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200000030

第30章 《学问论·劝学篇》选读(3)

第二,人性最喜群居,不能孤立独处。只是和父子、夫妇共同生活,尚不能感到满足,还要同广大群众往来。交际越是广泛,越是感到幸福,这就是人类交际的起因。一个人既然处在世上,成为交际的一员,就有他应尽的义务。世界上的原因,如工业、政治、法律等,都是为着人类交际而设立的,若是人们互不往来,就都不必要了。政府所以制订法律,是想防治坏人,保护好人,使人类的交际得以安全进行;学者所以着书,是想启发后辈的智慧,以保持人类的交际。古时中国人说过:“治天下如同分肉,必须公平分配”;又说:“铲除院里的草,不如扫除天下”。这就是旨在改进人类交际的名言。凡人苟有所得,都愿意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也有人在无意之间做些好事,让后世子孙深受其惠。正因人类具此性格,才能尽到人类交际的义务。如果古代没有此种人物,我们生在今天就得不到现代文明的好处。父母留下的遗产,不过是地上之财产,一旦消失便成泡影;而世界文明遗产,则系所有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其伟大之处,岂是地上的财产所能比拟?对于这种恩惠,现在我们找不到称谢的对象,犹如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日光和空气不必用金钱换来而十分贵重一样,享受的人只能称之为前辈古人之恩赐。

在开天辟地之初,人智未开,恰似无知无识的初生幼儿。比如制造面粉,最初是将麦粒放在石头上用石捣碎。其后经人改善,把两块石头磨成扁圆形,中心掘一小孔,在一块石头的孔中安装木制或金属品制的轴,放在下面,把另一石块放在上面,再将下面石块的轴装入上面石头的孔里,把麦粒放在两石之间,转动上面的石块,运用石头的重量来碾碎麦粒,这就是磨子。这种磨子是由人推动的。以后逐渐改进磨形;并改用水车风车之力,最后又用蒸汽之力,日臻便利。

世上无论何事都是这样向前推进的,昨天认为便利的,今天便觉笨拙,去年认为新颖的,今年便觉陈腐。试看西洋各国的进步情形,其各种各样的电气和蒸汽机器,没有不是日新月异竞相改进的。岂仅有形的机器为然,在另一方面,人类的智慧愈开,则交际愈广,交际愈广,则人情愈和,因此就用国际公法来限制战争。同时经济之学日盛,政治商业之风一变,学校的制度,着作的体裁,政府的措施和议院的会议,皆愈改愈精,全无止境,试读西洋文明历史,从1600年到1800年的二百年间,其长足发展的情形,实在令人惊叹,简直令人想不到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若究其进步的根源,无非是古人的遗产、前辈的恩赐而已。

日本的文明最初来自中国和朝鲜,后经国人努力钻研琢磨,才达到近代的地步。西洋学说远在宝历年间即流入日本(参阅《兰学事始》),晚近由于和外国开始往来,才盛行起来。教洋学,译洋书,人心趋向大变,从而改组政府,废除藩治,遂有今日之局,再次打开了文明之端,这也不能不说是古人的遗产、前辈的恩赐。

如上所述,自古以来,以脑力和体力劳动在社会上做些事业的有志之士,本来不多。就现在的眼光来看,也不能说这些人是只满足于自己的丰衣足食的人。我认为这都是些重视为人处世义务而志向高尚的人。现在的学者从这些人物那里承受了文明的遗产,如能站在进步的前列,其进展是无止境的。再过数十年,到了未来的文明之世,必然会使后人象我们今天推崇古人一样敬仰我们的思泽。所以生当今世,必须给后代子孙留下生动的事迹,责任非常重大,岂能以念几本教科书之后经商、做工、或充任小吏,每年收入几百元的报酬,借以仰事俯畜、维持家人生计,就心满意足呢?似此虽不损害他人,但亦对他人无益。此外建功立业要遇机会,机遇未至,有能力亦莫由施展。此种例子,古今都有不少。例如我们明明知道我的故里近邻中也有英俊的人才,固然用现在的眼光来批评这个人,或者可以指出其言行或方向有不少错误,但此系潮流使然,而不是他个人之罪。其实他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幸,生不逢时,以致满腹经纶一筹莫展,潦倒一生,无补于世,真是遗憾。今日则不然,如上所述,西洋学说逐渐盛行,终于推倒旧政权,废除藩治。我们不能把这种变动只看成是战争的结果,须知文明的功用不能以一场战争而了结。所以这次变动不是战争所引起,而是文明所促成的人心的动荡。因此战争虽已于七年以前结束,其痕迹已消失,但人心之动荡依然存在。一切事物必须有引导的力量才能推动。首倡学问之道,把天下人心导向高尚领域,目前尤为大好机会,所以逢此机会的人,即现在的学者应该为着社会的福利而努力。

