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200000031

第31章 《学问论·劝学篇》选读(4)

如上所述,学问之道是很重要的。就今天的实际情况看,我没抱很高的期望。对农村中地方学校的学生来说,高尚的学问是最为完善的。年龄既长,已经到三十岁左右的成年男子致力于洋学,我认为是无益的。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首先必须大量地阅读一般作者的译着,了解今天日本的法律,学习掌握通用文书、诉讼状、申请书等文稿的写法,不依赖他人自己便可挥笔成文,那么社会上的人们虽常常谈到村庄区户长愚昧、文盲,愚昧也好,文盲也好,我认为区户长具有符合自己地位身分的知识文笔,与其他平民相比还是超出几等,居于上流。如果今天每一个人的知识都能再提高一步,就会处于今天区户长的位置,区户长便会从他们中产生,成为更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样人民在社会中的权力会比现在大百倍。所以民间的学问未必都是高尚的,但愿人们扩大某些见闻,减少某些见闻,更关心一下社会上的事情。

测定人的智力进步程度,从地方的信件数即可略见一斑。根据邮政局的数表统计,明治9年7月到10年6月,全国邮政件数总计38321971件。其中东京局是15103000件,大阪局是件,京都局是461000件,爱知县965000件,青森局257000件。东京是国家中心,邮政件数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大阪居第二,京都居第三。仅就爱知和青森相比,爱知人口是1217000人,青森人口是473000人,再分别与其邮政件数相比,爱知平均每人8份,青森平均每人5.5份。即爱知县每百人中平均每年通信80次,青森县则只有55次。从这一实例中便可获晓“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今后,期望全国人民重视学问之道的学习,不断发展工商业。随着人事交往的繁多,通信件数会逐渐增加,各地邮政事业的发展会象东京那样繁盛。如前所述,30岁左右的人若没有条件进学校学习,可以向就近的同志请教或请求加入文学会,不一定非聘教师。互相用书信往来的形式研究讨论一些诉讼事宜,也是极为有益的。我已经鼓励有些人这样做,目前有的地方正在具体实施。说明任何学问之道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注重实际。

博取知识还必须勤勉治学,二者必须保持平衡。好高骛远,舍近求远,追求高深的学问而忽视基础,则会一事无成。这一弊病在学者中常见,往往沦为笑柄。更不用说普及他们所提倡的民权论问题。

最近有一位士人由京都来东京,到舍下造访。他是一位老成的洋学先生,以精通经济而着名,曾发表过不少有关内外财政贸易利弊的论文,谈话中涉及到货币之事,他慨叹金银货币的匮乏,认为京都和东京的不同之处在于因金币短缺导致价格昂贵,五天前离开神户时,那里的金币价格和东京的市场价相比,一百日元能差三日元。我对这位洋学先生的看法不枉加评论,只用一例便可证明他的疏忽。东京和神户有电报通信,运送货物的轮船每周至少往返一次。如果说一百元的金币有三元之差,那么用一封电报通讯买卖三万日元,则可获利九百日元。这对两地的商人而言,谁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可见京都、大阪、神户和东京的货币价格大体是相同的。这是常识,稍懂商业买卖实际情况的人都明白。而这位先生只懂经济的主义却不懂得实际情况,只能谈论天下之大计却不了解今日的财政,是一位不会运用知识和学问、脱离实际的人。打个譬喻的话,如同学过剑术的操作法而本会比赛,懂军事学的名人不会指挥作战一样,必然受到他人的轻视。而且,这一流的学者先生们如果作为民权论者中的一员,以社会的眼光来看,也必然被民权论的社会舆论所唾弃。

明治十一年(1878年)

(七)学问的独立

若探究学问和政治的目的,不外都是为了增进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学问不是政治,而且学者与政治家也不同。主要原因是学者所从事的工作与今天的社会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政治家的工作往往是些日常的人事活动。国家就好比人的身体,由学者和政治家共同来保护。政治家的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学者的作用则是教授养生之法。有史以来,智德不完善的人类社会就象一个人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会生病,承担治病任务的是政治家,这是一项很繁忙的工作。学者靠教授日常的养生之法来告诫社会,起到预防疾病、或者即使发病在早期就可及时治愈的作用。学问在这里起着很大的间接作用。例如以前《时事新报》社论说,我国正值开放初期,攘夷论盛行之时,一些洋学者靠说教西洋诸国的事情,不是教给日本人开国的养生之法,自然也不谋求根治日本的锁国攘夷之病。学问的效力虽然如此巨大,但学者直接参与当前现实事务却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的情况,世界古今也不乏其例,这和养生学专职医师治不愈病但不让病发展是一个道理。如果学问和政治完全分离,互不干涉,那么对整个社会及双方都是有益的。在西洋诸国就有执政者靠文学治国而为害于社会、饱学学者在政坛上被人嗤笑的先例。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重用了一些老儒,不但没起什么作用,相反不少人因不胜任藩士之职而丧身,这就是养生法和治疗法相混而造成的恶果。

