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400000012

第12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沟通(1)

沟通游戏一是的,但是

情境1:任务完不成了

关于毕业论文的焦虑:

A:我的论文在最后期限前完不成了,怎么办呢?

B:怎么会呢,还有两个月。

A:这两个月我还要实习,哪有时间?

B:晚上可以写啊。

A:你以为实习工作轻松啊,晚上经常加班,这决定了我能否留在那个单位。

B:周末呢,你做什么?

A:周末有时很累,有时又很焦虑,总担心能否有个理想工作,不能安心写论文。

B:那能不能申请延期?

A:教授说了,今年卡得特别严,“不能例外”。

B:别人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啊,你到底想不想顺利毕业?

A:我怎么不想,不想能这么着急吗?

这种游戏的结局是所有参与者都很沮丧。

表面事实是A对于毕业论文的事寻求帮助,但他成功地拒绝了所有的建议。就像个孩子,虽然从父母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劝告,但没有一个使他满意的。A后来承认,他早已考虑过所有建议,只是控制不住想要向他人再次寻求帮助。

在这个游戏中,发起者是A,A用他的“儿童状态”对待其他人的“父母状态”,吸引其他人对他的关注,希望他人关注他遇到的困难的严重性,关注他的巨大压力,关注他的无助感。

他内心的隐蔽动机是:任何自以为是的指导都不可能告诉我任何新的东西,也不可能真的帮到我。在自己和他人都很沮丧时,他的心理定位和潜台词也很明显:“我是没做好,但你同样帮不了我。”(我不好,你也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朋友B最早扮演的是“拯救者”,帮无法完成论文的A出主意、想办法。直到所有的办法都被拒绝之后,感到了挫折感,B成了“受害者”,然后开始愤怒,怀疑对方是否想努力完成,发出指责变成“迫害者”。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这个游戏是建立在早期“儿童状态”

的判断基础上的。本案例中的A,其实有一个被忽视的童年。母亲在他5岁时去世,父亲娶了一个比较粗心的女人成为他的继母,并且父亲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关心他。所以,A在儿童时期的判断是:“父亲和继母只关心他们自己,对我并不关心。别人给我出的主意只是敷衍,并没人真正关注我的感受。”

“是的,但是”这个游戏一再印证了他的判断,但不会给他带来真正的成长和改变。A永远希望像孩子一样得到关注,但由于幼年时期没有获得受关注的经验,所以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这种需要,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成功地把自己无助的感觉传达给对方。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表面上寻求帮助的朋友A,A漠视了三个最基本的事实:

一是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处处需要帮助的孩子,自己有足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环境已经改变,朋友不是曾经忽视他的父亲和继母。

三是漠视父亲和继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所付出的关心。

这三个漠视产生的根源,都是因为在A的人格结构中“儿童状态”占了太多的比重。

“儿童状态”有一些自己的缺点。首先,弱小的儿童天生具有恐惧性,很害怕没有人来保护自己、照顾自己,最害怕被父母遗弃。其次,“儿童状态”中的人倾向于自我纵容而且希望事事如自己所愿——他希望的东西,什么时候想要,都要立即能够实现。儿童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我需要帮助,但这种帮助必须是以我喜欢的方式。”如果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他,他是感受不到的。再次,儿童都不愿长大,不愿承担责任,他们倾向于过多关注困难和问题的严重程度,忽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儿童状态”中的人对别人的能力存在一种幻想,因为总把自己当孩子,所以觉得别人都是大人,都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对方没有让自己满意的办法,就认为对方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A可以如何调整

一是主动觉察自己的“儿童状态”,每次出现“没人能真正理解我,关心我”这种感觉时,要觉察到自己又回到那个无助的“儿童状态”了。

二是表达,真诚地向他人表达这种无助的状态,而不是戴着成人的面具假装求助,借助游戏反复印证“没人关注自己”,那只会让自己更沮丧。

三是寻求别人能够提供的帮助,并接受别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提供帮助。如上例中,A写论文需要搜集资料,如果需要这方面的帮助,直接表达出来,朋友们就更清楚自己该如何向A提供帮助。使用沟通游戏的方式只会让大家无所适从。

情境2:最近累死了

朋友打电话诉说自己最近身体感觉很累,于是对话开始:

A:我最近累死了,一点力气都没有,感觉要得绝症了。

B:怎么回事,去医院看了吗?

A:看了,什么检查都做了,但指标都正常。

B:那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工作太紧张,要不去休个假?

A:怎么可能啊,我们这单位,哪能说走就走。

B:也是。是不是睡眠不够,每天早点睡呗?

A:我也想啊,但到家就不早了,吃完饭再收拾一下十点多了,躺下又睡不着。

B:那是脑力活动太多了,放松不下来,应该多运动了。

A:还运动,哪有时间啊?

