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100000026

第26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形态演变(4)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充盈着浓浓的离愁别绪,片头那苍老而深情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抚摸着片中一一呈现的那些曾经的城南旧事。但是影片采取了散点透视的技巧,将小英子童年的几件事情分别叙述,彼此之间既可以独立成篇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如生活本身一样流动自然,而且影片还刻意淡化了那些生离死别的场景:疯女人和妞雨夜出走被火车轧死是在画外音中表现的;父亲的死也是用小英子一家人站在墓碑前的全景镜头来表现;与宋妈的分别亦是通过中全景镜头的正反打来表现小英子和宋妈渐行渐远,整个场景除了主题曲没有一句角色的台词。如果是在戏剧式的叙事结构中,这些生离死别的场景无疑会成为影片的高潮和重中之重,往往会不惜笔墨、尽力渲染,但是《城南旧事》却处理得平淡自然、隐而不显。《似水流年》是另外一部与《城南旧事》一样淡雅含蓄的影片。姗姗和奶奶的死别、姗姗和儿时好友的重逢、两位百岁老人的叶落归根、老华侨对远在美国的儿女的思念、姗姗与好友和故乡的再次离别,所有这些都是以像生活本身一样淡然的节奏缓慢地、似乎不经意地呈现。与大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影革新运动差不多同时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也格外钟情于散文化的电影叙事方式,侯孝贤影片就是鲜明的例子。《童年往事》一片蕴涵着复杂的人生离愁,既有对故土的思恋又有亲人离散的悲愁,还有对那一去不返的天真童年的惆怅,种种“失去”的人生痛楚在影片中以固定长镜头的纪录般的朴素方式一如生活本身一样呈现:父亲买藤制的家具以备早点回乡、却终于客死他乡,奶奶患老年痴呆却记得家乡在梅州、经常走失因为她想回家,父亲、奶奶、母亲先后辞世,姐姐远嫁,哥哥在外地工作,阿孝在童年的苦涩滋味中长大了。《恋恋风尘》中男主人公初尝人生的滋味,他去台北做事,然后又去当兵,在他服兵役期间,女友和经常给她送信的邮递员结了婚,他回乡和爷爷在地头闲聊,恋情的结束、人生的离合似乎都融入了无言的自然造化之中。即便是侯孝贤转型之作的《海上花》在无尽的妓女与嫖客的宴饮、闲谈场面中,有妓女的赎身离去,有王老爷和沈小红的离合,这一切也大多是在固定全景镜头中表现,而且基本上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连接用渐隐和渐显,各个镜头和场景平均用力,完全没有高潮和发展、结局的区别,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无所谓开端、也无所谓结束的绵延不绝的生活实感。另一位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也是一部静静流淌、如生活本身一样平淡琐碎的影片,老奶奶的辞世,NJ初恋女友的归来,女儿恋情的开始和结束,都处理得平和淡然,似乎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生活年复一年。香港电影《甜蜜蜜》本来是一部颇为有“戏”的影片,第三者、黑道老大、香港、纽约等戏剧性元素和空间都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但是导演陈可辛却淡化了影片故事情节本来内含的戏剧性,通过一系列普通的生活场景来结构影片,黎小军和李翘的几番离合都处理得非常偶然。新世纪以来,例如郑洞天在拍摄《台湾往事》时,就有意识地以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来处理影片中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离合,“这种本来不大适合电影表现的编年史结构,有可能通过具有统一内在气韵的视听形象,演化成一气呵成、形散意不散的散文式叙事;另一方面,由于回忆本身的主观化性质,又给时空的取舍、情景的营造,特别是人物内心的表现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31]。顾长卫导演的《孔雀》叙述了三兄妹的人生遭遇,姐姐嫁人又离婚回来,弟弟离家出走又回来,弟弟在歌厅遇见哥哥曾经爱恋的女人如今已庸俗不堪、烂醉如泥,姐姐在街头偶遇她青春时期的偶像、曾经英姿勃发的伞兵,如今却已是一个在路边吃着包子等老婆买杂货的邋遢男人,人生的错失与偶遇、得到或失去都显得荒谬而又不可理喻。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散文化叙事世界中,这些“离别”与“重逢”不仅被以一种淡化的、偶然发生的方式来呈现,而且影片也似乎无意去突出这些离合发生的具体原因,因为在这些影片中,主人公不再是因为坏人陷害、小人挑拨或者阶级压迫、历史力量而遭遇离别和重逢,他们所经历的这些离情别绪正是基于现实人生的无奈和无常,“作为个体在生存的环境当中是很艰难的,他们的命运是叵测的,生命是无常的”[24]。由此可见,这些打上了深深的导演个性的印记、电影化程度非常高的影片在表达创作者的人生智慧、生命体验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依然钟情于对人生聚散无常、生离死别的凝视。这或许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使然,也可能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的核心和根源就在于此:时光更迭、岁月流转中人生的憔悴与无奈,所谓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见,中国人对于漫长的时间流程中的人的生命历程的观照是有着特殊兴趣的。

