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100000501

第501章 战争(中)

“那,那就有些麻烦了!”黄老歪没想到金元成色太好了,反倒成了一个大问题。愣了愣,犹豫着说道:“咱们大总管府治下各地除了太平路之外都不产铜,而太平路刚刚打下来没多久,铜矿和铁矿都刚刚恢复,产量远远供不上消耗。眼下的铜料来源主要靠四下收购,而造炮和造枪也要用到大量铜材.....”

“何不直接带些金锭过去?反正一样能当钱使!”第二军团都指挥使胡大海显然是个外行,开口就提了一个冒失的建议。

受到他的提醒,兵局和留守扬州的将领们,纷纷开口,“是啊,拿些金子去不得了么。何必让外人占咱们的便宜!”

“金子又好带,又好用。没必要造成金元,白费力气!”

.....

“嗯哼,嗯哼!”户局副主事李慕白大声咳嗽,打断了众人的吵嚷。然后先偷偷朝帅案后看了一眼,再小心翼翼第提醒道:“各位将军有所不知,大总管的初衷是,是让沿江各地的百姓,尽快,尽快习惯使用咱们、咱们的淮钱!”

事实上,他也跟胡大海等人一样,弄不太明白金币和金锭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别。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站出来重申自家主公的思路。因为在赵君用麾下的那几年,揣摩上意就是当官的必备技能之首,不由得他不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嗯!”胡大海也朝帅案后的朱重九看了一眼,沉吟着坐了下去。这次带领第三军团回扬州休整,他发现自己对大总管府里的很多地方都变得越来越不适应。非但在跟同僚议事时总是满头雾水,跟自家主公之间的关系好像也疏远了许多,很难再像原来那样总能找到机会坐在一起没大没小的说一些疯话。

“是我想试一试,能不能尽快建立咱们的货币信用体系!”察觉到胡大海的困惑,朱重九放下手里的钱币,笑着解释。“简单点说,以前老百姓觉得咱们是反贼,朝廷是正朔。但咱们的钱好,一个顶一个花,即便朝廷严令禁止流通,但老百姓揣在口袋里依旧觉得比朝廷的交钞和小平钱踏实,依旧会偷偷地用。而反过来,朝廷的钱越铸越次,钞不如纸,一吊小平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蒙元官府还总是逼着老百姓使,还总是强买强卖。用不了多久,老百姓就会觉得,咱们淮扬比朝廷更讲信誉,更值得他们信任。那样的话,即便咱们的军队没打过去,当地百姓对咱们也会有好感,觉得咱们肯定比朝廷强。慢慢的,就有有人觉得,改朝换代对大伙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至少,他们手里的钱还能当钱花,不会头天能买一只羊,第二天就只能买一把羊毛!”

“哈哈哈.....”这个比方实在太贴切,令议事厅内许多人都大笑失声。

在起义之前,大伙几乎都吃过蒙元劣钱的亏,对其所犯下的各种恶行都记忆犹新。特别是纸钞,官方规定每贯纸钞换铜钱一千文。而实际上,五百贯纸钞拿出去都换不回一斗米。而因为含铜量越来越低的缘故,官府所铸造的小平钱在民间的口碑也极其差,通常被称为黑钱,黑心钱,被接受程度连前宋末年的咸淳元宝都不如。

“原来大总管是想让全天下的百姓自己分辨,到底谁是官,谁是贼!”胡大海虽然依旧听不懂什么是货币信用体系,但对朱重九此举的目的,却立刻了解了个清清楚楚。

“胡将军所言甚是!”朱重九笑了笑,得意的点头。“前一段时间外边对咱们的风评,朱某也隐约听到了一些。朱某写不出那么好的文章来,也没功夫跟别人打嘴皮子官司。所以干脆拿出些干货,让老百姓自己选。看他们是相信某些人的信口雌黄,还是相信自己拿到手里的东西!”