B:这……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现在这日子啊,唉……

A:(郁闷中)算了,我这又有事了,改天再聊。

B:嗯,好……(同样郁闷中)

类似的对话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朋友找到我们诉说苦恼,我们尽心尽力地出主意,最后却以沮丧收场。看着朋友失望无助的样子,那种无助感好像传递到了自己身上,希望能帮帮他结果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表面事实是:一个寻求帮助的人没有得到满足,失望而去。其实A的想法是:“你们把这问题都想得很简单,觉得是小事,你试试就知道其实很难处理。”所以A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这种无助的感觉很难受,你们都试试,才能更好地理解我。真的很难啊。”由此可知A的心理定位是: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还是没办法,你们并不能真的理解我。(我不好,你也不好)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B最早扮演的是“拯救者”,关心一个无助的人并认真地提出建议。但当他一次次地被否定之后,同样感觉到无助和挫败感,认为自己很无能,不能很好地帮助朋友,变成了“受害者”。而那个当初来求助的人此时已成了“迫害者”,成功地把自己无助的感觉转嫁给朋友,但同时也加重了自己的无助感——大家都没有好办法。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表面上是两个朋友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健康问题,但心理层面的真实状况却是一个“孩子”感觉到无助,很想放弃、逃避,还希望通过他人来证实自己是真的已经走投无路。沟通中的另一方看到一个无助的“孩子”自然以为他需要帮助,所以去扮演“父母”的角色:“好吧,我来帮你。”但其实对方此时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建议,这些建议可能他已经想过或者尝试过了。从隐蔽的内心动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需要的是让他人深深地理解他,当他得不到这种理解时,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把这种挫败感传递给别人,让别人出现和他同样的反应——这也是一种得到理解的方式。游戏的最后,虽然表面上看没能解决问题,但游戏的发起人紧张程度会缓解,因为感觉别人也一样没办法,这会让他放松,这也是他发起这个游戏的一个初衷。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表面上寻求帮助的朋友A,他漠视的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改变的可能性。

首先A自己也不知道要寻求什么样的帮助。在他的心理动机中已经认定:这就是一个目前不可解决的问题。而这种绝对化的信念才是他心理游戏真正的核心。为什么遇到困难之后,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方式让自己陷入无助,并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拒绝别人的帮助呢?因为自己没办法解决难题又没人能帮我们解决,是让自己陷入抑郁状态的最好理由。玩这种游戏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多以消极的状态出现。所以A漠视了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只是一次次感受到无助并把这种“无助感”传递给身边的人。

看不到问题,便无从改变。如果A努力去尝试,也许他会发现他拒绝的所有建议其实都可能解决问题。

A可以如何调整

玩这种游戏的人有一种很重要的信念:我总是过不上自己期望的生活,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行。比如“我总是这么忙乱,就不能从容地生活”,或者“我的钱总是这么紧张,就不能随心所欲”。其实这是在理想化自己期望中的生活,同时夸大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A要看到的是,每个人都在现实的压力中寻求平衡,只要有办法能让我们舒适一点就值得去尝试。要告诉别人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且从中得到别人的理解,并不困难。只有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负面情绪,才有力量去寻求改变,解决问题。

B可以如何应对

当身边人玩这种游戏,要体会到对方的这种绝望和无助感,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耐心陪伴对方。一方面承认他曾经做过的努力,另一方面同情他的无助感。可以具体询问一下对方的情况,这种询问过程能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最后看看哪些方面你可以提供真正的帮助。

参见如下的对话:

A:我最近累死了,一点力气都没有,感觉要得绝症了。

B:怎么回事,这么严重,多长时间了?

A:快半年了吧,感觉特别疲劳,但其实也没太多工作。

B:这还真是个问题,这种感觉可不好。

A:是啊,自己觉得累,别人还不理解,去医院也查不出问题来。

B:都查了什么,医生有什么诊断?

A:就体检那些项目啊,能查的都查了。医生就是说亚健康,也说不出什么来。

B:结果都正常吗?

A:嗯,倒还正常。所以就着急,检查结果没问题,但身体感觉真不好。

B:都是哪些部位觉得不好呢?

