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2000000060

第60章 厚黑杂谈(5)

我先年上的呈文,主张举行毕业考试之时,私塾学生,自修学生,一律准其与考,就是想弥补上面所说的缺点,使家务贫寒资质可造的学生,不至成为弃材。并且校内学生,见有校外自修的与之竞争,万一成绩不及他,岂不为人非笑,自己也就不能不用功了。所以考试时加入校外的学生,不惟不能妨害校内的学生,并且可以催促他们用功,同时可以成就校外的寒士,一举两得,我们又何苦而不为呢?

有人说从前的科举,注重在文字,可以自修,现在的科学,有许多非有人教授,是不能了解的,还有许多注重在实验,并不是课本上知识,是不能自修的。这种议论,我是承认的。我从前也虑及此,所以我那呈文中,说得有多设补习学校,并可于适中场所,设公共理化室,图书标本室,专聘教师,常住其中,许人自由请问等语,也就是救济这种缺陷。依我看来,中学校的科学,自修能了解的很多,就使不了解,只要有人指示门径,也可以循序自修。我的主张,先把考试制确定了,并且把校外自修生,准其与考一层,也确定了。我们基于考试制上,再想种种方法,去扶助他。例如设立补习学校,及公共理化室、图书标本室之类,则自修学生,只患自己立志,不患莫得操学问的机会。

现在的学校,各置仪器标本一部,封锁的时候多,用它的时候少,这是很不经济的。依我的主张,可以各学校公同购置,把它放在适中的地方,各校先在校中,把理论讲解明白了,到了规定的时间,由各校把学生引到那个地方去试验,每试验一次,酌缴消耗费若干。如此办去,一部标本仪器,可供多数学校之用,并且还可以把它开放,使校外之人,也能享受利益。

我们可聘请专员,住居其中,专任指导之责。关于文科方面的来请问,自然无须取费,关于理科方面的,如标本器械之类,指导员可指与他看,讲与他听,也无须取费。因为指导员业经受了公家的薪资,自然不能再向他人索费。惟有请实地试验的,则应酌量取费,因为药品有消耗,器械有损毁,不能不酌量取费,以为添补之用。来请试验的人,可多约些人同来听讲,大家的担负就轻了。如果我们兴下了这种制度,那些贫苦子弟,可以一面谋他的生活,一面抽闲自修,遇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向人请问,倘若无人可问,就可赴公共场所请指导员指示,又有仪器标本可供实验,所得的知识,与在校无异。自己把学问操好了,与在校学生受同样的考试,所得的结果,与朝朝日日在校读书的,无有区别。如此办去,那些贫家子弟,有出身之路,有求高深学问的机会,于文化上是很有增进的。

我尝想川省办学,已经二十多年,所耗的金钱,不知有若干万,假如兴学之初,每年拨一笔常款,照上面所说的办法办去,所有经费,以大部份购置图书仪器标本,小部份聘请指导员,历年越久,购置越多,此处设置完备了,又设第二处,越推越广,经过二三十年,图书仪器标本,到处都充满了,贫寒子弟,随时都有求学的机会,何至会像现在这么困难?

有人说:依你这种办法,那个指导员就难觅人了,是必学问极高深,又必须各种科学,无所不通,各种书籍,无所不觉的,方能胜任。我说:这也不必虑及,我们着手之初,可先就中学的课程,分科聘请专员,负指导之责,并可以先把教科书标示出来,指导员对于这几部教科书,负充分指导之责,若来问的,出了范围以外,指导员对于他的问题,如能了解不妨说与他听,如不了解,不妨谢绝他。因为指导员对于范围外的问题,原未负有解释的责任,如此办去,只消能够充当中校教师的,就可充当指导员了,此项人才,又何难觅之有。我们先把中学这一步办到了,中学以上的各科,我们再慢慢地想法子。

