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8400000065

第65章 饮食轶事:苏曼殊贪嘴丢性命(3)

关于这虎皮毛豆腐的来历,还要从明朝说起。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在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很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跟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无所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后来到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义军,几年后他升任红巾军左副元帅,时为吴王。1357年,一次,他率领大军到徽州地方驻营时,特命随军炊厨给他做煎毛豆腐吃。这油煎毛豆腐就在当地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现今起名为“虎皮毛豆腐”,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外名菜。

附:明朝的宫廷豆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待他坐了江山后,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好让子孙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也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不忘自己苦出身的实例。但是,到了他的子孙们的手上,这每顿必有的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述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说,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肠子里没有攒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可怜巴巴地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林纷纷去讨皇帝的剩饭。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一个后来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兴,连喊“拿酒来”,然后大快朵颐而去。原来这豆腐根本就不是豆腐,它是用几百只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原来,朱元璋死后,其子孙们虽然保持了顿顿上豆腐的家法,其实那些“豆腐”的原料,早已偷梁换柱。一份豆腐需要数百只近千只鸟脑袋,这种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无法想象。

济公与无锡肉骨头的传说

提起南宋名僧济公,在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相传,闻名海内外的“无锡肉骨头”,与济公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南宋时,无锡城里来了一位身穿袈裟,手持破蒲扇的游方和尚。他走到一家熟肉庄门口,向老板讨钱。老板说:“刚开店门没有钱,给你一块肉吧!”于是,便拿了一块熟肉递给这个和尚。原来,这和尚就是济公。吃完手中的肉后,济公又向老板要,老板又给了一块,济公吃了后又要,老板不高兴了,说:“肉都给你吃完了我明天卖什么呀!”

济公接过话题答道:“卖肉骨头嘛!”说着,就从破蒲扇上拉下几根蒲茎,交给老板:“把这几根蒲茎放在肉骨头锅里一起炖,我吃的肉,日后会加倍还给你的。”

老板闻言,半信半疑。翌日,老板如法炮制,锅中肉骨头竟然异香扑鼻,整个无锡古城都能闻到香气。因此,这家肉庄便开始经营起肉骨头生意来。后来,此法传至民间,便成了无锡著名特产。

法海寺老和尚的烧猪头

清朝时期,瘦西湖里法海寺的猪头肉非常有名。据传说,一个熟的猪头肉要卖到三两白银!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有诗云:“初打春雷第一声,雨后春笋玉淋淋。买来配烧花猪头,不问厨娘问老僧。”赞的就是乾隆年间扬州第一个烧猪头拿手的老和尚。和尚烧猪头好像很有传统,朱自清在他的《扬州的夏日》里,也念念不忘扬州瘦西湖法海寺老和尚的烧猪头。

自古以来,扬州和尚研究佛教的戒律非常有名气,那些得道的高僧当然是佛性坚定,但是也有些馋嘴的小和尚经常想办法偷偷吃荤,法海寺的猪头肉就是那些馋嘴的小和尚的“创举”。

佛教的戒律明文规定,和尚不许吃荤破戒,也不允许把肉弄进佛门净地,更不要说在寺庙里煮猪头肉了,那味道就没法遮掩。那一心想吃肉的小和尚怎么办呢?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小和尚就买来一只新尿壶,用水洗一洗,大家凑点钱偷偷买来小猪头(俗称“鬼脸子”),剔去骨头,镊光猪毛,把猪头揣进尿壶里,放齐葱姜酒盐等作料,用荷叶把尿壶的口扎紧,再用黄泥把口封死。然后就把这个尿壶放在大殿的背后,用供桌上的蜡烛的火头慢慢地烧这个壶底,一个蜡烛头烧完了,再续一个。一来地点比较隐蔽,二来也没任何味道飘出,大和尚也无法察觉。据说经过两天两夜的焖烧,猪头肉也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烧熟了。悄悄打开尿壶,嗨,那个味道可真是香死人了!于是大家就背着大和尚,大快朵颐。当年的小和尚熬到老了,也就成了做猪头肉的高手了。

扬州的盐商可是吃尽天下的美食的,他们消息灵通,于是就花重金去买法海寺的猪头肉,尝了以后觉得果然香美无比。法海寺猪头肉的名气就这样流传开了。据说民国时一尿壶红烧猪头要卖四块大洋,还不是很容易买到。如果不是与和尚很熟悉,他会来一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就有钱也难有此口福了。

