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4700000042

第42章 乱世来到(1924-1926)(1)

泰戈尔来华

1924年,对峙中的南方和北方又有不一样的开局:南方广州的春天早早到来——1月20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一百六十五人,总理孙中山任大会主席,秘书长刘芷芬,指定胡汉民、汪兆铭、林森、谢持、李大钊为主席团。孙中山作了“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以及“主义胜过武力”两个报告。这意味着没有党章、党纲,从不开党代会的松散组织国民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脱胎换骨完成改组。中国国民党召开代表大会之际,苏俄革命领袖列宁逝世。代表大会向莫斯科发出唁电,对列宁逝世表示沉痛哀悼。1月24日,孙中山电复苏俄代表加拉罕贺电,申明完成辛亥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宣言,主张人民集结于国民革命旗帜之下,打倒直系军阀,扫除帝国主义在华既得权益。

相对于南方,北方的春天来得依旧迟缓沉重——当北京北海边的柳树吐出新绿之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一行到达北京,为滞重的春天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此之前的4月12日,泰戈尔乘坐的“热田丸号”轮船抵达上海。徐志摩、张君劢等六十多人前往码头迎接。

与前几年的杜威和罗素访华相比,泰戈尔访华更带有某种文艺气息。在徐志摩等人看来,泰戈尔就像是人类的喜马拉雅山,他的境界、智慧、诗意和爱,都是当下中国人所缺少的。中国人由于极权、战争和贫困导致的内心枯干,正需要泰戈尔这样的人注入生趣和灵魂。并且,因为泰戈尔是亚洲人,在文化和心理上更接近。因为泰戈尔的诗人身份,组织者特意安排他与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古体诗人陈三立老人见了面,算是印度诗歌与中国诗歌的碰撞。这一次访问,仍由梁启超领导的讲学社主办。按照原订计划,泰戈尔本于1923年访问中国,由于一场“骨痛热病”,泰戈尔不得不推迟了来华时间。泰戈尔这一次中国巡讲,由当时着名的“金童玉女”陪同,男的是《晨报》副刊编辑徐志摩,女的则是秀外慧中的林徽因。每到一处,泰戈尔都在林徽因的搀扶下登台演讲,由徐志摩翻译成汉语。时人这样描述:“林小姐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三友图。”

泰戈尔在中国的演讲自始至终阐述东方主义的立场——精神永远高于物质,爱永恒,精神永恒。在泰戈尔看来,所谓的发展物质文明只是一种畸形的状态,会使人的私欲不断膨胀,只知道占有、功利、侵略、掠夺,根本不能体现人的善意和爱;这样的无明,需要东方的精神文明给予调和。在谈到亚洲和欧洲的关系时,泰戈尔并没有表现出民族主义的强烈立场,而是阐述亚洲和欧洲的不期而遇——当欧洲人带着力量与理智的傲慢来叩门时,亚洲完全没有准备。亚洲与欧洲不是平等的相遇,而是优势与劣势的关系,一边是侮辱,一边是卑微。泰戈尔说:“我们必须从我们的麻木中奋起,证明我们不是乞丐。有人认为我们必须模仿和照抄西方,我不这么认为。”他同时提醒中国人不要忘了他们所创造过的美好事物。现在全世界都在生产巨量的东西、庞大的组织、巨大的帝国行政机构,这些阻碍了生活的道路。相比物质文明,泰戈尔更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人生并不限于用智力体力征服世界,那样的征服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而在体力和智力(工具理性)之外,人还有精神,泰戈尔把它称为“更悠久、更真切、更深奥的生命”。

