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7300000026

第26章 学院篇(3)

“咬定青山不放松”。几代制造人以改革开放的精神,脚踏实地打基础,奋力拼搏求发展,成就今天师资队伍雄厚、学科设置合理、科研成果丰硕的学院。在党政的密切配合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多项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科专业建设是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牛鼻子”,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是学院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才能形成特色,彰显优势。在这样的新情况下,学院深化了以机械学科和行业特点为基础构建学科平台的改革,通过积极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为全院的特色专业创新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自2005年以来,学院提出并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构建了“机械学科大平台人才培养”的理念,结合学校实施的学分制,逐步柔性设置专业方向,加大学生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为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所谓的“制造学科大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就是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线,将学院的5个本科专业建设放在现代制造业的背景下统一进行整体规划,构造一个机、电、信息、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知识集成的“现代制造”综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机械学科大平台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大平台课程体系、大平台实验体系和大平台教师队伍体系架构而成。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院实施的“机械学科大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非凡的创新能力,并依托优势专业,带动了新专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学院采用理论结合实践、课堂结合生产、校内外资源三结合的模式,将“教学、实践、生产、创新”融为一体,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教与学过程中,进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的全面系统改革,重点体现“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探索出一条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新模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院非常注重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教学,以教改促质量提高,以科研促教学。学院现有“工业工程”四川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2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四川省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及“机械设计”等校级精品课程10门,出版教材20余部;学院改建现有实验设备,扩大其功能,特别是结合教师科研方向,改建、开发出新设备,确保专业实验室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体现“基础、综合、设计”性,近年来学院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奖,其中“水泥生产工艺、装备、控制实验实训系统”获得全国高校自制设备展优秀教学成果奖,该实训设备已在陕西、甘肃、贵州等省学校推广使用;学院已建成“流程工业及其装备制造”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验室”、“机电控制系统与结构分析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校级重点本科实验室。有学院教师自主开发设计的“建筑材料生产装备及工艺”校内品牌实践基地,有东方汽轮机厂及东方轴承厂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2010年与东汽集团和普什宁江集团等企业共同协作开设西南科技大学首个“机械卓越工程师”试点班。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工作理念,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氛围。配备了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指导能力的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身健康,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成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2300余人,已向社会输送本科生、研究生5000余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院各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科学规划合理的专业创新体系,将国内外创新大赛、创新技能培训、科技论文撰写、科技发明等创新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创新平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力求创新,以创新追求更好地发展,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使“创新在行动”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学生参加的校机器人小组在2008年、2009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晋级全国八强,并获得“最佳技术”奖。2008年学院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荣获四川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慧鱼组”全国二等奖1个;2009年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四川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08年在抗震救灾期间远赴深圳实习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荣获“富士康”全国大学生实习成果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2008、2009年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蝉联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冠军;2010年学院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同时,学院注重学生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稳居学校第一。

四、团结大爱,“制造精神”魅力展现

“大爱浇灌团结花”。学院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以“三育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了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为提高广大教师的身体素质,活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学院建立了“教工健身房”,组织教职工参加锻炼。学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2010年举办的校运会上,学院教职工团结拼搏,以高昂的斗志荣获教职工团体总分第1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同时,学院教职工连续3年荣获广播体操比赛团体第1名,充分展现了学院师生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学院专门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家庭十分困难的教职工,从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2009年学院青年博士陆波老师患重病住院,在学院党委的倡议之下,全院教师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充分体现了学院团结大爱的精神。2009年学院被学校授予“教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五、锐意进取,“制造精神”绵长悠远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成绩只属于过去,孜孜以求的制造人不会让成绩羁绊住前进的脚步,他们早就将目光放在了更高更远的方向。学院未来发展规划将重点实施“十二五”及2020年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为“三个平台,十个方向”。三个平台即: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平台建设、机电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构建、建材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十个方向即:产品开发逆向设计及评测、快速成型与快速制造、表面工程、生产装备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传感与信号分析处理、现代机电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建筑材料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化、虚拟样机技术、建材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面向行业的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等。“十二五”期间,学院申报成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形成3—4个水平较高、比较稳定,能够相互支撑并在四川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的富有特色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师资整体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高,各类人才均有一定数量。平台建设能满足机械工程学科方向发展的科研条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到2020年,建成教学研究型学院,在全国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中,学院争取进入前100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有学院师生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勇拼搏,学院才呈现出空前和谐奋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经过十年的办学历程,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拼搏,不断使校园文化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身心和谐、有创新精神、人格完善的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执笔人:毛晓红,薛峰)

