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一个非常方便的理论可以用,那就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是一条说明人类记忆遗忘规律的着名曲线。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记住的知识在20分钟后会忘记42%,1天后会忘记66%,6天后会忘记75%。
看到这个曲线后,大家会不会觉得恐怖呢?滑落的速度过快,大家就会产生“就算是记住了,也会有那么多的知识被遗忘掉”的感觉,真是让人不安。
但是,请大家放心。这种遗忘速度是在记忆由数字或文字组成的、没有具体意思的东西时(即无意义记忆时)的遗忘速度。如果记忆的是有具体意思的内容,即有意义的记忆,再加上联想方法的话,遗忘曲线的弧度会变得平缓一些。
正因为如此,想方设法增加联想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样可以使记忆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速度变得缓慢一些。
马上复习的时机在10分钟~1个小时后
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第一次复习呢?答案是,应该在记忆后马上进行。
事实上,人类的记忆力在接收到一组信息后,稍过一会儿才会提升。这是因为,人类会在大脑内自动进行信息整理。
第一次复习在记忆力上升后马上进行是最有效果的。具体来说就是在10分钟~1个小时之后。
记忆后马上进行复习所采用的方法是白纸复原法。也就是说,不参考任何东西,把记住的东西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记忆后人们常会觉得自己记住了。通过白纸复原,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完全想不起来的地方,然后马上确认,重新联想。
版块内容:
记忆后马上进行复习所采用的方法是白纸复原法。
重复4
根据遗忘的倒S曲线确定复习时机
什么是根据遗忘的倒S曲线确定的复习时机
对于记忆的内容马上进行复习,还是会忘记。那么就应该进行第二次复习。
具体而言,第二次复习时机是在记忆率下降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时候。记忆下降率到百分之六七十一般是在记忆后约一天时间。也就是说,第二次复习的时机是在记忆的次日。
那样记忆会再次提升,然后再开始下降。下降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时候再进行复习。这一次,大概会在最初记忆后的三天后。
再降到百分之六七十时进行第四次的复习。
……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进行复习。
至于具体复习时机的确定,有“忘却的倒S曲线”可供参考。这个曲线的百分之六七十的位置就是复习的线。要养成降到这条线上就进行复习的习惯。
反复进行复习,下一次回落到这条线上的时间间隔就会变长。那是因为,通过复习,记忆会变得更加扎实。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复习的时机一般如下所示:
马上→一天后→三天后→一周后→两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准。遗忘的速度因人而异。自己独有的遗忘曲线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慢慢感觉到。
虽说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很难把握自己独有的遗忘规律。所以请先按上面列举的一般性复习时机进行复习就可以了。
重复5
每次复习都要加大强度
快速、正确、无意识地回想
为了让知识记得更加牢固,我们需要相当频繁地进行复习。曾经记忆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的话,回想起来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事实上,这也是问题所在。因为,如果知识太简单,强度就非常低,就不足以帮助我们提升记忆力。我们就会停留在第一章中介绍的提升记忆力法则的第1部分里。
复习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增加回忆的强度,要从第1部分上升到第2部分里。
比如说,可以加快回忆的速度。做相同的练习题,如果至今为止需要30分钟的话,那就慢慢地加速做到20分钟、15分钟甚至在10分钟内做完。如果是复习英语单词,刚开始时可以慢慢地回忆,然后每复习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更快更准确地说出来。
在正确率方面提高要求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一周以后的复习中把80%的正确率定为合格点,在两周后的复习中可以把85%作为合格点。
我们也可以尝试不按照原来的背诵顺序,把顺序打乱后再回忆。那样虽然比较不容易想起来,但可以提升强度。
此外,增加强度的方法还有只复习记错的问题。推荐大家为此做一本专用的笔记。
把回忆的力度故意降低也是一种提升强度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至今为止充分动脑筋回忆的东西,在放松的情况下回忆一遍。
版块内容:
想要找到第2部分,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存在。
延长精力集中的时间来增加强度
另外,还有以延长精力集中的时间来提升强度的方法。
假设我们在复习英语例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许会达到一个不能继续下去的极限。但在这个时候,请大家不要停下来,要争取再做三分钟,再复习三个例句。
不过,在达到重新设定的量或者时间之前停下来,也是允许的。虽然决定再做三道题,但只做了一道题,这也是可以的。这样,在达到极限的情况下,再多做一点复习,你的极限就会被突破一点点。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在于允许自己中途停下来。
如果没有这个中途停下来也可以的想法,在没有达到要求时,我们往往就会自责。千万不要自责。你已经比原来的极限多做了一点了,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突破了极限,我真棒!”
