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7800000020

第20章 让中情局面目全非——施莱辛格

施莱辛格秘密档案

·全名:詹姆斯·罗德尼·施莱辛格(Jams Rodney Schlesinger)

·生卒年月:1929年2月

·效力总统:尼克松

·党派:共和党

·在任时间:1973年2月2日-1973年7月2日

·离任后:1973年7月担任国务卿

·经历揭秘:1963年至1967年任兰德公司董事会董事

尼克松的好帮手

詹姆斯·施莱辛格是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也是第一个教授出身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他于1929年2月15日出生于纽约,1950年获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两年之后,获得硕士学位,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

施莱辛格第一次与中央情报局发生联系是在1970年12月。当时,施莱辛格是预算局副局长,奉命对美国政府各机构与情报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预算清查。随后,施莱辛格在递交给尼克松的关于中情局的预算报告中指出,以往的预算评估文件并不具备客观真实性,中情局需要的开支比国会预算大得多,但这些开支主要用于技术情报,因而是值得的,然而,中情局的机构臃肿现象又让这个机构无形中产生不小的不必要开支。尼克松从报告中看出了施莱辛格身上具备情报管理工作的能力。

1972年12月初,尼克松免去了赫尔姆斯的中情局长的职务。尼克松的理由是:中情局是一个臃肿的官僚机构,很多人只看报纸不干实事,必须尽快更换领导人,以对其进行整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尼克松看来,中情局“应有的作用”,就是为总统充当工具。尼克松解除赫尔姆斯的局长职务,也正是因为赫尔姆斯在“水门事件”中不愿充当尼克松掩盖事实真相的工具,因而在有了合适的人选之后,果断地将他赶走。

1973年1月23日,参议院批准了尼克松对施莱辛格的提名。2月2日,施莱辛格宣誓就任第七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施莱辛格十分明白尼克松所说的“应有的作用”的含义,因而他就任中情局长后,公开对中情局的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担任局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你们每一个人对尼克松总统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事实上,施莱辛格在担任预算局副局长,受命对包括中央情报局在内的整个情报界进行全面预算审查的时候,就开始对中情局有了了解。当得知自己被总统提名为中情局长后,施莱辛格又与中央情报局的部分官员进行了广泛接触,从而较为深入地了解了中央情报局的工作,同时初步认识到了中情局工作中的弊病,产生了改革的想法。

施莱辛格上任之后,就着手对这个中央情报机构进行改革。他认为,中情局应该是美国所有情报机构的绝对的领导者,而中央情报局局长也应该是美国情报界的实际领导人和直接为总统服务的情报官员。早在他任预算局副局长的时候,就提出过一份关于情报审查工作的重要提议文件,建议国会具体立法批准授予中央情报局局长管理整个情报界的权力,而中央情报局的日常管理应该由中情局副局长负责。

显然,尼克松是想让中情局变成一个总统的工具,至于这个工具是否具有领导美国情报界的权力,他还没有仔细考虑过。但是,尼克松还是接受了施莱辛格建议中具有根本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扩大中央情报局局长的领导权。在尼克松看来,作为总统工具的中情局如果有更大的权力,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中情局长的权力得以扩大,从原先的对中情局内部的管理,扩大为拥有制定统一的情报界预算,协调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以及各军种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活动的权力。然而,由于美国情报界不服从领导的风气盛行,虽然中情局局长有了这样的权力却不一定用得上,特别是国防部始终不愿意让中情局介入自己的工作,更不愿意向中情局长交出五角大楼各情报机构的控制权。之前的中情局长赫尔姆斯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不想卷入中情局与其他情报机构的权力争夺战之中,才没有刻意强调和使用自己的这个权力;而且以往的事例也证明,中情局尚没有能力在这样的斗争中取胜。