励精图治谋发展,开拓进取谱新篇

——土建学院十年发展回顾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伴随着学校发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特别是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的十年间,发展非常迅速,完成了从一个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学院向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学院的转变,羽翼渐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现了土建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风采,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

一、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谋发展

学院前身是2000年以前仅有建筑工程本科和装饰工程专科专业的建筑工程系。西南科技大学的组建成立给学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开始了十年跨越式的发展历程。

2001年起新开设建筑学本科专业,同年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新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2005年专业调整增加工程力学、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与设备三个本科专业。2006年分别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这一个个前进的印记,勾勒出学院成长发展的历程,每一步都渗透了土建人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决心。学院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优秀管理单位”,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多人次获得部省市级表彰和奖励。相比十年前,学院办学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增加到3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各类继续教育在读学员超过万余人。至此,学院已成为涵盖了土木工程领域主要专业、学科配置较为齐全、学历层次较为完整,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建院伊始,全院上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立了“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明确“以力学为基础,以土木为龙头,协调发展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管理等专业,构建‘大土木’学科群”的办学思路,提出了“立足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继续教育”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构想。全院师生多年来励精图治,团结协助,努力推进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院风,用心营造“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着力培育“教书育人、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的教风,并依托联合办学、科技城建设、委省共建等优势,与日本驻波大学、泰国皇家大学、英国邓迪大学、普利茅斯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实现了师生交流与往来。多次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在全国兄弟院校的影响力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正在向着“西南地区有特色,国内同行有知名度”的目标迈进。

二、夯实基础,教学科研展双翼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兴学育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学院坚持“感情留住人、事业激励人、待遇吸引人”的工作方针,营造“和谐学院、团结学院、奋进学院”的工作氛围,建设教学团队、学科团队和导师团队“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多年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打造既有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年来,专任教师增加到150余人,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历及海外学习经历教师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通过学历提升、进修深造、访问学习、工程锻炼等方式送培教师70余人次,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5人,30余人获得土木行业各类执业资格证书。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占26.2%和67.5%。学院秉承“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联合办学思路,分别从企事业合作单位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董事单位中聘请乐嘉陵院士等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作为学院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及教学骨干。“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是学院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自2005年起,学院坚持每年在院内举办青年教师培训工程,邀请老教师进行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安排学科骨干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训练,先后有60余人参加培训,40多位老教师参与指导。通过“传帮带”,很多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各专业教学骨干。从2006年起,学院每年自筹经费十万元,投入各专业累计60余项课程建设及教改储备项目预研,为申报更高级别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的管理,良好的师资,积极的政策,催生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全国基础力学讲课比赛分获二、三等奖,“四川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奖等各级奖励更是多达百余人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分别在2007年、2009年和2010年成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建成了《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城市规划原理》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出版《暖通空调》、《工程力学》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余部。承担省市校级教改项目数十项,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

三、合作办学,学科平台上水平

同类推荐
  • 本土与异域

    本土与异域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十六章,主要回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学者的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下编十三章,主要评述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另外,附录书评四篇,对当代中国在此领域卓有成就的四位研究者四部专著予以述评。
  •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取材新颖,语言精练,情节曲折,人物生动,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与妈妈的八次通话》收录的作品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陷入沉思……表现方式、语言表达、思想深度、内容承载均可圈可点,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特别适合学生阅读。阅读此书,你会在放松心灵的同时,收获一份感动,领悟一份幸福。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超级败家系统

    重生之超级败家系统

    “还败家5000多万亿就可以兑换一颗星球了。”金有钱摸着下巴喃喃道。这是一个逗逼青年穿越成土豪败家的故事。
  • 美人如妖:倾国召唤师

    美人如妖:倾国召唤师

    废柴天才重生,踩着渣男渣女虐着玩,遇见天尊撕封印保命,却不小心引火上身。这位天尊,我不是灭火器好吗?天尊邪魅一笑,娘子试过才知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剧情毁灭者之旅