现在学校的学生,遇有父母死亡,身有家累的,或是家庭经济起了变更,不能缴费的,只好半途辍学,甚至有隔毕业只有一二学期,也不能不辍学。这种学生,已经在校有年,于各种学科,本已略窥门径,回到家中,即使发愤用功,把校中应授的学科,完全了解,甚或他的学问,比校中学生还要好点,学校还是把他当作弃材,不能与在校学生同样待遇,不能给予毕业证书。所以许多聪敏的学生,遇有迫不得已的事故,中途辍学出校,只好自暴自弃了。学校的组织如此,无形之中,不晓得摧残了好多青年,如果考试时允许校外学生亦来与考,这个缺点,也就可以补救了。

现在学校的组织法,缺点很多,不能满一般人的愿望。据我调查所及,很有些校长教员的子弟,都未送入学校,自己聘请教师,在家训读,又有送在学校去读,每日归家的时候,家中聘有先生,与他补授,现象如此。所以我想把现在的学校,稍稍开放一下,使校外的学生也有毕业的机会。

民国十四年,省长公署公布毕业考试条例,已经明定举行小学毕业考试时,私塾学生,亦准考试,关于小学方面,算是业已定了案,我们不必再加讨论,只须催促各地实行就是了。我现在所汲汲要讨论的,就是中学一层,希望取得多数人的同情,请求政府仿小学之例,举行中学毕业考试时,校外学生,亦准予考。那么,关于中学方面许多困难,都可减除了。至于专门以上的办法,等把中学这一段办到了,再行讨论。我主张学校开放,由小学,而中学,而专门大学,慢慢地逐渐进行。

我主张的考试制,原有两个目的:一是杜绝学校积弊,使程度低下的学生,不能侥幸毕业;一是把学校开放了,使校外学生,亦能毕业,方可多造就些人材。消极积极两方面都有的。我的意思,尤重在后一层,以求学自由四字为主旨。现在学校的组织,非设法解放不可,欲求解放,非先把考试制成立了不可。

现在的学校,按钟授课,学生对于本日应授的课,即使业已了解,钟点到了,还是要叫他上堂听讲。其有程度太差,听了茫然不解的,也要上去听讲,因为不如此就不整齐划一了。牺牲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去换取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未免太不合算了。现在所说的三年毕业,四年毕业,并非是所习的学业,要三年或四年才能完毕,不过是讲堂上规定了若干钟点,必须上去坐满罢了。仿佛是三年的有期徒刑,或是四年的有期徒刑,所以现在的学校,也可以说是监狱式的学校。

我对于现在的学校,主张解放。第一种解放,是破除学校与私塾的界限,把在校肄业的,与闭户自修的,一体待遇。第二种解放,是学校内部的组织,得由教职员体察情形,酌量变通,不必泥守那种死板办法,随各学生的程度,为适宜的诱导。有此两种解放,自然呈一种纷歧状态,我们设一个考试制立于其上,悬一定的标准去考试,操学问的方法,虽是各个不同,其结果仍统归于一,参差之中,仍含着划一之制。我们希望学生学至某种程度,就悬某种标准去考试,将考试标准明白规定出来,一般学生,自然望标准而趋了。

近来办学的人,个个都说学生的程度,越降越低,这也是当然的事。现在学校的办法,学年一满,就可毕业,学生的眼光,全在学年上,对于毕业方面,自然不甚注意,程度降低,势所必至。若施行考试制,学年虽满了,学业不及格,还是不能毕业,学生平日在校,不能不充分准备,程度自然就越提越高。现在办学的人,大家都是关着门在办,学生成绩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古人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莫得竞争,就莫得进步,所以各校内容渐渐不堪问,学生的程度,就渐渐低下来。施行考试制时,汇合多数学校,同齐考试,并许私塾学生,自修学生,也来与考,大家争先恐后,互相竞争,学生的程度,就可逐年提高了。