(五)劝学篇第十篇

赠中津旧友(续前)

前编曾将学问的旨趣分两类加以讨论。大意是说吾人不可只求满足一人一家的衣食。因为人们生来就赋有比此更高的义务,那就是必须投入人类社会,并以成员之一的身分,努力为社会服务。

研究学问时立志必须远大。做饭,烧洗澡水是学问,议论天下大事也是学问,但解决一家的生活易,而筹措天下的经济难。大凡世界上的事物,易得的不足为贵,物品之所以可贵,是由于得来不易。而据我所知,现在的学者似有舍难就易之弊。在从前的封建时代,学者或有所得,但因社会上的机会似乎很有限,无法施展其所学,便不得不再求上进。这样的学风虽不甚好,而其勤于读书,力求渊博之处,诚非现在的人所能及。现在的学者则不然,他们是边学边用的。例如当了三年洋学生,仅学到一些普通历史知识,就号称洋学教师,可以开设学校,又可以受聘充当教授,或担任政府官吏,获得大用。还有更容易的就是念几本流行的翻译书,在社会上到处奔走,听些国外新闻,即进行投机,并且一登仕途,就摆起官架子来。如果这样的情况形成风气,那么世间的学问就绝对达不到高深的境界了。用轻视的笔调来形容学者虽非所宜,但如替这些人算一笔账,就可以知道他们入学读书一年,所费不过百元,三年之间不过投下资本300元,出校后一个月就能获得六七十元的利益,这就是洋学生的生意经。至于那些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作官的人,不用花费300元的本钱,则每月的薪金就成了纯利。世界上哪里还有利益这样大的买卖呢?恐怕就是高利贷也要退避三舍了。原来物价的高低是根据需要的多寡而定的。现在从政府机关起,各方面都急于使用洋学生,因此他们很行时。当然我并不敢责备那些洋学生投机取巧,也不敢诽谤使用者方面的蠢笨,只是认为这些学生尚须艰苦忍耐三五年,认真努力求得实学,然后任事,才能有大的成就。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全国的智德增进,也才能和西洋各国的文明争个短长。

现在的学者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从事学问呢?不是说为了追求独立不羁和自由自主的权利吗?既然谈到自由独立,自然也必须考虑到义务。所谓独立,不仅是居住一所房屋,衣食不仰赖别人而已,这只是内在的义务;进一步谈到外在的义务时,就应该不愧于身居日本的日本人这一名称,与国人共同努力,使国家获得自由独立的地位,才能说完全尽了内在外在的义务。所以只顾一家衣食的人,只能说是独立的家主,尚不能称为独立的日本人。

