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200000010

第10章 将腐败进行到底(1)

中平元年对于黄巾军而言的确是倒霉的一年——“生意”还没开张就走漏了消息,结果潜伏多时的卧底也被拔掉了,起义也成了早产儿;连夜举事虽取得了梦幻般的开局,却碰到了皇甫嵩、朱俊两个猛人,于是,短短半年不到,颍川的波才没才了,南阳的张曼成也没成了。

在人数占优、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人翻盘,三路人马损失两路,怪不得有人说黄巾军是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队伍中战斗力最差劲的。只剩下冀州的张角兄弟了,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虽然他们三兄弟是整个黄巾起义军中规模最大的,但“带头大哥”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朝廷首先派出卢植和他们作战。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出道以前就很有名,但他的名气不是源于打仗,而是源于学问。

卢植,字子干,生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涿郡人,和刘备是老乡。

卢植年轻时曾拜当时的儒学大家马融为师。马融作为一代宗师,门徒很多,常常多达千人,所以他不可能一一耳提面命。为此,他采用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考察自己的学生:上课时,他在前边教学,后面却安排美女翩翩起舞,他就从中明辨学生优劣,对那些禁得住美女考验的学生就重点培养。

卢植是众多学子中最特殊的一个,当其他同学被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所吸引,思想开了小差,根本不知道老师的教学内容为何物时,他却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回答问题,对美女的婀娜舞姿硬是咬紧牙关连看都不看一眼,权当美女不存在,真正做到了心无旁骛、目不斜视,比现在的三好学生还三好学生。这一切马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把卢植叫到一边开小灶,单独培养。

名师出高徒,有老师的悉心栽培,卢植想不进步都难,最终也成为一代大儒。卢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只有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问家。

从总体上看,卢植这个人学问好、品德好,没啥缺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总给自己惹麻烦。

当初大将军窦武拥戴汉灵帝刘宏继位时,顺便为自己谋了点私,给自己封了个闻喜侯的爵位。对此,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表示理解,可当时还是平头百姓的卢植听说后就偏不理解。为了表达自己的不理解,他还上书朝廷,连讽带刺地把大将军窦武挖苦了一番。

大将军掌握军权,是仅次于皇帝的二号人物,如果碰巧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大将军就是一号人物,有时比皇帝活得还风光。而窦武拥戴刘宏时,刘宏恰恰是个十二三岁的小毛孩儿,大将军的地位可想而知。他要给自己加封什么样的爵位还不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卢植却表示反对,他真是鸡蛋碰石头,太自不量力了!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平头百姓怎么有资格上书朝廷呢?在大家印象中,封建社会总是专制无比的,上书讨论国家大事是朝廷大臣的本职工作,百姓连发言权都没有,遑论上书献言献策了。但我要告诉你,这是误解。咱们的老祖宗虽然落后一点、封建一点、专制一点,但绝不是不让人发表言论的。只要你不辱骂皇帝、不呼喊推翻政府之类的反动口号,一般人上书参政议政,持一点不同政见,都没事儿。皇帝大人胸怀天下,难道还包容不下几个异己分子?

汉朝成立时,汉高祖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广开言路,还特意规定凡是老百姓有心里话要说的,有合理化建议要提的,可以直接上书皇帝。如果一不小心奉献出一个金点子让皇帝龙颜大悦,说不定还有意外惊喜——拜官授爵,录取当公务员。

为鼓励大家踊跃地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皇帝还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及配套措施。比方说,凡是老百姓要上访的,全部坐专车(公家的车马)接到京师,连车票钱都不用花;到了京师也不用担心坐冷板凳,无人理睬,早就有专人(卫尉手下的公车令)负责接待,提供一站式服务;上访者也绝不用担心会遭遇推诿扯皮、十天半月无人理睬这一类情况的发生。虽然权力都捏在皇帝手里,自己的意见也不一定被采纳,但普通小老百姓能有机会近距离地向皇帝大人倾诉心声,也算是聊以慰藉。而卢植恰恰利用了老祖宗赋予的这一权力,于是就直接上书畅所欲言了。好在大将军窦武虽然不是皇帝,却也胸怀天下,大人大量,没和他一般见识,只当没听到。而卢植却因此大大出了回风头。