每一次的小突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积累起来,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极限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了。
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强度,那样才能发挥出复习的效果。
版块内容:
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强度,那样才能发挥出复习的效果。
重复6
写出复习时间
把要记住的东西写在笔记本上进行管理
请大家在记住的知识上附上日期。日期包括记住的日期和复习的日期。
我们还可以把预定复习的日期写上去。刚开始的时候也许还掌握不了自身的记忆遗忘倾向。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前面介绍的一般性复习时机写入日期即可。在一天之后的复习结束时,请附上三天后的日期;在一周后的复习结束时,请附上两周后的日期。
附上日期的好处在于,管理复习的频率变得更加容易了。不管怎么样,首先按照写下来的日期进行复习,可以自动地根据自己的遗忘曲线进行复习。
如果想要用日期来管理知识,那么建议大家把记住的东西写在笔记本上,或者粘贴在笔记本上面。我自己在记忆的时候也会常常用到笔记本。此外,我还会建议我的学生用笔记本管理他们自己的复习频率。
版块内容:
附上日期的好处在于,管理复习的频率变得更加容易了。
把一年前、三年前的东西放到一起复习
记笔记的时候,要按照学习的时间顺序记。一般情况下,时间顺序会自然地形成。当然,笔记本也可以按照科目分类。只要各个科目的笔记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就没问题。
复习的时候,要按时间顺序追溯,按照今天、昨天、三天前、一周前、一个月前、三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前这个顺序。
但是,像一年前或者三年前这种比较陈旧的东西,就没有必要一一认真地去复习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打包复习。事实上,与被分割成单日的复习比起来,进行打包复习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复习数年前的东西只是一种保养维护。有疑问的时候查一下,没有必要死缠烂打。
这样不断地进行复习,就好像同时看好几部连载漫画一样,非常有趣。
版块内容:
复习的时候,要按时间顺序追溯,按照今天、昨天、三天前、一周前、一个月前、三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前这个顺序。
卡片要按照复习的日期顺序摆放
除了用笔记本管理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把要记的东西做成默记卡片。
但是,制作卡片非常费时间。因此,我们要把卡片的内容限定为特别想要记住的东西和容易忘记的东西。
用卡片时,要准备一个卡片盒子,把卡片按照复习的日期顺序摆放好。也就是说,放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今天要复习的卡片,后面的卡片则是三年后、五年后要复习的东西。
这样,从最前面的卡片开始复习,我们便可以自动管理复习的频率了。
版块内容:
我们要把卡片的内容限定
重复7
掌握自己的遗忘倾向
通过频率管理可以把握记忆的持续程度
附上日期不仅仅是一种容易管理频率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快了解自己的遗忘倾向的方法。
复习过程中,如果觉得这个内容记得不太清楚,这时候看看日期就可以知道从开始记忆到现在过了多长时间。有日期就可以积累自己的遗忘数据,从而掌握自己的遗忘倾向。
了解自己的遗忘倾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知道现在记住的东西还有多少留在自己脑海里。我把它称之为射程。
“这种程度的联想方法,也许明天就会忘记”“这样牢牢地联系起来的话,大概能撑到一周”……我们常会如此想。如果知道自己记忆的“射程”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复习。
版块内容:
有日期就可以积累自己的遗忘数据,从而掌握自己的遗忘倾向。
通过这一个小时的学习,考分能够提高多少
知道自己的遗忘倾向,我们便可以预测自己遗忘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根据这个预测,对于实现一年后的考试或者三个月后的海外旅行之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我们就能够知道现在需要记忆到什么程度。
从“借助此时此刻的记忆,自己能够提高多少”这个视角出发考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应试学习的时候,我们要考虑“通过这一个小时的学习,考分能够提高多少”。