二、打破封闭

从注重情节编排、完成封闭性叙事到淡化情节、传达人生况味,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开始有意识地打破封闭式的虚构故事世界,尝试以开放的叙事思维观照生活的真实;也有意识地突破“始离终合”、严格遵循情节剧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态,通过表现人生中聚合的无常,在类似于生活流程的影像中截取有意味的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不一定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对立面的激烈冲突,或者通过设置多条叙事线索,不断干预叙事主线中的“离与合”叙述,从而起到打破封闭性虚构叙事的目的。

例如,《甜蜜蜜》叙述的是黎小军与李翘两个人十多年的经历:从在麦当劳相遇开始,这两个在香港打拼的大陆客互相慰藉,后来黎小军接来无锡的恋人结婚,他们尝试着分开;然而两个人貌离神合,当他们终于决定重新在一起的时候,李翘又与豹哥远走台湾,雨中等候的黎小军形单影只,两个相爱的人再次天各一方;几年后,他们在美国街头的一家电器店窗前偶遇……影片一直以字幕的形式提示着“时间”,也以影像的方式展示给观众他们曾经离得很近、却失之交臂的无奈,人生中的多次聚散离合使《甜蜜蜜》这部影片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命运感和沧桑感,虽然不无爱情童话的影子,但是影片的非情节剧样式使它超越了单纯的故事和梦幻,而是颇具一种人生的苦涩滋味。在《霸王别姬》这部影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也在历史的际遇中经历着人生的分与合:从小豆子、小石头到京剧名角再到菊仙介入,从民国到抗日时期再到“文革”;当“文革”结束,垂垂老去的段小楼和程蝶衣才再次一起站在陈旧的舞台上唱他们的《霸王别姬》。一段苍凉无奈的戏曲,一份千疮百孔的爱情,曾经的彼此契合以及后来无情的背叛,如人生一样五味杂陈,聚散无因。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在这里不再是程式化的、情节性的,而是凝聚了创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生命的感悟,充盈着鲜活的原创力。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在叙事线索上的单线演进经历了很长时间,虽然后来在时序上有所调整,不再局限于“始离终合”的叙事次序,像新时期伊始拍摄的很多影片都是把重逢安排在前,然后再回过头去叙述那段痛苦的别离。不过,1980年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已经在情节编排上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这部影片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以类似于意识流的方式来表现宋薇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在于周瑜贞这条叙事线索的设置,从而使得整部影片突破了宋薇与罗群故事的单线叙述,通过增加年青一代寻找人生意义这条叙事线索,使影片中的过去与现在、年轻与青春已逝产生了多层次的和鸣。无独有偶,在《悠悠故人情》这部影片中,老军人重返昔日战斗过的土地、与当年战友重逢的叙事线索与老军人的女儿思想转变的叙事线索平行并重发展。2006年取得不错票房成绩的《云水谣》在结构上也与《天云山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云水谣》亦没有单纯叙述陈秋水与王碧云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而是通过王碧云的侄女,一个新潮、现代、自小生长在美国、在爱情方面是个白痴的女孩来发掘和揭示这段感情,虽然影片对年轻人这一段的叙述显得相对薄弱,甚至有些概念化,而且影片情节的展开也并不局限于她的视野,而是另有一个全知的叙述者,但是侄女所代表的“探索”和“揭示”

