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900000005

第5章 安溪镇——清江一曲抱村流(3)

采下来的碧油油的绿茶,还有一道大工序——炒茶。这也是一门大学问。茶叶先要理一理,采得再仔细,总有老叶子、断梗子、碎片儿,须一一挑出或者掐掉,掺了杂质,卖不出好价钱。理清之后便开始炒茶了。东明山下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有部泥砌的灶头,通常炒一锅茶,须得三个人,一人炒,两人打下手。主家娘子都是炒茶的好手,一双巧手,右手才将一锅碧油油的芽子捧起,扶着锅沿的左手便顺势接住,一抖,一撒,一锅的叶子还是一张不少地落回锅里。炒茶要手艺,更要耐心。火头急了,会焦。最是嫩芽,恁地娇贵,禁不起烈火烹油般的虎狼火候。但火头要是忒弱了,有气无力的连锅子都冷一阵暖一阵的,叶子就会红,泡出来混混沌沌的,似隔了年的陈茶。茶未入锅,先要把铁锅子烧暖预热,这第一锅,叫做“打草汁”。在机器炒茶过程中,这道工序被称作“炒青”。“打草汁”全在一个“打”字,即指将新鲜茶叶脱水。一锅茶,须均匀受热,炒的时候转得要快,用力要匀。待到叶质柔软,盛到竹筐里,倒在擦拭干净的八仙桌上,把茶叶搓成浑圆的一团,便开始揉捻,这样可以教叶子里的汁水快速蒸发,加速炒干;同时也能够阻止茶叶受热后发酵,使茶汁的精华保留了下来。当叶片被揉得皱缩成条,茶汁沁出粘手感时,即可停止。然后将那一团热乎乎的叶子细细拆散,因为如果不抖搂开,叶子会结缠到一块儿,炒干后结成“茶乌龟”,也算破相了。抖开冷却之后,再扫入熟锅。不断地翻炒,直至条索紧细,散发出馥郁的茶香,到七八成干了即可出锅。炒一锅茶大致需要三刻钟的样子。当然,也有大规模机器炒茶的,速度快多了,但是不比人工的细致周到,炒出来的茶叶价格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茶叶炒好之后,存储也有窍门。因为要吃整整一年,必然要小心存放。取一只大小适中的小口瓮,多少的茶叶,配备多少的熟石灰,放多了会有石嚎气,放少了又容易受潮。江南雨季湿润燠热,更有黄梅天气,保存这道工序不做到家就算功亏一篑了。

这整整一个茶忙月,勤快些的主妇采、理、揉、炒全部一人揽下,真似强行军般的忙碌。因为茶叶每隔一两天便老一批。最初的都是白茅,笔尖笔尖的两根嫩芯子,好比未上脸的女孩儿,叶面尚有细细的粉毛;采完后不几天,雨润风熏,第二茬又孜孜地冒出来了,此时,已是两瓣鲜绿的嫩叶了,又好似清纯少艾的姑娘,水滴滴的,嫩得掐得出水来;再往后,全然长开了,则是青春正盛的大姑娘,郁郁葱葱的叶子全都打挺了;最后,繁忙过后,剩下最迟的一茬孤老枝头,终难免韶华逝去,合了宝玉口中的珍珠变鱼目。然而我们遗弃的这批“下脚料”茶叶沫子,仍然能够物尽其用的。泡桐花开的时候,山上会有人专门用黑色的大装黑塑胶袋子,扛着双人采茶机来收拾那最后一茬。加工之后运往新疆、运往内蒙,因为北疆之人贯食腥膻,诸如羊肉之类,臊味浓重,需浓茶酽茶清肠,这类“粗茶”正好相宜。此外,便是拿去做成廉价茶包,专销一些小型餐厅旅馆。

茶分三六九等,品茶的功夫也各有等差。若是粗布短褂的汉子喝来解渴,琛兰窨片和凉白开水都无分别;但若是一些资深老茶客,冲上一壶,倒入盖碗,闭上眼睛徐徐呷一口,甚至吃得出这是春茶还是秋采、冲泡的是山泉还是溪水。泡茶的水,西湖边的虎跑自然名满天下,然而本镇大遮山顶群仙道观前的那一口龙眼泉,亦是集天地山林之精华的天然活水,山上禅院道观的僧众道士都自龙眼取水烹茶。山中高情自是迥别尘世饮食的,下界的人们,一瓢苕溪水,便沏做茶了。临河的茶座常年客满,一个铜板叫壶茶,暑天可以解渴,寒日可以暖手;更好的是,还有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故事听。每天午后一点和夜间七点,准时开讲,常年如此。说的多是《杨家将》、《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长篇章回小说,惊堂木“啪”的一记脆响,就这样,真命主、大忠臣、奇女子、狠英雄……世事千年如走马,那些兴替存亡,那些业报辗转,那些因果流传,都从旧布长衫的说书先生口里悠悠道来,江湖、游侠,正统、杀伐,都是升斗小民们所喜闻乐见的。末了,说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暂且结束了这一回合的是非纷纭。而煌煌五千年的历史,在文字尚未普及的年代,也幸赖这些卑微的说书人,于最原始的口耳相传中绘声绘色地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时光悠悠流转,那些茶店和戏班子,那些伶人和口技人,现在早已无从寻觅。但是这些可亲可敬的民间艺人留刻在勾栏瓦舍间的故事和回忆,是无法被遗忘或抹煞的。他们的吹弹与歌喉,搬演与逗弄,在那个声光电未到来之前娱乐匮乏的年代,为小镇增添了许多的欢笑和热闹。

