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个读书人无依无靠,寄居寺庙靠和尚施舍度日。和尚为了赶走他,故意在吃饭时不敲钟,一次等到吃完饭才敲响开饭的钟,这个读书人跑去一看啥吃的都没了。这个人可真算是厚脸皮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不过在墙上题诗两句聊以解嘲,并没有负气出走,而是继续死皮赖脸地苦读“蹭饭”,总算换来高官得中的一天。待衣锦还乡回来一看,壁上两句诗早已被绿纱罩上了,他又续写了“二十余年尘拂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不乏感慨与得意。
细思之,厚脸皮其实是“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平常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勇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坚忍,抱负远大、志在高远的胸襟,还有志在必得的自信。归根结底就是心理素质好,实为当今成功者所必备。
我们这里所提的“脸皮厚”,并非是让我们耍无赖,丧失尊严。而是希望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时机,学会主动把握机遇。那些羞羞答答、不肯降低身价做事的薄脸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1922年,土耳其人同希腊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终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土耳其最终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末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末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末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卡耐基说:“凯末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记着这条重要的信条——让别人保住面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劣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由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朋友们,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千万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被人所尊敬。
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要做的就是表达出那来自内心的赞美之声。
求人时要学会“厚脸皮”
求人办事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生存的必然现象。现如今的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在这个社会上有站着的地盘、坐着的位置,要想办成事,就一定要厚着脸皮反复请求,不能一碰钉子就泄气。尤其是对于脸皮薄的人来说,必须开始改变,要迎合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一定要研究厚脸皮的学问。
许多人在求人办事时会觉得不好意思,求字刚出口,就满脸通红,这样事情十之八九是办不成的。既然要求人,脸皮就得厚,脸皮薄了,事办成的指望也就小了,个人的发展也就受到了局限。再说求人办事就是一件厚脸皮的事,你是抱着求的心理来碰运气的,人家答不答应你根本不知道,答应了,自然大欢喜,算是欠了一个人情,以后想着偿还;可是不答应,那就避免不了尴尬和难堪。
求人办事就是这样,要学会厚着脸皮,低下头,赔着笑脸,说着好话,为了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必须懂得反复说服,急不得。
在求人时经常会碰到人们说“不好办”,或者说“以后有机会再说”,或者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很多,我不知道该帮谁,不该帮谁”……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会打退堂鼓,本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厚脸皮。但面对那些只有求人才会解决的难题时,要懂得“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
在求人办事时,最忌讳的就是抱着自尊不放。求人就是为了自己好办事,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学会在碰钉子时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笑容可掬地与人周旋,用厚脸皮来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要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
许多事情只要有厚着脸皮缠住不放的意志,就能把事情办成。如果你决定求人,而对方一时不能合作,你不妨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申请,反复渲染,反复强调,厚着脸皮软磨硬泡地硬要对方答应你的请求,虽然他们这样做可能会更讨人厌,但是在他人看到你坚持地做着努力时,就一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答应你的要求。
纵观历史和当代厚脸皮人所创造的不凡业绩,厚脸皮的人往往以其特有的本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和价值,并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辉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但没有厚脸皮人才的参与,就等于没有了在经济商战中的重武器,彼此间的竞争也就不会如此激烈残酷,扣人心弦,精彩夺目了。
对于当代商战而言,没有厚脸皮人才,公司的业务就难以开拓;没有厚脸皮人才,就没有有力的竞争;没有厚脸皮人才,就缺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锋气概。
在刀剑锋鸣的商战中,厚脸皮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求人办事这种软进攻的方式中,它同样不可或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只有脸皮厚才能把怀疑抛在一边,不因他人的推拒而放弃自己的目的,就可以让你在成功的路上迈进一大步。
面对生活的千难万阻,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态势,不来点“厚”怎么行?强迫自己去解决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求人无疑是想把自己难为死。人要求人,就要有“脸皮厚”的时候,脸皮薄可不行,求人办事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嘲讽
有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憾,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比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效果好得多。更为关键的是,真诚、大胆地坦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能对自己的事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美国总统林肯相貌平平,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但他不但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
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
林肯敢于直面自己的缺憾,并将缺憾变成鼓励自己向上进取和奋斗的条件,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举。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在二战中,他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将英伦三岛上的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粉碎了纳粹德国吞并欧洲的图谋,并且为大战的胜利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丘吉尔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战后的一次竞选中,选民们认为他已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而新英国需要新的领袖。于是,1945年7月的大选过后,丘吉尔首相下台了。
理查德·皮姆爵士去看望他,并把大选结果告诉他。当时,丘吉尔正躺在浴缸里洗澡。
当理查德爵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时,丘吉尔却说:“他们完全有权力把我赶下台。这就是民主!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奋斗争取的!现在劳烦您把毛巾递给我。”