施莱辛格上任后,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施莱辛格是尼克松非常欣赏的中情局局长,更是尼克松在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益代言人,因而他的权力比赫尔姆斯要大得多,态度也比赫尔姆斯强硬得多。施莱辛格一方面积极改善中情局与其他情报机构的关系,一方面坚决而稳妥地扩大中情局长的权力范围,并且在情报工作中贯彻尼克松的指示毫不含糊,这让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获得了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情报助手。

对中情局进行“大修”

为了将中央情报局改造成总统的得力“工具”,施莱辛格一上任便开始对中情局进行“大修”。他首先要修改“情报”的基本准则,因为“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1972年12月被提名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后,还没有宣誓就职,施莱辛格就经常在杰曼敦他的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办公室里,召集中央情报局各部门领导和专家开会。在会上,施莱辛格与他们极其详尽地讨论修改“秘密勤务”这个概念的一些问题,并强调修改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人员的作用与影响是值得怀疑的,这些人不仅容易让中情局变得得意忘形,还严重影响了中情局的判断。另外,施莱辛格还批评局里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的做法。他认为,这样会使中央情报局的行动缺乏协调和沟通,使情报传输不到位。

显然,施莱辛格整改这些问题的决心是坚定的。他首先任命资深的中情局审计长威廉·科尔比担任负责隐蔽行动的副局长和中情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此时的科尔比已经是一个有着近三十年经验的老特工了,他十分佩服施莱辛格,因为施莱辛格在来中情局之前,就已经对这个情报机构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科尔比曾说:“施莱辛格上任的时候,不仅对中央情报局进行了全面了解与回顾,还对整个美国情报界进行了全面了解与回顾。与其他许多中情局局长不同的是,施莱辛格作为没有直接做过情报工作的局长,一上任的时候就已经对中情局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并且还能就中情局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积极的纠正与改进意见,在推行自己的主张的时候态度十分坚决,并不像前任局长赫尔姆斯那样考虑过多……”由此可见,科尔比在许多问题上都与赫尔姆斯意见不同,但是与施莱辛格很合拍,这对施莱辛格对中情局进行“大修”具有推动作用。施莱辛格对中情局的“大修”是基于他的三点认识。第一,施莱辛格清楚地知道尼克松不喜欢中央情报局,不喜欢的原因是中情局不听招呼。所以,施莱辛格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中情局“听招呼”,也就是要站在尼克松一边。第二,施莱辛格明白,尼克松选他当局长,不仅仅是让他做中情局的领导,而且要让他做整个情报界的领头人。要做到这一点,先把内部整顿好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施莱辛格认为情报工作隐蔽行动的时代即将过去,技术情报越来越重要,而目前的中情局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隐蔽行动方面,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要求,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因此,无论能否获得支持,甚至可能失去人心,施莱辛格都顾不得了,他只要完成自己使命——改革中央情报局。

“大修”具体分为两大项:一是彻底摘掉情报工作的神秘面纱,二是进行人事大调整。

施莱辛格将科尔比负责的隐蔽行动处改名为特别行动处,先从名称上去掉神秘性。他还在通往兰利总部的路上立起了白绿两色的路标,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里通往中央情报局。以前,在肯尼迪执政期间,中情局也曾立过这样的路标,但是被肯尼迪命令拆除了。现在施莱辛格这样做,就是在宣告情报工作的神秘时代已经结束。

施莱辛格特别瞧不上中央情报局的那些老特工,认为这些人组成了割据式的特工团体,不利于中情局的发展。因此,他上任后召开第一次中情局全体人员大会时,礼堂的五百个座位上几乎都是年轻人。在大会上,施莱辛格强调加强情报搜集的技术手段与情报研究分析的重要性,并直截了当地表示,从现在开始,情报工作将不再是一个终身职业,而是以二十年为期,老特工们应该积极让位于年轻的一代。