安溪产茶,还出竹木。桥北多山,东明山的绿竹,大遮山的白粟,峨墅岭的青棡,冬枯夏荣,生生不息。于是山货行也便成了安溪独有的行业。解放以前,由于全杭州城的居民都烧木柴,经久易燃的麻粟柴索求庞大。通常,山农们将整株的麻粟整株砍倒后锯成段,每段五十公分,名曰“反白”,再劈好,细心地用竹篾扎成捆,五十市斤一捆,整整齐齐装满了乌篷船,在欸乃的橹声中沿着苕溪进入奉口陡门从西塘湖送去湖墅——那里,有着全省最大的米市和商货交易场所。安溪的米,是上好的罗尖米,鼎革以前甚至一度是送入京城的贡品。“青梗尖”、“四候尖”,每个品种都讲究精耕细作,一年只种一季。也因此亩产很低,才不过五百斤。每年收割之后,新谷出水,即要晒干。一般要十足的秋阳,结结实实晒上三个太阳,直到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握起来流沙般沙沙地从指缝里落下来,才算干透了,然后盛入麻袋在米囤里存放起来。

通常,在新米出砻后,家家户户都会选这一日吃新米。然而在新米入口之前,还是要费一番工夫的。先将晒好的谷子倒入木砻,撁砻去皮。除砻糠这第一步出来的还是咯嘴的糙米,尚不能食,需要“舂米”。当时全省十一府,钱江以南的浙东上八府多山地,土地贫瘠,很多人为了温饱离乡背井来到地气丰沃的下三府。东阳木雕之乡,那儿的人流落到此之后,也不脱老本行,多揽木匠活儿水泥活儿;绍兴出师爷的地方,那儿过来的人也头脑活络,看似顶着毡帽日日游荡山间田野,其实早和镇上的酒楼饭馆接好了头,捕了麻雀卖与他们;然而民初那会儿最多见的,还是萧山人,其勤勉而肯吃苦,是出了名的。安溪本镇人就以逸待劳雇了他们“舂米”。这是件苦差,先把糙米放在三尺见方的大石臼里,以石锤抡击,一天下来,只能打一石左右,是极辛苦的力气活。可农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力耕作的年代,只能全凭他们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颗谷子,从田里的种子到碗里的米饭,这一路,其间不知经过多少道工序,堪称“粒粒皆辛苦”。然而也恰是这等不遗余力的精耕细作,安溪才出了贡品级别的罗尖米。解放之后,改朝换代了,凡事自是个新。举国上下奋力抖掉几千年来的旧包袱,拼了命地扬新弃旧赶英超美。那是一种幼稚的狂热,因为空白而激烈,因为落后而躁进。五八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现代化步履蹒跚地开始起步走,头一桩便是引进高亩产的双季稻,淘汰单季的罗尖米。从那以后,安溪,再也没有贡品罗尖米了。

民初的安溪,陆上交通不似今天这样四通八达,兼之门前即苕溪,水运无疑更为便捷。广济桥下船只往来频繁,因为一年四季镇上山货、地产、鲜蔬不断,多销往湖墅。尤其每年十月之后,装载大米的货船更如过江之鲫。水路的行程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由奉口陡门,走西塘河往南到良渚,过祥符桥,至武林门;或者从良渚沿西塘河一直到湖墅;还可走安溪陡门,过长命桥,到三墩;也有往东去的行程:过獐山港,入京杭大运河,到塘栖。塘栖水乡的造纸业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芦苇正是造纸的主要原料,而东苕溪上的安溪正富于此——据康熙大字典,“苕”字条目下有如是注释:“苕,从艹,召声,本作‘芀’,苇子之华”。源自天目南麓的苕溪两岸,一路沿河长满了万蒿芦苇(其得名“苕溪”亦来自于此)。每年秋天,站在广济大桥上凭栏远眺,常能看见装满了苇子往来安溪塘栖之间的船只,行得远了,遥遥望去,水天相接的无限辽远处只白茫茫的一个小点。再看两岸,浩浩乎弥望皆白,实可为“秋雪”之注。秋风盈盈拂过水面,万杆芦苇迎风而动,头顶玉宇澄明,眼底清江如练,大江上下,一片苇花悠悠扬扬点缀波心,那景象,真是美极了。

