十年夙交感情突然破裂,原因是祖父脾气褊急,平日治家事事独断,而王先生性格却相反,平日理头治学,几于不过问家政,一切委之阃内。”罗、王二人,因为秉性的差异而终于走上了绝交的道路。不知何因,罗继祖却未提及导致罗、王友谊破裂的致命绝交信,因为它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同类推荐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美国共和党员总统,也是历史上首名遇刺身亡的总统。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一个由8位英国和国际顶尖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最伟大的总统排名中,林肯名列第一。
  • 张国荣的影梦人生

    张国荣的影梦人生

    他用迷离的声线浅唱低吟,曼妙的身形翩翩起舞,从音乐到影视,从爱情到人生,皆倾尽桀骜不羁的孤芳自赏,有如带刺的蔷薇,旁若无人地绽放。尤其是他在电影中达到的“人戏合一”的境界,无人能及,令人赞叹唏嘘。他对人对物苛求般的完美主义,以及骨子里的孤独、伤感、狂野、幽冷、艳丽、痴迷……
  •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

    她,幼时脑瘫,不能正确发音,只能说“咿咿呀呀”的肢体语言;手不听使唤,只能用扭曲的手指敲打电脑键盘;脚掌曲反,无法正常步行。如此高度残疾的女孩,能正常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她,缺乏社会交际,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读书,靠自学,能写点日常应用性的文字,就属不简单的了。可她广泛阅读电子书籍,写出了百多篇文章,且多在《新民晚报》、上海黄浦区残联主办的《灵芝草》以及《宁波海曙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就更值得人们赞赏了。更让人称道的是,她写的散文,语言时尚,富有个性;意蕴隽永,匠心独运;立意新潮,有穿透力度;让读者不敢相信这是一名脑瘫女孩写出来的文章。
  • 松花江河灯:侯氏家族

    松花江河灯:侯氏家族

    本书主要向你介绍有关松花江河灯——侯氏家族的事迹,供读者朋友们欣赏。在人类尚没有“文化遗产”的概念之时,广大民间各种世代相传的文化中,唱主角也是这些传承人。他们就是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问的歌手、乐师、画工、舞者、戏人、武师、绣娘、说书人、各类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种民俗的主持者与祭师。这是一种智慧超群者,才华在身,技艺,高超。担负着民间众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着他们代代相传。有的一传数百年,有的衍续上千年。这样,他们的身上就承载着大量的历史讯息。
热门推荐
  • 巅峰图腾

    巅峰图腾

    他,一个特种兵,意外的穿越到一个的以武为图腾的国度,这是武图腾纵横,弱肉强食,杀戮遍地,逐鹿争雄的世界,做武者也要做最极品的武者,且看他如何一路崛起,更纵横众国战场,大杀四方图腾,创武图腾巅峰!老子要纵横世界,藐视我者,管他是天王老子,一律不留余地,赶尽杀绝。----罗昊天
  • 宫锦

    宫锦

    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十三岁,尤澜族惨灭,她身负血海深仇,被迫入宫,经历残酷生死;十四岁,她假扮太监,青灯古佛,孤月凝眉;十八岁她成为龙锦卫中出色的一代女间,在血雨纷飞里,以年华逐锦,书爱恨情仇;一个人要怎样抉择对与错,善与恶,回眸处,几分离乱,几分痴梦,叹尘路苍茫身如水,满眼烟花似旧年!********************************丝丝的新书依然是架空历史类故事,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书友们,也希望你们继续支持丝丝的新书,求点击、收藏、推荐~!4月的季度PK求票中!按下PK投票键,支持你们的承欢吧!
  • THE TWO DESTINIES

    THE TWO DESTIN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塬

    雪塬

    一个人的成熟取决于他的经历而并非时间岁月......
  • 鱼与鱼的情事

    鱼与鱼的情事

    一条金鱼,一条孔雀鱼,一个她,能发生什么呢?又有什么可发生的呢?
  • 冰山王妃太难驯

    冰山王妃太难驯

    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晓月在穿越后进入一个冷漠的环境,一张绝美的脸从此变成面瘫,整日沉浸在过去的幻想之中,不愿意跟任何人多言,过着平淡的日子,但,一场婚礼,打破了晓月平淡的日子,阴谋和爱情随之即来,暗杀猜妒烦不胜烦,最终却发觉罪恶的根源竟然是她前世最爱她的哥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篮球与你

    篮球与你

    这是一个爱篮球的初中生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主角也会随之长大,篮球技术达到max但他并没有选择去职业球队发展,因为种种原因他退出篮球,但他心爱的姑娘劝回他。继而开始了他的辉煌时代。
  • 总经理必读的儒家14大用人真经

    总经理必读的儒家14大用人真经

    本书从儒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命题,并与管理细节紧密结合,以现代企业案例剖析管理技巧,引导管理者们“古为今用”。
  • 小宝传

    小宝传

    重生为销金窟龟公子,自小流连于脂粉堆中。一手赌技出神入化,一张小嘴醉死各路人马。假如你问他是谁?铁小宝会腼腆一笑,奶声奶气道:”我叫铁小宝呀。“假如你再问他的理想是什么?铁小宝会义正言辞的说:“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添砖加瓦,奋斗终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假如你还想问,,,,铁小宝会笑眯眯的踱步到你身后,拿出背后的常备闷棍一棍敲晕你,然后再踹上几脚,一字一顿淡淡道:“叫你丫问!”ps:话说污湖四海皆兄弟,欢迎兄弟们来群:580994279.群名:宝宝驾到。
  • 快穿之女配已上线

    快穿之女配已上线

    夏末,二次元蠢女一枚。某日,夏莫打开电脑,小弹窗里显示一个名叫『女配系统』的游戏,要知道夏莫常年混在jj文学网上看女配系统文,怎么能抵挡这个游戏的诱惑。打开游戏,弹窗显示,『是否绑定原身?』夏莫点了『是』,人便晕了过去。且看二次元蠢女如何蠢出天际,蠢破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