卢植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干很快就脱离平民百姓的队伍,成了吃官粮的。当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后,朝廷便派他以北中郎将的名义带领几万人去啃这块最硬的骨头。

遇到卢植这个强硬对手,张角这个在平时无所不能的“天公将军”一下子现出原形,连战连败。由于卢植步步紧逼,张角只好退到广宗(今河北威县),但他并不悲观,因为他手下还有十多万人,弟弟张宝在下曲阳活动,手下也有十多万人,大家形成掎角之势,可以互相策应,打一场攻坚战。

卢植也没闲着,他忙着挖壕沟、制作云梯准备攻城。只要攻下广宗,他将建立不世之功,载入史册!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前线慰问、视察,这也预示着卢植的名将之梦要宣告结束了。

皇帝派宦官前往前线,名义上是慰问、视察工作,但实际上派他们来当监工的。而东汉的宦官个个都是极品,都不是省油的灯,左丰自然也不例外。按官场通行的潜规则,领导视察时自然是要一边嚼着大鱼大肉一边听汇报的,等领导吃饱喝足,还必须给点实惠的,比如金银珠宝、土特产什么的。总之,要让领导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套完整的接待工作才算完成。

官场就是江湖,江湖的规矩是千万不可坏的,否则,你就等着吃不了兜着走吧。可卢植明显不上道,他脑子里只有公事公办,根本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的概念,别说让领导吃大鱼大肉、生猛海鲜了,能给顿工作餐就不错了。至于送礼,更别提了,萝卜他也不想送一个。

不过,也不能全怪卢植吝啬,毕竟是非常时期,卢植的手头实在是紧:“老子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东西送你?凭什么送礼!”

左丰此行是高兴而来,失望而归,心中实在悲愤。于是,他决心以牙还牙,给卢植小鞋穿。回到皇帝身边后,他对皇帝说:“广宗的反贼没几个,可卢植成天除了躲在营帐里好吃好喝,是出工不出力。他是不是要等待上天来收拾反贼啊?”

这句话虽短,可威力无穷。皇帝大人一听,也跟着悲愤了:“张角闹腾得这样厉害,老子连觉都睡不好,你还敢消极怠工,这还了得!你以为老子是好糊弄的啊?”

皇帝很悲愤,后果很严重。很快,卢植被解除职务,押解回京,差一点儿脑袋搬家。最后要不是皇甫嵩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他可能要把牢底坐穿了。由此可见,搞好和钦差大人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文人胆小怕事,放不开,那就派一个粗人上。灵帝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人选——东中郎将董卓。

很多人认为董卓是个集野心家、阴谋家、变态狂外加大色狼等多种名号于一身的大坏蛋,而且才能平庸(不会打仗)、为人狂妄。其实,董卓是一个猛人,不光会玩阴谋,也很会打仗,是个地地道道的猛将。

董卓,字仲颖,出生于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的一个豪强之家。岷县所在地凉州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不仅地理位置十分偏远,又是汉、羌、胡等多民族杂居地区,所以这里的民风总体上是非常剽悍的。再加上土地贫瘠,耕种技术落后,农业生产也不发达,像其他地方那种男子耕田、女子织布的情形在这里是很难见到的。

不干农活干什么?答案是操练武艺,准备打仗。作为治安热点地区,学点武艺,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因为东汉是实行的募兵制,当兵是一种职业,打仗也是一种工作。

董卓自小就生活在这种地方,有人据此认为他是混血儿。董卓是不是混血儿不好说,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到和胡人有几分相似(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但和其他胡人相比,董卓还有一大优点,就是他能识文断字。所以,在凉州这样一个贫穷的边远地区,董卓也算是个文化人。此外,他身材魁梧,是个大力士,还通晓武艺,骑术了得,能左右开弓。

