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4200000024

第24章 孔子富民思想(5)

《孔子家语》说:“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器不雕伪。”“器不雕伪”指孔子影响当时风俗,崇尚朴素,不雕花刻草。无疑这是最享受、也是最华美的生活。这话也隐含了孔子不雕刻、不崇拜偶像的意思。

“服周之冕”。即行周礼。

周礼是三代之礼的精华与高峰,其特点就是加固对上帝的信仰。夏商周三代都信仰同一位上帝,全称为“昊天上帝”。关于此名,在《诗经》、《尚书》、《周礼》中皆有记载。所以,夏商周三代虽然有改朝换代,但礼乐不变。

夏礼极简,商礼亦简,而周礼大盛。太过奢华是其敝,重建信仰是其宜。孔子在批判周礼太奢、宜“乘殷之辂”的同时,也盛赞周礼的庄重,应“服周之冕”。

最近我弟弟参加了“汉服运动”,与网上的朋友一起提倡重穿汉服,并且自己亲自做一套穿在身上。我认为这场“汉服运动”是在宏扬传统文化,予以支持。虽然,我弟弟他们不知道汉服本是儒服,是殷周之人祭祀上帝时穿的祭服。但只要他们敢提倡,我就敢支持。

冕是冠。周朝的服制简便耐穿,是物质生活的极大进步,反映了“礼者宜也”的礼乐精髓。孔子本是祭司,专司礼乐,当然对此十分精通,因此对周冕予以赞赏,还向颜回大力推销。大家知道,颜回穷得很,只住得起陋巷。可见孔子向颜回推销的周冕,是连普通平民都戴得起的帽子,与朴素耐用的殷辂、与永不变更的夏时刚好配套,最适合普通人使用,因此能流行于世。我们因此又可见大道本无奇,原本就是适合人的常有之物,不是稀奇古怪的魔方。

“乐则韶舞”。即提倡和谐。

韶舞是舜帝重华发明的舞乐,音乐纯正柔和,是圣人之音。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孔子以舜乐讲古礼,与武王的武乐作比较,得出舜乐“尽善尽美”的结论,意在提倡和谐的仁道,不提倡武王的杀道。关于这一点,我在《孔子做人绝学》中有专章详述。

以上四个方面,便是孔子提倡的“国之四维”。

克己复礼

孔子与颜回另一次关于治国的讨论就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正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孔子的话全是针对鲁定公与季恒子纵情声色的行为讲的。但孔子也无力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赞成颜渊继续“居陋巷”,不用出来做事,是对颜渊的爱护与保护。

孔子最爱“不做事”的人,这其实是他们师生做的一件大事,正好应了孔子自己的话:“邦无道,谷(通禄),耻也!”

“克己”是不做,“复礼”是做了,“克己复礼”是通过不做把该做的事做了。人有时“不做”甚难!很多事做了有大患,不做是大丈夫的行为。不做中有忍耐,有眼力,有果敢,更因有信仰,你明白很多事看起来诱人,其实全是虚幻。孔子行道,与鲁定公、季恒子等人斗争其乐无穷。颜回行道,居于陋巷之中其乐也无穷。孔颜二人一仕一隐,其道则一,都是一个“不做”。你在“不做”的同时,等于把更大的事情做了:你有信仰,并且坚持住了,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事情?

美景专属流浪汉

[坐在家里,只见墙壁]

本章讲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传道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万乘之国是宗主国,千乘之国指诸侯国。孔子说的“道千乘之国”,意思是到列国去传道。此处的“道”,指传道,是使动词“道之”的简说。“敬事而信”,指敬拜、事奉上帝,重建国民信仰。

孔子这段话意思是说:我要到列国去传道,引导列国君臣敬拜、事奉上帝,重建信仰。至于治国方面,主要是节约、爱民,引导百姓要看时候,不能什么时候想怎样就怎样。

孔子这段话的口气透露,他是在即将开始漫长的周游列国之前说的,可以看作他的誓词。孔子下了很大决心,要去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业,去做开天辟地的第一位中国的传道人。

孔子生平做了两件具有革命意义的大事,一是立私学,这件事人所共知;另一件就是去列国传道,这一点以往我们还不甚明白。

孔子周游列国,这次前所未有的“文化长征”究竟意义何在?孔子为什么要一去十四年?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的解释主要有三种:有的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求官,我称为“求官说”。有的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是政治避难,我称为“避难说”。有的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是推销他的复古思想,为周王朝作最后的挣扎,我称为“挣扎说”。这三种说法都看起来很有道理,仔细看来,却都很荒唐,一个比一个错误,照他们说来,孔子何其不堪!下面我少不得一一反驳。

“求官说”。

此说无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周游列国前,孔子已经做过了鲁国相。他已经做过大官了,怎么还会在乎小官?虽说鲁国是小国,但小国的大官也是大官,《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当官当得不错,“与闻国政三月……途不拾遗。”“途不拾遗”就是路不拾遗。孔子能把鲁国治理得路不拾遗,可见成绩斐然,不是一般的会做官。孔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已在鲁国为相,又怎么会去别国求官?

