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900000022

第22章 救救教育:教育如何以人为本(1)

【本章导读】本章是“引子”中手稿目录的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一节和第五章的一、二、三节的内容。多是作者在大中专学校里演讲的内容。本章对作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一点什么。对读者来说,希望不要用经济的、商人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现象,能否用“有识之士”的眼光呢?但是虽然“有识之士的眼光”与“经济的商人的眼光”并不矛盾。

■茴香豆的“茴”有41种写法

■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政治体制改革

■谁吃“皇粮”:教育不应吃“皇粮”

■纳税人有权谈论政治

■信仰共产主义,没错

■真心维护党的领导

■文化积淀:为什么不能开个“青楼饭店”

■我为人民鼓与呼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特聘教授等等,这是今天的教育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我曾一度回避去谈论教育问题,而今,我将不再回避,而是直面现实。倘若人们能从我的阐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那我就算尽到了责任。

显然,这一章是要紧随上~章的“知识经济”来阐述一个与“知识经济”有血肉联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问题。“知识经济”归根到底还是在教育。

在前一章“知识经济”中,我们谈到知识经济的主体是人。这种人显然应该是有较高素质的人。为提高人的素质,大大小小的学校开始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个提法可能有些抽象,抽象的东西往往被人片面的理解,可是我们又找不到一个更科学的叫法。

一谈到人的素质问题,又会产生很多问题,因为对素质的解释无法有一个定论,而且对一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往往是“马后炮”式的。人们往往看到了结果以后,再往回推知这个人的素质如何如何,却很少有人去朝着成功而努力培训自身或别人的素质,给人以“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感觉。我们也往往会碰上这种人,张口说某某人素质真低或素质不行,这些话一般是针对某某人的具体行为而言的。是不是说别人“素质真低”或“素质不行”的人其本身素质就“不低”或“行”了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些说别人“素质真低”或“素质不行”的人,其实其自身的素质往往是“低的”或“不行的”。但这一观点又不能作为掩饰一些素质真的不高或不行的人的借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真的发现素质不行或低的大有人在。

本章不打算去讨论什么人的素质低、什么人的素质高,因为那太抽象了。比如,一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却可以过目不忘;一个人对什么都不懂,但心算速度却比计算器还快;一个人几乎不懂人情世故,也不食人间烟火,但却可以写下光辉的诗句。我所认识的几位中关村的电脑高手(真正的高手),有的看上去龌龌龊龊甚至有点“神经质”;对于这些人,很难用素质来概括人家。让我们还是具体一点,面对“文氏指数”、面对“知识经济”,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素质的人和什么样的“素质”的环境。我们也常听人说: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一个个都是知识的“酒囊饭袋”。显然这只能从教育界说起,因为未来从事“知识经济”的人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学校和学校的教育。

那么,我们的教育又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呢?说出来,可能令人沮丧,但千万别失去信心,因为一切的症结归根结底,是要解决问题的,而要真的去解决问题就必须面对现实。

■茴香豆的“茴”有41种写法

【困惑】“素质教育”已经在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里喊了十多年了,现在的结果怎样呢?

“不咋样!”这可能是所有读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的第一想法。真的是“不咋样”吗?让我们从下文慢慢来找到答案吧!也许,我们会发现,这个答案是令人惊讶的!也许会使很多人感觉:没有想到。

现在已不怀疑,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已逐步形成共识,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定局,不可逆转。但很多现实让我们感到逆不逆转似乎都无所谓,因为什么是素质教育的内涵,谁也无法弄清楚。

一位县城的高中校长对我说:“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20多年了。我明显地发现这个‘应试教育’不行,我这学校从第一年到现在每年都能考上几个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但现在能给母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是当初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那些在社会上混得不错的学生或者有点名气的学生往往都是学生时代不怎么样的学生。靠一张考卷显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我是赞成的,可我们弄不懂这素质教育究竟指的是什么?课外活动多、作业少、天天玩,就叫素质教育吗?我搞素质教育,别人不搞。可你清华北大录取学生看的还是分数呀。你说你会唱歌、跳舞、绘画、弹钢琴,难道那素质就高啦?我们的班主任和老师总是教学生要诚实、上进、走正道,可每年高考录取时总是让自己过了录取线的学生想法走门子、找路子,生怕分数够了又被别人顶掉了……啥又叫‘混得不错’呢?有权?有钱?有势?有名?”

这位校长很困惑!

