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吴央对赵构萌生禅位的念头,连住哪的问题都着手准备了,大感不妙。于是在微服参观了“御街夸官”,返回紫萼轩后,心情沉重、闷闷不乐。她不是不想,让赵构轻松地度过后半生,而是担心后来人,是否能够胜任。虽然,对继任之君,她可以扶上马,再送一程,再后呢?再后,有皇后成为太后,她自然不能、也不想再管。赵构在位,她可以幕后启发与点拨一二,自然说不上“干政”。对于后来之君,那是子辈、孙辈,甚至曾孙辈
“近年,军费不是在逐年增加投入吗?以后,再加大国防费用好了”
吴央思绪纷扰,赵构何时来到身边都不知道。这家伙,一来就涉及国防问题,是不是之前提到完颜亮,可能已经筹谋南侵,不安了?或者,因为她在回来的路上,反常地沉默,引起他担忧了?然而,国防问题,不可回避。
想到这里,吴央凛然道:“给钱,就管用吗?不客气地说,我军如今战斗力,几乎与宣和、靖康之年,差不多了,恐怕不堪一击。”
“你,危言耸听了吧。”赵构不虞。
“呵呵,秦桧把政大十几年来,卖官鬻爵提用的那些军头,懂军事吗,打过仗吗?军营的松懈与散漫,快赶上我在磁州宗泽军营所分析的境况了。”
见赵构不吭气了,她接着道
如今,西线不算,将帅中只有杨存中,上过战场,而曾经对决于主战场的,恐怕就剩下刘锜了。刘锜不仅已经年高五十有七,还是魏良臣建言,“刘锜名将,不当久闲。”陛下乃命其知潭州,加太尉,复帅荆南府。朝廷算是,有此一路军防。其他呢?
原岳家军,早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张俊部将田师中、王进之流,给糟蹋光了。田师中的妻子本来是张俊的儿媳妇。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由于这层关系,田师中见到张俊就称呼为“阿爹”,委实是把肉麻当有趣。
原刘光世部将王德,也算骁勇善战,遗憾,已经逝世。
原韩世忠部将,解元(人名),与绰号王黑龙的王盛,已经前后逝世,剩下一个王权统领建康府大军。可是,我敢说,他就是庸将一名。其人品,无非蝇营狗苟之徒。
国防重地西线,一代名将、名臣吴玠、郑刚中、郭浩逝世后,吴璘所部的杨政、王彦,姚仲三大将,肩负西线镇守要隘。一如既往,挪动不得。
有幸的是,陛下于黄天荡战役后,果断创立了朝廷水师,并且规定水师独立,由陛下亲自节制。于是,在十年的皇城建设,每年都需要大笔银子的前提下,我私下吩咐水师都统李宝,权宜行事,以水师养水师,并因之发展壮大。所以,海战这一路,陛下可以略为省心些。
至于陆军中,次一等的统制,傅选,李山,郭青、成闵、赵密之流,是否可用,只有等战场上见分晓了。
战场御敌,靠的是将领。以上说的,就是将领情况。再说军心、军纪。绍兴22年的虔州军乱,陛下应当记忆犹新吧。虔州,也是在此后改名赣州,虔化县改名宁都县的。虔州乱军,与讨伐军乱的各路军状况,便可略见我军军心、军纪之一斑了。
如今,吴璘、杨政、田师中,成了陆军三大将,同日被升为太尉。吴璘、杨政自是没得说,而田师中,希望陛下不可指望。
总之,除西线军、刘锜军、海军外,节制三衙军的殿帅杨存中,几乎就是陛下的唯一指望了。而三衙军的战斗力如何,恐怕也是有待考察。
须知,我朝子民得以休养生息,金朝也一样。而我军水师得以发展壮大,女真水师也同样在发展壮大。是故,陛下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吴央说到这里,赵构亲自为之斟茶。
赵构握着她的手道:“我的央央,你不是监军,还是监军啊!怎么比我还了解我军军情。我清楚了,今后会注意的。再有,以后你我单独相处,不许称我陛下。我不舒服,也不习惯。”
“知道啦,这不是臣妾与陛下谈正事嘛。哦,我与君上谈事。行了吧?”
“你说完颜亮,将朝廷南迁,都堂倒是有议此事。”
“是啊,金国迁都燕京,估计还会以汴京为行宫。一旦他驻跸汴京,就准备迎战吧。所以,要未雨绸缪啊!”