福康亲王吃鞋底鱼

福康亲王奉旨带兵,来到闽粤一带镇压叛乱。当他来到饶平黄岗时,黄岗长官黄兴设宴款待了他。因为日色太晚,一时找不到贵重的山珍海味,只好就便烹了肥嫩鲜美的“鞋底鱼”请他。由于黄兴事前没有贿赂亲王的中军,中军便从中作梗。宴席吃完后,福康亲王回营休息,路上,中军对他说:“大人,刚才席上所吃的鱼名叫‘轿夫鱼’,是一般轿夫苦力吃的贱物。黄兴用这鱼请大人,实在不恭!”亲王闻言,面有愠色,心想等军务办完时,要给黄兴一点厉害看看。

黄兴得知这个消息,一时吓得六神无主。黄兴之妻贤慧机灵,一面安慰他,一面献策说:“听说亲王奉了乾隆皇帝口诏,不久将要到漳浦看望乾隆皇帝那个告老还乡的太师蔡绅。据说蔡绅大人在朝时对中军势利小人非常厌恶,官人何不写一封信火速派人送到他家,请他设法解围。”黄兴觉得有理,便立即照办,星夜命家人带信直奔漳浦蔡府。

数日后,福康亲王来到漳浦拜访蔡绅。蔡绅因为接到黄兴的信,便特意大摆“鞋底鱼”宴恭迎钦差。席上所有的菜肴,都是鞋底鱼做的。有生炊的,有红烧的,有油煎的,有清炖的等。福康亲王一见,不禁诧异起来。蔡绅先发制人地说:“亲王大人,你道老夫为何办了这鱼宴来为钦差接风呢?因为此鱼名为‘富贵鱼’,吃了一生享不尽荣华富贵,从前老朽每逢科举应试或是赴任,家母必烹此鱼让我吃,果然连连升迁。我们这一带官民人等,都以此祥瑞佳肴奉敬达官贵人,大人无妨多吃,管叫你旗开得胜。”福康亲王闻言,将信将疑地问:“那为何有人说此鱼叫‘轿夫鱼’,是轿夫苦力所吃的贱物?!”那中军在一旁听了,吓得面如土色。

福康亲王深信蔡绅的话,便放开肚皮大吃起来。不久,他果然一举荡平叛乱,还以为真的是吃“鞋底鱼”的缘故呢!回京后,他便把中军发配到新疆充军,并向乾隆举荐黄兴任潮州知府。

“糖和尚”苏曼殊

当今世人为求健康,均遵医嘱尽量少吃糖,以免血糖升高而产生各种疾病。但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名人却饮食无节,尤嗜甜物,还自称“糖僧”(系模仿西天取经的唐代高僧玄奘之俗称“唐僧”),此人即苏曼殊是也。

苏曼殊系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84年生于日本,原名元瑛(也作玄瑛),曾在日本横滨大同学校和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转入振武学校,学习陆军,并参加革命团体“青年会”。

次年,他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取法名“博经”,又称“曼殊上人”,自此以“苏曼殊”之名行世。后来他前往上海,结交革命志士,曾参加“南社”,又撰文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时人誉为“革命和尚”。

此人非同于一般和尚,不仅投身革命,而且多才多艺,既精通英文、日文和梵文(译过拜伦、雪莱的诗作和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又擅长文学和绘画,所著小说《断鸿零雁记》抒写男女爱情,风行一时,其书法、国画也堪称精美清丽。

令人痛心的是,这位天才和尚却因肠胃病死于1918年5月2日,年仅35岁。此君为何早夭?据说原因之一,即他“佯狂玩世,嗜酒暴食,贪吃甜食,终于积疾而卒”。

苏曼殊所嗜甜食五花八门,他爱吃吴江土产麦芽塔饼,常人吃三四枚已够,他能吃二十枚之多;他又嗜吃苏州酥糖(著名甜食),一日可啖数十包;他还好食糖炒栗子。

一次因病住上海宝昌路医院时,院长禁止苏吃糖炒栗子,不料他私下藏匿三四包偷食。后来被转往广慈医院,医生仍以食糖为戒,但苏积习难改,据说死后还是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不少糖果。苏也喜吃八宝饭(也是江浙著名甜食)等,真可谓爱甜如命。

最令“糖僧”嗜好的是一种外国糖果,叫“摩尔登”,据说是法国大仲马小说《茶花女》女主角所嗜食的,苏曼殊因为景慕茶花女,也就特别爱吃这种糖果。苏曼殊每有润笔收入,总爱买三四瓶“摩尔登”饱食,有一次想吃此糖果,不料囊中无钱,竟把所镶金牙齿变卖了,再换糖吃。