不过泰戈尔这一次来华不像前几年杜威和罗素那样受到各界欢迎,很多时候甚至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知识层的敌意。除了冰心之类的文艺青年对他顶礼膜拜之外,很多中国青年因为过于浓郁的政治情结导致了对泰戈尔的反感。在他们看来,泰戈尔对于中国,就像天外来客。最起码,泰戈尔不是当下中国最需要的良方,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方法和手段,至于其他,包括文学、宗教和哲学,显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而泰戈尔的演讲过于主观化,离政治和社会太远,更像是隔靴搔痒的布道。当时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和学者鲁迅、郭沫若、林语堂、陈独秀、闻一多、茅盾、瞿秋白等人都对泰戈尔的举动作了嘲讽。这当中以陈独秀的态度反差最大,陈独秀曾经在1915年翻译发表泰戈尔的诗作,介绍泰戈尔是“提倡东洋之精神文明者,曾受诺贝尔和平奖金,驰名欧洲。印度青年尊为先觉,其诗富于宗教哲学之理想”。这一次,已身为中共总书记的陈独秀却这样评价道:“泰戈尔初到中国,我们以为他是一个怀抱东方思想的诗人,恐怕素喜空想的中国青年因此更深入魔障,故不得不反对他,其实还是高看了他。他在北京未曾说过一句正经话,只是和清帝、舒尔曼、安格联、法源寺的和尚、佛化女青年及梅兰芳这类人,周旋了一阵。他是一个什么东西!”国民党的“才子”吴稚晖也指责道:“若太先生心知帝国主义的暴秦的可恨,却不给国人一些能力,只思叫老石器人民,抱无抵抗主义,候使用铁器的客帝自己恶贯满盈,那正如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把自己作烂菜叶,卧在地上,希望叫强盗滑倒’同一滑稽呀。”

除了遭受党派人物攻击之外,自由主义者也不喜欢泰戈尔。不过出于礼貌,自由派学者一般不直截了当提出批判——胡适在承认自己反对欢迎泰戈尔来华的同时,特意点明:“泰戈尔乃自动地来中国,非经吾人之邀请而来。”意味深长,溢于言表。不过胡适也不忘提醒左派应采取客观态度:“若并未了解泰戈尔而遽加反对,则大不可。”“主张尽管不同,辩论尽管激烈,但若因主张不同而就生出不容忍的态度或竟取不容忍的手段,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自己取消鼓吹自由的资格。”胡适清醒地看到,泰戈尔之所以受到“有点难堪”的批评,是因为“他在一个‘错误的季节’带着一种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世福音’,又置身于一群不理解他的中国文化思想者(包括欢迎者和反对者)中间造成的”。在他看来,泰戈尔访华是“伴随着一连串的误解的不愉快的交流,是一次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

各方对泰戈尔的批评,大大影响了老人的心情和身体。自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剧场讲演后,泰戈尔取消了中国的所有安排,不再公开露面也不再发表演讲。5月30日,在中国只待了两个月的泰戈尔从上海乘船去日本。虽然颇为失落,不过这个东方智者并没有过多计较他在中国所遭遇的攻击。也许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一个落差如此之大的古老帝国,自然是很难平心静气的。泰戈尔仍旧坚持自己对中国的看法,自己的热爱,以及祝愿。在他离开中国的日子里,徐志摩使出中国传说中的送客习俗——十八相送,随从泰戈尔去了日本,继续意犹未尽的交谈。告别之际,徐志摩问泰戈尔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虔诚的大诗人回答说:“我把心落在中国了。”

吴将军如日中天

这一年开春泰戈尔的来华,以及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动静虽然很大,不过似乎都没有引起吴佩孚的注意。在自负的吴佩孚看来,虽然那个印度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因为写的不是旧体诗,加上鼓吹的是与宗教有关的东西,与自己心中“修齐治平”的追求不一,自然引不起他的兴趣和注意。至于国民党的改组以及对他的征讨,吴佩孚也不放在心上。这一年,吴佩孚的心思都在中俄邦交的恢复以及关于蒙古问题的交涉上。6月21日,外蒙古通告俄国政府决行共和,与中国脱离关系。7月6日,“外蒙古人民政府”对外宣言改为共和国。蒙古的得而复失,让北京政府坐立不安,吴佩孚此间先后四次出席国务院外交部会议,主张及时解决中俄交涉。吴佩孚甚至跟曹锟商量武力收复外蒙古的可能。当然,对于南方咄咄逼人的攻势,吴佩孚重点是布置苏皖赣鄂豫陕鲁的七省联防,以及暗中与美国商人来往,以求得某种私下的军火支持。