有本事,外加有脾气,因此,无论汉人还是胡人都怕他。慢慢地,董卓混出了名气,逐渐成了当地的风云人物。但董卓并不满足成为一个名人,他还要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为此,他主动访问羌人部落首领,与他们交朋友。羌族部落首领也不傻,巴不得有这样一个有能力的朋友,所以,他们也积极回访董卓,当然每次都是带着厚礼去的。

董卓虽然为人凶悍,但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豪爽大方,凡是来客,必然宰牛杀羊,好酒好肉地款待。时间一久,大家都觉得董卓这个人不光够义气,而且很有点本事,因此对他既畏惧又敬仰,都乐意听他调遣。董卓不光网罗羌人,还对本地零散势力进行兼并重组,以此作为自己日后起家的本钱。

家庭出身好、有能力,再加上特别能混,董卓在当地的名气愈发大起来。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政府正为本地日益恶化的治安形势头痛,看到董卓在本地有如此号召力,心想能镇住那些流氓强盗的也只有董卓这号猛人了。于是,政府开始请他出来做一些剿匪捕盗之类的工作。董卓本人也不负领导期望,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大概是永康元年(167年),董卓因为家庭出身好而当上了特种兵——羽林郎,隶属于大名鼎鼎的羽林军。汉朝的羽林军,最初名为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军,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是皇帝的两大警卫主力部队(另一支是虎贲营)之一。

东汉的羽林军一般维持在两千人的规模,其中属羽林中郎将管辖的羽林郎有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管辖的羽林左骑有800人,羽林右骑有900人,他们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这样看来,羽林郎可以算是皇帝的贴身警卫了,比羽林骑更吃香。

羽林军作为皇帝的警卫部队,是职业兵、贵族兵,待遇优厚,因此,挑选标准也极其严格。具体说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挑选人才。第一,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也就是从烈士的家属中挑选。这些人被称为羽林孤儿,选择他们是因为政治上靠得住。第二,选自征战有功者,即所谓军事过硬的人。第三,挑选来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家子,主要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中的武林高手中挑选。所谓的良家子,即良民子弟,也就是家庭出身好的人。像现在很吃香的生意人、医生啊什么的在那时都是下等人,想混进宫来当兵保卫皇帝那是没戏的。一句话,英雄也是要问出路的。

从以上三点来看,羽林郎的选择标准就是:政治背景特别过硬、军事素质特别过硬以及家庭出身特别过硬。看来想当羽林郎真不容易啊。不过,即使条件如此苛刻,董卓还是轻松入围,因为董卓的父亲担任过纶氏县的县尉,董卓本人也担任过凉州的公务员,属于又红又专的人物,他不当选谁当选?于是,董卓由边远之地的凉州来到京师洛阳。他时来运转了。

董卓这个人的交际能力是很强的,到了京师后,他很快碰到了伯乐——名将张奂。张奂是他的老乡,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当即推荐他到自己的军中担任司马(参谋),去凉州效力。因为那时的凉州很不安宁,发生了羌乱。

羌族部落在光武帝解放陇西时被一分为二。西羌留在青海,东羌迁入关中,受护羌校尉领导。但东汉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不但没有什么优惠的民族政策,反而不断地压榨,导致羌人不断反叛。而面对羌人的反抗,东汉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镇压。

以前,董卓只是参与过剿匪捕盗一类的清剿行动,这次可是大规模的军事平叛行动,董卓,你行吗?董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永康元年,几支羌人队伍大举入侵关中地区,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前往作战。二人不负众望,“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

董卓长期驻扎边疆,经历了大大小小一百余战,为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才朝廷当然得表示表示了。所以,作战胜利后,董卓被升为郎中,还获得了九千匹缣的奖励。这个奖励可算是重奖,因为缣是一种双丝的细绢,在汉朝还可以当钱用,在当时是很珍贵的。可对于这么贵重的奖励,董卓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们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士兵。因为他认为功劳虽然是记在自己的名下,但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此豪爽,自然为他赢得了极高的人气。所以,战事结束后,他先后担任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等官职。这些职位虽然都在地方,但很有实权,而且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董卓在这些地方随便怎么闹腾都没人管,可以活得像土皇帝一样,实在很潇洒。