如果说这种困惑来自教育过程和考试过程的话,那后者的作弊更让人惊奇。

广西陆川县特大高考舞弊案在1998年下半年被揭露出来。这件事可能全国教育系统的人都知道。500多个学生其试卷答案都一样,甚至连笔误都一致。这事轰动全国,此后有66名有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国法处理,500多个雷同答卷的考生被取消成绩,200多人被取消大中专院校入学资格,陆川县也被取消1998年承办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资格。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不用问,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高考升学率“逼良为娼”。对此,陆川一中一位老师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风气不好的原因,也有以升学率、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学生好坏的原因。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面临指标的压力。”广西大学一位陆川籍的学生则讲得很直接:“主要原因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过去只是同县各学校之间竞争,现在还要和其他县、其他学校竞争。学生水平是有限的,升学率自然也是有限的,达到一定水平后,要再提高,和别人争第一,只有作弊了!”

这是一所地区的重点高中,1997年底刘老师比别的老师多拿5000多元奖金,把其他老师弄得“很眼红”。原来作为班主任并带物理课的他,比年初定的升学计划超额完成了50多名,而每超额完成一名,学校奖人民币100元。学生考上的多,自然会带来社会的“良好”反映——家长都爱把孩子送来求学,学校自然可以有钱收。分数差几分怎么办?好办,有钱就行,有时1分值好几百甚至上千块钱。而汪老师,由于没有完成升学任务,便被调到了偏远山区,他城里的未婚妻很痛苦。而那个在偏远乡村高中教出了考上北大的学生的李老师则被调到县城里的重点高中任教。

——用一句北京的土话说:全国的高中几乎都是这“操性”(样子)。

可是,我们能不能去反对高考呢?回答是否定的,不能!是升学率“逼良为娼”,而不是高考“逼良为娼”。因为就目前中国国情来看,高考以分数为标准,这是一个让人唯一没什么话说的硬性指标,在各种选拔人才的形式中,高考算是最公正、公平的了!

尽管公平、公正,但选拔上的不一定是人才,没选拔上的不一定不是人才。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其他的培养人才的途径,素质教育也就被提出来了。这个素质教育至今没有谁能把它说清楚,只知道它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而“应试教育”则被解释为以“考试得高分为目的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发生了很多很多“动人”故事,教育系统的人几乎都能讲上几个,比如连考八年大学矢志不移、比如冒名顶替、比如请客送礼、比如……但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也的确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其中以湖南的汩罗市最为突出,各种对汨罗的报道相继见诸报端。可当我们把那些报道综合起来看时,我们依然会体会到一丝悲哀。

要叙述清楚汩罗市对素质教育的探索情况,先得从它的教育局长黄泽南说起。应该说,黄局长的确有两下子。在他上任之初,那还是80年代中期,追求升学率在汩罗已经达到疯狂的程度。为了升学,有人读完初三又回初一重读三年,有人读完高三又回高一重读一把。更有甚者,有人读完高三又回初一再读一把;有一位考生考八次大学,创造了当今世界考学史上之最——“八年抗战”!导致的结果是考上学的人大都是复读生,学校里俗称为“老革命”,应届生则被称为“小革命”。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黄局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便从控制复读生人手。他搞了个“三控制”,即控制重复教育、控制留级率、控制班额。通过这个“三控制”达到的目的是控制学生回流,促使学生“下岗”分流,建立正常的、净化的教育秩序,使其由混沌走向有序。可想而知,这个“三控制”是多么地遭人恨!黄局长说:“告我的人很多呀,三次要罢我的局长乌纱帽呀,后来省市领导的支持,才使我得以硬着头皮走到今天。”

黄局长搞了个“三控制”之后,又弄出个“四面向”:一日面向辖区每一类教育,二日面向每一所学校,三曰面向每一个学生,四日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汩罗人说:“三控制”是素质教育的入场券,“四面向”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中的主要“歌词”是“评估机制”——即对素质教育的价值评估体系。显然,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评估体系的内容说的就是:怎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好老师?怎样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好学生?升学率作不作为老师去留的依据?升学率作不作为给予老师发奖金的依据?没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算不算人才?