1924年可谓是吴佩孚年,五十岁的吴佩孚如日中天,他所控制的地区北至山海关,南到上海,左右大半个中国;对于国家事务也有直接的影响。开年的1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马克瑞专程到洛阳会晤吴佩孚,观看了吴佩孚专门为之举行的盛大阅兵礼。在此前一年,也就是1923年,前美国驻中国公使、当时的中国政府顾问芮恩施,专程去洛阳跟吴佩孚密谈。美国使馆秘书、武官以及美国驻华军队司令与亚洲舰队总司令等,也先后拜访过吴佩孚。这样的举动,表明英美看好吴佩孚。在对列强的选择上,吴佩孚明显倒向了英美,他的公署墙上悬挂着华盛顿像,吴佩孚时常对来访问的中外宾客表明,很想跟华盛顿联合十三州一样,促成中国的统一。这一年的9月8日,吴佩孚破天荒地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更是向人们传达了西方尤其是英美对于吴佩孚的看好。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时代》的封面,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BiggestmaninChina”(中国最强者)。

“吴将军”就是吴佩孚。照片拍得很艺术,光头吴佩孚身着戎装,脸微微朝左,两眼炯炯凝望前方,他的脸部显示出喜争好斗的表情,看上去踌躇满志、坚定不移。吴佩孚的长相不同于一般华北人氏,他有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子挺直。“吴将军”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并不是吴佩孚的影响所致,而是世界关注着中国的局势。实际上在此之前的好几年,西方各国对于中国的关注,目光就集中在吴佩孚身上。1921年8月11日《京津泰晤士报》社论说,要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只有以吴佩孚这位“受到全国信任的领袖”为中心,而且必须排除孙中山,因为“孙中山在国内其他地方已经完全失掉了信任,倘若他继续保持着僭称总统的职位,那么,重新统一就没有希望”。《密勒氏评论报》在一则社论中说,在中国,吴佩孚、冯玉祥和陈炯明“似乎是更为爱国和富于公益心的”军人。他们“显然是中国的希望”。《京津泰晤士报》还认为“陈将军和吴将军一样,是在中外人士中享有盛誉的人,假如他们之间能为准备重新统一国家和恢复立宪政府的问题达成协议,那么,北京和广州两位不合法当选的总统(指孙中山与徐世昌)间之争执就将成为次要问题了”。同一时期的外国在华媒体《字林西报》、《远东时报》等也持这一观点。这些,都传达了西方对于吴佩孚的看好。即便远在美国,《时代》也很清楚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队统帅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分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握有重兵、左右政局的举足轻重的强者。在美国人看来,这个儒雅而有魄力的中国军人,虽然没有西方教育的背景,他凭着他的自信和谦逊,他将是自袁世凯之后的一个乱世维治的人物,也是最有可能实现西方政治理念的中国人。

吴佩孚就这样成了《时代》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对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封面人物,《时代》没有太多介绍,不过寥寥几笔,足以概括出吴佩孚的特点:他是中国最能干的军事家,统治着除满洲之外的整个中国北方和中原。他任直鲁豫巡阅使,北京属于他的管辖省份。尽管他赞成民主制,但其目的是用武力统一中国。这一政策,使他与满洲的督军,以及南方的孙逸仙发生矛盾。北京局势有一个特殊情况,现任总统曹锟曾是吴大帅的敌人,在曹锟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时,吴大帅没有反对,据说他被“买通”了。他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天才,还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他学习很刻苦,近来开始学习英语,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只给教师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早上四点半到五点半。他还以“说话柔和、手段强硬”着称。以这种方式介绍一位中国的军阀,显然很符合美国读者的口味。