当时的著名连载小说名家包天笑(江苏吴县人),曾有一诗调侃苏曼殊的嗜糖顽习:

松糖桔饼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开;

想是大师心里苦,要从苦处得甘来。

马连良离不得西来顺

北京西来顺饭庄是开业于1930年的清真著名老字号,最早开业在西长安街路南。它不仅能置办酒席,还兼卖烤鸭,烹调羊肉菜肴更是其看家手艺,在京城曾与东来顺名声并驾齐驱。

西来顺开业不久便名闻京城。除了地理位置优越、经营条件较好、实力雄厚等原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有当时的京城名厨褚祥在店内掌灶。褚祥是位世业厨师,人都叫他“祥子”,家住牛街。他最早在元兴堂学手艺,又在两益轩掌过厨,后来还在京汉食堂、撷英西餐馆学过西餐技术。他不但艺兼中西,而且眼光也看得远,脑瓜也快,善于创新。

褚祥对传统回族风味的烧、蒸、烤、涮等均十分拿手,而且还有所创新。如了解到植物油不能提味的问题,他就改用鸭油,并且选用鸡鸭高汤以免去牛羊肉汤之腥膻;做鱼菜时则重用口蘑、干贝汤等。褚师傅制作清真菜肴,除全羊席外,还擅长爆三样、烩羊眼、爆肚等很多名菜,而且,他还是擅烹各种山东风味美馔的好手,各种山珍海味样样精通。加之褚祥师傅天性朴实,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样样活计亲自动手,西来顺一开业声誉很快提高。不单把当年最有名的教门馆子两益轩、萃芳园的主顾拉过来不少,就连吃惯东来顺的老客人,也都要跑到西来顺来换换口味。其实西来顺的菜码比一般教门饭馆要贵一成到一成半,可是烹调方面,除品质保有清真馆固有的风味外,同时增加了若干新的菜式。当年在北京的四九城成了时尚派的代表。1935年4月24日的《北京时报》上有这方面的报道:“西长安街的西来顺,在教门馆子之中比较最摩登,那位掌灶褚祥先生,往往运用思想,发明一些新式菜,介于半中半西之间,也介于浑素之间,阔人请客,朋友小吃都行得”的载文。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马连良算是精于饮馔的美食专家,他当年也是西来顺的常客,冲的就是褚祥的绝活,之后一来二去成了密友。马连良家中每晚因常有宾客云集,于是跟褚祥商量,每天晚上西来顺封火后,请他到马家做顿宵夜。褚祥手艺好,做宵夜时常花色翻新,马家客人常是吃后大快朵颐。蟹黄烧卖、鸡茸蒸饺、鸡肉馄饨是最受欢迎的。

一次,上海杜月笙家里做寿,把北平(今北京)的名伶一齐请去唱戏。马连良先生为了吃饭问题,还花高额酬金将褚师傅也带到了上海。1937年3月7日,由马连良先生等人集资建筑的“新新大戏院”开幕之前一天的开幕宴会,也是在西来顺举行的。程砚秋、荀慧生,包括老舍先生都常光顾。田有亮先生曾在报上撰文介绍:当年他的老师翁偶虹先生“应马连良先生之请,游宴西来顺。观厅悬匾额为‘推潭扑远’,见者多不解其意,殊不知为《后汉书》中西域语即‘阿语’,意为甘美酒食。

齐白石挥笔写“烤”字

在北京宣武门内有个著名的烧烤店,叫“烤肉宛”。过去有一块齐白石老人为此写的一个“烤”字的匾。

据说那是1949年以前的事了。有一天,有一位老记者请齐白石老人去品尝一下“烤肉宛”的烤肉。齐老笑着说:“我的牙齿,哪里嚼得动?”这位记者说:“正是因为让你嚼得动,所以才请你去吃烤肉。”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那肉嫩得跟豆腐似的。”齐老这天兴头很大,拿起手杖,同他一块去了。果然,烤肉宛的独特风味,让他十分高兴,连声赞美。切肉的宛师傅,精心地给他切了两碗“牛米隆”,使齐老夸不绝口,兴致勃勃。宛师傅说:“我们这份烤肉,连个字号牌匾还没有哪!”于是请齐老给题一块匾。老人笑着答应。

回到这位记者家里后,拿来宣纸,老人提笔作书,写了一个钟鼎“烤”字。写完之后,突然停笔,稍加思索,又在下面缀了一行小字:“钟鼎本无此烤字。此是齐白石杜撰。”写毕掷笔大笑,兴冲冲地走了。

