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100000018

第18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艺术形式(8)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叙述者的在场有的是直接出现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情景,如《船家女》开头是两个老人在湖边对弈,在闲谈中讲起船家女的悲惨故事,然后是故事的主体,影片结束时再次出现二人湖边对弈的场景,他们还分别对船家女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香港导演陈可辛的新作《如果·爱》则设置了一个拥有超全知视角的叙述者的出场,即韩国演员池珍熙饰演的魔幻人物Monty。所谓超全知视角,即这个视角不仅对一个故事是全知的,而且对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所有故事都是全知的。这样的视角只能属于上帝或者神、或者永恒的命运。超全知视角在中国传统叙事中并不鲜见。例如《红楼梦》中除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爱情故事等人间叙事之外,就还存在着一个神界叙事。在神界叙事中,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因缘,执掌人间的风情月债、准备前往布散相思的警幻仙子,还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与无才补天的顽石,这些都构成了《红楼梦》人间叙事的缘起,也为其人间叙事设置了一个高于人间的视角,即超全知视角。在《红楼梦》中,人间叙事的一切悲欢离合在超全知视角看来只不过是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幻中的一段插曲,一股需要消解的痴男怨女的情债,一块顽石偶尔凡心萌动的人间体验而已,与永恒的宇宙相比,人间的繁华抑或没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在电影《如果·爱》中,Monty是一个类似于天使的角色,他收集人们的回忆,并且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送还给他们。在影片的第一个叙事组合段,公交车上,伴着Monty的独白,每个乘客以正面特写镜头呈现,这样自由的拍摄视角,只能属于拥有超全知视角的Monty,只有他才通晓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离每个陌生人那么近。影片后面的故事就是Monty带来的。而且,与《红楼梦》中拥有超全知视角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警幻仙子等还会出现在人间故事中去警示灵明黯淡的宝玉一样,Monty也出现在他送回来的故事中,他或者夹杂在人群里,或者变换成其他的人物,用一双悲悯而又冷静的眼睛注视着那些挣扎迷失的人们。他或者化身为卖酸辣面的小摊贩,或者化身为给影星写回忆录的小记者,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和智慧、宁静的笑容去暗示和提醒迷失在万丈红尘中的孙纳们。与《红楼梦》开篇首先述说小说文稿的由来,说明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只不过是早已消失在苍茫时空中的往事而已,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描绘一个轮廓,然后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对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作了解说和暗示一样,《如果·爱》的第一个歌舞段落犹如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楔子”,对后面的故事进行了评说,这个歌舞段落的唱词是“现在有多倦,回忆有多远,一切是过眼云烟……悲欢离合戏一场,短不过一瞬,长不过永远……”。超全知视角的设置,故事结局的前置使讲故事不再是《如果·爱》的重点。《如果·爱》的故事结束了,Monty在茫茫白雪中乘车离去,留下一个如同他到来时一样寂寥和宁静的世界。

不过,像《船家女》和《如果·爱》这样与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说书人叙事如此类似的全知叙事和叙述者在场的叙事形式在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并不是很多见,更为常见的则是通过运用电影的各种艺术手段来代替叙述者形象的直接出场。首先是通过字幕或者画外音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字幕和画外音特别指的是位于故事世界之外的字幕和画外音,即它们不属于影片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在影片开头或者贯穿影片的始终,字幕一直起着一个打破视听幻境,提示叙述者存在的作用,“字幕突出的是在虚构世界外引导视觉叙事的一个叙述者的在场”[20,P90]。事实上,以字幕来替代叙述者形象是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非常显着地运用的一种叙事技巧。例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头和片尾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字幕和吟唱,显然位于影片中所讲述的素芬和张忠良悲欢离合的故事世界之外,它似乎起到了类似古代说书人对故事加以评说和抒发其感慨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拍摄的《农奴》、《挺进中原》等影片,通常会在影片开头以字幕加画外音的形式宣读一段毛主席语录或者是指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然后再开始影片的叙事,这些字幕和画外音的存在使其后的影片故事成为对之的图解或者证明。由于“说话情景借着‘外在化’和‘空间化’(externalizingandspatializing)的方式,造成读者的临场感和意义不假外求的丰满感(senseofimmediacyandplentitude)”[39,P83]从而使得这些影片的政治宣传效果更为强劲有力,也更加直接和有针对性。