《时代》说“现任总统曹锟曾是吴将军的敌人”,有误。吴佩孚作为曹锟的副手,虽然有时被说成直系中与曹锟相对立的一派,但却远非“敌人”。更多时候,相比曹锟的平庸,吴佩孚显得更加卓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西汉初年刘邦与韩信,或者三国时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一样,中国文化似乎一直在君主之间维系着这样的平庸和卓越,平庸者往往有着大智慧,聪明者却经常露出致命的软肋。曹锟与吴佩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再一次印证这一点。其实吴佩孚可以算是一个相当传统的人,始终是明确的儒家制度和社会准则的倡导者,也是某种狭隘性质的民族主义者。即使他所擅长的治军,也充斥着传统气息,纪律严明,基本上不用外国留学生,也不用学生兵。练兵,他效仿的是岳飞、戚继光和曾国藩,带有浓郁的传统“搏命”色彩。从吴佩孚一生所作所为来看,他持带有自大色彩的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主张西学中源,对于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有强烈排斥的嫌疑,也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仅靠“振臂一呼”为自己挣得很多印象分。

奇怪的是,作为直系二号人物的吴佩孚上了《时代》的封面,而通常认为的直系一号人物,吴佩孚的上级、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却无缘《时代》。除此之外,南方的孙中山,东北的张作霖,都是此时中国叱咤风云的强者。《时代》以吴佩孚作为封面人物,显示着某种美国立场和价值观,也意味着美国对吴佩孚的支持。本期《时代》也谈到了张作霖,称他是“一位虔诚的帝国拥护者,即拥护君主制的人”。《时代》还介绍说:“满洲大约有得克萨斯和科罗拉多两个州这么大,在中国北方有如此大的地盘,使张将军这位军阀无人能取代。”尽管这位张将军“思维敏捷,权力巨大”,“却非吴将军的对手,曾惨败于吴”。刊物没有刊登张将军的照片,却选登了一幅年轻的张学良的照片,照片说明为:“MARSHALCHANG”(张元帅)“Histitleisnoemptyepithet”(他的头衔不再是闲职)。“张元帅”就是张少帅。看得出来,《时代》已开始注意张学良的崛起:1924年3月,出任东三省空军司令兼“飞鹏队”队长;4月,出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而到了即将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学良更是一跃而为“镇威军”第三军军长,率领奉军主力与吴佩孚对阵。

同类推荐
  • 黑蚂蚁蓝眼睛

    黑蚂蚁蓝眼睛

    在与狼共舞、与妖作歌的挑战和冒险中,土地是皈依的根本,而女人则是意志和权力的中心。这样,征服强悍、冷酷、残忍的男人世界的女主人公迷娘、柴姑便产生了……黑蚂蚁蓝眼睛的魅力在于它的雄浑、神秘和恣意潇洒。而对黄河母性如泣的苦吟,则会读出作家赵本夫那张深沉忧郁的面孔……
  • 2012≠世界末日

    2012≠世界末日

    "2012年的12月21日,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吗?据玛雅人所创制的“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处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个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那么,按照玛雅元年算起,公元前3113年加上5125年,本次文明终止的时间就在公元2012年。事实上,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对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已经有过很多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已经验证了足够多的世界末日预言的荒谬性。看完本书后,一直惴惴不安的你,或许对世界末日的会有另一个全新的答案。"
  • 天下姐妹

    天下姐妹

    大姐与边防军黎京生深深相爱,由于家庭变故,黎京生转业回到了北京。五年里,两人天涯咫尺地固守着一份承诺。二妹考大学来到北京,她代替大姐照顾黎京生和他的母亲。终于也代替姐姐嫁给了他。大姐为了圆自己的军人梦,偷偷改了三妹的大学志愿,三妹考上了军医大学,姐妹却反目成仇。多年以后,二妹为了事业远赴重洋,黎京生却失业下岗,并且得了尿毒症。大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优秀的男友,再次来到他身边,为他捐肾。三妹的丈夫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牺牲,留下了遗腹子。来自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经历了坎坷风雨之后,终于都得到了自己坚定地追求的东西。
  • 同居协议

