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1800000034

第34章 心理(2)

许多人认为忧虑是一种负面的、甚至是病态的心理。其实,适度的忧虑和忧患意识是正常的心态。 其中,具有前瞻性的忧患意识还是一种很可贵的思想意识。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都是值得称道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忧患意识可体现为对于亲人的健康、安全的担忧,可促使人们想一些预防的措施。又譬如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可以引起对这类问题的关注。这样的“忧虑”,都是有益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心理取向。 有人看重生活的负面,因而倾向于忧虑;有人注重生活的正面,因而倾向于无忧无虑。 这与人的个性气质有关。 诚然,健康心理学提倡人们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倡导乐观的人生态度。但是,倾向于忧虑心理的人,只要其忧虑心理在适度的范围内,就仍然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这往往是深沉、含蓄、优雅的视角),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不同心理取向的人们,在互相交流中彼此互通互补,构成了和谐而五彩斑斓的社会。 只要是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同心理取向的人们都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模式,正常地、乐观地生活。 过度的忧虑、郁闷,可以演化为抑郁。 许多人会在人生的某个时期,或在某些情况下,感受到抑郁的情绪。 人们遇到负面的事件,就会有负面的情绪,包括抑郁的情绪。对于抑郁情绪的化解,即从抑郁情绪到走出抑郁的过程,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心理调节过程。 如果对负面的生活事件麻木不仁,得过且过,那并不是正常的心态。 关键的问题,是让自己找到走出抑郁的途径。凡事都有度。当抑郁情绪无法得到解脱,进而演化为抑郁症的时候,那就是病态了。

4. 思

思考、思索、思虑属于人的认知过程,也是很正常的心理行为。 思考、思索、思虑,不仅是正常的心理行为,也是战胜心理问题的有力武器。 当人们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心理问题不很严重,则可以通过内心的自省和思辨,对心中的缠结加以细细的梳理;理顺之后,是有可能自己走出心理问题的迷宫的。 经常的自省和思考,及时地梳理心情,可以让心理问题及时地化解,不至于让小问题像滚雪球一样变成大问题。“吾日三省吾身”的现实作用,也许就在于此。思考还能使人感受到快乐。譬如专家学者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索,科研人员破解技术难题,乃至学生们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都需要思考,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但是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思虑过度。“思”,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思虑的过程能带来诸多有益的收获;但如果思虑过度,导致“思伤脾”,就会损害健康。 假如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地活着,也许没有什么思虑,但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 不要为免于“思伤脾”就逃避思考。 关键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调节,避免思虑过度。活动身体、休闲娱乐都可以起调节作用。 此外,当生活中遇到逆境或挫折的时候,人们也会为自身的前途而思虑。这时特别要避免自我封闭,不要走进思虑的死胡同。当自己的思考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应该与朋友们共同探讨,或者求助于社会的帮助。“思”作为一种情志活动,也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态。 譬如,“思”可以战胜恐惧心理,这就是中医心理学所说的“思胜恐”。

5. 悲

悲作为一种心态,也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 悲痛的心理感受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并产生某种心理促进作用。“化悲痛为力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特别是年轻人,经历过一些悲痛的、痛苦的感受,心理上才会更快地成熟起来。当然,过度的悲痛也会造成心理损害,进而损害身体,譬如前面所述的“悲伤肺”。所以,人们一方面不要回避悲痛的感受,要从悲痛中获得力量和启迪,同时也应及时地走出悲痛的心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6. 恐

人总应该有所敬畏恐惧,也并不总是坏事。人生活在这世界上,总应该有所敬畏。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应该懂得遵从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应该懂得遵从社会生活准则和法律法规,敬畏法律。 事实上,法律法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起的是一种心理威慑作用。 适度的敬畏心理,是理智的心态。 而那种什么都不怕的“傻大胆”,其实只是一种浑噩的心态。适度的敬畏心理,譬如对于工作中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的遵从,以及对于违反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警觉,使人在心理上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承受一定的心理张力),有利于充分调动身体的潜能,激发机体的活力,进而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反之,缺少敬畏心理,人心就可能会涣散、慵懒、懈怠。 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严重危险的事情的适度恐惧,可以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促使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但是,恐惧心理过了头,也会成问题。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怕井绳”。 过度的、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就属于心理问题了。

7. 惊

人们在安宁的环境中生活久了, 就可能会期望惊险甚至是惊悚的刺激。因而,人们把到电影院去看惊险片,或者到游乐园做惊险游艺,当作一种惬意的娱乐。 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刺激应该是有惊无险,既体验了惊悚的感觉,又不会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也有少数人,不满足于娱乐式的惊险,去进行真正的探险活动,而探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仍然是对于惊险的体验。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惊悚或惊险的承受能力,就是平常所说的胆量。胆量与人的性格、体质以及经历都有关系。适度的惊险体验,不仅可以锻炼人的胆量,而且有助于舒解心理压力。但是,当外界的惊悚刺激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所以,人们应该避免过度的惊悚刺激,以防止惊吓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要避免让他们受到惊吓。有人喜欢惊险的游乐,也有人喜欢娴静的休闲,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取向。“惊”与“静”是有内在联系的。 譬如围棋,在平静的棋盘上,演绎着惊险的对弈。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险情时,应该保持冷静,这也体现出“惊”与“静”的关联。 盛的肝气,这就是“悲胜怒”;思虑过度使脾气结滞,并趋于下沉,可用怒的情志调动向上的肝气去疏散生发,这就是“怒胜思”;“恐则气下”,大恐使气下陷、损伤肾气,可借助于忧思的情志活动,“思则气结”, 把向下的气聚拢回来, 这就是“思胜恐”;恐则气下,用向下的肾气把过分快速上升的心气拉下来,这就是“恐胜喜”。

