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记住不常有的事情
关键句“咦,这是什么?”
人的记忆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记住不常有的事情。例如,假设你每天都去同样的饭馆,和相同的人一起吃午饭,即使别人问你“前天的午饭吃的什么呀”,恐怕你也很难想起来。可是,如果和一个偶尔才会遇到的人一起,在平时很少去的饭馆吃饭的话,这种记忆留在脑海里的概率就应该大得多。这就说明,当你想准确地往大脑里输入信息时,制造一个不常有的情形很重要。
所谓的不常有,就是极度的大或小,或者“咦,这是什么”这类唤起人们注意的东西。生活中能用大和小这类尺度来衡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再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大小、粗细、速度、频率、数量和温度等。记忆的时候,要更多有效地利用这些东西。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吧。
版块内容:
这就说明,当你想准确地往大脑里输入信息时,制造一个不常有的情形很重要。
放大字体是背诵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把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文字放大、缩小、字体变粗或变细。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样大小和粗细的字体会突然变得非常大或非常小、非常粗或非常细。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可以在手抄课堂笔记时使用这一方法。如果是商务人士的话,用电脑写文件或完成报告时也可以使用。
利用“极端的事情容易记住”这一记忆的特性,我推荐大家采用放大字体的记忆方法,把想记住的地方放大成巨大文字来记忆。字体被极度放大后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嗖”的一下便记到脑海里了。
发出与平常不同的音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声音也有大小之分。朗读记忆时,或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想告诉对方某个内容务必记住时,都可以利用这一方法。例如,用一般的音调讲着讲着突然不作声或者突然调高音量。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语速、音调等手段有效地利用声音来帮助记忆。
这些都属于通过偏离正常的状态,而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
版块内容: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语速、音调等手段有效地利用声音来帮助记忆。
试着改变亮度
要偏离正常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改变亮度来实现。
例如,把聚光灯对准想记住的东西会更容易记住。另外,突然调暗灯光也能帮助记忆。因此,当你学习时,把需重点记忆的地方用手电筒照一照,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将其牢牢记住。
重点部分要简短精悍
文字也好,声音也好,亮度也好,在记忆过程中要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必须尽可能把重点部分浓缩得简短精悍。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习惯成自然。即使是极端的事情,频繁发生或是持续太久的话,我们也会感觉不到它与其他事情的差异,从而不会把它作为重点记入大脑。
因此,短小精悍并使记忆对象脱颖而出是至关重要的。
技巧2圈出边框
归拢到一起可以使其变得与众不同
如果把零散的部分画个框,就会让人从视觉上感觉框内的东西是一个区别于其他部分的整体。举个简单的例子,漫画中的一个个场面或对白用边框圈上后就显得各自独立了。边框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利用在记忆中。把要记忆的部分圈起来,就会使其显得突出。
用边框圈上重点内容后可以有效地排除周围的信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框内的部分,从而很容易就记住需要记忆的知识。把课本上想记住的部分用边框圈上就是最好的说明。为了记忆使用卡片也是这个道理。卡片本身就是一个边框,用来区别于周围的部分。
板块内容:
把要记忆的部分圈起来,就会使其显得突出。
使用手掌和手指做框架
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手掌和手指做框架。
遇到特别想记住的街头一景时,我们可以用手做出一个框架,遮蔽周围的元素来帮助记忆。在看书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反复使用这一方法后,你会渐渐习惯不用手也能下意识地划分区域。
例如,你偶尔进入一家西餐厅,发现有一把很时尚的椅子,于是无论如何都想记住这把椅子。此时在你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个框架把椅子框出来,周围的布景就会被排除在外,只有椅子强烈地映在你的脑海里。
版块内容:
用手做出一个框架,遮蔽周围的元素来帮助记忆。
截断时间,构造出时间框架
除去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制作时间框架这个方法。
所谓截断时间就是要从截断处开始画框架。例如,一定要记住的部分在30分钟的散步过程中去记忆,这就是做了一个时间上的框架。又如,在研讨会或讲座中,老师讲到重要的地方时,听者会先调整一下坐姿,伸直腰板,把时间作一个分割。
所以,我们在记忆时需要像这样在平常的时间里构造出一个时间框架。这种生成特殊时间的感觉与强化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
