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廊挂着英文招牌叫TWINSISTER,似乎和酒店名有点关系。发廊里顾客不多,柜台前是一个胖胖的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李桥觉得奇怪,珍妮特是亿万富翁的妻子,怎么会跑到一家看上不太高档的发廊来烫头发。李桥走了进去。
“理发吗?”那小伙子站起来说。“理发。”李桥答道。“你要染头发吗?”小伙子问。“让这些白发留着好了。”李桥说。
小伙子把一个尼龙绸黑斗篷围在李桥身上,把他交给一个专职洗头的姑娘,先洗了头,然后才坐下来给他理发。“我以为发廊是一对漂亮的孪生姐妹主持呢,没想到是一位漂亮的太太和一位漂亮的先生。”李桥说。“谢谢夸奖,你是听说我们发廊才来的吗?”小伙子问。“我住在这家酒店。”“我们这间店是买来的,大概是跟着酒店的名字叫吧,前任店主也不是两姐妹。”小伙子说。“如果我太太想到这儿做头发需要预约吗?”李桥问。“要预约。你在柜台上那个绿皮儿预约本上写下你太太的名字就行了。”
这时又进来两位顾客。
李桥走到柜台前翻了一下那个预约本,翻到今天,就是八月十六日那页,看到窦珍妮的名字。他拿出二百元交了钱,顺便拿出从道尔顿那儿拿来窦珍妮的照片说。
“你看,就是这位太太介绍我来这儿理发的,她是我太太的朋友,上午还来了呢,你认识她吗?”李桥把照片拿到小伙子眼前。“你随身装着你太太朋友的照片?你不是住在这家酒店的吗?”那小伙子不相信地笑着说。“当然,她也是我的朋友。”李桥大言不惭地说。
“阿月,你过来看看。”那小伙子喊道。
那女人走到跟前看了看那张照片摇摇头。“我朋友,你认识吧,上午还来做了头发。”李桥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女人。”那个叫阿月的女人嘟囔着回到她的椅子上。
离开发廊,李桥从大堂正门出来,站在酒店门前,望着街两边一家家服装店、纪念品店、鞋店、皮包店、摄影器材店……正犹豫着要不要拿着照片一家一家去查问,这时一辆红色的出租车停在尖沙咀两姐妹酒店门前。一个手里拿着照相机,金发碧眼的美女推门从车上下来,李桥眼睛立刻一亮。司机和门口的侍应生立刻上前帮着卸下刚刚从商业区采购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那个金发美女走上台阶,并不急着进门,她四下看看,突然转头对站在一边的李桥说:
“可以帮我在这儿拍个照吗?”“愿意效劳。”李桥受宠若惊,立刻接过照相机,对着那美女连摁快门,
然后转身推开酒店门,把那个金发美女让进来。“谢谢你帮我拍照。我是玛丽安,从意大利来。”“很高兴帮忙。我是李桥,也住这家酒店,从澳大利亚来。”李桥用英语答道。
玛丽安指着接待台后的两位姑娘穿的白色旗袍,问李桥:“这是什么裙子?真漂亮。”“这是越南旗袍。这家酒店好像和越南有点关系,你们是越南人吗?”
李桥问接待台后的姑娘。“我是香港人,不过我们酒店有好几个员工是越南裔呢。”“这是家越南人开的酒店?”“我们打工仔哪知道这些,不过这家酒店是越式的。我们从没有见过老板,听说老板是外国人。”接待小姐用英语回答道。“我是903房间的李桥,请问有我的信件或者留言吗?”李桥问另一个接待员。“对不起,没有。”“娥小姐在这儿工作吗?”“哪个娥小姐?这儿有三个名字中有娥字的人,大堂经理阮娥英,洗衣房的林月娥,还有六楼清洁员赵娥,你找哪个?”“阮娥英小姐在吗?”“她正巧出去了,要不要给她留个话?”“谢谢,不必了。”李桥四下看了看,玛丽安小姐已经不在柜台前了。“玛丽安小姐呢?噢,已经走了。”李桥自言自语地说。“她是你的同伴?她住904房间,你的邻居。”柜台后的姑娘说。
李桥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检查邮箱,没有娥的消息。娥是谁,李桥为什么要找娥呢?
