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200000004

第4章 南宋初期思想学术状况

南宋的学术是逐渐繁荣起来的。在南宋初,还是处于战争时期,政治不稳定,经济遭破坏,人民颠沛流离,知识分子同样缺乏安定的治学环境,学术发展的条件不充分。当时虽有程颐的弟子尹焞,杨时等在传播程氏道学,杨时教授于东南,影响尤大,但基本上是承前启后,还谈不上发展。胡安国之子胡宏首开湖湘学派,亦传程氏之学,胡安国的《春秋传》为理学之下刊经典。张九成以禅理阐述理学思想,朱震传象数之学,撰《汉上易传》为象数学名着。但总的来说,此时还是一个学术相对沉寂的时期。此时的学术上的斗争,与政治和朝廷人事关系交织在一起,单线进行:围绕着推崇与禁止程氏学的问题,有两次崇程氏学和两次禁程氏学,前者在赵鼎任宰相时,后者在赵鼎罢相之后。

南宋初崇程氏学,是北宋“元佑党禁”后的一种反弹。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2年)在奸相蔡京的主持下,立“元佑党籍”,士人九十八人列入党籍,受到罢斥,并刻石立碑,示不复用,史称“元佑党禁”。

道学家程颐也被列入党籍,其学术被斥为“邪说”,遭到禁止。靖康之变后,随着蔡京父子的败亡,元佑党禁渐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下诏褒赠程颐为直龙图阁,为其恢复名誉。但在这个褒赠程颐的制词中,对当时“窃其名以自售”的“浮伪之徒”有所斥责,以示区别。在此之后,赵鼎两次出任宰相,都尊崇程颐之学。

“鼎素重伊川程颐之学,元佑党籍子孙,多所擢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六)“赵忠简为相,尹和靖(焞)以布衣入讲,士大夫多称托伊川门人进用。时号‘伊川三魂’:鼎为‘尊魂’,(王)居正为‘强魂’,杨时为‘还魂’,言时死而道犹行也。”(《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八)这当中也有真假混杂的现象。“赵鼎素尊程颐之学,一时学者,皆聚于朝。然鼎不及见颐,故有伪称伊川门人以求进者,亦蒙擢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八)这种现象,自然为主张禁止程颐之学者提供了口实。所以,在赵鼎两次罢相之后,出现了两次禁程颐之学的事件,一次是在张浚独任宰相时,一次是在秦桧独任宰相时。这两次禁程颐之学又有所不同,前者禁得并不彻底,而且也允许不同意见进行辩论;后一次才是彻底的禁。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十二月,赵鼎第一次罢相。其后就发生了关于程颐之学的争论。其中有三种意见,以陈公辅,胡安国,吕祉三人为代表。左司谏陈公辅上疏,指责“在朝廷之臣”(实指赵鼎),“辄以私意取程颐之说,谓之伊川学,相率从之。是以趋时竞进,饰作沽名之徒,翕然胥效,倡为大言,谓:‘尧,舜,文,武之道,传之仲尼,仲尼传之孟轲,孟轲传之程颐,颐死无传焉。’狂言怪语,淫说鄙喻,曰:‘此伊川之文。’幅巾大袖,高视阔步,曰:‘此伊川之行也。’‘能师伊川之文,行伊川之行,则为贤士大夫,舍此皆非也。’”在这里陈公辅不但批评了程颐之徒,而且批评了程颐之学本身,特别是道学家们的“道统”论。陈公辅还进一步指出:“臣谓使颐尚在,能了国家事乎取颐之学,令学者师焉,非独营私植党,复有党同之弊,如蔡京之绍述。且将见浅俗僻陋之习,终至惑天下后世矣。”因此,他要求将“群臣中有为此学”者,“皆屏绝之”。对这个奏疏,宰相张浚代批旨说:“士大夫之学,宜以孔,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又见《道命录》卷三)这就是说,有孔,孟之学就行了,不必讲什么程氏之学。这个以高宗的名义发布的旨意,是支持陈公辅奏疏的。