技巧3找出差异
怎样区别记忆相似的东西
是A还是B?恐怕谁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记忆出现模糊的经历。事实上,这是记忆中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同时记忆相邻的A和B或者相似的内容时,就算记忆时已将其区分开来,留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渐渐地将它们混到一起。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相邻或相似内容的不同点,并结合其他的元素来帮助记忆。
例如,desert(沙漠)和dessert(甜点)。这两个英文单词拼写很相似,不容易记住。这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二者的区别,即有一个s还是两个s;然后再结合其他的元素产生联想。如果是我记这两个词,就会造下面的句子:
AdeSertisfullofSand.沙漠满是沙。
AStrawberryShortcakeisadeSSert.草莓酥饼是甜点。
这里必须注意s的数目。此外,句子中的“沙”或“草莓酥饼”也与要记的词形象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很巧妙地加强了记忆。
综上所述,让我们在记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关注它们的不同之处吧。
版块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相邻或相似内容的不同点,并结合其他的元素来帮助记忆。
技巧4留出记忆间隔
念100遍都记不住是因为……
记忆的技巧中有念N次这一说法。例如记英语单词或历史年代时,要当场念10次。的确,念很多遍的确可以背下来,但前提条件是要用恰当的方法来背诵。而所谓的恰当的方法就是每念一次都要稍作停顿。
例如,要记住inoculate(打预防针)这个单词,可以在每念完一遍之后都稍作停顿。就像这样“inoculate”“inoculate”“inoculate”“inoculate”……停顿的时间可以是一秒,也可以是两秒。
实际上,如果毫无间歇地一口气念下来的话,“inoculate”“inoculate”“inoculate”……无论念多少遍,大脑都只作为1次在计算,也就是说并不算念了很多次。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每念完一遍之后都稍作停顿帮助大脑加以区分。
在记忆的时候,内容之间留出间隔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来,要记忆的内容就会成为一个一个的个体,从而深刻地记在脑海里。
分项书写时留足行距
在区别前面所提到的相邻或相似的事物时,使用留出间隔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
例如,把要记忆的内容分项书写,并留足行距,就会更容易记住。因为这些内容之间有很大的空间间隔,这就使得大脑得以反复回味,记忆也会进一步加深。相反,如果书写时行距紧凑,过后会很难想起。因为此时脑海中所呈现的是一个没有间隙的书写笔记,内容乱七八糟地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技巧5让记忆动起来
迅速靠近要记忆的内容,改变焦距将内容拉近
比起静止的物体,人们更容易记住移动的物体。
比如漫画和动画片。两者相比较而言,恐怕还是动态的动画片更容易留在脑海里,这是因为活动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让记忆对象动起来。例如,可以采用对准记忆对象,改变其焦距的做法,把脸凑得很近,或者用手把记忆对象放到鼻子跟前。实际上,把脸凑近或者离远,都可以让物体动起来,从而提高注意力,留下深刻印象。
版块内容:
比起静止的物体,人们更容易记住移动的物体。
技巧6为气味取名
对于模棱两可的气味,取个名字就能记住
气味、手感、味道、温度和空气是非常感性的东西,要想将它们留在记忆中是很困难的。
例如,香水的味道。以前曾听朋友抱怨:“在街上擦肩而过的女性散发出很好闻的香水味儿,自己也想买一瓶,可是来到商店里,却想不起是什么味道。”
气味是一瞬间的东西,很难留存在记忆中,并且由于没有名字,而变得更加难以记住。颜色有各种名称,可是气味一般都没有。相反,橙子的香味、薄荷的香味、塑料燃烧的气味等有名称的气味,哪怕只是听一遍名称,回想起来的概率也会高得多。因此,当碰到一个感兴趣的气味并想记住它时,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名字要讲究易懂和具体
如果一时想不起名称,你也可以唤起类似的记忆。如果是香味,唤起类似的香味就好。不过,名字不是随便取的,单单一个名字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让气味具有某种具体化、明确化的特征。
名字的效果不局限于气味,手感、味道、温度和空气也是一样的。当觉得记忆困难时,请试着考虑一下它是否有名称。如果还是想不起来,那就查一查或者给它取个通俗易懂的名称。这样应该会让它的形象清晰地映入脑海。
版块内容:
让气味具有某种具体化、明确化的特征。
技巧7创作人物形象
人们喜欢可爱、有趣的事物
记忆时,利用登场人物的性格特征能让记忆变得简单。
如果背诵历史的话,把圣德太子或者德川家康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为登场人物,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记住年代顺序就不难了。事实上,小孩子看的历史漫画等就很大胆地刻画了一些历史人物,因此这些人物很容易被记住。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是实实在在的人物,就非得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只要合乎逻辑就可以。多多利用方便记忆的联想吧。抛开一些真实的细节,一口气把知识简单化会让记忆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