从上面几个问题的对否,用嘴巴回答这几个问题,那当然是很简单的——当然不是说升学率高,升上学的老师和学生才是合格的好老师好学生喽!但实际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回答是想当然的。黄局长坚持素质教育12年的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却又看到了这样的评价——

黄局长的四个面向中有一个是“面向每一所学校”。这样一束,使各校都有了奔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使汩罗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剃光头”的学校。1992年和1993年,汩罗的5所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获得了向高校保送新生的资格,成为湖南省唯一的“满堂红”县市。

黄局长的“三个控制”刚刚实行时,汩罗的高考升学率跌到历史最低水平,但他们坚信只要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教育质晕总会上来的,而且那才是真正过硬的质量。这种信念今天已变成现实。到1993年,汩罗不仅小学、初中高中的会考成绩领先于全省水平,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而这种高升学率又是建立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这是推行素质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百折不挠、坚持改革的成功。

真的成功了吗?

我们说还差得很远很远!因为我们最终依然没有摆脱“升学率”,因为最后评价黄局长的还是“升学率”!如果“剃了光头”,如果没有获得“向高校保送新生的资格”,如果没有使“高考升学率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那又会是什么结果呢?估计黄局长的乌纱帽就没有了,没有了啊!与其说“这是推行素质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不如说这是被应试教育活活挤压的结果。

有点悲哀吗?似乎有点。

但升学率建立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之上却又是永远正确的!

【迷惘】让我们再把眼光投向各高校。那位高中校长认为,你高校录取看的还是分数啊!看来,素质教育不能顺利推行责任在高校。但素质教育不能顺利推行责任全在高校吗?高校似乎也委屈十足。一位北京某名牌大学搞新生录取工作的青年教师说:

“我不看分数又看什么呢?”

是啊!他不看分数能看什么呢?

“你想看什么就有什么!”这位青年教师吸了一口烟吐出几个烟圈继续说:“什么地区三好学生,什么省级三好学生,什么优秀学生干部,什么见义勇为,什么这个奖那个奖……都有,送到我这里的学生档案,把每个学生描述得都像一朵花似的,我有一种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感觉!”

这位青年教师还挺有一些文采,不过,接着他恨恨地说:“那年我录取了一个601分的学生而没有录取那个609分的学生。结果你猜怎么着?那个609分的学生跑来告我搞不正之风………

这位青年教师很迷惘。

每年高考投档案时,有一个多投的百分比,一般多找10%~20%,也就是说招100个学生可从110~120个送来档案的学生中挑选,就像现在所说的“差额选举”一样。这110~120个学生都是过了某个大学的分数线的,招谁不招谁,那就要比“素质”了。可这个素质又指的是什么呢?会唱歌、会跳舞、会绘画、会弹钢琴、获得什么奖(比如地区级以上的三好学生可加10分,而只有这10分才是定量的硬东西)素质就高了吗?但现实中,这一切都挡不住有“门子”、有“路子”、有关系、找熟人、送礼……而当你的分数是前几名时,一般是没人敢动的!而那些差几分十几分的学生中,里面的“故事”就有很多。

为什么非要去考学呢?考上大学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似乎不需要多么用脑子想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作者曾在《点子思维》一书中说:“在目前这个教育体制下,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存在就是合理’。考出高分,考上大学至少它可以帮助自己在体制内找到一个理想的铁饭碗,成为‘干部’。”

相信这是人们无法批判的论调,既是陈词滥调,也是大实话。在湖南省汩罗市的北边湖北省武汉市发生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华中理工大学是一所国内有名的重点大学,1998年该大学的交通学院招收了--名新生,名叫聂愿愿,才13岁,小愿愿是湖北省公安县闸口镇人。

人们在惊叹之余自然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只有13岁的少年却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原来,四年前,愿愿也只有八九岁,其父聂其文自订了一套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小学至中学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怎样完成呢?老聂的教学风格就是突出一个“背”字,不仅要小愿愿把语文、英语等课程背得滚瓜烂熟,而且也要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也一本本书背诵,除了公式定理外,还要背诵大量的例题。可怜的小愿愿一年365天至少要有360天在学习,在背诵。一开始小愿愿还想玩,老聂便对他拳打脚踢。小愿愿时常对他的母亲说:“我要杀了我爸爸!”小愿愿哪里知道:杀了你爸爸,你妈妈和妹妹怎么办?