有人说:照你这宗办法,私塾学生,也可毕业,现在的学生,岂不尽向私塾去了吗?学校内还招得到学生吗?我说:学校内的学生,为甚么怕他向私塾去呢?施行考试时,所考的是学校内应授的学科,并不在杂志经书上出问题,私塾如不改良,他的学生,断不会侥幸毕业,自然学生不会到他那里去,即使去了,仍还会回来。如果他的学生,考试能及格,可见他的私塾,业已改良,与学校无异,岂不是很好的事吗?我们兴设学校的目的,原在造就人才,现在有私塾帮我们造就,又不支用公家款项,造出的学生,又能合格,我们当欢迎之不暇,又何必阻止他?如果私塾尽都改良了,学校的学生,全体都要向私塾去,那就更好了,我们不妨把造就人才的事,让与私塾去办,我们只消设一个考试制,去考试私塾的学生就是了。所有办学校的款项,移来办平民学校,教授力不能入私塾的学生,抑或办高级点的学校,教授私塾所不能教的科学,岂不很好吗?所以私塾发达,是很好的事,并不是悲观的事。

我所说的私塾,是包括私立学校,未向政府立案者在内,不仅仅是乡村的私塾。有人怀疑道:乡间的老学究,思想顽固,科学知识缺乏,有了考试,他也未必能够改良。我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施行考试制,是百年的计划,不仅为目前计,再过三二十年,那些人自然死尽了,那时候教私塾的老先生,就是现在最新的青年了。我主张的考试制,是用各种学科去考试学生,对于私塾,充其量不生影响,不能改良罢了,断不会有了考试制,私塾内容越见腐败。诸君如有改良私塾计划,尽管实行起来,与考试是不相冲突的。

现在学界上争端很多,我们穷原竟委,细细推寻,可断言有一大半是由于位置上的关系。这也无怪其然,全省教育局长,与夫校长教员,位置是有限的,具有局长校长教员资格者,是很多的,并且是逐年增加的,实在是消纳不完。兼之实业不发达,各项人才,无所用之,只有汇集于教育之一途,怎么不起争端?现在公家所办的学校,颇为人诟病,富厚之家,每出重金延师训读,所苦的就是得不到毕业证书。如果施行考试制,私塾学生与在校学生,一样的可以毕业,那些家资富有的人,可以把他们礼聘去充当教师,也就可以消纳许多人才了。或者自家约几个朋友,组织私立学校,征收学费自行办理,无形之中增加许多学校,对于社会,岂不很有利吗?这类私立学校,互相竞争,大家都想办好,都想学生发达,自然教育事业,就进步了。公家所办的学校,见有私塾与他竞争,恐怕相形见绌,自然不能不整顿内容,兼之有了那些具有校长教员资格的人,去充当私家教师,那些腐败塾师,就被天然淘汰了。

从前书院的山长,官厅对他用聘,以师礼待他,他当然自己十分尊重,因此可以养成善良的风俗。而今把学校变成官厅的形式,官厅对他用令,他对官厅用呈,不惟尊师重道四字扫地净尽,并且养成夤(敬畏)缘奔竞、排挤倾陷种种恶习,长此以往,将来人心风俗,还不知要到甚么地步。中国历史上,那些胜朝遗老,与夫隐居不仕的高人,大半是授徒终身,使其生在今日,要想教书,只好改变节操,受政府的委令去当校长,或是托人向校长关说,图谋教员位置,若要讲清高,只有饿死之一法。我所以主张于学校之外,另开私塾一途,安插这类人。

有人向我说道,川省将来实行裁兵的时候,兵士可以叫他去开垦,去修铁路马路,惟有军中的文人,把他消归何处?我说:提倡私塾,使他们去当私塾教师就是了。军中文人,由顾参以至录事,大半是学堂出身,叫他去当教师,是很能胜任的,将来裁兵过后,这类人如有赋闲的,即由富豪之家隆礼厚币,聘他去当教师,也就消纳于无形了。但是要提倡私塾,首先要筹画私塾学生的出路,所以我主张举行毕业考试的时候,私塾也准予考,使私塾和学校,受同等的待遇,私塾自然就发达了。