其次是通过故事外音乐,这是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彰显叙述者在场的最重要的一个艺术手段。大量使用故事外音乐(旋律或者是歌曲),使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在叙事过程中通常跳出当时的既定情景,自由地进行情节和时空的转换以及倾注创作者的主观情绪。故事外音乐是电影诸艺术元素中最为突兀和外来的,“起着解释、充实和评论画面内容的作用”[56,P500],但是在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却最受青睐。例如《飞来的仙鹤》片头伴着字幕和人物以及环境的介绍出现的女生吟唱,《但愿人长久》片头出现的男生吟唱,都为尚未展开的影片蒙上了一层强烈的来自于创作者或称全知叙述者的主观情感色彩。《祭红》中贫穷的窑工们为了庆祝程莹童与徐红宇结婚、烧太平窑这个叙事段落,抒情性的音乐贯穿了一对新人幸福甜蜜的画面与窑工们的群体欢庆场面的始终,画面本身的故事内音乐反而是无声的。影片《樱》光子与哥哥在长城上谈话的叙事段落也采取了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音乐弥漫整个谈话过程,光子与哥哥的话语观众是听不见的;还有《樱》中光子重回石佛村时回忆小时候与哥哥玩耍的情景,也是音乐统治了一切;特别是《樱》的结尾,光子再次回到中国,在机场看到前来迎接的老妈妈,当她开口喊“妈妈”的时候,声音却切换成了歌曲“妈妈,妈妈,看看我吧……”,故事外音乐的进入使观众一下子和叙述情景拉开了距离,站在一个客观的位置审视并品味她们的离合之情。这些故事外音乐的突然进入拆散了声音和画面的正常联系、打破了影片内在时空的连续性,突显了故事外音乐所代表的影片叙述者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同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所言,导演为了表达音响或人声的情感力量或象征意义,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拆散音画的正常联系。最能突出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叙述者在场这一叙事形式的故事外音乐就是影片中的插曲,或许这是中国电影普遍具有的一个艺术特点,但是在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模式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由于“歌唱要求叙事推出场景,因为这时歌词正和动作争夺注意力。……这些主题歌的安排都有点儿像古希腊合唱曲,暂时不进入情景,只在场外评述着叙事”[57],因此“这类音乐实际上是叙述主体的某种叙事意图或影片本文的叙事主题的贯彻与体现”[4,P201],插曲的出现使影片叙事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停顿。

此外,镜头的运动方式也暴露了叙述者的存在,在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中,镜头的自主运动非常多。所谓镜头的自主运动,指的是镜头在运动的时候不借助于拍摄对象的运动或者通过模拟角色的视线来隐藏自己的运动痕迹,而是根据创作者的情绪感受或者叙事的需要来移动镜头或者摄像机。

除了前面分析镜头运动时曾经提到的长摇镜头之外,急推、急拉镜头的大量存在也起着打破观众的视听幻觉、暴露叙述者存在的效果。例如“郑君里不断使用特写、近景推成特写、快摇出、快摇入等镜头大幅度快速移动造成激烈动荡的蒙太奇节奏,强烈地渲染了主人公的生死离别,十年重逢的内心感情的涌潮”[58],而《但愿人长久》中镜头迅速拉开并升高俯拍呼延一个人站在街上这个镜头,无论是从运动的轨迹还是从运动的幅度来说显然都不可能属于影片中任何一个角色的视线,它是影片创作者参与叙事、用来表现呼延内心世界的孤独和困惑的主观陈述,同时又体现出叙事者对他的观察和审视。《庐山恋》中也有大量的急推、急拉镜头,譬如镜头急推周筠,一直推成她的眼睛特写这个镜头,就带有非常强烈的影片创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乡情》开始段落,翠翠和田桂去领结婚证、经过梅花林,镜头急推梅花特写以及翠翠送田桂进城的船上段落,此时叙事情景中除了田桂和翠翠没有别人,镜头几次急推翠翠近景的这些运动方式都打破了影片的虚构视听幻境,提示着叙述者的存在。还有《巴山夜雨》中秋石想象妻子教女儿唱歌的场景,镜头几次推上歌唱中的母女然后又拉开;《叛国者》中更是大量运用了镜头的急推、急摇,特别是在归国科学家牛玉声森林中捕蛇、受到奉命监视他的李均阻挠之后的叙事段落,更是通过一系列急推镜头的累积剪辑透露了隐藏在影像背后的叙事者的情感。有研究者曾经如此分析《天云山传奇》的镜头运用:“这两组镜头(指的是冯晴岚逝世之后的两组镜头)固然十分动人,它甚至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可是它毕竟让人觉得这些内容是外加的,是导演在这关键的时刻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站出来向观众指点的”[59,P113]。有的研究者还进一步涉及了这一镜头运动方式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中国传统的主导美学思想,侧重主观对客观的感受和在客体中的寓托、抒发,不尚冷漠的客观叙述和纯理性的剖析”[60,P176],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者在场这一叙事形式格外发达的有趣阐释。新近的影片,如《云水谣》结尾的镜头运用也是暴露叙事者在场痕迹的一个例证。晓芮和陈昆仑夫妇在陈秋水、王碧云墓前致祭,镜头俯拍并不断升高,一只神鹰入画,镜头这时似乎是借助了鹰的视点来飞越雪山、云层、峡谷、平原,但是随后的画面却超出了“鹰”的视野所及,一个不断拉开的地球全景无疑成为影片的全知叙述者表达其超越性的思想情感的视觉载体。

