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6300000009

第9章 寂寞求索(2)

孔子是知行统一论者。他自谓“知天命”,不仅包含对天之常道的体认,而且包含对常道的躬行践履和自觉承负。他说“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即有此义。人崇尚懿德善行乃“秉彝”即秉守常道之所使然,人也就成为常道的践行者和承负者。孔无疑以此自居。在他看来,他振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对道德世界和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乃是天之常道所显示的历史使命的积极践履和自觉承负。这种使命感一旦确立,即使身处逆境,亦坚守不渝。因此,他后来游历诸侯,适宋遭司马桓魅图害及过匡为匡人所困时,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从这些话中,不难体会到这位满怀济世之愿而栖栖遑遑的行道者,在危难时刻那种肩负历史使命而不顾安危的慷慨与悲壮。

由上可见,孔子的天命观,就其无神论倾向来说,表现为非宗教的敬天知命的世界观;就其社会功利性来说,则为以行道济世为天赋天职的人生观。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便是在此时期这一世界观、人生观之最后确立。

应当指出,孔子的无神论思想是不彻底的。正如当时无神论思潮还无力直接论证天帝神鬼之有无一样,孔子也没有从正面否定主宰之天的存在。他对天、天命所作的某种自然主义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决定事物发展的隐因(“命”)所作的体悟,其内涵较为朦胧。从这一点来说,孔子的天命观具有从主宰之天向自然之天过渡的特征。

如果说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孔子天命观中还存在超自然体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在孔子关于鬼神问题的看法中则十分淡薄。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是孔子对自己立场的基本说明。敬,是指在祭祀时保持礼仪的严肃性;远,疏远,是说不要把人事吉凶同鬼神联系起来而祈其保护。在他看来,在对鬼神之有无及其作用难以作出实证的情况下,保持这种态度是明智的。因此,他坚持不谈鬼神,即使学生们直接提问,也不愿正面作出解释。有一次,子路问如何服事鬼神,孔子回答说:“人还不能服事,怎么能服事鬼?”子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道理还未弄明白,怎么能知道死?”这样的问答还在子贡孔子之间进行过。子贡问:

“人死以后还有知觉吗?”

在科学的发展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春秋时期,对人死是否有知、精神是否不灭这类问题很难做出真正的科学的说明,故孔子不正面作答,而以风趣的口吻说:

“我如果说死而有知,恐怕会使孝子贤孙为死去的父母过度操办而影响养生;如果说死而无知,又恐怕不孝子孙对死者弃而不葬。你想知道人死有知还是无知,等你死后自己去体验吧,到那时还不算晚。”

幽默中仍不失孔子关心人事、注重道德的立场。这种立场使孔子对一切玄想和宗教信仰不愿做过多探究,试图把宗教神秘转变为人伦日用之常。在他看来,人们对鬼神的虔诚如果不是表现为对神秘世界的憧憬,而是满足人伦道德的心理欲求,不因对鬼神的礼拜而放弃对人事的追求,那么,即使承认鬼神存在也无关紧要。“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鬼神不存在,也可以假想他们存在;假想其存在是为了寄托思情,达到死者与生者、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就是孔子不相信鬼神而又尚礼重祭的复杂心态。

四、广纳弟子

孔子35岁访问京师洛邑归来以后,向他求学的门生逐渐增多。从此直至他51岁仕鲁前这16年间,是他的私学大发展期。他的许多高足,如颜回、冉雍、冉有、宰我、子贡、宓子贱、有若、公冶长、商瞿、高柴、曾点、巫马施、梁鳢等人,都可能是这个时期招收的学生。由于“有教无类”,故招生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微贱的平民子弟。文化课仍为诗、书、礼、乐。在孔子招收的学生中,有些人是抱着“干禄”(谋取官禄)的目的来学习的,孔子也希望他们学而有成,在有条件的时候担任国家公职。这样就向孔子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作用于社会?也就是按什么标准去培养人、塑造人的问题。因此,在孔子诲语中,便有“圣人”、“君子”、“成人”、“志士”等人格概念的提出,而提得最多的则是“君子”(《论语》一书言及“君子”者多达107次)。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学生和律人律己的标准人格。

君子称号常见于孔子以前的文献《尚书》、《诗经》,其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贵族。在古代,君不仅指国君,卿、大夫都可称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就是“官长”、“官大人”的意思。这些人,地位高贵,饰容不凡,有文化。称他们为君子,往往包含着对其身份、教养和服饰仪表的赞美。西周厉、幽以降,随着氏族贵族的衰落,君子为当权贵族称号的垄断性逐渐淡化,但它作为一种美称的语义特征仍保留下来,故人们有时用来称呼亲爱者和受尊敬的人。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所思念的在外地服役的“君子”,其贵族身份就不大明显。这种涵义上的变化,使孔子有可能利用这个称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把它塑造成符合自己主张的理想人格。