我主张改善学校的内容,主张提倡私塾,希望虽大,我的办法却很简单,只是毕业时举行综合考试,校外的学生,也准予考就是了,所有一切推论,无非说明这个办法的必要罢了。

有人说:依你的主张,那教育上的办法,未免太不一致了。我说:办法何必求其一致,惟其不一致,才会发明些良好办法出来。譬如周秦之际,学说顶不一致,个个都想独树一帜,因此就发明了许多精深的道理,为中国学术极盛时代。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尊孔子为圣人,罢黜百家,凡违反了孔子的学说,就是大逆不道,从此学说归于一致了,可是思想界就从此消沉了。孔子的学说,不是不好,但是要说除了孔子的道理而外,再没得良好的学说,那就不对了。现在的新学制,也未尝不好,但是要强令全国的人,就照那个办法办去,不许丝毫出乎范围,那就不好了。

有人说:许多良法美意,在外国行之无不益,独至我国,任何方法取来行去,无不弊病丛生,不知是甚么道理?我说:外国所设各种法度,他是害了那种病,才用那种药,中国未把自己的病源看清楚,就把方子照抄下来,检药来吃,成了个药不对症,当然莫得病的人,都会生出病来。

从前有个人,向我说:中国人变法,往往把好肉割坏了来医。我下细一想,真是不错。即以改书院为学校言之,从前书院中,所学的是八股试帖,是极无用的东西,学校中改为学各种科学,这算对症下药,不会生出流弊。

独是那个时候的制度,不问贫富,只要学业及格,就一样的取录,那些贫穷子弟,国家把他取出来,他并莫有扰害国家,并且还替国家立了许多功业。

为甚么兴设学校的时候,定出这种制度,使贫穷人的子弟,永远得不到博士学士的学问?请问这是不是把好肉割坏了来医?那个时候在书院内肄业的,固然取录,就是在书院以外的人,只要有了学问,一样的可以取录,这些人取录出来,一样的可以替国家做事,中国贫弱的原因,并不是这宗人的罪过,为甚么要限制这宗人,使他永无出身之路?请问这是不是把好肉割坏了来医?国家立法如此焉得不流弊丛生?

现在甲处设小学,乙处设中学,丙处丁处设专门大学,凡未正式立案的学校,任你学问如何好,是一概不取的。这就像讲种植的,规定此山种松,彼山种柏,此园种李,彼园种桃,把那山坡土蝙、屋前屋后的果木,一律取消,以归划一。那买果木的人到了,只须告诉他,这个林子是某山所种的,这个果子是某园所出的,他就给价购买,若告诉他这是山坡土蝙、屋前屋后所种的,他就掉头不顾。请问这个办法,究竟对不对?

同类推荐
  • 词韵人生

    词韵人生

    《词韵人生》收录了作者1983年至2011年间的部分词作,共计59首。主要以其经历的四个工作阶段为背景,以词为表现形式,刻画了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反映了作者的志情感受和成长感悟,展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追求和良好心态。
  •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不同阶层有不同阶层的语言,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任何时候,人类都不缺乏语言,缺乏的是表达时代特色的奇言妙语。
  • 忘忧草

    忘忧草

    欣闻我部战士任然(任文博)出版诗集《忘忧》,我甚感高兴与快慰。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军营多俊才。年仅21岁的任然能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把自己从军后所思所想所感,以诗歌的形式艺术地展现出来,是很不简单的,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透视这部既阳刚又清秀俊美而略显稚嫩的诗文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把热爱生活、热爱军营与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孤寂以及对战争和和平、信仰和追求的独特情感一起融入诗歌,感情细腻,朴实精炼,发入深省。希望任然同志笔耕不辍、追寻不止,待到秋天再来时,祈盼看到他辛勤的镰刀下有更多更壮的果实。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热门推荐
  • 科学奥秘丛书-飞天之翼

    科学奥秘丛书-飞天之翼

    从古代的风筝到现代的宇宙飞船,人类飞天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本书详细介绍了人类历史上航空器的变革,以及航空先驱在人类飞天历程上所做的卓越的贡献。
  • 修仙我最牛

