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西秘密档案
·全名:詹姆斯·伍尔西(Jams Woolsey)
·生卒年月:1941年9月21日
·效力总统:克林顿
·党派:民主党
·在任时间:1992年12月22日-1994年12月24日
·经历揭秘:在学生时代成绩优良,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
面临世界新格局
伍尔西与克林顿是大学校友,许多人认为这一点是让他成为克林顿政府的中情局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这种看法似乎站不住脚,因为伍尔西与克林顿只是校友,既不是同学也不是朋友。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两人特别合得来,根据是伍尔西与克林顿有许多相似的经历——都在农村长大,都在大学毕业后获得罗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都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有这样相同经历的人的确不多,但也只能说是巧合。
那么,伍尔西到底是如何被克林顿选中的呢?事实上,伍尔西的个人经历足以让任何一个刚刚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看中。早在1968年,伍尔西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同时,就开始在国防部长办公室担任规划分析员。随后,他还担任了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顾问等职。要知道,当时的伍尔西才三十出头。1977年,伍尔西担任卡特政府的海军部副部长。里根上台之后,伍尔西任战略部队委员会总统法律顾问、国防事务管理委员会总统法律顾问、联邦道德改革委员会总统法律顾问。在这期间,他还主持了“侏儒式”导弹的研制。布什上台之后,伍尔西又在布什政府效力,期间多次作为美方代表,参加美苏关于限制常规武器的谈判。伍尔西先后为四任总统效过力,长期的白宫工作经历使他在两个政党中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里根政府时代,伍尔西担任战略部队委员会总统法律顾问。期间,他与曾任布什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斯考克罗夫特交往甚密,他们共同发表了支持里根政府防务政策的诸多言论和文章。对于伍尔西的做事风格,斯考克罗夫特极为赏识,多次推荐他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事与愿违,由于伍尔西是民主党人,里根对民主党心存芥蒂,致使伍尔西始终未能得到里根的青睐。
伍尔西与威斯康星州民主党人里斯·阿斯平可谓金兰之交,他们一起行走于政治舞台上,就连打网球也是绝佳的搭档。在阿斯平的推荐下,伍尔西的政治主张受到了当时民主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和戈尔的重视。
伍尔西与克林顿第一次见面是在1992年8月,而克林顿正式就任总统是在1993年1月,也就是说,从克林顿第一次见伍尔西到提名他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只隔了半年的时间。在这之前两人没有共事的经历,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两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秘密交易。如此巧合的情况的确给一些流言家提供了素材,然而,事情本身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伍尔西就表示支持克林顿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在克林顿竞选期间为其提供了许多好建议,这就足以回答上面的各种疑问了。两人共同经历了选战,这种战斗情谊非同寻常。
阿斯平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克林顿政府,成为美国的国防部长。在戈尔和阿斯平的推荐下,伍尔西最终成为中情局第14任局长。
1993年初,克林顿成为白宫的主人,此时东西方冷战已告结束,新的国际战略格局雏形已现,美国面临的挑战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苏联已经解体,德国已经统一,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政权也都不复存在,所谓民主力量正在崛起,各国都在大量裁军以投资经济建设。其实,这种格局的形成,克林顿在竞选时就已经认识到了。所以,他上台后就着力调整制定美国的对外政策。作为美国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执行工具,中央情报局首当其冲面临着职能和任务的调整。
克林顿上台后就下了一道指令,让中央情报局把搜集世界各地的经济情报作为重中之重,放在情报工作的首位。伍尔西不折不扣地贯彻了这一指示,因为他知道,“克林顿政府的首任中情局长”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自己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之后的首任中情局长。他在上任伊始便明确提出,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是中央情报局的核心工作。他奉行的方针就是“为美国的为经济注入活力的外交政策服务,灵活运用外交力量和军事力量来搜集情报”。据此,他指示美国情报界加紧研究具体措施。
在伍尔西看来,经济领域的情报工作任务有两点,其一是搜集宏观经济的情报,好让美国政府掌控世界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二是有效防范外国经济间谍的渗透活动。所以,他把重点放在了调整情报界和中情局的工作布局上,强调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环境污染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他不遗余力地帮助美国公司了解外国情报机构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对美国公司采取的种种行动。除了在美国本土的活动,伍尔西还游弋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帮助打探外国公司的商业机密,以给在同一领域竞争的美国公司提供服务。例如,在美日的汽车贸易案中,中情局就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多极世界的警告
伍尔西就任中情局长的时间比较特殊,他就任之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由两强争霸向多极化发展。但是伍尔西认为,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高枕无忧了;情报界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复杂多样;美国不是更安全,而是更不安全了;中央情报局的地位作用将更加重要。伍尔西上任之前,在中情局总部门前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也许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伍尔西的观点的正确性。
1993年1月25日清晨,一名男子手持自动步枪于中情局总部门前,向一辆正在开进中情局大门的汽车开枪,车里全都是中情局人员。此次枪击事件一共造成了两人死亡,三人受伤。很显然,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这起事件提醒中情局,美国的敌人不只是苏联,苏联消失了,敌人仍然存在,他们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仍构成巨大威胁,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给美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实,1992年12月18日,在中央情报局兰利总部竖立起的那座冷战纪念碑,就是在提醒中情局的全体人员,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永远不要放弃战斗。这座纪念碑的碑体由1989年11月从柏林拆运到美国的三块柏林墙混凝土构件组成,它寓意着冷战的历史,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存在众多挑战的时代的开始。当时,参加纪念碑揭幕仪式的大多数人,在1961年柏林墙修建的时候还没有进入中央情报局,有些人甚至还没有出生,但是他们现在将和美国一起跨入这个新的时代,迎接已经到来的新的挑战。
在这之后,伍尔西在参议院举行的任职听证会上着重指出:当前,中情局以及美国情报界必须克服因冷战结束而滋生的懈怠情绪,大力加强情报能力建设,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他明确提出,苏联解体了,虽然这条巨龙被杀死了,但是美国仍然生活在毒蛇出没的丛林中,面临的危险一点没有减少。相对而言,巨龙较容易防范,毒蛇更令人防不胜防。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不仅需要与巨龙搏斗的勇气,还要有与毒蛇周旋的智慧。
伍尔西的“龙蛇论”在美国政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中情局内外持有相同观点的大有人在。前中情局长赫尔姆斯就表示,情报界现在要做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1月视察中情局后发表的讲话中,也公开赞扬了伍尔西对多极世界形势的认识。
1993年3月,伍尔西第一次以中央情报主任的身份公开发表讲话,阐述了冷战结束后未来一个时期的情报需求。
在这个讲话中,伍尔西首次公开将经济情报作为他关注的核心问题。他表示,在中情局的传统活动地区,情报搜集的重点对象有二,一是外国资金的流向,一是国家间的经贸往来。中情局关注的是经济反情报,也就是阻止其他国家的工业间谍窃取美国企业的商业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