家祖父年轻时曾摇着小舟往来其间。因为风向、水流都不一定,塘栖也好,湖墅也好,通常打一个来回,要预备上一日一夜的功夫。那时家中艰难,伙食也清简。隔夜先熬好一锅稀粥,盛在一个大白瓷杯里,便是这一天的饮食了。菜是再寻常不过的大头菜,北塘上,特别是秧丝墩那里,沿着苕溪堤岸一路俯拾皆是。煮好了拣几块,撮进一点盐花儿,再用洗净的箬叶包好带着上路(食物用箬叶包着不招蚂蚁);或者带上家中自己腌制的洋姜——这种野菜蒸煮都极难吃,腌过之后却很下饭。玻璃瓶里挖出一两个,乌漆抹黑的卖相,入口味道倒还不错,微苦而后甜,就着稀饭能喝一海碗。

提起那片长满洋姜的秧丝墩,老一辈的人说来还有一段国仇家恨的。安溪自古有“苕溪八景”,“大塘古樟”便是其中一景。据镇上老人们说,苕溪的两岸塘上曾经遍栽松树和樟树,唐朝的时候便已经栽下了,因为民间素有樟树辟邪的传说(不单樟树,很多木本诸如柏树、桃树也都是祛除不祥的神木)。那些古樟,便是西险大塘的镇塘之物。苕溪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水患,大水冲坍塘堤,毁稼伤人。根据史书记载来统计,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间,出现塌塘圮闸的记录一共多达十四次。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抽调农民疏浚河道加固了险塘,把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的水平。现在,在兴建泄水闸、改造陡门以及退塘拓宽河道等各种现代水利措施的养护之下,苕溪洪灾的隐患更是已经降至最低了。然而在没有这等人力财力的解放前,人们只能指着樟树公公和松树爷爷保佑地方平安,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那批古木林为“唐樟”、“唐松”(也恰好与“塘”谐音)。有些树,虬枝盘曲,看得出确实德高望重“上了年纪”了,其中特别惹眼的,是几棵数抱有余的香樟树,主干上的空洞大得都可以摆上小圆桌,坐上几个人喝茶乘凉了。可惜民国26年,在杭州成为沦陷区后,日本兵在境内横行霸道,操起油锯将那么多的古树都斫倒了,还抓了许多附近居民将木材扎成木排运回国去。所以现在北塘上已没有二抱以上的古樟了,只剩下今天秧丝墩三十多株大樟树,为日寇劫余之物。那庞大的树冠密密匝匝的撑起一片蔽日的浓荫,四季常青。在早些年、还是包产到户的时候,每逢“双抢”,农人们劳作后总会去树下乘会儿凉,喝口茶,吸支烟,边谈论着庄稼和收成,或者索性在树下眯缝着眼睛打个盹儿;放牛的小孩子们则会顽皮地上树掏鸟窝,运气好的话也能捉到松鼠,拿半个空蛋壳往枝桠一搁,便有松鼠自投罗网,它们一旦呆头呆脑地把头探了进去,罩了蛋壳便再也逃不掉了;苕溪里的往来船只,每每行到这里,船工们也总要立在船头遥望,遥望那一道几百年来依然恪尽职守坐镇北塘之上的绿色城墙。

不过古樟群那里风景虽好,却没有河埠,所以安溪出发的小舟通常都在大桥埠解缆。小船儿载着芦苇秆子,缓缓启程。经过广济大桥宽阔幽深的桥洞,经过高大的安溪陡门,经过水乡塘栖的十里回廊……那时的船,都是人工摇橹、拉纤加风帆的木质大乌篷船。舟子的脚力要好,膂力也要劲,船才行得稳健,主顾也才愿意请。后来,

乌篷船改成了结实的水泥船。换了水泥,更坚固耐磨了,也不必再定期整修常年泡在水里坏朽的木头。但是六月里毒日头直直打下来,晒得船身如着了火般的烫。卸完货赶回程,人还是要坐下来,一橹一橹地摇,一桨一桨地划。很多行船的人,当时正富于年,也不以为苦。后来年纪大了都落下了关节上的病根,最常见的是风湿。祖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回首望去,他们似乎并无多少怨嗟,那段清贫的岁月都已云淡风轻,只留下零星几瓣记忆的碎片,茶余饭后,白发苍颜的老爷爷只当说故事般,时为膝下小儿孙略道一二:“记得1963年的夏天,那一年雨水特别多,苕溪水涨得冲毁了北塘,大水一直没到民嘉圩。晚上回安溪,风高浪急,小舟一直在汹涌的江心暴起骤落,一不留神就要祭江神了,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尖。那一刻脑子里什么也不敢想,只管拼了命地竭力稳住划子……平安靠岸后,衣襟湿了一大片,是冷汗”;“也有一次,很夜了,三更时分回到安溪,远看小镇,灯火点点;更远处的东明山只是一个庞然黑影,岿然端坐,有如老僧入定;回首十里苕溪,水流如带,影湛波平;天地间一派澄宁,唯听见耳边一片悠悠桨声”……