试看今天日本的形势,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现在我国的海陆军能和西洋的军队交战吗?决不能。现在我国的学术能教导西洋人吗?不但不能,反而向其受教惟恐不及。所以在外国有留学生,在国内有外籍教师,政府各部、学校以至于府县、港口,都雇用了外国人。甚或私立的公司和学校在兴办新事业时,亦必首先雇用外人,付给优厚的报酬,依赖他们。取彼之长,补我之短,虽系一般人的口头禅,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象我们只有短处,他们只有长处。自从我国打破了数百年来闭关自守的锁国主义,蓦然文明人接触以来,其实况似水火之不相容。为了调整这种关系,就雇用他们的人,或购买他们的物品,以应急需,来调节水火相克的矛盾。如系实属不得已,才仰赖他们一时的供给,自然不能就说是国家的失策。然而依赖外国货物,只图本国使用方便,究竟不是长久之计。如仅将此看作是一时权宜之计,聊以自慰,那么所谓一时权宜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终结呢?如何才能掌握不须仰赖他人而能自给的方法呢?这个期望是很难实现的,只有静待我国现在学者们的成就,即除这些学者能设法供应本国需用的物资外,再没有其他方法。这就是学者们所担负的迫切责任。现在我国雇用的外国人,可以说是我国未成熟的学者们的代理人;现在我国购买外货,是由于我国工业幼稚,所以暂以金钱换来,以便使用。

为了雇用外人和购买外货而花费金钱,是由于我国学术尚不如外国,致使日本的财富流于外国,实在可借,对学者来说也是可耻的。

一个人对于前途必须抱有很大的希望,如对前途无望,世界上就没有努力工作的人了。预想明天的幸福,能安慰今天的不幸;为了来年的快乐,才忍受今年的痛苦。从前世事都受限于旧的规范,有志之士也没有可以希望的目的。今则不然,由于限制的消除,恰似替学者开辟了新的世界,达到可以担负天下任何事业的地位。诸如务农、经商、治学、为官、着书、办报、讲法律、学艺术、创办工业、开设议院等等,凡百事业,都可进行。这些事业的成就,不是在国内与兄弟阋墙,而是和外国人作智力竞争的结果。这一智战的胜利可以提高我国的地位,反之就会降低,因此可以说希望很大,目标亦甚明确。当然兴办的事业有先后缓急之别,但是国家所必不可缺的事业,则须依靠各人贡献所长,从现在就开始研究。如系通晓处世义务的人,绝没有在这个时候袖手旁观之理,愿我辈学者奋勉之!

由此可见,现在的学者绝不可满足于普通的学校教育。学者的志趣要远大,要通晓科学的本质,要有独立不羁的精神,不要依赖他人。如无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单人独马,也要养成担负国家兴亡重责的气魄,以献身于时代。我们对于只知治人而不知修身的日本国学家和汉学家根本没有好感。正因如此,所以从本书第一编起就主张人与人平等,并力言人人自食其力的重要。但是仅自食其力,还不能算是达成了学问的趣旨。比如这里有一个沉湎酒色、放荡无赖的子弟,要用什么方法来挽救他呢?要把他导入为人的正轨,必须首先禁止其酗酒,制止其冶游,然后使他从事相当的职业。在他没有戒绝酒色以前,还不足以谈到振兴家业。即令此人不沉湎酒色,也不能说他有道德,只算是于世无害的人,仍不免被称为无用的废物。如果他不仅戒绝酒色,并进而从事职业,能自养其身,有益于家庭,这才可以说他是个普通的青年。此即自食其力之说。

我国士族以上的人,溺于千百年来的旧习,不知衣食为何物,也不懂致富的由来,傲然认为不劳而食是他的天赋权利,这就和沉湎酒色、忘乎所以的人一样。对于这些人,只有提倡自食其力之说以惊醒其迷梦,除此再无别法,又岂能劝他们探求高尚的学问和恪守有益于世的大义呢?如果这样劝导他们,那就等于梦中上学,他们的学问也就是梦中之梦了。这就是我们专门主张自食其力,并不劝他们研究真正的学问的缘由,所以这只是普遍地忠告尸位素餐之辈,并非晓喻学者之言。

最近听说中津旧友中间有早在就学期内就讲谋生之道的。固然轻视生计是错误的,而人的才智也有长短,并且考虑个人前途亦属必要,但如互相效尤,势必争谋生计,则恐英俊青年不能成器。为其本人计固属可悲,为国家社会计也是可惜的。谋生虽然困难,但为一家的生活打算,与其很早就挣钱使用以求小康,却不如勤学节约以待大成,这样学问亦可期渊博。所以务农就要务大农;经商就要经大商;学者也不要贪图小康,而须不怕粗衣淡食和寒暑之苦,不怕碾米采薪之劳。人们可以一面碾米一面求学。人的食物并不限于西餐,吃麦饭;喝豆酱汤,也是可以学习文明事物的。