施莱辛格十分清楚,进行人事调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还特意向尼克松请示人事调整的问题,向尼克松说明可能面临的舆论压力等,请示尼克松这件事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尼克松给出的答复是,他会竭尽全力支持施莱辛格将此事进行到底。有尼克松做坚强的后盾,施莱辛格便打消了顾虑,放开手脚进行大幅度裁员了。施莱辛格有时会亲自点名说某人已经在中情局供职二十年了,已经到了期限,应该离开中情局。由此,许多很能干的情报人员就这样被他打发走了。经过一番狂轰滥炸式的人事清洗,中央情报局有近10%的人员被解雇或被迫辞职、提前退休。其中,从战略情报局时期就从事情报工作的老特工被赶走了一百多人。

走前埋下一颗“雷”

施莱辛格在任短短五个月,对中情局进行的大幅度改革使中情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让尼克松感到十分欣慰。然而,施莱辛格似乎还没有过足改革的瘾,还在继续琢磨怎样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但是,尼克松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一纸命令将他调到了国防部任国防部长,同时任命副局长科尔比为局长。

可是,谁知道施莱辛格临走之前的一个行动,竟然给中央情报局埋下了祸根。

施莱辛格进行完人事清洗和部门调整之后,开始进行另一项颠覆性的改革——彻查中央情报局自成立以来进行的所有违宪活动。原来,施莱辛格就任中情局长之后,发现中情局以前做过许多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他一时无法弄清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认为这会使他在工作中无法拿捏尺度,于是,他打算对这些事情刨根问底。当然,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中情局以后的活动严格限制在立法特权所能解释的范围之内。

1973年5月9日,施莱辛格签发了一份由科尔比起草的给中央情报局所有雇员和前雇员的指令,要求他们向局长报告中情局过去实施的所有可能被认为是违宪的行动。这在中央情报局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在指令签发两天之后,白宫宣布施莱辛格担任新一任国防部长,科尔比接任中情局长。显然,这是尼克松对施莱辛格在中情局工作的最大肯定与褒奖。

施莱辛格走了之后,科尔比继续执行施莱辛格的指令,收集整理中情局成立以来的一切涉嫌违宪的活动。

1973年5月21日,中央情报局督察长办公室根据本局雇员提供的情况,写成一份26页的《可能存在的错误活动》的报告。科尔比审阅完报告后认为,中情局之前进行的违宪活动绝不只是这短短的26页报告上所说的这些。他毕竟长期在特别行动处任职,对中情局之前的活动是很了解的。于是,科尔比指示继续收集。在接下来进行的收集违宪活动的过程中,中情局历史上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被大家一一列举出来,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原本只有26页的报告经过逐步增添,最后竟然汇编成一本693页的“巨著”,并取名为《可能引起注意的活动项目单》。这份令人吃惊的宛若“中情局违宪行为大全”的文件,几乎囊括了中央情报局成立以来所有可能违反立法特权的活动项目,其中有反间谍处的邮检计划、“治乱行动计划”、控制意识药物试验计划、暗杀外国领导人的计划、为地方警察进行培训的计划,以及对部分美国记者的电话进行窃听,等等。

施莱辛格并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下达的这道指令,日后可能会给中情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即便是身为老特工的科尔比也没有意识到此事的潜在威胁,而且此事还是科尔比向施莱辛格建议的。但是,不管他们意识到也好,没有意识到也好,总之“地雷”是埋下了——这份文件后来成为国会及外界指控中情局违法行为的铁的证据。当这颗“地雷”轰的一声爆炸的时候,不仅炸伤了中情局,而且震惊了全美国,也震醒了施莱辛格,他终于后悔了。

同类推荐
  • 战争版:湘江之战

    战争版:湘江之战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辫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特种兵之最强战神

    特种兵之最强战神

    孙星辰,一步步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特种兵之神。
  • 二战史·闪击鏖战

    二战史·闪击鏖战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了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了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 勇气改变未来