    同居协议

    租个男友好过年,原本一句戏言,岂料一语成谶噩梦成真。冒牌男友不简单,先是撕毁协议,接着水涨船高坐地起价。她挖坑自己跳了,他设局自己入了。一个骑虎难下,一个龙困浅滩。在她眼里,他是见钱眼开没有节操的出租男;在他眼里,她是肉里挑刺尖酸刻薄的女汉子。一开始,他不是她的菜,她并非他所爱。眼看他反客为主将父母骗得团团转,她开始打起了如意小算盘。到底是将他踢出局还是留下查看,她开始了优柔寡断。女汉子遇逃婚男,看月老如何牵线。缘就一个字,来把同居协议签,三生石上定姻缘!
  • 月光漫过珍珠夏

    月光漫过珍珠夏

    十六岁的一场游戏,让秦漫月结识了大自己十岁的青年才俊谭展飞,却因她的背叛让他摧毁了她的幸福。十八岁的她结束了噩梦来到另一座城市开始大学生活,富二代公子陆均璨闯入她的生活。正当二人爱情升温之际,从香港经商归来的谭展飞再度出现在她面前,他们互相折磨,互相伤害,却痛苦地相爱。当阴谋,算计,折磨,痛苦席卷而来,这个局到底谁是幕后黑手?陆均璨又为何来到她的身边?小七死亡的真相是什么?他们的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报复?还是一场山崩地裂的爱情迷雾……
热门推荐
  • 豪门四少撩妻上瘾

    豪门四少撩妻上瘾

    颜色,数百亿财产的继承人,白富美+天才少女,蓉城男人趋之若鹜的女人。楚懿,楚家三代单传的独苗,败家子+纨绔子弟,蓉城女人避之不及的男人。一条“命定夫妻,天生一对”的新闻,让八杆子打不到一处的两人,有了第一次交集。“你叫颜色?”名字在他薄唇间辗转,说不出的轻佻,“什么颜色的?”她被困在他和墙壁之间,泰然自若,吐出两个令他意想不到的字。男人微愣,随即轻笑,“我看看,有多黄?”“身价太高,你看不起!”在男人愣住间,她推开他优雅离去。有趣!果然对他胃口!这世上,只有他楚懿不想看的女人,还没有他看不到女人!从那之后,颜色觉得自己肯定倒了血霉,她的名字后面必定会跟着他的名字。*******当两人名字再次同框时,颜色简直气得牙痒痒。电视采访:记者:“四少,你因为什么爱上颜小姐?”楚懿:“因为她芭蕾舞跳的好。”身软,可驾驭高难度姿势。记者:“四少,颜小姐身价数百亿,追她你有没有压力?”楚懿:“没有压力,我的理想就是入赘豪门。”记者:“四少,你不怕别人说你吃软饭吗?”楚懿:“软饭也不是谁都能吃的,我有那个实力!”记者:“比如说?”楚懿:“人帅X大活好还持久。”颜色恶狠狠地关掉电视,麻痹!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当两人名字出现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时,颜色气得牙痒痒。“楚懿!我怀孕了!”她拿着两条红杠的验孕棒,气得手指发抖。“我知道!”他笑得一脸贱样,“别害怕,是我的!”“我想问的是,我他妈的为什么会怀孕!”她忍不住爆粗口。“因为我想当爸爸了!”他眼睛专注而多情,“你不知道,看到你第一眼,我就把女儿的名字都想好了。楚颜好不好?”“别忘了你是入赘的!”她将验孕棒扔他脸上,道:“孩子跟我姓!”“颜楚?”他笑得更开怀,“这个名字好,男女通用!”比贱,她,果然不是他的对手。又掉进他的套路,她正值事业上升期,谁说要生孩子的!温馨提示:①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②简介无能,正文很精彩。最后,恳求大家收藏留言,感激不尽,鞠躬
  • 娱乐的生活