明治五~六年(1872年~1873年)

(六)关于增长知识见闻的问题

现在,在我国如果把男人和女人、学者和凡人、士族和百姓加以比较的话,人们自然会认为,前者是聪明的,后者是愚笨的。这里所说的愚笨,并不是说他们不会数数,不能辨别是非,而是说妇女们只会料理家务,管理家庭,在其他工作上不如男子有计划性。我认为,把这些叫做愚笨是不对的。至于说平民百姓,虽然只局限在努力耕田、经营商业上,为家庭的生活独立而劳动,但是他们的作用并不亚于学者和士族。只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学者和士族之流位居国家的上等地位,因而把地位低下的人视为凡人、平民百姓或市民。就象对待部下那样,看不起他们,而自以为高尚,并使地位低下者服从自己。我认为,上流的人不一定聪明,下流的人不一定愚笨,只是他们各自心目中所想的问题有宽、狭之别而已。下流人所关心的只局限在个人的衣食住上,只停留在一家一店的得失盛衰方面。因此,当学者、士人们纵谈天下大事时,下流社会的人几乎是无法了解他们所谈论的事情的内容,把他们谈的当作奇谈,把那些人看成是奇人,没有人敢去接近他们。例如,在浴池、理发店里,常常听到学者们的谈话,是有关嘲笑别人的,而在田舍、民间就没有人读书看报。这便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例证。

一些学者、士族虽然已经承认有奇人,但自己却不情愿承认自己是愚人,这是一种折衷的看法,也正是被庸人轻视的主要原因。不论你们原来是多好的伙伴,你若想出人头地,有一定威信,首先就要有广博的知识。现在有关民权之类的话题完全是指一些户外之事(不是家庭内的事情)。要想对小到一町一村的公务,大到整个国家的形势,以至有关外交上的一些问题有明确的了解,使自己在日本社会中免受其他人的轻蔑,就必须广采博览内外的事情,进一步说,关键是使自己跻身于上流阶层。不知道本国的政府机构,也不明辨国法之大略,出现问题之后常归罪于他人;对不伸张民权等只表示不满,限于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这样一定会招致社会人们的嗤笑。

所谓民间最重要的学问应该是以博采知识与见闻为宗旨,否则就不能振兴学问,民权论也是无益的空谈。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安全与自救

    安全与自救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功能性扫盲,努力使扫盲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力求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现代生产与生活的新观念、创业求发展的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 管思集

    管思集

    这本集子时间跨度很大,缘起一年前,偶而翻阅办公室抽屉中保存的几份自己曾经发表论文的昔年报刊,发现若干旧作,试重读之,自觉尚不无可用之处,且多为我近30年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学习心得,重读每一篇文章,其背后丰富多彩的新闻故事仿佛情景再现。窃以为拙作亦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宁波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宁波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尤其是一些新闻采访、编辑实务方面的粗浅研究,对于新近踏入新闻这一行业的年轻同事而言,说不定尚有可借鉴之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投身新闻事业近30年来辛勤笔耕所洒下的汗水和心血之结晶,于是悉心收集、整理,散见于各种新闻理论报刊的文章,集腋成裘。
热门推荐
  • 入幻三生

    入幻三生

    天圆地方的异界大陆。世界有其伟力,天地有其灵孕。在物换飞花的大千世界里,人类修仙习武,炼道煅神,可驰骋天地。即便是不济的武修,也能飞檐走壁。除此之外,还有魔兽、大妖霸占一方,山精、野怪啸聚森林。凡一切生命,皆可夺造化之功,使天地一抖尔。然而没有生命的事物,如天空的流云,也还要不甘寂寞,在这天地的巨幕上,演绎一番传奇。更不用说其他了。
  •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本文的研究以反映清代地方城市景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的重建与发展为主题。本文将围绕着清代成都景观的重建展开研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轴线构建一个...
  • 铁骨柔肠