总之,我们应该尽力领悟情绪、情感等情志因素与身心健康的密切关系,以便尽可能地善待自己,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实现防病保健,或者战胜已有的疾病。 这也正是心理养生的目的。

四、养生之道:未病先治

中医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这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出发点。“治未病”就是要注重疾病的预防。 特别是对于亚健康状态,要及时地进行调节。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再治疗可能就会困难了。更何况,现代医学对于某些疾病,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学非常重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把罹患了疾病再进行治疗比喻为渴而穿井,斗而铸锥,那显然就不如提早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了。 所以《黄帝内经》中才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

朱丹溪用水与火作为比喻曾经阐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 他说,人们用泥土修补河堤来治理水患, 应该在水流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治理,若等到洪水滔天,就难以遏止了;人们用水来防范火灾,也应该在火还是荧荧之光的时候就扑灭它,若形成了燎原之焰,就很难应对了。由水与火推论到治病,朱丹溪说:“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古代医家所说的摄生,就是今人所说的养生。

“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养生的出发点,也是心理养生的出发点。 在心理健康的领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尤为重要。在当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人的心理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许多人处于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养护和调节。与身体疾病相比,心理疾病更需要“不治已病冶未病”,其原因在于:1. 心理疾病的出现往往是很隐蔽的,不像一些身体疾病那样有明显的症状。 但随着心理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病变,若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再治疗就很困难也很痛苦了。 对于如此不易察觉的心理疾病,最好的应对办法无疑是防患于未然,注重心理保健、养生。

2. 身体疾病通常有一个较长的、可以监测的发展变化过程。 而心理问题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时的冲动,就可能会在须臾间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因而,“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心理保健是极为重要的。

3. 心理养生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注重心理养生,在心理和身体的保健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

4. 身体疾病的预防目的在于防病。心理养生诚然是预防身心疾病的有效途径,但其目的又并不仅仅在于预防疾病。 心理养生可以全面提高人的品格修养和心理素质,乃至提高人的社会生活能力,升华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心理养生关系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单纯的防病或保健。

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心理的问题也是一样。要防患于未然,我们就要注重心理养生。

五、心理健康的八大标准

对于身体,有身体健康的标准,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我们的心理也有评定健康与否的标准。人的心理状况是千差万别的。那么,什么样的心理状况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呢?这就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自我心理状况的评估,以及心理养生的努力方向,都很有意义。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体现出关于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可以归纳为如下八点内容:能够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求;心神宁静,不妄想妄为;意志坚强,理智行事;身心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人际关系良好;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强;善于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

1. 能够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

《黄帝内经》分析说,人应该享有恬静、愉悦的心态;心神安宁的人就不会有恐惧。 这就是提倡人们要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

经常保持乐观心态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对生活有信心,内心有执著的信念,对生活持积极进取的态度。经常保持对于生活的乐观的态度,无疑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因而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诚然,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和磨难是在所难免的。 人遇到挫折和磨难而产生愤怒、忧虑、悲痛等情绪,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但是,人们应该尽快地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让过激的情绪得以平复,恢复七情的平衡。 七情平衡的心态,就是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经常保持乐观心态,要求人们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乐观处之。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需要人们有一定的品格修养和意志。

2. 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求

《黄帝内经》倡导“志闲而少欲”,这就是要人们节制自己的欲求,保持较为超脱的心态。人的欲求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任凭自己的欲求无限制地膨胀,就可能对身心带来危害。 汉代养生学家枚乘在《七发》中说:“纵耳目之欲,恣支(肢)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指出了纵欲的危害。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因放纵欲望、荒淫无度而短命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一位商人,带着金币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说,你留下1000个金币,然后从这里出发,在一天的时间之内能够走到的地方,都属于你。 商人留下金币,出发了。 他看到脚下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心中涌起无限的欲望。 他拼命奔跑,占有了很多土地,但最终也把自己累死了。 这个故事,警示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求。 老子倡导:“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要人们眼观素洁的颜色,胸怀朴实的意念,就是要人们淡泊欲望。节制欲求是我国古代养生家们很注重的问题。 现代人生活的世界,远比古人的生活更为五彩斑斓、舒适优越。能够满足人们耳目、口腹、声色、虚荣等方面欲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的。 有鉴于此,为了身心健康,现代人更应该注重节制自己的欲求。