A:就是手脚没有力气,走路感觉脚发软。经常感觉胸闷。睡眠也不是太好。

B:这还真不能轻视,我周围好像有同事以前也这样,我问问他怎么调理的,然后再打给你。

A:嗯,那我等你电话。

在以上的沟通中有几个要点:

一是耐心,多问问题,少提建议。因为“提问”表示关注,而“建议”容易被理解为对求助者的“要求”。

二是承认问题的重要性。和对方一样重视这个问题,这是一种最好的理解。

三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要简单要求对方改变。

情境3:其实领导只想让我“听”

出场人物:经理及职员小李

经理:小李,这个客户很难缠啊,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小李:是麻烦,要求又高,出的价又低。

经理:所以才觉得烦。

小李:要不找家当地的供应商,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经理:唉,找了。但杯水车薪啊,解决不了大问题。

小李:这个,还真是,以前的项目咱也尝试过了。当地的资源也是现成的。按说,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我们算是很有优势的了,没想到做起来还是这么困难。

经理:是啊,现在这市场形势太恶劣了,和几年前大不一样。

小李:就是,几年前客户哪会有这么多的要求,现在可是越来越精明了。

经理:简直就是刁钻。就他们那个老总,又要评估,又要录像。

小李:嗯,好在咱都有准备,录像的事咱提前和老师们打过招呼,评估咱也有工具。

经理:是,应付下来问题不大。

小李:在应付这样的客户时,我看很多同事还挺老练的。您以前敢于把大家调到一线锻炼真是很明智。

经理:可不,幸亏有这样一批人。好了,这个季度任务看来没问题了。咱谈谈季度考核和奖金的事吧。

小李:好啊,大家都盼着呢。

表面事实:经理找小李谈话,想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应付这个客户好累啊,需要疏解一下。”

这是一次成功的职场沟通。沟通的发起人是经理,开始也像“是的,但是”游戏一样,小李也确实险些进入游戏中。第一个回合,小李提了建议,被否定后,小李转变得很快,开始表达对经理的认同并关注积极的成果,不再扮演想提供帮助的“父母角色”,所以游戏并没有进行下去。这次沟通的成功之处在于小李关注到了领导的内心动机。从沟通的自我心理状态来说,这个游戏也始终处于“成人-成人”的沟通之中。

很多因为职场上下级关系前来咨询的朋友经常提到类似的场景。很多时候,当领导用这样的问话开头,我们会错误地认为对方真是在寻求建议,其实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个惯用的“开场白”,因为领导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开始对话。作为领导,不太可能说:“我最近压力很大,咱聊聊。”所以,聪明的下属会去关注领导的情绪,而不是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很多人在尝试过“提建议”之后才明白:原来领导只需要我去处理他的焦虑,并不需要我的建议,我做个好的“倾听者”就够了。

1)放下了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不再建议。

2)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说“是”。领导说市场难做,他认同“难做”;领导说客户难缠,他同意“难缠”。不仅如此,小李还提出具体的例子说明客户多么难缠。如此几轮,他成功地让领导感受到,自己是真的理解领导的压力。

3)倾听之后的欣赏恰到好处。理解了领导的难处之后,再适时地恭维一下领导的成绩,言外之意就是:“困难这么多,领导还能做得这么好。”

情境4:一个想出家的人

求助者:我想出家了。

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求助者:你不知道,从我得病后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老师:别着急,再试试,会有机会的。

求助者:我都试了一年多了,也有一两个工作机会,但去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开除了。

老师:要不就自己创业,不是非得上班不可啊。

求助者:拿什么创业,我看病花了好多钱,家里也没什么积蓄。

老师:贷点款也可以啊。

求助者:贷款也要有抵押啊,我家的房子很旧了,银行都不抵押的。

老师:那就先帮父母种地或搞养殖吧,收益也不错呢。

求助者:唉,我上了这么多年学,家里的农活根本不会干。

老师:这个……

求助者:我觉得现在呆在家里就是父母的负担,所以想出家。

老师:哦,看来这是你的决定了。

求助者:老师,您是不是也没办法。原来心理咨询其实也帮不了什么,就是听我说说而已。那就这样吧。

“是的,但是”游戏是咨询室里最常见的游戏,因为来咨询的人大部分的问题是“怎么办”或是“选择什么”的问题。表面事实是此时的咨询者无助沮丧,像孩子一样迫切地想得到别人的指点与帮助。刚刚从业的咨询师也经常会迫不及待地扮演高明的“指导者”。等进行到最后,所有的指导都被对方否决之后,换咨询师沮丧了。

也许咨询师最后才能发现咨询者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看吧,你以为自己高明,能帮我,最后还不是跟我一样?”等发现这一切的时候,来访者的心理定位就不难看出了:我不行,你也不行。