学问和政治二者分离,对国家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今天的日本政治和学问分离,即文部省和工部省直辖的学校与本省分离。维新初期,有关百事待举,这本是统治者之事,实际上却在公私关系上失去了明显的分界。新规定的事业一切归于政府负责,如果工商琐事也属于政府,那么属于校方的应是在文部省、工部省中设立学校。

现在正值整顿十六年间的政事时期,若吸取欧美文明国家的经验,在政府中直接开设学校,招收学生,行政官既从政又教学,这在外国也是少见的,与我国现今的社会时势不符。本来做学问是不分地点和场合的,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但一涉及到政治社会的实际却不是那样,如前所述,国家的政事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实际情况,采取随机应变的政策。例如,为防饥饿要有救恤的准备,为防外患必备兵马,纸币贬值就补之以金银货币,贸易的盛衰由关税变化调节,等等。简言之,要重视政策的灵活多样性。如果国家的学校也纳入到行政部门,学风自然也要受政策所左右,随机应变的策略是政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政治家不应忽视的问题。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不易发生变化的。现在文部省制定的学制基本与政治没什么关系,如学校的教则,一般没多大变动。内容上重视智育、德育、学术以及体育的养生之法等,大概是学习西洋文明的结果。可以说这种学制是完善的。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学制的实施者既是行政官员又是教员;学则中对具体细则和基本的学风没做明文规定。这说明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是摆脱不了来自当前的行政束缚。行政的性质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校的精神、风气也必然随着发生变化,这就失去了学校的本色。主要原因在于政治是经常变动的(称为动者),学问则是恒常不变的(称为静者),要使二者同步,必然会出现弊端。如社会局势发生变化,青年学生便随意地谈论政治,读一些有关政治评论的报纸等等,对社会妄加评论。我反对这种做法。作为学者应以保持学者本色为宗旨,若行政官员干预学问,就不能不使人怀疑他们以学者身分出现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

行政的性质灵活多变,变动不居,忽静忽动,或走向极端,致使学问也随之变化无常。这就是学问和政治二者之间密切联系造成的弊病,也是我期望二者分离的缘由。

学问和政治二者密切联系之弊,不是我的发明。日本自古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却是分离的。远的不提,仅就德川时代而言,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三百个想都设儒臣之职对其子弟施以教育,儒臣很受尊敬,享受很高的荣誉,藩主称儒臣为师。尽管如此,其尊敬只限于学问的范围内。关于政治则不容许儒臣插手,甚至称他们为“穿长袖衣服的人”,和神官、僧侣、医师一视同仁,不准进入政厅,也不许和其他的士族交往。即便是德川幕府儒臣林大学头,其身分地位仅次于老中、若年寄,而在旗本之上席,但是在施政上却不具有丝毫权力,对国家大事只能通过政府机构提出咨询,充其量只是顾问。对此情景,有的人叹息地说,这是武人的政府,轻视文人之弊。我辈之见,与此完全相反,认为这正是德川幕府的一贯制度能得当之处,政府不论是文是武,如果允许掌管子弟教育的学者参与政事,则成为国家之大害。当时如果身为大学头的又兼实际的行政官,林家的党羽甚多,并善于评论,政府之中林家势力立即强大,形成林家的一政党;而其党羽的力量又不足以统治全国,反之将产生反对的敌对者。林家控制的官立学校提出一些政治主张;在实际执行中,无论是在首都的家塾还是在地方的藩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有反响,或服从林家或反对林家。靠谈论学问来直接传播政治主张,虽说不能与中央政府相对抗,但会达到全国混乱的局面。德川政府的统治始终没有出现这种弊端,不能不说是教育者与政治分离的功德。

