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崇尚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颂扬的,尤其是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员工之间默契的合作,不仅是自己得以晋升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障!
曾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他的上司就分配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个市场策划方案。
这名年轻人见是上司亲自交待的,不敢怠慢,就埋头认认真真地做起来。他不言不语,一个人费劲地摸索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弄出一点眉目来。显然,这是一件他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上司交给他这样一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他是否有合作精神。偏偏这个年轻人不善于合作,他既不请教同事和上司,也不懂得与同事合作一起搞,只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蛮干,当然拿不出一个合格的方案来。
作为一名员工,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之中,凭借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不能完成的问题解决。然而有些员工,只工作不合作,宁肯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之中,也不愿与同事有密切的交流。这样的人,想靠单打独斗把自己带到事业的顶峰是不可能的。
对企业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个人主义在职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作为职场中的个体,你可能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你绝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善于合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你就能把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成,老板也会因此对你另眼相看,从而提拔你。所以,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狼性员工在工作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善于同别人合作。
5.借助合作使得自我创造性地发挥
随着知识型员工的增多,以及工作内容中智力成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团队协作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团队更加强调团队中个人创造性发挥,以及团队成员整体的协同工作。
如何协调个人与团队成长的关系,使他们能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呢?
寻找团队积极品质。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优缺点都不尽相同。你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中积极的品质,学习它,并克服你自己的缺点和消极的品质,让它在团队合作中被弱化甚至被消灭。
团队强调协同工作,一般没有命令和指示。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
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主动地去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对别人寄予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型员工,更是如此。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就可以使他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
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你应该时常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比如,还是不是那么冷静,言辞还是不是那么锋利。在单兵作战时,这些缺点可能还能被忍受,但在团队合作中,会成为你进一步成长的障碍。
团队工作需要成员在一起不断的讨论,如果你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无法和他人达成一致,团队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团队效率在于配合默契,如果达不成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妨在某次讨论中,将它坦诚地讲出来,承认自己的缺点让大家共同帮助你改进,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当众承认自己的缺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无比尴尬。但你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你只考虑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让大家喜欢你。你的工作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反对,所以你必须让大家喜欢你。但一个人又如何让别人来喜欢呢?
除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外,你还应该尽量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礼貌地关心一下大家的生活。
总之,你要使大家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好同事,还是他们的好朋友。
保持足够的谦虚。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团队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
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进步。
第15法则自动行为法则
狼群只要发现猎物,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猎杀。它们虽然不是最强大的动物,但它们却是最强势的动物。它们有极强的判断力和永争第一的强者心态,而这些也正是员工职业化的必备条件,一个具备了狼性的员工,其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1.用极强的判断力抓住机遇
狼是一种很有耐心,但同时又是一种善于抓住机遇的动物。当机遇来临时,它们会毫不犹豫,果敢决断。这源于狼有极强的判断能力。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有狼的这种判断能力,在机遇面前,善于抓住机遇,决不放过任何一次成功的机会。
判断力不应受情感波动、建议、批评以及表面现象的干扰。判断力是处理任何重要事件所必需的。除了事实本身的真实状况外,它不受任何影响。有的人虽然能力出众,却毁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个性弱点,尤其是当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的时候,这是人生的悲剧。
今天,成千上万的企业员工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缺乏果断的个性以致沦为平庸之辈。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信心百倍地做出自己的决断都是一个悲剧。许多员工一生平庸,正是因此遭致失败,而非缺乏能力。
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人,世上没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因此,一个人试图面面俱到,那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
决策就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就要尽力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
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心。由此,一个人将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独立精神。