“哈哈哈.....”户局、工局、军情处和内卫处的官吏们闻听,忍不住又大笑出声。

因为在《荆州盟约》中,大总管府公然替淮扬商户撑腰。惹得四下里骂声如潮。非但是铁心效忠蒙元的无赖文人对淮扬口诛笔伐,就连一些号称隐居山林,一心治学的名士、大儒,也纷纷跳了出来。或者赤胳膊上阵,或者发动其门生故旧,朝着淮安大总管府痛泼脏水。

一时间,大总管内部人心浮动。很多官吏认为当初大伙过于急功近利,不该对吴良谋和于常林等人表示支持。更有甚者,还试图劝说朱重九毁掉盟约,追究几个主导者的责任。

谁料向来从谏如流的朱重九,这次却又难得独断专行了一次。非但驳回了毁约的提议,并且立刻宣布,大总管内部停止对此事的争论,任由外界评说。随即,又动用大总管府和淮扬商号的所有力量,给第五军团提供全力支持。

而支持的方式之一,就是向荆州附近的各路各州撒钱。用淮扬新铸出来的金、银、铜、铁四种新币,收购各地的粮食和各类特产,同时低价向上述地区销售淮扬所产的棉布、丝绸、农具以及各类生活用品。

因为在座某些人当时心怀抵触,再加上准备仓促,所以这一招施展得极为简单粗暴。几乎就是淮扬商号的货船,满载着四种制钱逆江而上,通过在当地的关系商户,以及军情局撒出去的细作,对着地方大砸特砸。铜臭之气,令沿江两岸的士绅名流无不掩鼻。

但十几船‘阿堵物’砸过之后,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非但荆州附近的百姓对淮扬的印象迅速逆转,连沿江的其他地区,淮扬大总管府的形象也大为改观。

一片热闹的欢笑声中,中兵参军刘伯温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当初吴良谋炮制《荆州之盟》,用军队给商贩背书时,他的反对最为坚决。过后四下里山雨欲来,他也是力主大总管府收回盟约,并对吴良谋施加惩处的总源头。如今事实却证明,读书人和士绅们的口诛笔伐,在大总管府的真金白银面前,根本无还手之力。让自诩深谋远虑的他情何以堪?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工局可以在金元里多掺些铜,降低其成色!”根本没人注意到刘基的落落寡合,一名吏局的官员站起来,大声提议。

他的提议,迅速被一阵反驳声给吞没。“不成,大总管说的是,信誉,信誉第一。”

“对,咱们宁可以后不再造金元,也不能自己毁了自己的名声!”

“金子和银子的比价一直在变,谁知道哪天,就又落回一换十!”

“甭说一换十,一换八的时候,我都遇见过!”

......

也不怪大伙兴奋过度,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想过,原来还有不出兵就打击敌人的办法。这太符合传说里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了,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仿佛是孙武在世,诸葛重生。

“眼下市面上,一两金子能换几两银子?一直是这样么?大概多长时间变化一次?”朱重九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敲敲桌案,把话头拉回正题。

“不一定!”内务处主事张松对此颇有研究,从座位上站起来,拱着手回应,“眼下咱淮扬差不多刚好是一兑十一,湖广那边大概能到一兑十二。但广州路和泉州路等地,因为海商云集,金价反而要低得多。一兑十、一兑九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没人到广州和泉州拿银子换金子?”朱重九听得奇怪,忍不住低声追问。

他记得在准备制币之初,张松就跟自己提醒过银价的波动问题。自己之所以在银元之上加铸了金元,也是为了稳定货币而打算。谁料实际操作起来,依旧没能完全将问题解决掉,至少把金币买回去重新回炉这一招,让大伙都始料未及。

“启禀主公,微臣以为,原因至少有三!”张松虽然以前在蒙元那边是个大贪官,但无论智力还是反应速度,却都属于一流水准。稍作斟酌,便条理清楚第给出了答案,“第一,金银比价波动不定,除非事先有准备,否则未必来得及。第二,便是因为路途上不安全,官府、绿林都得打点,得不偿失。第三,就是泉州、广州的贸易,事实上都被当地的大户把持。外人一头扎进去,轻则赔得血本无归,重则连命都会丢掉!”

