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伯恩秘密档案
·全名:小威廉·弗朗西斯·雷伯恩(William Francis Raborn)
·生卒年月:1905年6月-1990年3月
·效力总统:约翰逊
·党派:民主党
·在任时间:1965年4月28日-1966年6月30日
·离任后:从事私人业务
·经历揭秘:曾为研制海军“北极星”弹道导弹系统的负责人
天生的管理家
雷伯恩和中央情报局其他的局长最大的不同是他当过舰长,还做过武器的研制工作。让他最为骄傲的是,自己曾主持过“北极星”弹道导弹系统的研制。
雷伯恩于1905年6月8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的迪凯特。1928年,他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获得理科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
毕业后的雷伯恩先后在战列舰、驱逐舰以及航空母舰上服役。由于长期在舰艇上工作,雷伯恩走起路来也是一摇一晃,从他一摇一晃的步态上,人们就能想起他的舰长生涯。在任舰长期间,雷伯恩多次沉着冷静地处理过包括舰艇遭轰炸后弹药仓爆炸在内的各种紧急情况,每次遇险他都尽最大努力保护舰艇,尽快使其恢复战斗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伯恩担任海军飞行学校校长,1943年担任太平洋快速反应特遣舰队“汉考克”号的副舰长。战后,雷伯恩担任“白罗柯克”号驱逐舰的舰长。
1951年,雷伯恩回到海军学院深造;1953年,奉调进入海军军械局,参与制订了研制海军弹道导弹计划。
195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这个特别委员会通过对情报资料进行整合和研究分析,得出了苏联的战略武器能力正在迅速发展并有着超过美国的态势的论断。为此,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成立了专门小组,加紧研制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以与苏联的战略武器抗衡。
1955年,雷伯恩晋升为海军少将,被选调到刚成立的海军特别计划处主持研制“北极星”弹道导弹。雷伯恩称得上是一位天生的管理家。从接到任务的那天起,雷伯恩就用战时体制的方式对研制团队实施管理。首先,他想方设法把优秀的人才挖到自己的团队中,并以“爱国”的名义要求这些人作好牺牲个人利益的准备。他还率先垂范亲自参加具体的研制工作,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很少休息,甚至有的时候晚上也工作。有了自己的身体力行,雷伯恩便完全有资格这样去要求下属了。
在工作中,雷伯恩极其负责任,行事果断的他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他能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并很快将其解决,他的下属对他非常佩服。在雷伯恩的领导下,原本计划几周才能完成的报告几天就能完成,设计周期与建造周期提前了好几个月。在负责“北极星”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中,雷伯恩在国会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为他后来进入政界并受到约翰逊总统的重视奠定了基础。
1963年9月,雷伯恩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出现役。之后,雷伯恩到通用喷气飞机公司担任分管计划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
1965年初,约翰逊总统想要将与自己不合拍的中情局长麦科恩换掉,并暗中物色接替人选。从中央情报局方面来说,当然希望局长能从中情局内部的情报专家中产生,这样一来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二来也可以服众。当约翰逊提名雷伯恩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时,许多人感到吃惊。虽然大家都知道雷伯恩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但是他完全没有情报工作的经验,更何况要领导一个中央情报机构的工作。约翰逊总统不理会这些,他认为雷伯恩强大的行政管理能力能够弥补其缺乏情报工作经验的不足,能够胜任掌管中央情报局和美国情报界的重任。
根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与副局长必须分别由军人和文职官员担任,不得同为军人或文职官员。也就是说,如果让雷伯恩担任中情局长,那么副局长必须是个文职官员。当然,副局长要有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以弥补雷伯恩这方面的不足。选来选去,约翰逊认为老牌特工赫尔姆斯能够胜任此职,并与雷伯恩进行商议,雷伯恩赞成让赫尔姆斯做自己的副手。由此,做了许多年中情局计划处处长的赫尔姆斯终于有机会坐上了副局长的位置。这使他对雷伯恩感恩戴德,尽管雷伯恩缺乏经验,工作作风又很蛮横,他还是尽力配合雷伯恩的工作。