事实上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有很多人给他官做,如卫灵公、楚昭王都有意大用孔子,但最终没成。楚昭王没聘用孔子是手下阻拦,卫灵公没真正用孔子是因为孔子不合作,这都是客观原因。说到主观原因,是因为孔子心中压根不想做官,如果他想做官、甚至去求官,自然问题不大,因为孔子的名望、能力摆在那里。说在孔子经历的近十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君会重用他,恐怕于理不合。唯一的解释是孔子压根不想再做官。更不要说去求官了。“求官说”是对孔子人格的极大侮辱,主张此说者真不懂孔子也。我以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今改之。

“避难说”。

没这样的事。孔子离开鲁国的直接原因有二:

一,齐国见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途不拾遗”,不由“闻而惧”(详见《史记·孔子世家》),于是送美女、宝马给鲁定公,用美人计麻痹鲁君,使鲁政由清明转腐败,并离间鲁国君臣,果然鲁定公与执政大臣季桓子双双中计,相携而游,“怠于政事”。孔子作为鲁相洁身自好,对此当然不能容忍。

二,“季桓子郊祭不致膰俎于大夫”,即指季桓子不把祭祀后的肉按规矩分给大夫,违反祭礼,孔子作为祭祀对此不能容忍。

这两件事,是孔子直接离开鲁国的原因。

《史记·孔子世家》没有记载鲁定公对孔子离开鲁国一事的表态,但也没有派人追杀的记载;鲁国执政大臣季氏在孔子去后还有一定程度悔改,说:“夫子罪我以群婢(指齐国美女)故也夫!”当然也没有追杀孔子。既然鲁定公与季桓子都没有迫害、追杀孔子,所以孔子的周游列国根本谈不上避难。

不过在先前,孔子确实有过一次政治避难:当初鲁定公之父鲁昭公曾被季恒子之父季产子因为“斗鸡事件”撵到了齐国,孔子忠于鲁昭公,也追随鲁昭公到齐国。那确实是一次政治避难。孔子为相后,因捍卫律法,不能容忍季恒子对神不敬、破坏祭祀规矩,愤而离鲁,是他的有意为之,为的是昭示鲁国上下与天下诸国应对神有不可亵渎的崇敬,他的走当然不是避难。

操“避难说”者可能是混淆了孔子两次离开鲁国的原因,应该分清楚。其实孔子曾三次离开鲁国,除上述两次外,他还有一次离开鲁国去周邑向老子问礼,这次著名的“老孔会见”,也说明了孔子对神的万分崇敬,他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正是他的职事。而老子向孔子传的礼,正是上帝的律法。此事我后面还要详说。

“挣扎说。”

此说更是无稽之谈。孔子来去自由,本无捆绑,何来挣扎?操此说者无非是人云亦云,说孔子想复古,维持风雨飘摇的周王朝,在鲁国行不通,就想去其他国家复古,作一番垂死挣扎。此说大谬!没错,孔子是复古,但他复的是古礼,不是复古政。政治上孔子相当开明,他还在齐景公面前盛赞过秦国,预言了秦国的兴起,详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曾被世俗政治捆绑,当初随鲁昭公到齐国,是他的自愿;如今他又离开鲁国,也是自愿,从来没人强迫过他。

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的原因是去传道,这是无庸置疑的。以上三说全然不通,只有“传道说”才是最好的解释。接着上面讲,孔子不能容忍季恒子渎神,因此愤而离鲁,为的是昭示天下人对神应有不可亵渎的尊崇。

孔子同时看到,不遵守周礼的行为在各国都存在,国人的堕落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作为一位精神家园的守望着,作为一位有纯正信仰的大祭祀,孔子有责任去把先人的道告诉天下列国,为此,他走上了漫长的周游列国之途。

顺便说一句,孔子身为鲁相,突然离开鲁国,这对鲁国政府是件大事,而鲁定公并未挽留、任其自便,可见当时官僚的任免制度不是很严,而倾向于自然流动。

此事同时也说明孔子地位确实特殊,他是祭司,有神授权柄,可以不受国君约束。祭司的权力高于国君。从这个角度讲,孔子地位高于鲁定公,鲁定公无法制约孔子。孔子自动辞去政府职位离开鲁国,不是鲁定公把孔子炒了,而是孔子炒了鲁定公,给鲁定公一个惩罚。