陈公辅这个奏疏公布之后,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胡安国立即上疏反驳。他说:“孔,孟之道久矣,自程颐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盂,而禁不得从颐之学,是入室不由户也。”胡安国这里首先辩护的,正是“道统”论;这里不但批驳了陈公辅,而且驳了圣旨。他还称颂了程氏兄弟及邵雍,张载,“皆以道德名世,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要求“下礼官讨论故事,加此四人封爵,载在祀典”,并且“裒其遗书,以羽翼六经,使邪说不得作,而道术定矣。”(同上书,卷一百八;又见《道命录》卷三)都督府(时张浚开都督府于建康)参议军事吕祉的意见,与陈公辅,胡安国各有不同。他上疏认为,六经加上《中庸》七篇,“自汉室至本朝,上所教,下所学,鸿儒硕学,端亮闳伟之士,接武于时,何尝不由此道岂特程颐而后传也。”可见他是不同意“道统”说的。但是,他对程颐还是有所肯定的,“臣窃详程颐之学,大抵宗子思《中庸》篇,以为入德之要。《中庸》曰:‘君子之中庸时中。’程颐之所以得也。”吕祉着重指责的是那些“近世小人”,他们看到程颐之学稍传,其徒杨时“名动一时”,于是就“变巾易服,更相汲引,以列于朝。则曰:”此伊川之学也。‘其恶直丑正,欲挤排之,则又为之说曰:‘此王氏之学,非吾徒也。’号为伊川之学者,类非有守之士,考其素行,盍小人之所不为。“例如,瑞安(今浙江省瑞安县)知县李处廉,”专事货赂,交结权贵,取程颐文并杂说,刊板作帙,遍遗朝士。朋比交口称誉,谓处廉学伊川。“这个李处廉已犯贪污罪入狱。这都是所谓”小人之中庸而无忌惮者也。(同上这次争论发生在张浚当宰相的时候,张浚虽然支持陈公辅的意见,但他还是允许不同意见发表。而且他对程颐的门人也不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对待尹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原来在赵鼎未罢相之前,曾由范冲推荐,召尹焞到临安来做经筵讲官。尹焞行到九江,得知陈公辅请禁程颐之学,就停止不前,上书辞命,说:“学程氏学者,焞也。”于是,张浚就向高宗继续推荐尹焞。说他在任川陕宣抚处置大使时,得知尹焞拒不接受刘豫父子伪命,长途跋涉,逃到四川。他曾接见过尹焞观其所学所养,诚有大过人者。“建议高宗降旨让尹焞迅速就道,来临安任职。(同上)与此相比,秦桧的做法就大不一样了。他是把程氏之学作为一种罪名,用来排除异己,打击原来赵鼎所信用的人物的。这种打击是从高闶开始的。高闶原是赵鼎一派人物。赵鼎因”和议“问题与高宗,秦桧不合而被罢相(第二次罢相)后,高闶也被斥闲住。在屈辱的绍兴“和议”实现以后,高宗,秦桧为了粉饰升平,决定恢复太学(大学的地址正在岳飞的故宅),并起用高闶做国子司业。高闶卖力地做了此事之后,在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二月上表,请高宗视察太学。他的这个举动,受到了抗战派胡寅(胡安国之养子)义正词严的斥责。胡寅在给高闶的信中说:“及见请视太学之表,寅心惕然,不意阁下有所请而有斯言也。

今关河重地,悉为敌国,园陵暴露,不得瞻守,族宗拘隔,不得相见,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得鸠集,冤恨之气,外薄四海,不得伸雪。

而柄臣(指秦桧)者,方且施施然厚诬天下,自为有大功乎今阁下目睹忘仇逆理,北面事敌,以苟宴安之事,犹偃然为天下师儒之首,既不能建大伦,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文具之典,又为之词云云,欺天罔人孰甚焉,是党其恶也。人皆谓阁下平生志业扫地矣!数十年之积,而一朝毁之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胡寅和高闶都是杨时门人,程颐的再传弟子,学术渊源相同,而政治态度却迥然相别,一高一下,一正一邪,不可同日而语。