1965年4月10日,雷伯恩与赫尔姆斯一起参加了约翰逊的私人晚宴。席间,约翰逊向赫尔姆斯表示他将来可以接替雷伯恩的工作。4月28日,约翰逊为雷伯恩在白宫举行宣誓就职仪式。在约翰逊命令般的提议下,中央情报局的所有高级官员都参加了仪式。一些很少在华盛顿政界露面的情报界人物也出现在仪式中,足见约翰逊总统对这位天生的管理家寄予厚望。
缺乏经验的代价
虽然雷伯恩有着过人的管理才能,但他也为缺乏情报工作经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雷伯恩没有情报工作经历,外交知识欠缺,对国际事务可以用孤陋寡闻来形容。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雷伯恩管理能力的发挥。许多中情局官员在雷伯恩就任之前对他的出色的管理能力有所耳闻,然而雷伯恩就任之后的表现又让他们在背后嘲笑这个新局长。
雷伯恩是军人出身,以服从命令为最高准则,在他担任中情局长之后,服从命令也变成了中情局所有人员工作的最高准则。
1965年,约翰逊派兵干涉多米尼加,他要求驻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哥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为他提供最新情报。雷伯恩接到命令后,不顾赫尔姆斯等中情局高级官员的反对,下令将计划处官员调到统一指挥的行动中心。雷伯恩以军队方式建立的这个行动中心,是为了把来自多米尼加的情况报告在一小时内送到白宫。然而,雷伯恩并不明白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于情报活动,虽然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却使中情局特工人员敏感的职业心理受到很大伤害。老资格的官员以及特工们对此强烈不满,而雷伯恩只知道全力完成总统交代的任务,全然不顾这些人的情绪,更不懂得与他们交流进行安抚,使得他在中情局很不得人心。尽管副局长赫尔姆斯出于感恩心理尽力给他提供帮助,但是他对情报业务的一窍不通以及蛮横的工作作风也使赫尔姆斯深感无奈。
约翰逊很快便看出来雷伯恩确实不适合担任中情局长。事实上,在提名雷伯恩的时候,约翰逊就预料到缺乏情报工作经验会让雷伯恩的局长工作出现很多麻烦,但是他并没有想到事情会严重到如此地步。
对于历来有排外倾向的中央情报局来说,没有情报工作经验又没有情报工作能力的领导,在这里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但是,好像找麻烦的不是别人而是雷伯恩自己。在一次中情局内部关于管理技能的报告会上,雷伯恩用一些自己平日喜欢说的俏皮话,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对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北极星”导弹问题的冗长而又混乱的观点,把大家弄得一头雾水,从始至终都没有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还有一次,雷伯恩在中情局晨会上说,刚看到一段关于俄国人与中国人不和的新闻,他对同为共产主义阵营的两个国家不和“感到不解与好笑”。当时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分裂问题已经研究了近十年,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孤陋寡闻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向他解释才好,只能对他的“不解与好笑”感到不解与好笑。作为中央情报局局长,没有情报工作经验已经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而同时又对重大的国际问题不甚了了,这简直可以说是中情局的巨大灾难了。
雷伯恩自己也感觉到了尴尬,因为每次白宫要听取中情局的汇报时,总会提醒他带上副局长赫尔姆斯。
中央情报局的许多人认为,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能力依然强大,只是缺少一个能带领他们彻底恢复在杜勒斯时期所具有的那种名誉及活力的领导人。显然,他们都对雷伯恩不服。一些具有活动能量的人甚至到华盛顿去积极活动,以让雷伯恩尽快离开中央情报局。
1966年初,约翰逊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表示,雷伯恩只不过是中央情报局局长的临时人选,他将任命赫尔姆斯为下一任中情局长。
1966年6月,雷伯恩离开中央情报局,结束了其对中央情报局短暂而又“漫长”的管理。从此,他和中情局的人都不用再受“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