孔子论君子,除少数地方外,多指居家处国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高尚德行的人。这种人实际上是孔子的仁在践行过程中的载体,是仁的人格化。所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明确指出了君子与仁的密切关系。

正如孔子的仁离不开礼、通过礼以实现仁一样,他推崇的君子也是在礼所体现的人伦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人格,从而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其社会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孔子广泛谈论了君子与父母、兄弟、朋友、国君及其他人的关系和在这些关系中所遵守的社会规范,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之以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

“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君子“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等等。总之,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君子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一面。孔子没有也不可能把他理想的君子置于同人伦世界相对抗的地位。摆脱实际社会关系对人的一切制约,则君子无所附。但是,君子不是所在社会环境的简单附属物,他要在同人伦社会的深刻联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情操、意志,即其主体意识。因此,君子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只是相对的统一,是有差别的同一。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即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这句话可以作为这种相对统一关系的一个总体的原则的说明。孔子曾以父子、君臣关系为例说,不讲是非地听从父亲,不是真正的孝;不讲是非地听从国君,不是真正的忠;对父、君的服从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这才是所要求的孝和忠。而孔子反对盲目服从国君的话,更是说过多次。处理同其他人的关系,也应本守这种精神。有一次,子路问如何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朋友兄弟之间互相批评,和睦融洽,这就是士。自然,做到这一点也符合君子和而不同的原则。

君子人格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内向与外向的统一。内向,就是孔子说的“君子求诸己”,即通过自身修养和内心自省,完善和提高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求诸己而达到心理平衡,使内心世界充盈饱满而无忧无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足够认识自我的社会价值,自尊、自信、自强。在孔子学说中,这种价值估量实际是对主体内在仁道精神的一种体认与弘扬。孔子多次申述“君子义以为上”、“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君子“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就是充分认识仁道的意义而把仁的原则——义放在首位。经过内心自省,确认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符合仁义,没有错误,那又有什么忧虑和畏惧的呢?无忧无惧的君子,胸际开朗,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便是对这种乐观态度的一种描述,它同小人(缺乏修养的人)畏惧困难的萎靡情绪成为强烈对照。

这个时期,孔子贫居不仕,条件艰苦,故十分强调以仁道、仁义为价值取向,以克服因为逆境而产生的见异思迁和悲观情绪。他反复告诫门生说:君子谋道不谋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得”字疑误,或为“去”字)之,不去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总之,忠于自己的原则,不为利引,不为物移,始终保持个体人格的尊严和目标的专一。

前面提到,君子求诸己的内向行为是为了完善、提高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故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加深对外部世界的开发,内向必然转化为外向。孔子把君子身上这种内与外的统一比作射箭: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靶心),反求诸其身。射箭没有射中目标,应该回头检查主观方面的原因。这话显然包含下一层意思:找出主观原因,克服缺点,又是为了射中目标。这便是由外向内,又由内向外。向内是为了更好地向外。因此,具有内向型品格的孔子哲学和君子人格,又是富于外向追求的。在孔子那里,对外部世界的追求表现为经世致用、治国安民。他赋予君子的也正是这种品行。他说:“君子学道则爱人。”以爱人为怀的体仁君子,就是要匡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孔子也以此鼓励自己的门生。

子路问怎样才称得上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自己对待工作严肃认真。”

“这样就够了吗?”子路问。

“修养自己,使一些人生活安乐。”

“这样就够了吗?”子路又问。

“修养自己,使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安乐。要使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安乐,尧舜也感到困难呢!”

孔子把君子加强自身修养的社会目的分为三个层次,最高一个层次是使天下所有人都生活得好。在他看来,这个连尧舜都不易做到的艰巨事业,也应该作为君子的最高奋斗目标。具有这种救世精神和博大情怀的人,是不会为一己私利和一家一氏的利益而闹宗派和相互勾结的。他说“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情怀。从这一点来说,孔子的君子形象已非昔日“保姓受氏”的宗庙之器,而是突破氏族宗法狭隘观念的新型人格。

君子人格的第三个特征是言与行的统一。在这方面,孔子说了许多话:(君子)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敏于事而慎其言。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的“言”,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用语言表达的判断、思想、愿望;具体来说,这里主要指道德和政治人生方面的言论。“行”,也主要指道德活动与政治社会活动。所谓“言之必可行”有两层意思:一是言对行有指导作用;二是言必切实可行。正确的言论会带来好的行为后果,错误的言论会带来坏的行为后果。因此,君子“讷于言”、“慎其言”。