    勇气改变未来

    英雄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他庇护无助弱小的人,给他们希望。为什么要保护毫无意义弱小没用的人?因为每个弱小的人都渴望当一名英雄,成为弱者的庇护神,他们深知没有力量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助,因此英雄都是从弱小的人努力用意志创造的传说,每一位英雄,都为你而战!
  • 国之利器

    国之利器

    国家的利器是什么?现在很多人会说经济,武器,但经济也许会有崩塌的一天,武器终有打完的时候,那时候的利器又是什么呢?答案当然是,有着无比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最可爱的人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这是恩怨情仇,王俊凯一个总裁,无人能敌。却载到在一个女人手里。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你是我王俊凯这辈子永远的女人。他的霸道,一步步逼近她。直到有一个红色本本到她手里。
  • 战神之魔武记

    战神之魔武记

    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助你东山再起所有曾是我们受辱的人;都终将被我们踩在脚下!——秦风彩少年随师傅自东方仙术界而来,在这个冰与火同在,欢乐与伤痛并存的世界他忍着全世界的排挤与恐惧,独自奋战在死亡的边缘,却从不停止对希望的追求他左手炎爆毁灭天地,右手长剑破碎苍穹;仙术与魔法交织,斗气与真气共舞为了守护尊严与荣耀,亲人与爱人,誓要轮转命运,将这天地掌控在手中!
  • 名医论十大名中药

    名医论十大名中药

    本书以注重临床实用为宗旨,除介绍了临床常用而又较难把握的十大名中药(麻黄、桂枝、细辛、柴胡、石膏、大黄、附子、半夏、当归、芍药)的基础知识与传统药论外,还详细阐述了名老中医应用十大名中药的经验、心得体会以及对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新经验,能很好地启迪医者的用药思路。
  • 夫君,到我碗里来

    夫君,到我碗里来

    新婚洞房花烛之夜,帅哥老公还没吃到,居然就被惊雷打中,神奇穿越了。偏偏还穿越到了京城有名的花痴女身上。只是,她不是恶名昭著的花痴女么?为什么这些男人不仅不躲着她,反而一个个都送上门来了?温柔而深情的谪仙帅哥原配,高傲霸道的纯情王爷。痴情的忧郁书生表哥,冷漠孤僻的绝世神医。二十四小时贴身腹黑保镖,红衣飘扬的妖孽皇子。风情万种的多情采花贼,蓝眸的人体分裂症美男。什么?还有阴险邪恶的弟弟?而且连她前世的最爱也一起穿越来了?有完没完,她的碗都装不下了……赶不走?行!来来来,排好队,全都到我碗里来!【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皇朝的背影

    皇朝的背影

    本书是作者记述晚清宫廷生活的第一部英文作品,1911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就立即引起了东西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晚清第一名士”辜鸿铭也欣然撰写英文书评,对其大加赞赏。作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作者与慈禧朝夕相伴长达两年之久,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兴趣爱好、性情品格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慈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观月几许情深

    观月几许情深

    你带我看尽千帆红尘真心或者欺骗我只知道我爱你爱的如此深切爱的不能自己真心或者欺骗又有什么关系
  • 古之盘器

    古之盘器

    上古修仙时代已逝,修灵时代昌盛,时代在变迁,但盘古神器不变,永存世间......一名昆仑弟子横空出世,历经生死,感悟天地......百转千回,书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命运无常,一切尽在不言中......
  • 北海天龙

    北海天龙

    本是世家弟子,却无意卷入上代恩怨,经历为人难表的蚀骨仇怨,却因此走入仙途……
  • 欧非魔法

    欧非魔法

    关于一个非洲的女孩和一个欧洲女皇的故事,和一个非洲酋长
  • 弑神者之弑神之镰

    弑神者之弑神之镰

    我叫‘龙辉’。人界正在遭受超自然力的破坏。我们除魔师是唯一能阻止超自然力的人。所以我和我的朋友们组建了最强工会‘弑神者’。我们是“弑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