的这条叙事线索,尤其是她在影像中呈现出的现代气息:酒吧,互联网,自由来往于美国、中国台湾和内地之间,轻松地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姑母通过国际互联网对话与故事主线的物质贫乏、消息封闭、人海相隔形成鲜明对比。从单线变为双线使影片的叙述层次更为丰富,两条线索的相异相融无论是在影像上还是视听上以及情感的传达上,都渗透出复调般的参差错落之美。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演变轨迹并非泾渭分明、一种样式完全取代另一种样式,而是一个某种样式逐渐占有优势的过程,其实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始终都是并存的,彼此之间也没有优劣之分,单纯的情节剧样式也好,情节剧与历史剧的融合也罢,以及像生活本身一样淡然流动的散文剧样式,都是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与电影叙事观念交互影响的结果。例如。40年代的《小城之春》就是以“回忆中的离别”的方式来展开叙述,个人视角营造的那种心事遥渺的深邃之感以及相逢无期的怅惘之感都使这部影片与同时期主流电影的情节剧式的叙事样式颇为不同。而2006年《云水谣》则在戏剧式叙事技巧上大做文章,家国事、儿女情相互映衬,生离死别、暮年“重逢”的场景被浓墨重彩,并受到观众和研究界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华表、百花、金鸡多项大奖,名利双收。总之,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举、兼容并包的开放时期,只要是契合民族深层的审美文化心理和观众的审美期待视野、符合时代社会文化语境的需求、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影片都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1]周斌.反思与重构——关于电影批评的美学思考[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2]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余岱宗.叙事模式研究: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2

[5]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6]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G].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崔君衍.现代电影理论信息(第三部分)[J].世界电影,1985(4):60

[8][英]詹姆斯·L·史密斯.情节剧[M].武文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9]参见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0][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雅尼娜·卡吉米洛夫娜·马尔库兰.情节剧电影[M].于培才译,张开校.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12][英]马克·卡曾斯.电影的故事[M].杨松锋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3][日]松浦友久.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秋与冬夏[J].古典文学知识,1987(1)

[14]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5]黄祖模,包起成,吕薇.风格·感情·技巧——《庐山恋》导演体会.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二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16]储双月.时代视阈中的历史叙事一一郑君里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探析[J].当代电影,2005(2)

[17]杨延晋,吴天忍.探索与追求——《小街》艺术总结.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二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18]张良.探索与实践——故事片《梅花巾》艺术小结.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二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19]段吉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合作记事.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三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20]刘梦溪.棋道艺术历史——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漫评[J].电影艺术,1982(10)

[21]《牧马人》导演组.探索和追求——影片《牧马人》导演总结.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三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22]胡克语.《益西卓玛》走进西藏[C].电影艺术,2000(4)

[23]张思涛语.《益西卓玛》走进西藏[C].电影艺术,2000(4)

[24]顾长卫.《孔雀》:平凡生命的平凡传奇[J].电影艺术,2005(3)

[25]陈荒煤.我爱《巴山夜雨》——给叶楠同志的一封信.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6]翁睦瑞.评《巴山夜雨》的艺术魅力[J].当代电影,1985(3)

[27]史蜀君.布里丹驴子及其他——从《女大学生宿舍》迈出的第一步.见: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电影导演的探索第四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28]澍笙.缓流的河时而扬波——影片《没有航标的河流》的叙事特色[J].电影文化,1985(5)