有人说,学问和政治本来不同。理由是:在治学场所禁止谈论政治,不准大量阅读政治书籍,甚至应制定法律规则,使二者界限分明。

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例如应制定什么法则来检查监督治学场所?如果管理教育的学头是行政内部的人,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一律禁止学校学生谈论政治。对于社会上有些关心政治的时事评论家的言论,若不符合自身利益时,就禁止接受,这本身就含有反对和排斥其他党派的意味。例如,要禁止某件事,学生便从禁令中知道了应该采取的政治立场,口头说是不谈论政治,实际上还是给学问加上了政治的色彩。本来允许人们持不同的政见,但象法华宗的僧侣不提倡向众人诵经念佛,却不反对提出自家的主张,这便是法华宗教化的意义所在。对学生施以政治之外的教育,领导者持中立态度,禁止念佛却要人有拜佛的欲望,不信自家的宗教却又不许信别的。实际上还是强迫人们信仰自家的主张。他们给学校以读书、言论的自由,是想借学问的作用达到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如前所述,林家及其他的儒家之流象德川初期的天海僧正,曾宣称不干涉幕府政治,而有时却也参与政治,这不是偶然的。相反,象中国赵宋时代的“朋党之争”,近世日本水户藩中正党奸党的骚乱,都是教育家关心国政之先例。由学校的朋党涉及到政治,用政治党派的观点煽动学校的学生,其余毒波及整个社会。一些持有政见的行政官员统治着学校,要求学生按他们的意志行事,使各校之间因政治主张不同而互相敌视,他们却声称这与政事无关,只是学术上的争论,就象武术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一样,并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可是,学校中由于为政者的参与,致使各校间为了竞争之便,使其学派带有政治色彩以致变为激烈的行动,其恶果是不可估量的。这是值得治国者注意的地方。

多年之后在我国设立了国会,社会上也常有关于政党的传说。

设立国会之后,日本还没有任何公开的所谓党派的政治。虽然对设立之后的情况今天无法臆测,但对政事的主张却众说纷纭。政府象西洋诸国一样随时间推移不断更迭,政治方针也因此随之变化。当时全国的学校附属于文部省,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政府的方针一变,学风也随之附和,这是天下文运之大不幸。例如,政府当局担心一两年内会出现收支的不平衡,不敢提倡振兴贸易,这是忽视了发展生产、振兴工商之道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考虑振兴工业和经商之方略,鼓励对后辈青年进行工商知识教育。当听到外国政治局势动荡时,既要分析欧洲各国的形势,又要考虑东洋全局的形势。假如近邻中国某位大臣执政,便要思虑其政略是否会改变,为了防备不虞之患,就要做出周密安排,当务之急是加强战备振兴士气。学校教育也不应流向文弱方面,最重要是奖励尚武精神。在这种方针指导下,原想通过讲习工业商法来学习发展生产之道的学生,也摒弃经济书而研习兵书,萌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恰似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软弱而多变。分析一下一两年内贸易收支不平衡之原因,只不过是邻国大臣的更替造成的。在贸易往来过程中,政治家起很大的作用,他担负着制定政策的重任,因此,不能等闲视之。可是这种政策的变化却影响到近百年的教育。政治和学问相联系,当前者发生变化之际,后者也常常随之发生动摇,变化愈大,影响也愈大。举一例来看,旧幕府的江户时代设立的开成学校,教学组织相当庞大,可称为日本洋学的中心。一旦幕府垮台,学生和教员立即流散四方,学校为之一空。虽然东征的王师不想毁灭开成学校,但是日本的洋学却和幕府一起覆灭。

究其原因就是开成学校由幕府所设,与当时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言之,开成学校同幕府的朋党有密切联系,学生和教师自身也都是其党派的成员。

这些人忘记了学者的本分,被世界形势变化所迷惑,只顾眼前之利害,而东奔西走,有的宣言“勤王”(江户末期拥护天皇亲政的政治活动),或口称“佐幕”,以学者的身分做政治家之事,这真是罪过。

当时如果开成学校与幕府政权分离,脱于政治之外,真正做到无偏无党,教师也是有胆有识、特立卓异的学者,就不足以害怕东征的骚乱,就会在枪林弹雨中坚持治学,以续文脉。正因为学校组织不健全,学者文弱无力,才呈现出这种丑态。维新之后文部省的设立,使日本的学问复苏,但中间前后数年有一段空白,这真是学问的一大不幸。虽然今天的政府与幕府不同,社会没有动乱,但是政治和学问搅在一起是有害无利的。古今有过教训,这是不可掩盖的事实。又如维新初期,神道者想为社会做些工作,其功德还未表现就发生排佛运动,禁止神佛同居,刺伤了苦心追求僧侣生活人们的自尊心,全国神社佛阁的壮观美景遭到破坏,直到今日仍冷冷清清。这是人们不解神道亦是一种学问之故。治学允许有自己独特的主见,这种主见可与其他学派不同,甚至相互竞争,以致达到相互敌视。但与政治却毫无关系,应靠各学派自身思想影响的大小来发展自己。王政维新之际,学问在很大程度上靠近政府,依赖政权,轻率地任意活动,产生了与学问不相适应的波及全国的大变动。应该说这是学问和政治相互密切联系造成的弊端。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文化娱乐

    教师公文包-文化娱乐

    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游戏、魔术、戏法、戏剧小品、晚会活动、棋类弈法等。
  • 亲情满屋

