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比秘密档案
·全名:威廉·伊根·科尔比(William Egan Colby)
·生卒年月:1920年1月-1996年4月
·效力总统:尼克松
·党派:共和党
·在任时间:1973年9月4日-1976年1月30日
·离任后:多次出席有关中情局涉嫌非法活动的听证会,著有《高尚的人们:我在中央情报局的生涯》
·经历揭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战略情报局,是中情局长中为数不多的曾在战略情报局供职的人
资历颇深的老牌特工
科尔比1943年就加入了战略情报局。“二战”结束后,他回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他未完成的学业,毕业后当了几年律师,此后便加入中央情报局一直干特工,是中情局资历颇深的官员之一。
科尔比没有兄弟姐妹,这在他出生的20世纪20年代比较少见。科尔比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因而他也信仰天主教。他的父亲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且驻地经常变动,所以在少年时期,科尔比便跟着父亲四处跑,到过巴拿马运河、中国天津以及美国的许多地方。16岁的时候,科尔比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1941年,科尔比参军入伍,成为陆军军官。1942年,科尔比被分配到本宁堡伞兵学校。
1943年,战略情报局的人到科尔比所在的部队招募特工。当时的科尔比因为在1942年年底的一次跳伞训练中受伤正在治疗。在这之前,科尔比从没有听说过战略情报局,而这个负责招募特工的人员也没有与科尔比详谈,只是告诉他战略情报局需要懂法语等外语的自愿去执行艰巨任务的军官。科尔比在少年时代便跟着父亲到处走,学会了一些国家的语言,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科尔比还在法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就是学法语。因此,科尔比正好符合条件。就这样,科尔比进入了战略情报局,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特工生涯。
进入战略情报局之后,科尔比先是在英国南部接受特种游击战短期训练。随后,他被空投到纳粹占领的法国、挪威进行游击战和破坏活动。一直到德国投降的时候,科尔比一直都在敌后做特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尔比获得了银星勋章。他曾多次表示,在战略情报局工作的这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使得他从一个年轻羞怯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虽然科尔比在“二战”中的表现,使他成为少校并且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但科尔比当时的愿望并不是在军队获得多么耀眼的职位,而是做一名律师。这与许多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人的第一个人生目标相同,许多中情局的领导人都是律师出身,中情局的鼻祖多诺万就是一名律师。由此可见,局长们的追求似乎都差不多。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科尔比又变成了大学生,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他因战争而中断了的学业——攻读法学。科尔比的这一选择的确很明智,因为“二战”结束不久杜鲁门就解散了战略情报局。
1947年2月,科尔比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受雇于多诺万的纽约律师事务所。做了两年半的律师之后,科尔比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了,不再满足于做一名律师,而是产生了投身政界的愿望。于是,科尔比断然决定放弃律师职业,重新追寻自己的目标。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科尔比自愿加入中央情报局,被分配在政策协调办公室,也就是后来的计划处。对科尔比来说,到中央情报局工作并非是要在政府部门找个好差事,而是他喜欢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后来回忆说:“参加中央情报局是件无上光荣的事,非常有诱惑力,也非常时髦,堪称最具爱国热情的行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认为中央情报局是捍卫民主的排头兵,它吸引着当时我们称为出类拔萃的人们——那些来自常春藤联谊会名牌大学、有着纯洁的社会背景、政治上自由派倾向浓厚的青年男女。”
1951年初,科尔比被派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驻斯德哥尔摩使馆随员的身份在瑞典建立“政策协调办事处”。1953年秋天,科尔比又被调到意大利从事“政治活动”。在这期间,科尔比通过秘密活动阻挠意大利共产党在大选中获胜,支持中间派政党,并且直接向中间派政党提供印发公报、标语以及其他宣传材料,举行代表大会、选举大会等政治活动的经费。科尔比在意大利的表现让时任中情局长杜勒斯十分满意,因而在1959年提拔他为中央情报局越南西贡站站长助理。1960年,科尔比升任站长。
当时,越南问题被美国政府列为是与苏联问题等同的首要问题,因而西贡工作站站长这个职务非同一般。在此期间,科尔比与南越伪总统吴庭艳及其兄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积极支持吴庭艳伪政权,为吴提供直接与中情局长杜勒斯联系的渠道,并且帮他训练警卫部队。科尔比参与起草了美国“越南行动计划”,提出美国军事援助团不仅要对南越陆军进行支援,还应该加速南越的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在南越和北越的情报活动。他还策划“国民非正规防卫队”的战略计划以帮助吴庭艳巩固政权。这个计划以村为单位,让美军特种部队训练当地青年的作战技能,教授当地女青年简易急救方法,并建立与邻村的紧急无线电联系,在村外挖壕沟、拉铁丝网,组织自卫队巡逻。
此计划很快被吴庭艳采纳并在南越推广开来。美国驻南越“大使”将这个计划视作对付越南共产党最有效的办法,美国在南越的所有机构都参与了这项计划。联合国国际开发署还专门为此成立了农村事务办事处,负责供应铁丝网。
1962年,科尔比被任命为中情局计划处远东科负责人。随着越南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科尔比负责的远东事务也越来越重要。由于他在南越工作上的出色表现,1968年,约翰逊总统任命科尔比为美国在越南实施“绥靖计划”的副司令。这个任命越过了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
为此,科尔比从1968年到1971年一直待在越南,组织了一系列打击越共的行动。这些丧失人性的行动使科尔比被称为恶魔。在这一系列行动中,最著名的是“凤凰计划”。科尔比协助伪总统阮文绍起草、发布指令,并在南越各级建立“凤凰计划”委员会,由情报机构向各委员会派出代表,各级委员会必须对逮捕、策反、暗杀越共人员的人数制订指标。
1971年,科尔比在国会听证会上报告说,1968年至1971年“凤凰计划”执行期间,越共人员共有2万多人被击毙,2.8万人被捕,1.7万人投降。
尽管科尔比反复强调被击毙的2万多人并非是被暗杀,然而臭名昭著的“凤凰计划”最终仍成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所犯罪行的代名词。科尔比后来不得不接受国会对他的这个计划的反复调查。
1971年,科尔比被任命为中情局审计长,职位仅次于副局长,也就是中情局的第三把手。但科尔比并不满足于第三把手的位置,而是希望担任负责计划也就是隐蔽行动的副局长。不过,科尔比很快就发现,审计长的工作能够让自己的经验从原先的隐蔽行动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现代情报技术和手段等领域,让自己对中央情报局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还可以为自己提供接触华盛顿许多高级机构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
“水门事件”后,尼克松免去赫尔姆斯的职务,任命施莱辛格为局长。施莱辛格任命科尔比为负责隐蔽行动处的副局长,科尔比的愿望得以实现。近30年的特工生涯终于为自己换来一个想要的职位,这对于科尔比来说意义非同寻常。然而,也许是兴奋过了头,也许是过于想要报答施莱辛格,科尔比对施莱辛格所主导的人事清洗,以及彻查中情局违宪活动的做法非常支持、积极参与,所以后来便有了对他自己和中情局产生严重威胁的《可能引起注意的活动项目单》。
排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