高闶谀事高宗,秦桧如此,仍不为其所容。在高闶被他们利用之后,就被一脚踢开。在“程氏之学”的罪名之下,秦桧党人对高闶的攻击纷纷而来。先有御史中丞李文会弹劾高闶“录程颐之学,徇赵鼎以邀名”,即罢高闶出知筠州,接着又有右正言何若上书:“自赵鼎倡为伊川之学,高闶之徒从而和之,乃有横渠(即张载)《正蒙》书圣传十论,大率务为好奇立异而流入于乖僻之域,顷缘闶为国子司业,学者争投所好,于是曲学逐行”,他要求高宗“申戒内外师儒之官,有为乖僻之论者,悉显黜之”,高宗认为“若所论甚当”,并指斥程颐“不识大体”;其后,又有御史中丞杨愿大放厥词:“数十年来,士风浇浮议论蜂起,多饰虚名,不恤国计。沮讲和之议者,意在避出疆之行;腾用兵之说者,止欲收流俗之誉;甚者私伊川元佑之说,以为就利避害之计,慢公死党,实繁有徒。愿下臣章,揭示庙堂,俾中外洗心自新,以复祖宗之盛。”这是把伊川学说看成是“和议”的障碍。对这一派投降的胡言,高宗欣然“从之”。(同上书,卷一百五十二)可见,秦桧一党对高闶的攻击,同胡寅时高闶的斥责,是根本不同的。胡寅是斥责高闶为投降派效劳而不合程学之“义理”;而秦桧党人则以程学的罪名来排斥异己,为其投降活动服务。

直到秦桧死后,才有人指出“向者朝论专尚程颐之学,有立说稍异者,皆不在选;前日大臣(抬秦桧)则阴佑王安石,而取其说稍涉程学者,一切摈弃”为偏颇,而主张“精择而博取,不拘一家之说,使学者无偏曲之弊,则学术正而人才出矣”。这个建议得到高宗的赞同,他说:“赵鼎主程颐。秦桧尚安石,诚为偏也。卿所言极当。”(同上书,卷一百七十)至此,程学之禁才稍弛一些。但说秦桧崇尚王安石,纯属无稽之谈。高宗曾同秦桧一唱一和地说:“言者多功朕变法。朕思祖宗之法已善,岂宜轻改”秦桧说:“遵先王之法而或过者,未之有也。”高宗说:“然!”(同上书,卷一百五十二)一味屈膝投降,苟且偷安于东南一隅的高宗和秦桧,岂可与不安于积弱积贫而力求变法图强的王安石同日而语但是,如果反过来说高宗,秦桧是“尊程反王”(《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说法,是按照“唯心-保守-投降”的公式推导出来的。程颐学说是唯心主义,但把它同南宋的投降派等同起来,则是没有根据的。作为民族败类的秦桧,并无一定的学术思想信仰,很难把他归到哪一个学派。他反程学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排斥赵鼎一派人物和实现“和议”。而上文提到的程学的传人,如尹焞,胡安国,胡寅父子,都是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而尊崇程学的赵鼎,则是抗战派的政治代表之一。在此以后,道学家中主张抗战者也不乏其人。

同类推荐
  • 2009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2009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本书是村官上岗必备手册,提供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村官的角色,胜任工作。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谁在掩盖真相

    谁在掩盖真相

    用什么来说话?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考虑这件事时,轻飘的纸张就变成了流光异彩的文字和沉甸甸的思想。这就是媒体,它从西方弥漫到全世界。当世界对它产生高期望值时,它却显得那样放荡不羁。媒体帝国在威胁着本来就需要它的世界。
  •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总是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唯一可供取之不竭”的一项战略资源。“过去,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已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通过教育发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潮流。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封魂师

    封魂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姬蓼知生之寂寞,所以对妖怪慈悲。因为痛过,所以冷漠。公子婴知过去之痛,所以对妖怪残忍。因为爱过,所以舍得。香川因为爱,所以愿意爱
  • 声动梁尘,余音缭绕

    声动梁尘,余音缭绕

    像是早已经安排好似得,南子静穿越到了这个世界。身世迷离,体内还有着强大的封印?好在,她还拥有千年难遇的召唤师体质,可无奈她太过弱小,这样的能力还不能暴露。本以为今后的路会寸步难行,却不料,就因为她金色的头发,吸引到了一位天才王爷。他的穷追不舍,究竟是为何?南子静并不知道,一个惊人的事实正慢慢的浮出水面。
  • 修西天