如果能从这个视角出发看待复习,那么这一个小时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掌握自己的遗忘倾向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记忆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
重复8
多一些联想,还是多一些重复
稍微联想,彻底重复也可以
记忆三大法宝中的联想和重复,二者呈现出一种乘法关系。
联想×重复=记忆能力
也就是说,只要把其中一个做好,另一个做得简单一点也无妨。
比如说,把联想做好了,少做一些重复也可以。相应地,如果联想较弱的话,通过加强重复也可挽回,见图2-13所示。
例如,想一想背英语单词的场景。正如我们介绍的,联想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联想记住。但是,这样可能既费时间也费脑筋。如果已经厌倦了这种方法的话,我们可以跳过联想。
具体说来,就是使用单词本,机械地默读日语译文,朗读英语单词。
显然,这个方法没有联想,但只朗读一遍是记不住的。因此,我们需要强化重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朗读完了马上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复习,甚至连续进行三十次反反复复不间断地复习。那样,英语单词就会慢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版块内容:
联想×重复=记忆能力
从容易记住的东西开始记起
根据记忆时的情况,下工夫平衡联想和重复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如果我们必须要记住很多内容,那其中肯定会有更容易记住的内容,也有不那么容易记住的内容。
这时候,相对于联想而言,我们更要在重复上下工夫。通过不断地重复,容易记住的内容首先会快速地被我们记忆,而不容易记住的内容就会留下来。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就需要进行联想,要在联想方法上下工夫,慢慢地记。
请大家根据当时的目标和气氛,调整联想和重复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记忆。
应用
应用有助于提升记忆力
通过应用促进联想和重复
记忆三大法宝中的最后一个是应用。
具体地说,就是把自己记住的知识告诉别人,或者是写出来给别人看。与独自一个人联想或重复相比,采取应用这种方法能更有效地记住知识。
因此,如果真想记住知识的话,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为什么应用对记忆力提升有如此功效呢?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理由是,对别人讲出来或写出来给别人看可以增加新的联想。
对别人讲出来或写出来给别人看,就必须要让对方理解。然而对方和自己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需要用一种对方能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把知识表达出来。为此,你需要把这个知识和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联系起来,并说出来或写出来才可以。
其结果,你本身就有了新的联想,因而能够使自己的记忆力得到强化。
第二个理由是,把记住的知识讲出来或写出来也就等于重复了一遍。也就是说,把自己背过一次的事物展现出来,其实就是在复习。
重复的次数越多,相关知识在我们潜意识中就越会被认为是重要的事情,就越能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把记住的知识给别人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
版块内容:
把自己记住的知识告诉别人,或者是写出来给别人看。
应用抽象的东西便可以得到体验
第三个理由是,通过应用知识,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难事。
比如说,教科书中出现的物理法则或者历史事件是一个概念。所谓的概念就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只靠大声读出来是体会不到概念的。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应用起来,我们才可以操作那些概念,在自己的脑海中体验到它的含义。
人能够在体验中记住知识。应用是对概念的体验,可以使知识牢牢地停留在脑海中。
应用能够让我们更容易进行无意识沟通
第四个理由是,应用能够使知识更容易被从心灵深处提取出来。
向别人传递知识的时候,我们大多集中在说或写本身上。但是,从自己的记忆中找出那些内容,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来说都是在无意识中处理的。因此,应用可以锻炼我们内心深处的想起来的力量。
可以说,这样的力量在说的时候比在写的时候往往更加强烈,因为与写相比,说更需要及时处理,对无意识的操作要求更高(写的时候通过反复推敲可以提升无意识的程度)。
这样,通过说或者写,我们会更清晰地意识到那些从自己内心深处提取出来的信息。其结果是,我们回忆起它们来就变得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