丘吉尔面临的不仅是失败,更是失落,也可以说是选举的结果让他在世人面前栽了个大跟头,使他颜面丢尽,但是他却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其伟大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当我们存在着缺憾或有了过错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批评、讥讽甚至侮辱,都不要太在意,不要死守着可怜的面子不放,而要像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一样,把面子放到一边,继续自己的奋斗。
“不懂装懂”才会让人丢面子
不懂装懂是人性的悲哀
生活中,不怕一知半解,不怕一无所知,只怕不懂却要装懂。不懂装懂和说大话、吹牛并没有什么不同。自己虽然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恐怕是人世间最可怕、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了。
森林里,驴子和百灵鸟不期而遇。一向久仰百灵鸟大名的驴子微笑着说:“美丽的百灵鸟小姐,大家一提起你总忘不了夸你美妙的歌喉,说你的声音是来自天堂的仙乐,听了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我非常想知道你的歌喉是否像大家形容得那样了不起。”
百灵鸟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你这么热情,我怎么能拒绝呢?我非常愿意为你唱一曲。”百灵鸟说完,便开始放开歌喉唱起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被百灵鸟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就连一天到晚呱呱乱叫的青蛙也着迷了,静静聆听着。
一曲终了。驴子摆出一副音乐人的姿态说道:“确实不错,非常值得欣赏,但是每当我听到公鸡在黎明时分的啼叫时,你不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的温暖啊!如果你能虚心地向公鸡学习学习,我相信你的唱歌本领会更胜一筹。”
听到这样的批评,百灵鸟一声不吭地飞走了。和驴子在一起的其他动物则哄然大笑起来。驴子莫名其妙,非常气愤地说:“你们笑什么呀,难道我说错了吗?”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像愚蠢的驴子一样自大,明明不懂得欣赏音乐,却非要装出一副很有品味的样子;明明不懂美术,看不透画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还硬要对画家的画指手画脚,胡乱评价。相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也不胡乱批评别人的人来说,这种人更加无知。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讲的是人们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刻意隐瞒自己并不明白的问题,不懂装懂。否则,你只会自取其辱,会像驴子那样贻笑大方,成为别人的笑料。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门外汉”硬充“行家里手”是一个人无知、虚伪的外在体现。而有些事实既然发生了,就已成为必然,无法改变。可是以后呢?你是选择继续愚蠢地不懂装懂,还是让自己成为拥有真才实学的人?
要想走出这个人性误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不要皱眉头,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逐渐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
敢于说“不知道”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在古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神庙去求谶。
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到神庙去求谶:“神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
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苏格拉底听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认为,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促,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如此,神为什么说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呢?
为了弄清神谕的真意,他拜访了雅典城里许多以智慧著称的人,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工艺大师。结果他失望地发现,尽管他们这些人的确具备某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才能,但却个个盛气凌人,自以为无所不知。
苏格拉底终于明白了,神谕的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学问、才华和技艺,而且更要懂得面对无限的世界,任何智者的学问、才华和技艺,都是沧海一粟,都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自己懂得自己的无知,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智者不懂得自己的无知,所以神谕才说他是最有智慧的人。
是啊,可以说,不管你多么伟大,也不管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说不知道并不就意味着你无能,在勇敢承认的同时,或许你还能获得更多的称赞。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
其实,在任何国际学术会议的场合中,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虽然开会的屋子里坐满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但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较文绉绉的“在本项研究主题中,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他们常常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查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并不是说出来就大失面子的话语,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反而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找心理医生求诊的病人中,其实有许多是著名人物和企业家。他们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里是很杰出的,但是在医生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们在钻研提高自己的专长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所以在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方面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简单问题,也可能一无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所以,他们集中精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知道,“万事通”的人是失败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门或几门。真正的有面子是在你从事的一门里能够出类拔萃。
楚汉相争时,单就刘邦和项羽这两位领导者的个人条件来说,无论是文才、武功、家世、年纪或兵力,项羽都在刘邦之上。然而在善用人才这一项上,项羽就远不及刘邦。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都能在刘邦麾下;而项羽手下唯一的谋臣范增,却在项羽“万事通”的个性下不得善终。结果刘邦和项羽谁有成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坦白承认“不知道”的领导者,才能接受属下的谏言,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成为最后的成功者,也是获得最大面子的成功者。作家斯蒂芬·马洛在其作品中,让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英语里最讨人喜欢的几个字也许是‘I don’t know’(我不知道)。这句话可以作为跳板,使我感到惊奇并使你揭开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的奧妙。”
做人就要敢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知道,不要为了面子,强装“万事通”,让自己大失脸面。要知道知识是从“不知道”里面去争取的,而不是从你说“知道”里面去靠欺骗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