其实,董卓除了外表粗犷一点儿外,他的内心一点儿都不粗,甚至可以说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在地方工作的那些年,朝廷里党人和宦官忙于斗争,他这个党外人士既没有加入战斗,也没有在一旁看风景,而是一心一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董卓还是一名悍将加福将,在政治上也是过硬的,所以皇帝决定把不听话的卢植调走,派董卓上。

董卓是实干家,会打仗,动手能力强,张角是理论家,会传教,理论基础扎实。所以,皇帝大人因此认为实干家董卓胜算很大。但他忘了一点,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董卓虽然很会打仗,但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运气太差,一到战场,还没怎么表现,就被张角打了个稀里哗啦,表现如此不给力,气得皇帝大人鼻子直冒烟。汉灵帝是个性急的人,他眼里容得下沙子,却容不下失败。董卓还没来得及戴罪立功,皇帝的处罚通知就下发了:免职抵罪!

汉灵帝想来想去,还是派皇甫嵩北上吧。于是,汉灵帝下诏让皇甫嵩负责剿灭张角。

十月,皇甫嵩终于等到了胜利的希望——张角不幸病逝了。不少专家说黄巾军是被官军的优势兵力打败的,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黄巾军的兵力一直是占有绝对优势的。黄巾军之所以败,是败在战斗力上。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双方的战斗力。皇甫嵩的队伍主要由北军五校和三河骑士构成。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一共3500余人;三河骑士即京师附近的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地的骑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皇甫嵩的队伍应该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骑兵,他们手里拿的是刀、剑、矛、戟等先进武器,而农民军大部分是步兵,手里拿的是锄头、镰刀、棍子、棒子等武器,两相对照高下立判。所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武器论是不对的,但不谈武器而只搞精神胜利法也是不对的。

同类推荐
  • 生死宝藏

    生死宝藏

    因未婚妻身患重病,张佳亮不得不举债筹措医药费。关键时刻,出现一个神秘女子愿意帮他偿付这笔巨款,不过条件是请张佳亮帮她寻找传家之宝。于是他来到女子指定的福建海域的一座小岛,这里充斥着未知的诡异,数十人的队伍仅有几人得以幸存。最终在几番争夺与历险之下,不但为女子找回传家宝,还将一笔深埋在小岛的宝藏归还国家。
  • 红尘男女

    红尘男女

    小说以主人公方毓眉的感情生活为主线,通过她与邹珺、沈志远、仲慕如、韩小康、江昊以及罗市隐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道德观念的男性的交往与恋情,折射出红尘中的众生相。作者着力塑造了布衣罗市隐这一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他对种种社会弊端的奋力抗争,体现了作家的现实情怀与审美理想。
  • 阴谋

    阴谋

    本书讲述了东北一家亏损停产的县属小酒厂被当地官员和利益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造假业绩,违规挪用资金,包装上市,建老鼠仓,坐庄,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洗钱圈钱,抽血逃跑,股票摘牌等充满阴谋与陷阱的系列操作内幕。
  • 村庄的河流

    村庄的河流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被卖到山沟的大学生

    被卖到山沟的大学生

    10年前,我毕业于西安的一所不怎么知名的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4月初,我就找到了用人单位——深圳一家投资公司。5月底,我的毕业论文就做完了。由于到7月份才能毕业离校,所以,我决定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到深圳。
热门推荐
  • 总裁系:小正太千万不要爱上我