“你是说泉州的蒲家和广州的麻家?”朱重九的眉头跳了跳,双目中快速闪过一道寒光。

“正是!”张松又拱了下手,大声回应。“事实上,这两家都是色目人,非我族类。蒙元朝廷只管让他们包税,从没管过他们在地方上如何胡作非为。”

“嗯——!”朱重九点点头,低声沉吟。关于泉州蒲家和广州麻家垄断海贸的事情,他曾经多次从沈万三嘴里听说过。大总管府之所以冒险将线膛炮卖给沈万三,打得也是让沈家去牵制泉州蒲寿庚家族的主意。但从目前的结果上看,沈家的发展重点,显然不是跟蒲家争夺海上贸易路线上,而是全力经营三佛齐,试图海上立国。所以将来对付蒲、麻两家的事情,依旧得由淮扬大总管府自己亲力而为。

正沉吟间,却见逯鲁曾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主公,老臣以为,即便有人大肆收购金元,我淮扬依旧不能停止铸造。一则,主公此举所谋甚远,不能半途而废。二来,以眼下的金银兑换比,咱们大总管府会吃一些亏。但银价不可能永远这么低,只要它慢慢高起来,就能保证收支平衡!”

“善公所言甚是!”朱重九笑着挥挥手,示意逯鲁曾坐着说话。“不过.....”

迅速将目光转向于常林,他低声问道:“户局所存的金锭还多么?假使铸造金元一直像现在这种赔法,还能支撑多久?”

“这......?”于常林低下头,想了好一阵儿,才给出答案,“启禀主公,户部存金甚足。假使金银兑换比一直不变,至少也能支撑个三五个月乃至一整年。只是如此一来,其他方面的支出恐怕就会受到影响。毕竟只有今年下半年我淮扬没大肆向外用兵,而往年却无一日不闻战鼓之声!”

“嗯——!”众人闻听,几乎同时低声沉吟。

淮安军兵锋之利,堪称天下无双。但淮安军打仗时的开销,恐怕也是天下第一。所以大伙必须居安思危,存在足够的钱粮备战。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就把老本儿都花在别的地方。

“嗯!”中兵参军刘伯温,也低声沉吟。但是抬头看了看众人的气色,他又咬着牙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给咽回了肚子里。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去年一时没忍住,明珠暗投。虽然再想抽身已经来不及,但至少可以学一学当年的徐庶,终身不为曹阿瞒再献一谋。

“伯温,你可有良策教我?”朱重九很敏锐地看到了刘伯温的神色变化,主动向他咨询。

“微臣,微臣没有,微臣不通此道,所以不敢妄言误国!”刘伯温的脸色瞬息数变,但最终还是决定不继续跟大伙“同流合污”。

“不妨,咱们这里,向来不会因言而罪人!”朱重九摆摆手,和颜悦色地开解。“你慢慢想,什么时候有了办法,随时可以说出来。哪怕说错了,也没人会追究。”

刘伯温闻听此言,心里又是一阵波涛汹涌。凭实而论,朱重九对他的确不薄。即便当年他拒绝了大总管府的招募,对方依旧待之以礼,甚至主动拿出钱财,资助他在扬州开办书院,传播先贤之学。

而在他决定加入大总管府之后,朱重九待他更是亲厚有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他提拔到了参谋本部中第二高的位置,仅仅低于老榜眼逯鲁曾。

只是私恩归私恩,朱重九的治国理念,却跟他的想法格格不入。最初之时,他还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可以与章溢等人联起手来,将主公拉回正途。却万万没有料到,大伙都低估了朱重九的固执。虽然表面上他仿佛从谏如流,实际上,此人一直在他选定的邪路上加速狂奔,任大伙都筋疲力竭,甚至粉身碎骨,也不可能令他偏离一丝一毫。

同类推荐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秦战天下

    秦战天下

    说我暴君也好,说我战争狂也罢,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将在大秦铁骑下颤抖,帝国龙旗将会插遍每一个角落……
  • 梦想天国

    梦想天国

    作为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低矮破败的城墙似乎根本阻拦不住波澜壮阔的历史之轮,因此我们的故事自然要从此地展开!“去吧!孩子,耶路撒冷不但有荣耀与财富在等待着你,那里也是世界的中心,是救赎之地!”
  • 戎马天涯