[29]婴子.评《城南旧事》的导演风格[J].电影文化,1983(3)

[30]郑洞天.《故园秋色》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2)

[31]郑洞天.《台湾往事》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同类推荐
  • 电影疗伤

    电影疗伤

    电影是美好生活的调节剂,不但让你回到浪漫的过去,还是你一位贴心的心理医生,它抚慰你,无论你郁闷、烦躁、孤独、寂寞、自卑还是失落。即使时光易变,而电影一如既往,它可能转化为一个VCD、DVD等多种珍藏形式,随意躺在你工作桌、枕头旁、书柜上的某个角落甚至是压在厚厚的衣物下面,但总有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你会重新或轻或重地捧起它,重新擦拭上面的灰尘,重温那段关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某些心灵感动。阅读本书,让我们做一次短暂的、近距离的、光与影上的重合,并同时给自己寻得一段精神愉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静心在荧幕面前感受影片中的波澜壮阔或点点滴滴。
  • 耕香堂艺文杂录

    耕香堂艺文杂录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省,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都能勇敢地正视和面对生与死,寻找和创造更具生命意义中的生活形态。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人生意义,人类文化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音乐之最

    音乐之最

    本书由98篇短文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热门推荐
  • 沧海牧云录

    沧海牧云录

    一场春秋大梦,一句生死离别。待几多春秋之后,回首江山。只见那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饿殍伏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吾,生逢乱世,必当开万世之太平!吾,神源太古,必完成生灵之执念!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总裁的冰美人

    总裁的冰美人

    [花雨授权]她——孟广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立誓要当个“没血没目屎”的人,这个被歹徒偷袭而受伤的倒霉鬼,休想得到她的帮助,不会有什么见义勇为、不收报酬的事——咦?他手上那是一只……古董表!?呵呵……
  • 青春过后还剩下什么值得我们回头

    青春过后还剩下什么值得我们回头

    最后的我眼眶是干涩的,竟不能完整的流出一滴清泪。岁月或是时光把我身上的烈性一点一点磨洗冲刷,变得不再尖锐而是有了韧性,抗得起了打击和摧残。
  • 虚天剑帝

    虚天剑帝

    大世之局开启,九州大陆处处白骨铸荒坟。少年苏言仗剑直行,一路染尽敌血,一步一步登临九天之上。他之剑,斗天斗地斗诸天神魔。他之剑,杀到阴阳逆乱血染九天。他之剑,成就万古“虚天剑帝”。
  • 鹿死谁手

    鹿死谁手

    主人公肖一山,四十四岁,是一个职业杀手。这一次,他又接到了老板安先生的电话,但是和往常不一样,安先生并没有把目标的照片和定金给自己,而是让自己去一家酒吧找其中的老板,这次的任务目标正是前任副市长钱钟山,但是肖一山仍旧干脆利落的完成了任务。钱钟山被杀,而且死在了常务副市长秘书吴了未婚妻子的家中,吴了被要求回避,去照顾未婚妻子柳玉莹,但是柳玉莹却在医院中抢救无效死亡。就在这时,市公安局局长孙平安告诉副市长黄志强一个秘密,自己是吴了的叔叔,黄志强很是吃惊,因为吴了正是孙平安推荐到自己身边的。所以,孙平安也被回避,案子落在了何百鸣的身上,他知道,这个案子牵扯可能会很广泛。
  • 枫叶永不落

    枫叶永不落

    枫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是脱落酸。”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都市之星术大师

    都市之星术大师

    浩瀚宇宙,星繁如河。幻化万物,四象三恒。占星术法,天星黄道。月盈日没,星冲闪逝。流入盛世,化为星术。一代星术大师,立于世界之巅。
  • 承希王后

    承希王后

    她轻声慢语“你在想我?”他不答话,“我也是。”她继续轻声到。
  • 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

    胡乱写下风水师。本书真实度高达0%。保证“接近现实”。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