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去做,然后根据做的情况再说),是说言源于行,行是言的基础,言要符合行。言而无行,或言过其行,自吹自擂,君子引以为耻。君子人格的实现,他的一切内向和外向的追求,不是夸夸其谈,依靠空话,而是要身体力行,切实去做。因此,君子要“敏于行”、“敏于事”。

以上这些,都表现了孔子要求君子具有的求实精神和恭谨作风。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人的判断(言)和行为难免发生偏差,因此不能僵固不化。而“毋固”(不固执己见),也正是孔子的品行之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孔子嘲笑那种不管对不对,只要说了就信守无移、干起来死不回头的做法,认为这些人不过是“硁硁然小人(浅薄固执没有出息的人),同君子重行、务实、谦谨的作风毫无共同之处。”

同类推荐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李敖全传

    李敖全传

    本书不是以“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李敖全传》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的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美中亦求生动有趣。
  •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本书主要内容有:生乱世受封燕王、隅之兵图霸业、端礼门兵变显雄心、转守为攻取金陵、登帝位安内攘外、建内阁刚柔并举统四方等。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热门推荐
  • 仙路余生

    仙路余生

    仙路漫漫余生几何,肉体凡胎笑傲余生。炼气士、妖魔林立的世界,一名乞儿笑傲三界成为强者的故事。
  • 回到唐朝当夫子

    回到唐朝当夫子

    系统说,只可为师,不可为徒。那就没办法了。房玄龄杜如晦,抱歉,我不能当你们徒弟,不如你们给我当个普通弟子啊。。。李世民?你没办法放下国事好好学习?!那没办法了,只能委屈你做我记名弟子了!玄奘啊,倒是有资格做我亲传弟子,没其他意思,就是想试试孙悟空给我做徒孙是什么感觉。女徒弟:我想上了你,你却只想让我当徒弟………#想攻略美女当徒弟,却险被美人攻略,可是我只想要徒弟,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嗯,本故事纯属虚构且慢热型,严谨考据党慎入。你也可以当成是一本披着系统文的种田文,看的朋友当打发个时间看吧。
  • 仙道无涯

    仙道无涯

    三清化凡,幻灭凝灵,度厄九劫,仙道无涯。
  •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被鲁迅、柏杨等中国顶层知识分子评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 久久与白白

    久久与白白

    来自异世的一缕幽魂穿越到一个名叫安久久的女孩的意识里,渐渐与安久久融合在一起,因为没有以前的记忆以至于身边的人都认为她失忆了。被歹徒袭击过后,久久的哥哥安烨和发小边白从国外回来,于是这个故事就开始了……
  • 如果你也曾年少

    如果你也曾年少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愿意用他的全部来对你好,只对你一个人好,那他还有什么缺点是不能被原谅的。
  • 诡迷心窍

    诡迷心窍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就说,当今社会怎么会有看房子、住别墅、拿高薪的好工作?原来这特么就是现实版的古宅心慌慌啊!神经兮兮不靠谱的小美人,还有温柔多情的大美女,谁是人,谁是鬼?在一系列惊心动魄,恐怖诡异的事情发生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上掉下来的,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拭目以待吧!
  • 美女的最强高手

    美女的最强高手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华夏四大顶级高手。他是青龙,被称为龙神,号称史上最年轻最接近神的男人,回归都市原想安静生活,奈何一不小心成为中海第一女总裁谢程洁的贴身保安,预想当中的生活瞬间不同了。铁血与柔情并重,激情和刀光飞扬,最终,成就了一段王者炫丽的传奇故事。他是杨路,他是华夏第一狂龙。
  • 邪咒诛神

    邪咒诛神

    “嘭!”正午时分,就在梦星城的大街上,一少年模样的小伙子突然身体碎裂爆炸开来,血水四溅,可是原本匆匆行走人们只是抬头微微看了一眼,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慌乱,又接着忙自己的事了。“又一个,今天已经是第三个了,唉!这该死的封印诅咒,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明天,明天我也正好满十八岁了,可是依然没有到达凝气的境界,这样爆体而亡恐怕也是我最后的下场吧!”年仅十八岁的凌天站在街角,脸上带着一丝苦涩的表情看着眼前的一幕自言自语的说道。
  • 弦,思华年

    弦,思华年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弦,思华年。第一次华小念遇上顾弦的时候,她输掉了三千青丝,成为一个小光头。第二次相遇,她在洗浴城扫黄,意外碰见了他,她嗤之以鼻,以为他精虫上脑。第三次相遇,却是在警局,彼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她的顶头上司。“我终于等到了你,小笨蛋。”后来,当她发现她爱上他时,却听见了他独一无二的表白。原来,只是一眼,便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