    娱乐的生活

    我的作品富有儿童的丰富精彩,具有很强的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
  • 序言集

    序言集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4篇。著作内容涉及广泛,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因此序言是对这些著作来说,既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阐释,也能起到导读的作用。结集出版这些序言,对作者而言是回首往事和重新学习的过程;对广大读者而言是迅速了解研究著作内容的权威解读,因此,该书的出版能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也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 无上龙脉

    无上龙脉

    萧阳从修炼中醒来,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意。天地万物此刻看得清楚明了了许多,感受到体内那充沛的力量,萧阳忍不住仰天长啸。“这么多年来,我萧阳今日终于可以再次修炼了。”“我萧阳,不是废物。”我只是不想做一个弱者!
  • 绝辰天下

    绝辰天下

    武道天极,佛本是道。三界众生,群魔乱笑。剑血封喉英雄造,莫问孤君生何处,纵那万族林立,强魔当道。穿金甲,血城绕,天下第一,我只一笑。
  • 穷家千金遇上爱

    穷家千金遇上爱

    她是一个身份复杂,黑道女皇杀手,不明感情,活泼美丽的女生;而他是一个贵族身份,黑道顶级杀手,感情唯一,温柔帅气的男生;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 魔王快到碗里来

    魔王快到碗里来

    二十一世纪逗比加自恋狂加深藏不露加中二病患者的胡小柒童鞋带领自家明星朋友去考古,哦凑,考着考着,被莫名其妙冠上救世主的名号,和童鞋们穿越了?!好吧,本来要穿去古玛雅的他们穿越失败,坠入异世。异世重生,另名云凰的胡童鞋带领自己的傲娇腹黑弟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咳咳,换句话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全城百姓对二人感恩戴德。当然身为一名不稳定因素,云大大是不会如此“平庸”的过完一生。“你给小爷过来。”伸手一勾,对着前方美男挑衅一笑。“我?”“怎么?让小爷我调戏下不行?”语毕,白皙的手指就朝对方脸上碰去,美男正欲生气,谁知玉手在脸上一捏“啧啧,皮肤不错啊”“呵,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人”
  • 美人倾城:师叔个个不斯文

    美人倾城:师叔个个不斯文

    毒嗜我心,我嗜君情,不过是你来我往,你情我愿。说什么生生世世,且看今朝吧,这朗朗乾坤,我来纤手颠覆。南迎风,荡剑门最低等的下剑门(下贱)废材女弟子,只不过想要御剑飞行而已,谁知,竟御来了师叔无数。这是一场华丽的对决,这是一场成熟男人的较量,峨眉之巅,风起苍穹。七把长剑,剑啸江湖,为的只是他们心尖儿上的那个少女。她狂妄,她冷情,她爱的是谁,他们至今不知。七剑汇聚,只为红颜一笑,剑气如虹,儿女情长如歌。
  • 死刑之后

    死刑之后

    令人绝望与悲恸的欺诈,将如何摧毁她的人性?某市副市长因要案被判处死刑,死刑之后,他的独生女儿邹小雪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独居家中的小雪发现她身边频繁显露着一些离奇的现象。出现在家中的神秘物品,午夜时分响起的异常铃声,围绕在她身边的奇怪之人……这一切表明:已结束的要案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端倪。
  • 呆萌帝君:妖孽出没请警戒

    呆萌帝君:妖孽出没请警戒

    当生性薄凉,实则逗逼的她穿越到不务正业又好色的皇帝东离烟身上,一场凤唳天下,哦不,是二货无敌的盛世就此开始。某逗逼深感当皇帝太苦逼,她一个小小女子真心受不鸟,这不,她就开始想办法了。片段一“将军,看在我为你解毒的份上,能不能…”“说!”“你当将军估计也腻歪了吧,有没有觉得我这皇位很高端大气上档…”“说人话。”“你有篡位的想法不!”片段二“丞相,你年纪轻轻,才高八斗,博学多才,在同龄人中更是出类拔萃…”“陛下,你到底想说什么?”“嘿嘿,就是问问丞相要不要换个更高的位置坐坐。”片段三“皇儿们,你们有没有兴趣…”“父皇,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额,算了,无事。”劝乃们这些凡人篡位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