原来,李桥是悉尼一个颇有名气的华裔自由记者,喜欢对重大刑事案件跟踪调查,经常在报章发表与警方相左的意见。前几天,他收到香港著名的道尔顿集团下属国际金融证券公司副总裁珍妮特·窦的信,请他参加一个湄公河流域经济开发研究项目,为期半年。李桥大学时的专业是越南语,读研究生时选的是东南亚经济,毕业时到越南做过一次人口迁徙的田野调查,出版了一个小册子,但以后十多年就再没有涉足这个领域。没有想到时过境迁,居然还有人记得这本书,竟然恭维他是这个领域优秀的专家,他的书对湄公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准确的预测,还给他一份优厚的无法拒绝的报酬。
是谁还记得这本书呢?如果没有这封信提醒,连自己都忘了。另外,这封非常正式的邀请信,准确地挂号寄到李桥悉尼住家的地址,他们是怎样找到他的呢?这让李桥非常困惑。信封内除装有预付的首月薪水,
一张10万港币的支票和往返机票外,还有为他订好的香港两姐妹酒店行政套房的入住单。
香港那么多酒店,为什么是这家酒店呢?这是另一件让李桥困惑的事。半年前,李桥在交友网站结识了一个名叫娥的网友。最初李桥在网上和娥搭讪,是对她的名字发生兴趣,他对娥说的第一句话是:
“娥小姐,你是越南人吗?对不起,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你是女性。”
“我恰巧是女性,也和越南有点关系,不过,在虚无世界里与虚拟人对话,朦胧一点好。”娥立刻回应道。
李桥不是那种喜欢在网上勾美女的人,只是这娥实在是一个好谈伴,李桥与娥一谈如故,经常通过网络谈到深夜。李桥有几大嗜好:品美酒,听音乐,看闲书,拍摄美女。还有个毛病,同朋友聊天,一说到葡萄酒,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就是在他舌尖放爆竹也打不断他的话头。李桥对世界各地出产的葡萄酒知之甚详,可惜生活在澳洲,买得起的又多是澳洲葡萄酒。有一次他同娥聊起葡萄酒,对世界各地葡萄酒的不同特色娓娓道来,尤其是法国酒,他甚至对波尔多、勃艮地、夏布利、薄酒莱等产酒区的土壤是混杂了砾石还是纯黏土,土壤里的石灰和铁质含量多少,适合种植苏维翁、露易丝洛还是西哈等不同种类的葡萄,都尽量说上一二。
娥是个极有耐心的谈伴,李桥在万里之外,趴在电脑上花了二十分钟,倾吐对葡萄酒的热爱,十个手指太累了,刚停顿片刻,娥插进来写道:
“我也喝一点葡萄酒,不过因市场的急速扩大,葡萄酒的质量似乎有下降的趋势,最近喝了一瓶2008年的Lafite,虽依然保持着酒后的风范,但黏稠度、平衡度和口感似乎不如从前。”
没想到娥竟也是一个喝红酒的专家,什么法国的酒王酒后,意大利的巴罗洛,甚至对日本山梨县出产的甲州白葡萄酒也能说出根源。自此,李桥聊起葡萄酒就非常谨慎。对欣赏音乐、看闲书和摄影,娥似乎也是高手,和李桥聊起来都头头是道。有一次李桥把自己戴着牛仔帽的照片在网上寄给娥,希望娥也给相应的回报,但娥寄了四张印度尼西亚的木雕面具照片给李桥。
两周前,娥告诉李桥,她在香港一家叫两姐妹的酒店工作。
想到娥,李桥决定接受邀请,去见一见这神秘的网中密友。一到约定上网的时间,就告诉娥:“我要去香港,住两姐妹酒店。”“你会在酒店见着我。”娥说完这句就悄然消失了。
于是,李桥挂上照相机,戴上牛仔帽,拖着旅行箱上了飞机。
李桥刚合上电脑,就接到乔老爷的电话,说窦珍妮的车子找到了,就在两姐妹酒店的地下停车场,让他到停车场碰面。李桥赶紧走出门。对面904房间的门紧闭着,但隔壁905房间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一个瘦骨嶙峋的白人老妇。李桥微微拿起帽子躬身道:“早晨好,夫人。”“是小姐。”那老妇人冷冷答道,然后踩着高跟皮鞋,直直地挺着腰板,
头也不回地走了。李桥沿着酒店正门边的车道步行进入停车场。在地下二层,他看见一名穿着制服的警察茫然地站在一辆银灰色豪华法拉利边。
李桥抬头看天花板,发现几个保安摄像头装在不同的位置上。他对着那几个保安摄像头,从那辆银灰色豪华法拉利起步,慢慢走到电梯门前,乘电梯到达大堂,出电梯门正好面对那家发廊。
“珍妮特出了电梯,如果没有走进发廊,她是进了洗手间呢,还是进了酒店大堂?总不会进了那家在晚上才开门的越南菜馆吧,她是在哪儿被绑架的呢?”李桥茫然地站在走廊中间自问道。
当李桥乘电梯返回停车场时,乔老爷正小心翼翼地把头探进那辆法拉利仔细查看。行李厢已经打开了,两只精致的手提箱躺在里边。乔老爷伸直身子,看见李桥站在一边,就摆了摆双手,表示什么也没有发现。
“派人去酒店保安室,拿一下四十八小时内监视器的录像带,也许能发现点什么。”李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