(参考文献)

[1]罗艺军.电影民族化论辩——评《电影美学随想纪要》.周星编选.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基·科亨.电影叙事与语言[J].郝大铮译.世界电影,1985(3)

[3][美]劳森.电影的创作过程[M].齐宇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4]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5]张延风.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6]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7]杨义.中国叙事时间的还原研究[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8]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杨义文存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9]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周欢.叙事电影中的相对时空结构[J].电影艺术,1992(2)

[11]黄会林等.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谢晋.心灵深处的呐喊——<天云山传奇>导演创作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13]杨格.镜头:留下历史——记着名导演吴贻弓.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14]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5]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6][美]戴维·波德威尔,克里斯琴·汤普森.电影艺术导论[M].史正,陈梅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7][法]弗雷德里克·阿斯特吕克.科恩兄弟的电影[M].刘娟娟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8]张燕.映画:香港制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贾樟柯谈《站台》.2002,6(10).网易报道http://ent.163.com/edit/020610/020610_122795.html

[20][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21][美国]基·科亨.电影叙事与语言[J].郝大铮,郝欣译.世界电影,1985,3:39

[22][英]马克·卡曾斯.电影的故事[M].杨松锋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23]刘一兵.电影剧作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4]袁文殊,罗艺军.主题·真实性·传统——谈影片《枯木逢春》创作中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62(4)

[25][美]丹尼尔·达杨.经典电影的指导符码[J].陈犀禾译.当代电影,1987,4:22

[26]李宗桂.比喻、象征及对行而上的向往.张岱年,成中英等.中国思维偏向[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7]倪震.吴贻弓的电影创作道路.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0

[28]周欢.叙事电影中的相对时空结构[J].电影艺术,1992(2)

[29][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30]林年同.中国电影美学[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31]赵建军.中国艺术结构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2]张暖忻.《青春祭》导演阐述[J].当代电影,1985(4)

[33]杨延晋,吴天忍.探索与追求——《小街》艺术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34]吴贻弓.《城南旧事》导演总结.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35]张凤麟.《2046》——爱情和时间的永远轮回.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G].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6]潘国灵.《东邪西毒》——时间的灰烬,沉溺的极致.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G].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7]林岗.叙事文结构的美学观念明清小说评点考论[J].文学评论,1999(2)

[38]应锦襄,林铁民,朱水涌.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9]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0]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1]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

[42]胡经之,王岳川.中西审美体验论.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G].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43]参见董新宇.看与被看之间——对中国无声电影的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9103

[44]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45]封敏,少舟,靳凤兰.中国电影艺术史纲1896-1986[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46]彭吉象.民族美学传统与世界文化背景——电影自身的文化品格.周星编选.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7]转引于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8]吴贻弓.风雨同舟,灵犀相通——《巴山夜雨》导演札记.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49]江世雄,文伦.《舞恋》的构思与体现.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50]谢晋.当我拿到文学剧本之后.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51]郑洞天.《台湾往事》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52]李焯桃.文章本来辛苦事——严浩谈《似水流年》.似水流年——从剧本到影片[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53][美国]罗·伯戈因.电影的叙事者:非人称叙事的逻辑学和语用学[J].王义国译.世界电影,1991(3):5

[54][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55]蒙培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思维偏向[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6]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57][美]克劳迪亚·戈尔卜曼.关于电影音乐的叙事学观点[J].当代电影,1993(5)

[58]宋时.郑君里创作个性初探[J].电影艺术,1990(1)

[59]张明堂.用镜头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天云山传奇》的导演艺术特色.王白石,王文和编.当代中国电影评论选[G](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60]李以庄.追求“特别东方”的美——影《乡情》艺术片谈.王白石,王文和编.当代中国电影评论选[G](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同类推荐
  • 摄影入门学习指导(中小学生特长技能学习指南)

    摄影入门学习指导(中小学生特长技能学习指南)

    培养青少年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万物及其运动变化,人的思想及所创造的一切等,都是兴趣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你深入进行钻研,在你面前就会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神秘画卷,你就会成为世间万物真正的上帝。为了引导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丛书,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介绍了相应的广泛知识和趣味娱乐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
  • 水墨欢歌:少儿水墨画表现与作品赏析