    亲情满屋

    真的,“回报”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石鼓文诠释

    石鼓文诠释

    在石鼓身上,记载着鲜为人知的秦人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首先,石鼓文字是“金文之嗣”,是“小篆之祖”,是秦统一文字依据的母体。它承载着中国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校本教研”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一项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校本研究呢?由于校本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校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教育研究方法类群中的一些适合学校坏境、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本书就是为教师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校本教研提供方法支持而编撰的。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热门推荐
  • 神探废材太子妃

    神探废材太子妃

    刑警队神探女警陆沉香,被劈腿前男友反绑双手沉海。再醒来时,穿越成了异世废材公主。被某肤浅莽夫退婚、被恶毒姐姐哥哥设计、被后宫小妈陷害、被岛国妖冶暴君利用、被魔妖余孽追杀……还好脑子够用,照样应对自如宫斗、照样潇洒行走江湖……照样有个腹黑开挂的太子爷倾心。第一次见面,就霸道地命令:“叫我夫君。”夜夜吹了她迷魂香,说只有搂着她才会睡觉第二次见面,就逼得未来丈母娘差点暴走:“你女儿只能嫁我。”第三次见面,就扑过来亲上一口:“他们毁我八年,你须还我一生!”
  •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这是一本献给渴望探索新世界的青少年读者的百科全书。全书用通俗浅显的文字诠释出丰富而精彩的万千现象,让青少年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一个乐趣无穷、充满未知的知识世界。囊括天下万物,浩瀚无边的宇宙天地,精彩纷呈的地球故事,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有趣深奥的自然科学,日益发达的高新技术,曲折生动的人类历史,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示自然科学的神奇,探索人类社会的奥妙……
  • 男神溺宠:小萌妻

    男神溺宠:小萌妻

    第一次见面她就嚷着要嫁给他,长大后如愿以偿的嫁给了他吧!她却有些不乐意,嫁给他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嚷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离婚,离婚,离婚。”结果他把她逼退到墙角,把头埋在她的脖颈,贪婪的吸允着属于她的香味,浅浅的低笑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要和你生孩子,我要和你生孩子,我要和你生孩子。”婚前她总想着如何嫁给他,婚后她总想着如何离婚。婚前他总想着如何躲开她,婚后他总想着生个孩子。
  • 异世回忆

    异世回忆

    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人穿越异世经历种种历练,见证无数真情与背叛,过程让人不堪入目,回到现世后的回忆录!注:真实故事改编,剧情情节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 任重道远:双脚踏平坎坷路

    任重道远:双脚踏平坎坷路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准确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把握命运——自信笃行,成竹在胸;淡定沉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瞻远瞩——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等。
  • 顿悟

    顿悟

    本书分十章,从禅宗、彻悟的角度来解读“顿悟”对生活和心境的帮助和理解。语言充满禅意,洒脱随性中包含机锋,简单的佛教故事中包含中无尽的人生哲理。
  • 傻夫夺妻

    傻夫夺妻

    她竟穿越成了一个病弱连连病秧子,良药苦苦抱罐子?老天玩笑开大了,她忍!亲爹不疼后娘不爱的嫡出女?男尊女卑门鬼思想,她再忍!兄弟姊妹下人丫鬟都能能骑到她头上拉屎撒尿?她还忍!但是要她嫁个傻夫让人笑,她是坚决不忍!
  • 天命之界

    天命之界

    万年劫、万年现、万年掌控一朝变;万年生、万年死、万年宿命绝于此;超越生死、改写轮回、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众生醒、一念众生灭;掌控时间、操控空间、只在一息之间、一息天空笑、一息大地哭;看一个先天血液、体质、生命不足的少年、看一个先天被诅咒的少年;如何打破宿命、冲出规则、如何越己、越天、越道、越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规则我自主、我命轮回我掌控!
  • 锁红颜

    锁红颜

    月光浅浅的撒着,现在,已经入夜了,那洋洋洒洒的月光还是那样,给如梦如幻的感觉,月亮冰盘似的悬在空中,再加上深蓝色的天幕点缀着的三两点寒星,把整个夜衬托得格外的静谧,清幽,以及萧瑟。
  • 帝宰

    帝宰

    我有一个妹妹,她是我的肋骨,也是我的逆鳞。我有六个姐姐,她们分别掌管六界。大姐是魔王,二姐是神上,三姐是仙尊,四姐是妖皇,五姐是鬼姬,六姐乃是女娲后人。只不过,我不小心将她们都弄丢了,所以我要一个一个将她们找回来。宰不斩(主角):“集齐六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可以召唤神龙吗?”宰不纯(作者):“你已有神龙了啊!你若将她们集齐,我便给你一本撩妹宝典和一部御姐神功!”宰不斩:“我想要老婆啊!”宰不纯:“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宰不斩:“神经病!”宰不纯:“有种再说一遍!”宰不斩:“神经病!”于是,宰不纯提笔写道:“宰不斩,卒,享年23,未婚!”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