犹豫不决的人常担心事情的凶吉好坏,今天做出一个抉择,明天会发生更好的可能性,总是不敢做决断。他们因此失去很多好机会、埋没很多好想法。
良机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抓住机会。
1993年,王传福从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得知,日本宣布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的一个黄金机会,于是,决定马上生产镍镉电池。
对于动辄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只能望而兴叹,天无绝人之路,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化生产线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成为他日后商战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比亚迪公司很快打开了低端市场。成立公司的当年,他成功卖出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
现在看来,王传福敢想敢干,当断则断的作风为他的成功增添了砝码。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Focus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
选择充电电池是这样,从上马锂电池项目摧垮包括东芝、松下、索尼等巨头在内的电池业“日本军团”,到选择香港H股上市乃至力排重议入主秦川汽车实现“电动汽车之梦”,王传福都表现了“舍我其谁”的独到眼光。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新项目立竿见影,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员工,无论在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职场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要做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要养成遇事马上做的习惯。遇事马上做,不仅能克服拖延的习惯,而且能占“笨鸟先飞”的先机。久而久之,必然培育出当机立断的大智大勇。
哲学家塞涅卡说:“时间的最大损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赖将来。”
2.自动自发地行动,是成功的资本
作为一头狼,如果主动出击就不会被生活抛弃。在工作中,我们同样应该具有这种狼性品质。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关键是看你是否有一颗主动生活的心,能不能自动自发去行动。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你却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的人很早就明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主动争取,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保证你成功,只有你自己;也没有人能阻挠你成功,只有你自己。尤其是作为一名员工,不能领导指什么干什么,而是要自动自发地去工作,要主动,切勿给上司留下指一下动一下的“木头人”印象,那样的话,你永无出头之日。造物者授予人们掌握思想的权利,无疑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动自发。有成功潜质的员工,总是能够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自动自发地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进步与利益。
2001年3月,作为科学家的谭军加入了ARM公司。从科学家到商务人士,不断挑战自己是谭军当初转型的主要原因。
由于ARM的商业模式,谭军需要和各个领域的人打交道,从芯片设计公司、加工厂、软件和工具厂商到系统厂商、大学、科研、政府机构等,这对多方位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一项考验。
科研人员与商务人士在常人看来差别很大,但谭军认为很多工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关键是要自动自发地去做,自发去行动。
不过,谭军表示,人要不停为自己设定更高目标。始终不停地抬高自己的目标,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广,了解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交流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进入ARM后的转型过程也在不停自我发展。刚来中国一个人干,后来加一个人干,帮助他成功;接着两个人干,帮助三个人成功,后来3个,4个……结果现在他成了ARM中国区总裁。
要想在企业里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自动自发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自动自发地工作,你就是最优秀的员工。
3.具备永争第一的积极心态
狼在奔跑时,狂傲的长啸回荡在旷野上,倾泻着它的野性与傲慢。野狼精神就是永争第一的心态。
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它使我们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如果你想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你就必须克服拖延的习惯,把它从你的个性中除掉。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于上几年前就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意志中的重要部分。除非你革除了这个坏习惯,否则你将难取得任何成就。
格兰仕在2006空调年度经销商大会上闪电宣布,“格力模式”创始人之一郎青出任格兰仕空调营销总经理,原江苏五星副总经理钱争鸣、乐华空调总经理梁伟出任格兰仕空调副总经理。格兰仕空调正式与微波炉分离。
精明的经销商很快嗅出了火药味:郎青此人非比寻常,1997年他以代理商身份与格力总经理董明珠合资成立格力湖北公司,这种由代理商与工厂共同组建营销体系的模式,后来成为空调业赫赫有名的“格力模式”。1998年—2000年,湖北格力连续3年列格力全国第一。到2001年因不满格力所为,郎青愤而离开格力。而拥有26年空调营销资历的钱争鸣,则是将格力在江苏五星电器做到第一的头号功臣。
渠道两大高手被他人收走,这无疑很扫空调老大格力的兴,而整个2005年上半年,梁昭贤似乎一直跟格力过不去。4月份一份海关总署的中国空调出口统计曝光,自诩中国空调出口冠军的格力,2004年以18万台之差败给格兰仕居亚军。6月底,梁昭贤又专程移师格力大本营——董明珠起家之地安徽召开营销会,制定“3年成就世界冠军”战略。
梁昭贤说:“格兰仕已经是微波炉世界冠军,接下来还要拿空调世界冠军。我不敢说我是世界第一,但绝不承认我是世界第二。”
不管你目前是从事哪一种工作,每天你一定要使自己获得一个机会,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范围之外从事一些对其他人有价值的服务。在你自动提供这些服务时,你当然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你之所以提供这种服务,因为它是你练习、发展及培养更强烈的进取心的一种方式。你必须先拥有这种精神,然后才能在你所选择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进取心是摆脱颓废的最佳手段。一个人一旦形成不断地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的习惯,他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习惯就会逐渐消失。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进取心在叩响自己心灵的大门,但是,如果不注意它的声音,不给予它鼓励,它就会渐渐远离,正如其他未被利用的功能和品质一样,雄心也会退化,甚至尚未发挥任何作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即使最伟大的雄心壮志,也会由于多种原因受到严重的伤害。拖延、避重就轻的习惯都会严重地削弱一个人的雄心,影响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拒绝这种来自内心的召唤、这种激励你奋进的声音,要留神,别让它越来越微弱以至消失,别让进取心衰竭。当这个积极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时,一定要注意聆听它,它是你最好的朋友,指引你走向光明和快乐。
4.有效执行企业的战略意图
如同头狼分配任务,一定要分工明确,意图清晰,作为领导,要使你的员工明白你的意图并执行战略,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总体战略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