3. 心神宁静,不妄想妄为

《黄帝内经》倡导人们要“恬淡虚无”、“居处安静”,意思是要尽量保持一种自然适意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静则神藏”,达到心神的宁静,使心身得以平衡。《黄帝内经》还要人们“不妄思”、“淫邪不能惑其心”,即不妄想妄为。 老子也提倡“至虚极,守静笃”。 虚和静是老子崇尚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历代众多人们的认同。“至虚极,守静笃”已经被后世作为心理养生的至理名言。浮躁的心态,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而,提倡心神宁静、不妄想妄为的健康心理标准,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黄帝内经》提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意思是说,宁静的心态可以使精神内守,而躁动的心态则会导致人体精气的耗散,以至心身的毁损。《黄帝内经》确立的心神宁静的养生思想,为历代医学家所遵循。例如,南北朝医家陶弘景说过:“静者寿,躁者夭。”针对现代人过于浮躁的心态,很有必要提倡古人关于心神宁静的理念。

4. 意志坚强,理智行事

同类推荐
  • 打针吃药不如睡个好觉

    打针吃药不如睡个好觉

    本书内容包括:“‘睡’是一辈子的事业”、“失眠不是病,惹上了真要命”、“不觅仙方觅睡方”、“能睡的女人才滋润——女人该知道的睡眠悄悄话”等。
  •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本书详细介绍了头痛、眩晕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头痛、眩晕的证治心得和分型辨治医案。其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头痛、眩晕的临床治疗特色。本书适宜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很小很小的小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很小很小的小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本书从美容养颜、瘦身美体、抗衰防老、疾病防治、孕产保健、情绪调理、生活调养七大角度,将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烦恼”集中起来,并富有针对性地搜罗被百姓广泛使用、被验证有效的“小偏方”,每一个小偏方都由一个医例引出,在说明病因、病症表现的基础上,揭示用方方名、原料、制用法、功效等,搭配偏方治疗,其间穿插一些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说明。
  • 专家解答失眠

    专家解答失眠

    本书内容包括:失眠的基本常识、失眠的预防知识、失眠的西药治疗、失眠的中药治疗、失眠的饮食疗法、失眠的日常保健方法等。
热门推荐
  • 请听,天气预报

    请听,天气预报

    本书作品内容以动物童话为主,有的写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有的写小动物的自然之趣,有的写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
  • 谁的年少不轻狂

    谁的年少不轻狂

    网上找了个美女陪玩游戏,她说她不会玩游戏,只会陪……她说会陪我呼呼,还要我陪她呼呼一辈子!谁的年少不轻狂?心比天高亦无妨!
  • 战士到哪都是战斗

    战士到哪都是战斗

    一座靠近大山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小李正在拿着刚从汉代古墓出土的古玉仔细查看时,一群不速之客冲了进来,劫持了小李,抢劫了古玉。保安在临死之前,按下了警报,这才使警察得知了消息,根据博物馆监控画面显示里面的劫匪是境外一家专业的犯罪团伙,接着开始一场明暗的较量。
  • 五岳行

    五岳行

    万里长城能否阻挡异族的屠戮?三山五岳能否撑得起头顶的天空?翩翩少年能否冲破世间规则的牢笼?执刀削平山峰,握剑斩断江流,鼎定五岳太平!
  • 心态的力量

    心态的力量

    成功其实就是心态能量的获取、运用,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能量,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他们的最大秘密就在于心态能量的获取与运用,这也正是《心态的力量》(作者:马银春)要和每一位读者分享的神奇力量。《心态的力量》意在帮助人们发现、开拓和利用潜伏在心中的能量,唤醒心态的正能量,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一旦你的内心沉睡的巨人被唤醒,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 老张头

    老张头

    我姥爷,建国前生人,抗美援朝,干过水利,最后当个科长,现在离休老干部。。。
  • 风云独尊之风魂

    风云独尊之风魂

    一出生便体内缺风,不想因祸得福,得到宿命中的师傅的风魂,从此开始了传奇的历程。一次次和兄弟们冲向破困境,纵然一次次受伤,有兄弟,又何妨。为了心中的她,受伤又何妨。神鬼,兄弟,暗黑势力,我们来了。
  • 亲爱的“走”全世界

    亲爱的“走”全世界

    提拉米苏的含义是,“带我走”。我曾想带你走全世界,我却不是你的全世界。咖啡代表爱情,然而我却渐渐的不再喜欢咖啡的味道,但我依旧相信爱情。只有你,不断在回忆你打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爱就爱了,不伦对错。有些人终生停留在你那挥之不去的记忆你。而我正慢慢学着放下你,去旅行。
  • 沉渊记

    沉渊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听鬼唱情歌

    听鬼唱情歌

    本书内容感情色彩丰富、幽默、新颖、感性情、感色彩敏感请书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哦;书中主人淡淡无奇的生活中偶遇女鬼,这次不凡的遭遇颠覆了他的人生观。都说人鬼殊途书中主人与小女鬼这次邂逅必定能刺入你的脑海......(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