    修西天

    源力纪元九十九万年的某一天,天山派周围忽然天降异像,离其山脚下不远处一怀孕五年的孕妇产下一石胎。孩子出生后体质刚硬如石,在他刚能抬起手时,他就开始看书识字,在他刚能下地走路了,他就开始锻炼身体。然而在孩子六岁那年入天山派之时因被检测为毫无修炼潜质。天山派收回了将他纳入门内的承诺。紧接着石胎又得了一场病,身体渐渐变得脆弱,最后连常人都不及。一年后,孩子还有他的一家人突然在一夜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对于其消失的原因天山派史书上竟毫无记载......八年后,唐浩因为一场谋杀开启了藏在身上的秘密,为了找出当年一家灭门的真相,也为了找到自己不能修炼的原因,唐浩踏上了一跳前无古人的修炼之路......
  • 只婚不爱:错嫁豪门恶少

    只婚不爱:错嫁豪门恶少

    原来爱的反义词不是不爱也不是恨,而是现实!她为了钱背叛了爱情。这怪她吗?只怪命运!为了给姐姐治病代替姐姐嫁给了毫无人性的恶少,受尽欺凌只为救她唯一的亲人。当真心付出化为流水,痛失骨肉的她这才知道,什么叫做生无可恋。可是她却连死的权利都跟着出卖掉了。“我楚莫寒没说让你死,你休想这么解脱!”
  • 艳狐围城

    艳狐围城

    他是一名古玩商,她是他的助手,一位聪明美丽,宛如天使的女孩。他们一起闯荡天南海北,已是亿万身价,一面神迷、贯穿阴阳的古铜镜却成了他们生命的劫数,引出几回画狐画鬼的波折,掀起场场人性善恶的较量。让我们一起去探险,追寻生命的刺激:星空瀚宇,顿感苍茫,爱恨情仇随风而淡,何为喜,何为悲,纵非百年,身腐尘土,世间万物,谁可追忆?曾几何时,闪雷惊煞,风卷残云,天地造化,万物竞相生,主苍穹者三族:人、狐、狼,人者生于阳,狐存于阴,狼者跃于野,俗、邪、戾,阴阳转换,生死轮回......
  • 第一侍女

    第一侍女

    烈日炎炎下,季侍女正在辛勤地种菜。季侍女翻了翻土,“王爷,咱们能不能不种芹菜了,种点别的?”某王爷赏了她一眼,“想吃什么?”季侍女兴奋地掰着指头数,“茄子啊,西红柿啊,朝天椒也可以啊。”某王爷画笔一顿,吩咐管家,“照清,你去看看,只要不是她刚才说的,都可以买。”季侍女闻言差点一锄头扔出去,“王爷,其实我刚才说的,都不是我爱吃的。”这话说的一脸严肃,无比恳切。某王爷微微一笑,可倾城,“很好,那些也不是本王喜欢的。”PS:本文轻松向,偶有小虐大虐出没。主角1V1。
  • 你离开之后再没有人像你

    你离开之后再没有人像你

    从小相依为命的两姐妹,因父亲的原因而每日被毒打,妹妹七岁那年,姐姐终于忍不住残酷的现实生活而远走他乡却跳河身亡。妹妹没了依靠,父亲又重新娶了一个后母,后母为男人生了一个儿子,妹妹在家庭里的地位一再低下,终日在谩骂和毒打的生活中度过过活。仇恨之心日渐增长,在她终于决定解决一切的时候,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与她姐姐的相似的心的人,却也是最可望不可即的。她学会了渐渐地放弃仇恨,放弃怨念。为爱追逐,最终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终郁而死。我也有我不想做的事,不想说的话。我并不曾想过要伤害某人,除却我自己。
  • 妖孽妖王:绝世神医,轻轻宠

    妖孽妖王:绝世神医,轻轻宠

    他是妖界之王,卑俯一切,杀人如麻,冷血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而她却是灵界的神医,妙手仁心,明察秋毫,从不救不该救之人……当他们第一次相见,他便动了心。但是,他伤的她那么重,重到她已经失去了爱他的信心…………
  • 哈利波特之后代崛起

    哈利波特之后代崛起

    继《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之后,伏地魔被彻底击败。十九年后,哈利与金妮的孩子都长大了,他们与罗恩和赫敏的孩子们也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已经成为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他们将面临与他们父母所经历过的更加充满新奇
  • 荀子

    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