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卫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就是卫国,两个原因使孔子选择了卫国:

一是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因为卫国有攀得上关系的人,适合落脚,所以孔子就去了。须知从现在开始,孔子实际上就开始流浪了,要当好流浪汉首先就要学会“踩点”,既使是流浪也不能乱流浪,要看准方向再流浪。孔子攀上的这个关系是谁呢?就是他的学生子路的大舅子,此人叫颜浊邹,名字怪怪的,人应该不错,论起辈份来是孔子的晚辈。又,孔子的母亲也姓颜,颜浊邹有可能也是孔子的亲戚。

孔子选择卫国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鲁国北面是齐国,孔子无意去(客观上讲正是齐国逼走了孔子);鲁国东面是大海,孔子暂时不想去海外传道,他觉得中国尚可作为;鲁国南面是卫国,是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孔子当然就选择了卫国。

孔子差点去了韩国

实际上,孔子最初的方案不是经卫国去中原,而是直接去海外传道。他之所以有这样极端的想法,是因为他可能在有一段时间内对中国深深绝望,鲁也好,齐也好,甚至中央王朝周也好,都看不到什么希望。

孔子家鲁,从小就与隔海相望的日韩两国不陌生,孔子的家人、邻人、亲戚朋友中肯定有人去过日韩,因为日韩与鲁国一点都不远,不过几天路程。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达到这个条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航海史方面的专书。

既然有这个条件,又有两地交往的传统,孔子如果真的去了日韩,也是自然的。况且,这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使孔子对韩国产生极大的好感。当然,当时还不叫韩国,为了说起来方便,且称为韩国。

不要忘了,孔子是殷人之后,而古代韩国正是殷人建立的。史载武王伐纣,取纣之天下,释放了当初被纣王囚禁的殷王子箕子。箕子被释放后,没像他的兄弟、另一位王子微子一样被武王分封在国内,而是带领一部分族人北上,到了朝鲜,建立新的国家,这个国家依然叫“殷”,亦即“九夷”,是今天的朝韩共同的开端。

顺便说一下,有学者考证出北美印第安人也是中国人后裔,“印第安”实为“殷地安”的谐音,是殷人在丧国后另建的海外邦国。“殷地安”的意思就是殷地安好,是作为殷商遗民的印地安人对故国的祝福语。如果此说成立,某些北美印第安人与现在的中国人(汉族)之DNA又完全吻合,那么我可以推出更大发现:

箕子当初离开中国本土,到海外建国,可能有更宏大的复国计划,在朝鲜建国与在北美建国都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如果真的这样,世界航海史与亚洲历史、中国历史又当改写。从中国到北美当然遥远,但从朝鲜半岛再过日本岛,再漂过太平洋到北美,在当时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孔子是微子的后人,韩国人是箕子的后人,而箕子与微子也是同一个父亲的亲兄弟。在孔子心中,当时的韩国(即九夷)是殷道所在,故国所在,族人所在。

孔子在鲁遭受失败后,想去韩国传道,这有他本人的话作为证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治长》)这个海当然不是东海南海,而就是山东与韩国的纽带黄海。孔子跑黄海去干什么?当然不是去玩。最科学的解释就是他想去韩国。《论语》的另一句话也可以证明我这个观点,《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朱子《四书集注》此处注曰:“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来自韩国方面的史料亦可证明,韩国人正是九夷之后。子夏曾引孔子的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这个“四海之内”不是泛指,也是实指当时日韩诸国。孔子这话说明了中国与韩国是兄弟之国。

但孔子毕竟没去韩国,而是南下去了卫。使孔子最终老死在中国的原因有二:

一,如果他去了韩国,等于回归殷朝,便是对周王室的不忠。孔子说过,“吾从周”。

二,中国之事尚可为。

三,当初孔子去周邑向老子问礼,可能老子传他律法的同时,也与他立下了约:要他永远做祭司,永远传道于中国。

因此上三者,孔子最终留下来了。这次决定,使孔子真正成为孔子,中国真正成为中国。这是孔子的责任心使然。

孔子计划让卫国归教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作仆从。孔子见卫国繁荣,大叹:“好多人啊!”冉有问:“人已经有这么多了,又该做什么呢?”孔子说:“让它富起来。”冉有又追问:“已经富了呢?”孔子就说:“让它归教。”

孔子这段话透露的重要信息有三:

一,冉有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还没露出形迹,完全一副好学好问的样子。大家知道,孔子归鲁后,因为冉有违背律法,跟着季氏敛财无度,被孔子逐出了门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冉有叛师,潜伏期肯定很久。冉有跟从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能装得不露痕迹,可见是个城府极深而本性极坏的人,我把冉有视作耶稣身边的犹大。孔子周游列国之旅充满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就来自身边。

二,孔子的感叹有喜悦的情感在内。他感叹卫国繁荣就是感叹整个中国还有救,这也证明了他选择本土传道、而非海外传道的策略是对的。

三,孔子说“教之”在“富之”之后,这说明他首先注重吃饭问题,然后才是信仰。这是合乎律法的。

孔子说的“教之”,不是我们常说的“教化”,教化是虚指。孔子说要把卫国“教之”,是实实在在地要在卫国传道、传教,使卫国归教。

同类推荐
  • 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语言的突破、做对事的方法、办成事的方法等方面,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卡耐基的成功学。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要以幸福为乐,女人要以生活美满立足于世。每个女人都渴望生活幸福,但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它需要努力和付出,有时候努力了、付出了仍没有得到幸福,因为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天不上会掉馅饼,女人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要想做个有魅力的女人就要多看看咯。
  • 业绩才是硬道理:员工版

    业绩才是硬道理:员工版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当你肆意挥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30年后的生活?是牵着老伴的手在希腊爱琴海细数往日情怀?还是蜗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咸菜?口口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但没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还要少;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是没有人愿意到老了还晚景凄凉。这《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将给你指明一条人生道路。
热门推荐
  • 腹黑小王妃:尊主拐带跑

    腹黑小王妃:尊主拐带跑

    你说邻国公主?哦,对不起,在我家菜园种地,皇子,喏,在那边煮饭。皇帝?抱歉,在为我赚钱。但是……这一直追着我赶的家伙是谁?快叫他回家吃饭啊!
  • 武王之王

    武王之王

    这是一个武者修真的世界。少年江寒夜于偶然间进入四大门派之一的万剑山庄修行,这个善良敦厚的少年完全没有意识到围绕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诡异的事……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修真年代存活下来?只有变强,更强,变鱼肉为刀俎!
  • 飘零的玫瑰

    飘零的玫瑰

    女人如花,花亦不同。有的寻得一方沃土,受得雨露滋润,开得千娇百媚,有的一生随风飘零,如落叶似孤蝶,凄美悲凉。男人的爱恰似女人渴求的那方土壤。是男人点燃了女人心中的希望,同时又亲手毁灭了这希望,一次次地把她们推入绝望的深渊。可女人却依然把男人的爱拧成一股绳索,牢牢地抓着它往悬崖顶上攀爬。她,有着坎坷的经历,面对婚姻、爱情、亲情、金钱,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本书情节一波三折,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女人内心世界的渴求、挣扎、煎熬、呐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卿莲录

    卿莲录

    “当初的那个我早已变了。”男人坐在高堂之上,冷声对着她说道。她看这他那冰冷的眼神,不禁在大殿之上冷笑道:“是吗?真是巧啊,我喜欢的人变了,我干嘛还要执着那?既然如此,我们恩断义绝!”说罢,拂袖向门外走去。背后传来男人决绝的吼声:“叶轻凡,我们,恩断义绝。”本文粉虐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总裁出没:逃婚要趁早

    总裁出没:逃婚要趁早

    婚礼上众人高呼“伴郎亲吻伴娘”于是她脑袋一热点起脚尖,二话不说吻了上去。事后,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便想离去。“喂,女人你得对我负责。”男人俊美的脸上不带一丝温度语气霸道而冰冷。某女掏出二百五微笑着放到男人手中:“喏,二百五。”帅气转身。“我的吻昨晚的钱你共欠我两亿零七百万,现金还是刷卡?”“附近有银行么?”某女怒。某男挑眉不语……“你怎么不去抢?”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勤劳勇敢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勤劳勇敢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神皇独尊

    神皇独尊

    千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很多他重新回到这个他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一袭黑衣,淡然如尘再次掀起了这个世界的血雨腥风“什么?我不能杀你?”“因为你是这界的皇子?”“不好意思,我是血尘。”
  • 杀戮之冰雪世界

    杀戮之冰雪世界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生活,然而却是不平静的背后,被抛弃,被流放,从而只有唯一的选择,杀戮,进化,变强,找寻那个神秘的地方....住院中……
  • 逆天狂妃异世毒妃倾城记

    逆天狂妃异世毒妃倾城记

    第一次的文文佳忆才5年纪,请光顾:她的前世——六界主宰,魔界公主。他——永不坠落的帝族之神。他和她的生死绝恋,最后却成了权力的争夺。他亲手将剑刺入了她的心口,她致死也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