    剧情毁灭者之旅

    如果你看到青青草原上的狼族与羊族和睦共处。请不要怀疑,这肯定是某个无良的家伙随心而为。如果你看到刘昴星(中华小当家)与远月学园的学生(食戟之灵)切磋厨艺。也不要惊讶,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如果你看到喰种(东京食尸鬼)能吃上着拥有美食细胞的食物(美食的俘虏)。毋需置疑,这肯定又是他在破坏剧情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父母怀里撒娇的鸣人、厌恶海贼与海军,并嚷嚷着要当上冒险王的路飞、纳兹也...成龙历险记、龙族、剑灵、鬼泣、刀剑神域、斩赤红之瞳、秦时明月、死神、七龙珠...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结局,一切尽在剧情毁灭者之旅。
  • 男孩是校花

    男孩是校花

    都市?男孩?女孩?苏伊沫愤怒的说道:“你竟然骗了我这么久!”说完扬起了自己的小粉拳向一名俊美的少年挥去……
  • 桃运凌云

    桃运凌云

    一个生长在农村的穷酸小混混,高考成绩一塌糊涂,考上三流的垃圾大学,却在梦中得到了观音大士的五个穴位,桃穴,武穴,慧穴,黑穴,太极穴并且成为了仙踪童子的转世化身。桃穴一开桃运凌云;武穴一开技压群雄,慧穴一开智慧超群;黑穴一开称王称霸……从此混小子凌云霄一发不可收拾,桃运连连,一步步称霸黑道,成为一代枭雄。凌云美女不胜枚举,黑道炽烈上演不断,最火热的激情尽在《桃运凌云》!同样爽文《媚海无涯》正在火热连载!
  • 魂主宰

    魂主宰

    秦夜,被无生灵境最强之人,称为是古往今来精神力最恐怖的少年。他生有双魂,一为人之魂,另为‘神’之魂。如此,他便被那无生灵境最强之人,收为了弟子。而后,一场被那人称为“历史上最恢弘的觉醒游戏”的一场惊艳无双的游戏,便由此开始了……————生萧作品《魂主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

    她本是个普通女子,用自己的嫁成全了他人的贞,赔上的却是自己脂粉锦罗的下半生;她被强推着入了阴差阳错的桃花局,承担着本不属于她的宿命。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解读!古典美女泰弋天,带你畅读文学史上的美丽与哀愁。
  • 午夜零时间

    午夜零时间

    【午夜是十二点到凌晨三点绝对不能照镜子的时间】白琳是一个高一的女学生,这段时间学校发生了许多灵异的事件,白琳和同宿舍的人会受到怎样的遭遇敬请期待。
  • 两生花开各自败

    两生花开各自败

    她们犹如两生花默默长大。但她们一直知道她们不是完全一样的,出于自私也罢出于故意也罢,她们喜欢别人把她们混为一谈,但有一个人一直清楚,他就是陪她们一起长大的五叔,但又怎么样呢?他不是一直这样任她们胡为吗?不过,她们遇到了一个男人,一个必须确定她们身份的男人。欲望名利爱情恩情责任,她们不再拥有一样的岁月。最后,只能承下选择后的星辰!一个为爱扑火一个为情远走天涯,再回首时,故人难再全!下一世还能遇到吗?下一世还会相残吗?请相信我真的那样愿意为了别人不顾你的存在,请相信我真的愿意为了你不顾自己的幸福,请相信我真的愿意为了自己的幸福不顾自己是姓谁名谁。请相信我愿意这样见过你一场。
  • 天机诀

    天机诀

    车祸后的颜辉拥有了进入他人梦中的异能,大发善心后,被老乞丐缠住了,颜辉也趁机找他实验一下自己的异能,在老乞丐的梦中看到了一部古老的书籍,将他复制出来后,被老乞丐用灌顶大法将修炼的图像印在他的脑海中,而后被老乞丐带到青牛崖渡劫,结果老乞丐被雷劈得一点都没有。而老乞丐渡劫的情景被人偷拍放到了网上,颜辉也开始重视从老乞丐梦中得到的书籍,开始逐字的翻译,开始修炼修真奇书天机诀,修炼进度十分快,入梦的异能也变得变得相当的容易,在好友胖子的梦中指点他去买彩票,和好友聚会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在暗中窥视,而这也是特情处的人员在跟踪,还好被其他事情打断,颜辉和好友也因为求爱不果而被泼了两盆洗脚水,被心上人看到自己狼狈的模样,颜辉突发奇想,入梦修炼,也开发了一天新的修炼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