    水墨欢歌:少儿水墨画表现与作品赏析

    《水墨欢歌少儿水墨画表现与作品赏析》为《赢在美的新起点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水墨画的发展、工具材料、表现形式、语言等内容,还系统介绍了水墨画的用笔、用色、用墨等技法,从认知感悟、作画的步骤等方面将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一进行解析。该书打破少儿水墨画的传统教育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程式束缚,更注意对少儿进行美的敏悟和感觉的持续,有利于儿童的创造性向更广阔的审美领域发展。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悲歌离欢

    悲歌离欢

    一曲悲歌唱不尽的离欢,人生的旅途,似烟花,如流水;一声叹息留不住这时间繁华,边走边唱,直到声嘶力竭。这是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明星的故事
  • 剑破山河

    剑破山河

    重生的秦暮,绝不会再让前世的悲剧重演,这一世,斩尽负我之人!
  • 腹黑嫡女,眸乱苍生

    腹黑嫡女,眸乱苍生

    前世。天外天,顶尖势力前,悍然夺秘笈;家族伏杀,招招致命,一枪,斩伏杀、灭家族。一命终,一世完。今生。没了娘,爹不疼、二娘来找茬,大姐欺凌,三妹辱。废柴身躯是笑柄。且看她。废躯变仙躯,败三妹、毁大姐,气了二娘,骂了爹,爷爷来相护。敌人,强?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你配?红尘,乱?天下太大,野心不小,收得下?易嫦曦陶眨巴了两下眼,上下打量了美男几眼,嘴角扯出个大而甜美的笑痕,只见她轻启朱唇:“美倒是美,就是太瘦了,真担心你!”美男听完这话嘴角抽搐,全身僵了僵,深吸了口气后,笑得咬牙切齿:“我厉不厉害,打一下就知道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有梦之亿万富翁

    少年有梦之亿万富翁

    高考失败以后,为了创出一片天地,决定退学打工,在一次郊游中,意外迷路,在山洞避险时,获得高人指点学会腾凌云展,穿墙术等技能,游荡全世界救助苦难人成为盖世英雄。
  • 镜里镜外

    镜里镜外

    虞历太元六年冬,有翁过十里村,时值风寒雪狂,满村寂然,惟一屋孤灯明莹。翁叩门而入,客之以温酒,待之以炉火,共论山外事,视其褴褛而稍不变色。忽闻有婴啼自内而出,盖此家雪夜产子,翁怔良久,望雪羽交错于外,烛豆静立于内,遂叹曰:“缘来如此。”主人视翁非常人,笑问翁意。翁摇头长叹,自衣内取一小镜以系婴脖,曰:“夜宿君处,贫而无以为报,以此物祈福耳。”语罢乃去,没于雪夜。
  • 修仙笑传

    修仙笑传

    手提三尺寒冰剑,玩弄三界谈笑间;为伊人,战牛头马面,诛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只为露脸;上天入地,是仙?是魔?佳人拂面;一根草,一杯酒,只要你在身边!
  • 轻逝花落空

    轻逝花落空

    曾几何时,她是这世间最温婉的女子。奈何岁月不堪静好,终究要追名逐利。满门抄斩,寄人篱下,只留长夜与美人谋。那就做这天底下最蛇蝎心肠的女子吧,没有人爱护,也没有人伤害。却不知,那城外的桃花林,只为你一人盛开。
  • 请你爱上我

    请你爱上我

    少女王若安的前世,完全是一个杯具,居然一直被父视为血型稀少的姐姐的提血库,早早丧命于手术台。当王若安再睁眼时,眼前出现的却是夏青橙——市一中的校草夏青橙,医学世家,王若晴喜欢到骨子里面的夏青橙?一场谈不上灵魂的交换,她重获新的人生的同时,却卷入了更大的漩涡中。一场横跨10年的赌局,一段藏在心里无法坦诚相见的暗恋,报复与被报复,恨与爱,交杂其中的性与丑恶,女生善良之后蜕变的邪恶。谁的过去不暗含一段伤?谁最终会是谁的救赎?谁会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到来拯救?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终于渐渐懂得,没有哪个人能够那么理智的操控人生。只是终其一生,都是命运开始的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赌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宫娇后

    地宫娇后

    十八岁的华裔少女,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攀岩时,被水晶Card奇异的力量掠到数百万米的地下王国,再次邂逅那里的地宫之王。冷酷、俊美的王者......会对这个外表柔弱美丽、内心坚韧倔强、古灵精怪的猎物做些什么呢?阴谋?爱情?试验?克隆?绝对不一样的故事哦!
  • 镜影:帝都风云

    镜影:帝都风云

    傲娇呆萌系统666―叶玖初开灵智,就遇到了一群惨无人道的穿越者。呼叫总部!人类太阔怕,我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