白石老人走后,大家欣赏齐老题字的笔力遒劲,连连赞叹,但是只有一个“烤”字,能不能算匾?也有人出主意:不如仿其笔锋,添上“肉宛”两字,成为一块匾。后来认为那样不妥,终究就用这一个字,挂在墙上,当做“烤肉宛”的牌匾。

同类推荐
  • 爱吃粗粮

    爱吃粗粮

    本书向主妇们讲解了粗粮的营养、选购技巧、烹饪方法、食用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食疗偏方等,教会主妇们用最轻松的方式,烹调出最营养的好味道。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三高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三高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就了大量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本书从读者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分别论述了“三高”患者在诊断、预防、食疗、起居、运动、自疗、用药的各个细节以及自我监测等,让读者对“三高症”有全面的了解,做到诊治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全书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不仅适合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及其家人阅读,而且对广大中年以上健康人群及早预防“三高”也会有非常切实的帮助。
  • 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探讨了人的生命力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以及怎样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怎样获得心灵的健康等内容。
  • 生命五要素——吃喝拉撒睡

    生命五要素——吃喝拉撒睡

    本书告诉了大家呵护好吃、喝、拉、撒、睡——生命五要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生命五要素的异常表现及当出现异常时的相应对策。
热门推荐
  • 明朝伪书生

    明朝伪书生

    纨绔大少穿越明朝,凭借前世经验,他开赌场、办夜店,用流行元素将明朝搅的天翻地覆。机缘下,他又被唐伯虎收为关门弟子。还遇到个“妖孽”同桌:“看你眉清目秀、腰如杨柳,没想到胸肌却如此发达,实在是让人佩服惊叹!到底如何练就的,指教下呗?”
  • 破狱者

    破狱者

    生命存活的地方叫做域界,域界通道万年一开,各族惊才绝艳之辈或进或出。而这次进入的生命之中有一变数。他是何人?又能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且看陈冲带你战遍八荒,纵横六合。
  • 嗜血狂魔:小白一吻情深,不赖账

    嗜血狂魔:小白一吻情深,不赖账

    化妆舞会她不小心牵错了手,等到发现却为时已晚。那不断的梦里都是一个陌生人的吻,一个陌生人的缠绵,醒后,她的床边只有一片飘落的树叶。
  • 修真高手现代游

    修真高手现代游

    一场时空逆转,让这一对已经争争斗斗了多日的对手双双堕入陌生的现代时空。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昨日的一切已是随风而逝……他,已不在是当初那个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沉稳内敛的修仙者,而化作一位学生;她,却还是那个年轻魅惑、腹黑体贴的月兔。已经斗了多日的老对手却…
  • 霄尘诀

    霄尘诀

    异世大陆,再起风云传奇……爱恨情仇,复写经典话序……是你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在改变了你?人心本性难变?如天地已经不仁,之初的本善还能是去?是留?……敬请期待……《霄尘诀》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众生三界

    众生三界

    三千大道为谁而存,亿万众灵为谁而生。救世,灭世心存一念。是神是魔只在片刻转瞬。看破天机方能破土重生。
  • 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将门嫡女:绝色神医鬼王妖妃

    将门嫡女:绝色神医鬼王妖妃

    本是绝世神医,没想到狗血穿越,银针在手,天下我有!冷眸再睁,已是凤凰重生!废物?金色元力,让你看看什么是天才御兽师,性格懦弱胆小?皇位我都敢篡,你算老几?相貌丑陋?我只是怕成为罪恶的源泉,妖魔?很牛吗?身后就是神兽大军,它算老几?因为身世之谜被无辜追杀,好不容易成了六界主宰,可是,这位死皮赖脸的男人是个什么情况?天下格局,必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恰恰是某个人的出现,使天界众神颤栗,让魔族卑躬屈膝。一座城,是通往你心中的道路,还是大权在握的辉煌之路?片段侍卫:“宫主,大小姐杀进来了,说要推翻所有宫殿呢!”某宫主:推翻就推翻呗,她喜欢就好。”
  • 话说中考那几年

    话说中考那几年

    遇见你们是巧合,和你们待在同一教室度过四年是缘分。我的酸甜苦辣,有你们见证,我的堕落奋斗,浮现在你们眼前。趁我今天记忆中的你们还清晰,让我再次重温我们共同的快乐时光。中考那几年的趣事,当我们再回首那份纯真,更多是释然的笑,怀念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