沟通中的戏剧三角形

咨询师的戏剧三角形求助者的戏剧三角形咨询师最早扮演的是“拯救者”:关心一个无助的人并认真地提出建议。但当建议一次次被否定之后,咨询师同样感觉到无助和挫败感,认为自己很无能,不能很好地帮助对方,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变成了“受害者”。而那个当初来求助的人此时已成了“迫害者”,成功地把自己无助的感觉转嫁给咨询师,但同时也加重了自己的无助感:大家都没有好办法。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同类推荐
  •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当你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否已熟悉自己的行业,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储备,当一些大公司热情地输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你是否有把握进入那些候选人名单如何获得一个人的快速认可并接受你,如何让一个对你横眉冷目的家伙放下偏见,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信任体系,最为有效、简单、成本低的方法就是营造共同经历。
  • 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他积极的态度,而只有15%取决于他的智力和所知道的事实与数字。可以说,当我们在工作中没有更多更明显的优势时,那么积极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一个心态非常积极的人,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会把工作当成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把它做好。
  •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的起跑线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的起跑线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除具备真才实学外,均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谋略精华、处世绝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而成功的黄金定律也已被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和运用并收到了巨大成效。
  •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美丽的形体是上帝赋予的,迷人的魅力却是自己培养的。形体的美丽是外在的,感情的魅力却是内在的。爱是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句子都弥漫着奇妙的意象。爱情是一幅象征派画,全靠画师的彩笔如何点染。美丽的心灵是一本书,每一页都洋溢着太阳的光辉。健康的身体如同没有污染的源泉,流淌千里也会回响明澈的溪声。
热门推荐
  • 警察与检察官

    警察与检察官

    一个离奇的枪杀案在张总经理的办公大楼里发生,派出所长和检察官围绕案件展开了起伏跌宕的侦查取证……公安和检察两个执法单位在同一案件中观点分歧。斗争激烈……欲知详情,请将眼球转来——
  • 旷世奇神

    旷世奇神

    一代传奇,在未知中重生。传奇在世之时,天,无法管制,地,无法约束。六道之内,无人能敌,六道之外,无法无天。就这样的一代传奇在天地不知的情况下意外消亡。如今,在天武大陆一个修炼世界连级别都排不上的大陆上。一代传奇惊尘现世!
  • 重生之末世赢家

    重生之末世赢家

    末世五年,她从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末世中对生死淡漠的异能者,但是,遇人不淑,被男友害死,她重生回到了末世前一个月,有神兵利器,空间项链加持,在末世中,想不赢?很难。她还要知道,当年那个表里不一的渣男,没了她,还能活多久。再集齐一群各种逆天让人各种头疼的队友,末世,我来了!
  • 风流悟

    风流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八斤幻志

    八斤幻志

    在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小村庄,黄八斤便出身于此,乃一个不幸之人,婚后育有一女,正当他感到无比幸福之时,却遭遇不幸,失去妻女,巧合之下得知天机,于是他不愿屈于命数,逆天而行,决心要与爱妻爱女重温幸福,人生重新起航,结果却不如人意。最后终于顿悟。
  • 再世重生(赌爱倾天下之一)

    再世重生(赌爱倾天下之一)

    带着前世的记忆,她签下契约,要做一个声名狼藉的女子,来偿还前世欠一个男子的情债,所以才搞出征婚闹剧。为的是把主动权握在手中,把艳名传出去,没想到初露头角就被当众羞辱……他是哪里来的冤家?她并没想真的征婚,只是想把艳名传播出去好不好?
  •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十三岁那年,亲情的背叛让她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几年之后,当谈夏昕踏入大学校门,与父亲当年的外遇对象狭路相逢……学校BBS上的一个帖子将绝望而残酷的秘密揭开,天空开始倾倒污秽,整个世界陷入黑暗颓败,亲密舍友之间隐埋的背叛与冲突决然爆发……
  • 关于你温暖名字

    关于你温暖名字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关于千玺/
  • 我家的猫大圣

    我家的猫大圣

    捡了只受伤的小黑猫回家,坏大事了!自称昊天玉皇大帝座下,救世正清大将,三界衙门司凡部地灵伏魔大圣。傲娇!霸道!极度腹黑,妒妖如仇。天若有妖就打到,除魔卫道是沧桑!自此普通的郑秋东不再普通,拯救世界的重任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
  • 仙之迹

    仙之迹

    很久很久以前,并没有星系,后人称之为起源纪。宇宙中由五种初始元素组成,分别为冰、水、火、电、暗,五种初始元素,五种元素聚集在五个不同的方位,围着一个晶体旋转,后人称这个晶体为起源之晶。起源之晶的力量日益减弱,五种元素互相融合,诞生了各种星系,万物新生。仙界与魔界战乱不休,心生邪念。邪念聚集成邪灵,邪灵不断挑起两界纷争,邪念越来越多,邪灵暗中吸收邪念,越来越强大。渐渐的超越了两界的顶峰。邪灵残暴无道,欲吞并三界,三界界无人能敌,生灵涂炭。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位不知出何处来的神灵,牺牲自己用自身灵力封印邪灵,万年之间,灵力之阵日益减弱,邪灵复苏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