    修仙我最牛

    主角易小星,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半路修仙,魂体不一,却是天赋异禀,有一票兄弟,几个知己,也有一堆仇敌,满世界的疯狂羡慕嫉妒恨,红尘俗世多纷扰,可我易小星却是乐在其中,我的修仙我做主
  • 叔本华的智慧

    叔本华的智慧

    读其书而知其人,明其义而囿其辞,叔本华的思想也是一种令人迷惑的哲学。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的偏见,文中不少地方感情用事,用语欠妥。在此,敬请读者在阅读时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怎样,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提出的“意志”、“本能”、“直觉”、“痛苦”、“死亡”有广泛的价值,叔本华的哲学实际上开创了近代西方人生哲学的先河。
  • 一见倾心:青春不再见

    一见倾心:青春不再见

    初见她的容颜,她的一颦一笑都印在他的心上。可惜她遇见另一个他,一见钟情。在她的暗恋中,那个他却不知不觉狠狠伤了她。她心灰意冷,他却在原地等待。青春不再见,他们的青春都不会散场。因为,他在等。
  • 魔妃倾天:神君请独宠

    魔妃倾天:神君请独宠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杀手,杀人无数,却意外穿越,再而重生。废物?她不在意!她要让所有人知道,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是倾世的邪魅神君,前世的他冷若冰霜,不近女色。今世的他喜欢戴着银白色的面具,有一双异于常人的银眸。戴上面具时嘴角总是含着一抹邪魅的笑,人称‘魅笑仙’,那抹若有若无的笑令人捉摸不透;而不带面具时,却是一张冰冷的绝美稚嫩的脸。月下巧遇,是巧合?或是早已安排好的一切?紫玄月牙玉,是守护?还是命中注定?或是永生永世的羁绊?前世今生,缘起缘灭。她为了他愿堕落成魔,他为了她愿献出一双眼,换来永久抹去的记忆与永远不可能的爱恋。
  • 红尘客栈之江湖小二

    红尘客栈之江湖小二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更何况,身边总跟着一个爱惹是生非的刁蛮小师妹!且看,无辜宅男宅小二,穿越到一个全是女人的名叫《红尘客栈》的门派,会发生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 摄政王:君本红妆

    摄政王:君本红妆

    四国鼎立,内乱外斗,纷争不休,洺炀国却是出了奇的和睦,君臣一心。三国疑惑,却不知,那高高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杀伐狠辣,生性嗜血,不服者灭之,不从者诛之,不愿者死之。戾气重重,踏着白骨累累,沐浴着鲜血而来,从地狱中走出,弑天魔物般的绝世容颜,也掩盖不了深入骨血中的冷血。所有人都说,洺炀一个摄政王,从此江山绝不败。又有谁知,在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手段下,是该十丈红妆铺垫的倾世红颜?
  • 柔情蚀骨

    柔情蚀骨

    “牵着我的手”“在公共场合叫我爸爸。”“不许让人知道昨晚的事。”猫哩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母亲人间蒸发,所有的亲戚对她避而远之,没有人愿意收留她,在被带到孤儿院之前,一个男人来到了她的家里。这个男人有着和爸爸一样的年纪,但和爸爸的儒雅不同,他的眼睛里透着的都是精明,他强权,他霸道,他不可一世,他要着猫哩的所有。他是猫哩的鬼魅,亦是沉沦苦海的浮木。十八岁的时候,猫哩第一次主动向他展示了自己,他笑了笑,并不回答她,有点残忍,当晚带回来一个热情似火的妖娆女子,猫哩隔着门板听见他们在里面的声音,想象他们正躺在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心痛得不能呼吸。……
  • 大神灵

    大神灵

    这是一个少年在成神路上不断追逐梦想的故事..........
  • 魂神共愤

    魂神共愤

    法路斯似乎无视这一切,转过头来,俊俏的脸颊露出安静好看的微笑,温柔地对着卡刹道“先睡睡吧,哥哥很快回来。”只见他一挥手,一道微风拂过卡刹便陷入昏迷。自己变身的样子又怎么能让弟弟看到呢,卡刹,没人能伤害你,除非跨过我冰冷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