烟波钓徒“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雅人深致,手足胼胝向着六合讨生活的船夫是无法领会的;然而归航一刻,望见那片亲切的灯火人家将到而未到,想起孺人稚子正倚门等候,心中的欢喜,或许也并不亚于武陵人“缘溪行,忽逢桃花林”的温柔与美好吧。“吭——呦——嘿,吭——呦——嘿——”疾劲的江风吹得芦花儿漫天飞坠,缥缈中仿佛又传来那纤夫的号子,一声声,朴实,有力,透着归来的喜悦。

那是天下间有情有义的声音……

当时安溪的市井风情,大致如此。隔了漫漫一个世纪,回首望去,柴米油盐里的汤汤水水,依然那么亲切而真实。然而百年间镇上的人事变迁,却是一段伴着血泪与礼乐山河共同历变的坎坷岁月:轰轰烈烈的民元革命、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即使共和国成立之后,仍然还有诸多的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乱世,如同一把大筛子,把人筛得流离失所,把无数个家庭筛得支离破碎。时代的伟力,主宰了它们的兴衰浮沉,但同时,它们也留刻了时代踉跄的足迹。镇上许多人家的荣辱,都可为那一段历史之管窥。桥北的沈家即是一例。

同类推荐
  •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散文集。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热门推荐
  • 影子陪我走到世界的尽头

    影子陪我走到世界的尽头

    影子的相伴,内心的挣扎,一次次的伤害,永远的陪伴
  • 从最初到现在

    从最初到现在

    我眼前是红墙,身后是大海,就算没有断然出航的勇气,也绝不能失却了想要乘风破浪的心。
  • 时空穿越之梦境

    时空穿越之梦境

    本书主要已一位现代人穿越到异界大陆的故事,主人公在这条穿越路上曲曲折折,她是否会遇到自己最想要的?敬请期待!
  • 我的传奇之保彪

    我的传奇之保彪

    ……我是一名孤儿…长大后…进入了…一个秘密雇佣兵团…再一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核武器…我自己以为要死了…可那知道…我不但没死…还…
  • 鬼出惊魂夜

    鬼出惊魂夜

    他注定灭鬼祖,救苍生!他注定和魔尊一决高下!他注定他一拜师学道就掉进了美女窝子,他注定一入仙界,那就是公主爱,郡主追,小姐赶!没办法柳公子注定就是桃花命,天下美女都争着给他三分颜色!问生活怎么逍遥?那就是美女在怀,无忧无虑!问天下谁为君主?那就是弹指可破苍穹,震足天地摇晃!本书美女如云,笑点百出,看本书者————英雄可流千滴泪,诸君也能破肚皮......
  • 王俊凯霸道的爱

    王俊凯霸道的爱

    你好霸道——刘晓莘我霸道,我只为你霸道——王俊凯
  • 证道路

    证道路

    这是一片属于道的世界,这是一片神奇的世界。这是一可以证道成圣的世界,也是一人人向往修行,以求掌握命运,摆脱轮回,冲破天地的世界。这是一人妖两族共同主导的世界,也是天外魔族想夺取的世界.一位八岁的稚童因一梦而梦到另一片天地,梦道了那一片世界的自己的十六年人生,梦醒人未醒,不知梦里梦外何为真?因师父一个决定,步雨从此怀着振兴小说家,并想亲眼看看这片天地,而踏上了去往外面的路,一条不悔的路…
  • 那年南方也下雪

    那年南方也下雪

    你曾说过,南方是不会下雪的。可是,为什么,一片白茫茫,遮住了我的眼。原来,我想告诉米,那年,南方也下雪。可米,却不会再拢着我。
  • 苍天乱之诸神弑

    苍天乱之诸神弑

    故事由一位在神魔乱战中牺牲的神王“兹洛绝”开始他不知为何被封印在他随身携带的一枚戒指上,之后戒指被交给了他的弟弟,千年后,戒指被一位名叫兹洛羽的废物少年认主,从而解开了兹洛绝的封印。被称为家族耻辱的他又要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兹洛羽带着遗憾重生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一步步的谱写他的神话
  • 文艺潮流

    文艺潮流

    一个底层音乐人的成长之旅,有亲情,有爱情,还有一些好听的民谣。PS:这个故事据说、大概、好像还有点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