如今已成了少年大学生的愿愿,亲戚们问他,还要杀了你爸爸吗?小愿愿笑而不答。小愿愿能考出高分,又上了重点大学,对我们的高考命题是一个莫大的什么呢?不能说是“讽刺”,而只能说是“严谨”。

同类推荐
  • 窦文涛的说话之道

    窦文涛的说话之道

    本书以窦文涛的说话技巧为核心,同时结合具体个案,深入浅出地与读者共同探讨锻炼口才、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 找到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7个人

    找到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7个人

    成功不需要认识太多的人,只需要找对最重要的人,幸福同样如此!作者以过来人的经验,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在人生最关键的节点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这“7个人”中,有的人帮助我们健康地成长,避开成长路上的危险;有的人能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有的人能够给予强大的社会资源;有的人则可以直接提携我们更上一层楼;有的人在困境中能及时伸手相援;有的人则是我们的感情寄托,灵魂的伙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与谁同行,将决定你有怎样的起点!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沈从文先生最新作品集。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想家,沈从文在他一生的追求和探索中,对人生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观点。
  • 平凡成就精彩

    平凡成就精彩

    一字能洞悉天下,一语能道破天机,一个简单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体验。本书囊括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引用最频繁的哲理故事,从侧面系统地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解读人生哲理。
  • 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导:提升口才必读的“五个一百”

    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导:提升口才必读的“五个一百”

    这是一部由著名口才理论家、演讲培训专家文若河历时3年,专门为广大想提高口才的人士精心撰写的口才宝典。本书精选了一些对于提高口才非常有帮助的寓言故事、哲理名言、诗词名句、幽默笑话以及时尚流行语,并给出了详细、专业、到位的口才运用指导,使读者在增长见识、提升文化底蕴的同时,掌握讲话的方法和技巧。
热门推荐
  • 许你下一个十年

    许你下一个十年

    十年前,我们懵懂,任性,像刺猬一样互相伤害;十年后,在遇见是求而不得的缘分,会继续走下去?还是笑笑转身?
  • 我梦中的少年

    我梦中的少年

    一次尴尬的相遇,让这六个花季少年相知相识相恋相守。当然,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爱情在坎坷和考验面前又会是怎样呢?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美好,他们是否的爱情是否完美如初?敬请期待!!!
  •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这是海伦·凯勒原汁原味的英文著作,真实直白地记录了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的传奇人生,从无光、无声、无语的苦闷彷徨走向积极、多姿多彩的世界,再现了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的努力、奋斗、不屈之路。海伦·凯勒不仅成功地走出聋哑盲人的失落,更是以惊人的毅力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 末世之天选

    末世之天选

    强大的异种生物,变异的动物。人类能否从危机中获得新生。
  •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会永远爱我吗

    你会永远爱我吗

    原本满带欢喜的来找她的青梅竹马男友过生日,怎么知道他居然跟她的闺蜜kiss。他告诉我他不爱我,她居然想去跳海。遇上了她的真命天子!剩下的读我们的书吧!!!
  • 老婆PK初恋

    老婆PK初恋

    你去再找一个女人试试看啊?我敢保证,你永远不会找到我这样好的女人了。”“切,我也敢保证,如果你敢离开我再嫁一个男人,绝对不会找到像我这样完美的男人了!”之后,他们便相拥在一起,互相亲吻着对方。本来幸福而平淡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但刘义军的初恋回来了,他们相遇了……
  • 完美对手

    完美对手

    惊心动魄的三方角逐演绎一场完美的商战对手戏,上升态势强劲的IT企业锦盛天成,在互联网、网游、教育PC、无线RP、手机阅读等领域全面出击、疯狂收购,不出意外,将在2010年敲响纳斯达克上市的钟声。
  • 道荡

    道荡

    邪王一笑天地乱,杀令一出神鬼惊。仙人拂袖飞空去,无双负手戏苍生。烟云深处藏彩月,太皓之巅落长孙。孤崖断桥终玉碎,寒渊座下且偷生。道止魔休亦无悔,正邪哪似一念间。荡尽胸前千般气,唯叹皆是陌路行。
  • 天才木匠

    天才木匠

    鲁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道术,下册是解法和医疗法术,据说学了鲁班书要缺一门,鳏、寡、孤、独、残任选一样,由修行时候开始选择……因此,《鲁班书》获得另一名——《缺一门》。民间有习俗,上梁时要将《鲁班书》放在梁上借以辟邪。林金水,一个小小木匠,因为上梁时被人算计而摔伤,砸了“五谷丰登”,因而被村里人认为是不详之人。然而他却惊讶的发现书灵入体,自此他手上多了一本旁人看不见的《鲁班书》。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看小小木匠如何时来运转,于都市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