“有你,真好!”赵构,无限感慨之神情。
“呵呵,我是你的望远镜呗。”吴央打趣道。
“望远镜?”赵构惊愕地,瞪大眼睛。
吴央,拿起一张厚点的纸皮,卷成一个圆柱,示范给他看。道:“你试试,看窗外某个点。比较一下,是否可以望得远些。”
赵构起身,走到窗前,照做道:“嗯,是可以看得远些,而且更清晰。”
吴央伸手搂着他道:“真正的望远镜,镜片是经过聚光处理的玻璃。所谓玻璃,有点象我为太后磨制的水晶镜片。但玻璃不是水晶石做的,而是一种石英矿砂冶炼的。”
“矿石冶炼的,一定很难。”赵构,本来想说,为他做个望远镜,所以先试探。
“我自然是可以试验出少量的玻璃,但玻璃,并非中国发明。凡事,不可超越时空太多。你要知道,但凡我做出什么,市面上就会传扬开来。希望你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玻璃,将来海外的埃及人会产出玻璃,自然就会传到我国。届时,我再为你做些防风灯、望远镜什么的。”
赵构听懂了,超越时空太多,会出意外。赶紧转过身,反拥她紧紧的。道:“我知道了,凡事,要顺其自然。你要好好的,这个最重要。”
于是,两口子坐下来,谈论金国,谈论完颜亮。
宋廷帝与后,谈论完颜亮迁都的事情。金廷完颜亮,已经迁都完毕。
完颜亮夺位后,于次年就酝酿着迁都。
1115年,金太祖完颜旻。阿骨打,建立了金国。此后,经历了完颜晟。吴乞买,完颜亶。合刺,这三任皇帝。除了阿骨打建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范围),后继之君,大多在行都西京云州(大同),而到了完颜亮。迪古乃,干脆把京都迁移金国的腹部燕京。
“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完颜亮,将养育女真各部落的白山黑水,抛在了身后,所有女真贵族,全部南迁燕京。这些贵族们到了燕京后,使他们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大赞完颜亮英明。
他们认为,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完颜兀术去世后,完颇亶无法控制政局,于是迁怒于皇后与大臣,搞得天怒人怨。还好完颜亮拨乱反正,稳定了大局。完颜亮,经历了大定(完颜亮的第一个年号)年间的励精图治,使女真统治固若金汤。
历史,就是这样,横说横有理,竖说竖有理。
海陵王完颜亮,金朝第四代最高统治者,女真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其主要功绩,一是改制,二是迁都。
金国的官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这一改革的最主要人物,当数完颜亮。他在其父完颜宗干,进行过一系列朝廷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深化与完善。
完颜亮,将“三省六部制”改为“一省六部制”,确立了“一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如是,机构精简、效率倍增、协同共事、互为制约,更加有利于君主集权制。
他最为杰出的重大举措,就是把金朝的统治中心,自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城南白城)南迁燕京,称“中都”。这一果决的迁都之举,在女真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之前的辽国,也有将燕京作为京都之一。但辽朝,只是把燕京作为陪都,并没有真正在这里建都。真正在这里建都的,不始于辽,而始于金。
公元1151年,阴历四月,完颜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诏预备迁都燕京。
他在诏书中,说明了迁都的理由。
他说::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区(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统治未稳,边防未宁,法令未具,所以设临时机构加以镇守,但那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北方民清而事简,南方地远而事繁,地方官员要向会宁府上京请示各项事宜,往返一次费时半年。不如迁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势冲要,便于控制四方。
完颜亮,没有说出的另一个迁都动机,是由于他系政变篡位,很多豪门势族不拥护他。他想换个环境,以摆脱敌对势力的牵制。
为了贯彻迁都的意图,完颜亮还亲自向官员们,做说服工作。他对一个叫梁汉臣的官员说:“我栽了200棵莲花,都没有成活,这是什么原因?”
梁汉臣,心领神会地回答说:“自古江南为桔,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栽,盖地势也。上京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
于是,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在莲花池栽种了大量的莲花(今,北京还有莲花池这个地名和遗迹。)
为了建都燕京,完颜亮派官员梁汉臣、张浩、蔡松年等,征调军队40万人,工匠民夫80万人,到燕京营建宫殿城池。还派画工,到北宋故都开封,测量描绘北宋宫殿,呈完颜亮审阅批准,依样仿建。营建宫殿的木材,取自真定府(河北,正定),营建城墙的黄土,取自涿州(河北,涿州市)。
“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州至燕京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就是说,自涿州至燕京运土的方式,是用大批民夫排成人墙。可见,运土的规模与方式多么浩大与奇特。
完颜亮,为加快建都进度,曾多次赏赐工匠民夫。仅1151年阴历八月那,就,赐每人帛一匹,合银一两。
工匠民夫们因劳累、瘟疫死亡的也为数甚多。在完颜亮的严厉督催下,上百万军民工匠奋力劳作,只用三年时间,燕京新都的宫殿城池,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