    总裁系:小正太千万不要爱上我

    最流行的身高差配上最反差的性格,会有着怎样的剧情呢?“哈哈哈,就你?还总裁,别逗了,别装富二代了,就你这身高还未成年吧?!”“你个子不就比我高嘛!戚,还以为自己是白富美啦?(一脸傲娇的仰视)”/“哼,你逃不出我的世界的!”“戚-别!我还不信了,什么破游戏。(起身就跑去吃东西咯)”/“你是我最爱吃的巧克力!(卖萌)”“那你就泡我啊。”......有暧昧,有呆萌,有腹黑,有自恋,有逗逼,有你想不到的剧情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希望多支持,收藏,点赞,评论,月票,地雷,推荐,谢谢啦!-^-^-
  • 孤爱万古

    孤爱万古

    【这里没有顿悟力惊人的变态,只有一个孤独少年!他没有深厚底蕴的家族背景,没有震慑一代的父辈,没有一跃百步的奇遇,只是一个鬼面少年在仙途跌跌撞撞而行的故事。】少年生时血月横空,相传“血月临,孤星现!”当家人因他而死,他睁目却流不出孤星泪。他不喜黑暗,却也只能活于黑暗。黑暗将他变的冰冷而无情。一袭黑衣蔽体,一张鬼面藏心。妖、魔、人三族恩怨渐明,真相渐晰,他却深陷其中……自己的出生原来只是一个天大的笑柄,举剑向天。麟甲裂,入魂葬天。七彩暗淡恨天意难逆。挚爱凋零,他颓废潦倒……乾坤可颠倒,魔妖陨灭,打裂天穹。一袭黑裳,飘扬白发,堕天地邪仙。众生皆灭,万物孤寂。他独守一座孤坟,恪守一分孤爱……
  • 女人有钱真幸福

    女人有钱真幸福

    每个女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就是畅快的活着。而心态决定了口袋,口袋里的自由,决定了女人的幸福和脸上的笑容,财富就是一把通向幸福的金钥匙,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财富,就很难与幸福结缘。本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如果女人没有钱会面对的种种心酸和无奈,文中我们的笔触可能会显得有些苛刻,但是,这些犀利的语言足以让每一个女人一次深刻的反思,让女人瞬间觉醒,让女人更现实,让女人更理智,让女人更富有,让女人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 我的部队我的塔山

    我的部队我的塔山

    真人真事真性情,回忆军旅找找人生真名真姓真称呼,谈谈感悟寻寻知己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更列宾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更列宾

    尹成君、冯志才、乔伟、马建编著的《高更列宾》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高更列宾》对高更、列宾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凤凰涅槃:踏着火焰来爱你

    凤凰涅槃:踏着火焰来爱你

    背叛与黑暗,现代特工女王一朝穿越。谁说女子不能撑天下?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叶璃倒偏不信这个邪!杀人放火凤凰助阵,试问谁比她威风?明明整个天下她都踩在脚下,可是为什么这个家伙一点都不怕她反而把她当宠物蹂躏?甚至...“喂你干嘛你!本小姐是你能亲的吗!”“我媳妇我不能亲谁亲?”“谁是你媳妇!”“你啊。”
  • 封仙纪

    封仙纪

    看似平静的修仙界,却暗藏波澜,危机四伏。被选入修仙门派,叶纯阳面临的却不是如仙人般超然脱俗,而是一场生死危机,闯三界,渡魔海,入六道,要修得长生,唯有踏碎星辰,斩尽万仙!一口大勺,一具分身,问苍茫仙域,谁主浮沉?!
  • 都市之不良术士

    都市之不良术士

    不良少年的一段奇幻之梦,醒来之后踏上了一条演挂修行的道路。修行,不为长生之躯,只为游荡之魂。“姑娘,不瞒你说,我们之间有一段姻缘,你躲不掉的,我也不是缠着你,实在是天命最高。”
  • 迷失暗星

    迷失暗星

    当末世来临所有的想法都仅是求得生存……两名高中生,在这满目疮痍的世界,开启了他们的求生之路
  • 经年,以后

    经年,以后

    长大以后的女孩,选择了以前只是听过的都市作为一个起点。没有美貌,没有过人的想法,一年一年的生活,平平淡淡。好像什么也没改变过,又好像什么都没期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