    戎马天涯

    以隋末唐初为历史背景,结合江湖武侠风格,塑造了一个快意恩仇的历史武侠故事。本书男主人公李世民十六岁雁门救驾,以连环三计智退突厥始毕可汗数十万大军,锋芒出露,自此展开了他传奇的一生……有英雄的地方就有美人,本书也不例外:气质出尘容颜绝世的长孙无尘,清丽绝美武功卓绝的苏小诺,心狠手辣妖娆美艳的南宫瑾,英姿飒爽敢爱敢恨的阿史那澜,乖巧温顺俏丽可人的初夏,她们又将与男主人公演绎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 群雄逐鹿之大明王朝

    群雄逐鹿之大明王朝

    历史教授李行意外身死,投胎和朱重八成了发小,从此追谁朱元璋转战南北,纵横沙场......王朝初建,天下已定,还让历史重蹈覆辙吗?一丝怀疑,一场矛盾,几许恩怨,一场强权之争已在所难免.......
热门推荐
  • 狐变之千年雪狐

    狐变之千年雪狐

    不闻不问不代表忘记,不争不夺不代表放弃,我只是在角落里,看这潮落潮起。
  • 我的双胞胎董小姐

    我的双胞胎董小姐

    沉睡了千年的身体,终将在这一刻苏醒,不该属于这里,却冥冥之中遇见了你,那好!让我告诉你,世界和我爱着你……异族的海风降临校园,将会掀起怎样神秘的面纱,此时他正缓缓的睁开了眼!
  • tfboys校园恋上

    tfboys校园恋上

    tfboys在校园遇见三个女孩,在这之间会发生神马是呢
  • 穿越之乞丐公子追妻记

    穿越之乞丐公子追妻记

    一场大火,前尘恩怨尽灭。恍若梦醒,她带着记忆新生在陌生的古代,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百般疼爱。本以为自此便是幸福美满,奈何天不遂人愿。一块古玉,牵扯出宝藏与武功秘籍的秘密,一场惊天阴谋悄然而降,两个家庭支离破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玄天炼妖师

    玄天炼妖师

    世道苍茫,强者为尊,亦或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修仙世界。来自弑仙大陆的少年,冲冠一怒为红颜,屠尽天下妖修,以杀证道,且看他如何逆阴阳,掌乾坤,握轮回,走出属于自己的仙家大道。这是一个“我不仁,以妖为刍狗”的故事.........
  • 魏晋女子风云录

    魏晋女子风云录

    【片段一】夏侯玄抬眸便瞧见菡惜如黑玉般晶莹透亮的眼眸正莹莹的看着自己,那不点而朱的小樱瓣开合之间一股淡淡的奶甜香渐渐弥散在鼻翼两侧,让夏侯玄有瞬间的迷眩,“好,我们的秘密。”“呵呵,太初哥哥怎么变成呆子了。”菡惜看着微微有些呆愣的夏侯玄,巧笑一声,似是发现了新乐趣般,伸出玉珠般的食指正中点在夏侯玄的眉心处。“不过即使呆了,太初哥哥还是依旧漂亮。”“你个鬼灵精,我是男儿,怎可说漂亮。”感受到眉心温热的触觉,回过神的夏侯玄撇过头,躲开了菡惜的手指侵袭,遂又快速报复性的捏了下菡惜精致可爱的小鼻。……
  • 青春笑着忧伤

    青春笑着忧伤

    青春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时光,谁没有青春?那你的青春是怎样走过?是否也深刻到让你用余生去缅怀?这篇文章将带着穿越到当初那个最纯真的岁月里,重新领略那时的张扬、那时的迷茫、那时的笑容甚至那时的忧伤……
  • 湮魔志

    湮魔志

    宗派林立,妖魔并起,巨族横行,功法纵横。荒山枯洞,走出一名少年,身入险地,命似磐石,乱魔地,震荒原,中州界,谈笑间动地翻天。
  •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本书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受挫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容易吃亏的原因,借鉴、总结出了近100条人生经验,以帮助厚道人开创人生的新境界。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东方战争(1200~1860年)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东方战争(1200~1860年)

    本书是引进英国斯派尔蒙特出版公司出版的FightingTechniquesoftheOrientalWorld.AD1200~1860,经一年的精心翻译而成本卷运用彩色和黑白图片描述了自13世纪蒙古扩张时期起,到19世纪中叶中英鸦片战争时,东亚地区军队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技巧、武器与装备,探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赢得战斗所需要的战术和战略,并阐述了体现当时先进技术的武器是如何改变了战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