    铁骨柔肠

    主角刘飞岳淡薄名利,爱恨分明,几经生死,挥剑了恩仇,快刀斩乱世,还一个朗朗清明世界、、、、、、、
  • dota英雄联盟混合双打

    dota英雄联盟混合双打

    当冰封王座降落在符文之地,世界之树种在瓦罗兰之心上,王座与世界之树碰撞,瓦罗兰之心随着世界树的种子穿过了虚空,等待生长的时机。
  • 女配逆袭:宠后

    女配逆袭:宠后

    因为一场意外,商户之女和世家千金互换身份,十几年后,世家千金终于回归原位,却发现家人更喜欢那商户之女,对自己是冷淡至极!甚至,原本属于自己的未婚夫也对那商户之女一往情深,非卿不娶!嫉妒使人疯狂,世家千金不择手段处处与那商户之女作对,最后却只落得一个死不瞑目的下场!······影后薛灵芸怎么也没想到,只是打发时间看的一本恶俗言情小说,为什么一睁眼自己却穿成了那同名同姓却下场悲惨的炮灰脑残女配!一想到剧情中那被炮灰的悲惨命运,薛灵芸绝不坐以待毙!我命由人不由天,演技、剧情、灵泉,她样样不缺,炮灰女配要逆袭!女主什么的,闪一边儿去吧!
  • 阿拉德风云

    阿拉德风云

    这里没有穿越这里没有携带BUG的主角这里是单纯的阿拉德大陆这是一篇关于平凡的鬼剑的成长文这是一篇关于冒险的热血文不求惊天动地,但求超越自己!再渺小的人物,都可以改变世界!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她,一朝穿越,成为了东敖国的公主,却是个不受宠的傻公主;本是去和亲的公主,却被迫赐婚给了轩王,那个传说中暴戾的王爷,被他当成宣泄仇恨的工具,即便是新婚之夜,也没有温情可言……他,楚羡冰本与她无交集,因皇兄的赐婚遇到了她。用尽方法虐待她,却在虐待的过程中将心遗落……他,楚夜枫本该是她命定的“王子”,却连面都没有见就将她赐给了自己的弟弟轩王。当他被她的聪慧征服时,他才知当初自己的决定错的有多么的离谱。但错了就是错了,无法弥补……他,龙紫寒的生命中本不再需要爱情,因为他的心已经空了。可自从遇到了她,他的心似乎又活了,他,真的放不开了吗……
  • 量子剑神

    量子剑神

    这是量子的世界,真元粒子是人体的本源。由于真元引力的存在,真元粒子能够捕获灵气粒子得到能量,获得能量的真元粒子进行高速流动就形成了剑气。修炼就是掌控量子和真元引力的过程,越是强大的粒子,就越难以掌控。……一座人族仙城打破晶壁降临熔岩地界,在蛮荒异界中引发了一场震古烁今的降临之战。陆云,重生到熔岩地界已经十多年,却因体质特殊无法凝练剑气,受尽了冷眼和嘲笑,直到一幅神奇古画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 陌上花开缓缓归漪

    陌上花开缓缓归漪

    能回到那天,你的抉择是不是很后悔?我曾说过;“你若是骗了我,我会让你永远都找不到我。彼岸边,奈何桥三生石上你可曾记?呵呵,陌言,你就这般相信她也不相信我?对上他缄默的脸,她再也止不住的心酸,她对上他的眼,我这一辈子从没像现在般讨厌你,如果可以,今生今世生生世世再也不要爱上你。盛世繁华花开有期,只是再也找不到你。
  • 制霸星河

    制霸星河

    这是一方丢失历史的奇迹世界,大陆如同积木,堆砌出光怪陆离,人类祈望星河,却不知归家路。铁甲龙驹,暮光龙骑,移城迷宫,沉浮地,月出云,悬空界……少年乐天,生于未明,长于暮光,将以己身之传奇,演绎命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