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4200000008

第8章 孟子阳刚精神(4)

《孟子》一书的情况也是如此,《孟子》里有两个孟子:一个是鼓吹施“仁政”、“王天下”,为此不惜强齐伐燕的纵横家孟子;另一个是全盘否定“仁政”、“王天下”,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作为“人”的孟子。关于这一点,前面我已专章讲过。我们读《孟子》就要读作为“人”的孟子的言论,这是精华所在。从这个角度讲,因此我说《孟子》不可尽信。但与《论语》一书暗藏阴谋不一样的是:《孟子》一书的编者并无这样的坏心,他没有阴谋,有玄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为了使孟子学说像孔子学说一样流行,他必须使两书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然而即使这样,《孟子》一书中所载的孟子言论,依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中国人可贵的“阳刚精神”。

武王即纣王

回过头我们看《书经》所载的武王的话为: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书经·周书·武成》)

这段话,是武王伐纣成功后,在分封诸侯时对诸侯说的。在这段武王洋洋得意的自述中,他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当时的情况,今天我们读起来,依然为当初这场血流飘杵的牧野之战感到惊怖。它决不能证明武王的正义与伟大,刚好,它证明了武王的残暴丝毫不减纣王。

武王这段话的大意是:

到了戊午那天,我军渡过黄河渡口孟津。癸亥那天,列阵于商郊,等待上天赐给我好运。(俟,等。休命,好运)甲子那天早晨(昧爽,清早,约6点至8点),纣王率领他的军队密密麻麻地来了(受,商纣王名受),我们大周军队与纣王的军队进行大会战,从商郊打到牧野。他们不是我军的对手,不久就前方倒戈投降,我军乘势进攻,他们失败了,我军杀敌无数,直到战场上血流成河,把地上散落的兵器都漂起来了(杵,木棒)。

武王自述他英雄的胜绩,不料却暴露了他屠夫的嘴脸。

——对方已经投降了,他还要杀,乃至血流飘杵,这样的做法为后来的暴秦继承,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实是武王手法。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周武王。

孟子批判武王

孟子批判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以仁义之师攻打不义之师,何至于血流漂杵?孟子这是反话,其正面意思是:只有以至不仁伐至不仁,才会这样!

孟子讲的“仁人无敌于天下”,不是说真正的天下无敌,而是说真正的仁人根本不会去攻打别人,更不会屠杀。所谓“无敌于天下”,即“不敌于天下”,不与天下为敌,自然就天下无敌了。孟子接着说:“有人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说的就是武王这种人。

《书经》中的《周书》是周人所著,当然要说周武王好话,孟子却不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当然,也不是全不信,而是说不可尽信。

孟子补充说:“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策是竹简,一块竹简就是一策,一策相当于现在纸书的一页,二三策即二三页。《武成》全篇字数为440个字左右,按今天出土的战国竹简常为1尺长左右计算,每块竹简大约写10~20个字,那么《武成》一共要写22块至44块竹简(即22页至44页)。孟子说他只取“二三策”,那么他所取的“二三策”(约20个字至60个字)是哪些文字呢?我想,孟子说的“二三策”,应是连贯的,好在《武成》本身不长,孟子所取的部分一定在他批判的“血流飘杵”部分之前或之后,我按这个线索找,本着孟子的仁爱精神,找到了以下文字: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经·周书·武成》)

这段话就是孟子所取的《武成》“二三策”。全段话37个字,合于上面我的推算结果。这段话的位置在“血流漂杵”段的前面,是史官记录当时情况,不是武王的讲话。这段体现了周人仁爱思想。意思是:

到了四月初(哉生明,即才生明,指月亮开始发光的月初),周武王从商朝旧都打理完回来了,住在丰(周的都城)。于是整个国家停止了战争,大修文治,把战时征用的战马放回到华山南面的各地区,把牛放牧在桃林野外,但也没说不再征用,表示天下还没完全征服。

孟子于《武成》所取的重中之重不是后世之人大肆吹捧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而是“天下弗服”。

周武王以暴力取天下后,天下如何能服?周武王的“偃武修文”之举实属做戏,不久又大开杀戒。当外在的敌人消失后,他就自相残杀。《书经》记载的“管蔡叛乱”,其实是武王大杀降将与开国元勋,后世赵匡J乱、朱元璋等人就是向武王学的。

孟子所取的《武成》“二三策”的重点是“天下弗服”,表示天下人根本不会屈服于武王的淫威。据此,孟子发挥出了他著名的大丈夫学说与阳刚精神,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从“天下弗服”四个字来的。

对杀戮说“不”

孟子的诸多光辉思想,都是本诸人性,发诸人性,返诸人性,绝非为治人,而是为正己。

孟子的学问不是来自任何书本,而是来自他自己的生活。孟子生活的年代,正是诸王争霸的时期,每天都在大量死人,天下人对此熟视无睹,孟子却深深思考这种杀伐的传统从何而来?孟子研究发现,这种杀伐传统并非来自所谓反面的蚩尤、夏桀、商纣,而是来自所谓正面的黄帝、商汤、周武。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实际上是对中国杀伐传统的否定。这个传统历来告诉我们:只有战争才能推动历史,只有更大的霸主才能解决暴君。武王为我们指的是一条血腥的道路,囚禁的道路,他散发的信息就是三个字:杀得好。孟子对此说“不”。孟子认为任何人没有杀人的权利,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思想”实是人类人权思想的鼻祖,其意义不仅限于中国。

心心相传

孟子既然不“尽信书”,那么他的思想从何而来?来自古今心传。所谓心传,可以借着文字,也可以不借着文字,全凭每天对身边事情的观察,即可得出高于书上大道理的真之又真、切之又切的真理。

如孟子一次见梁惠王时,梁惠王正在王宫的水池边玩,并对孟子开玩笑说:“贤者亦乐此乎?”孟子马上就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见梁惠王玩物丧志,马上就预见了此人的灭亡。果然不久,梁国就被别国灭了。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为了加强说话效果,孟子也引用了《书经·汤誓》中的话说:“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这是一句再毒不过的毒咒,即出自商汤这位贤王之口,商汤说他要与夏桀这轮太阳同归于尽,结果却是取而代之,得了天下,何其虚伪也。孟子引用商汤这句咒语并不是咒梁惠王,而是提出了警告。但梁惠王早已不进油盐,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孟子的心传得之常人,得之常理,得之常识,得之不言而喻的事实,得之不证自明的天理。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子思的弟子,子思是孔子后人,孟子的学问确实从孔子而来。但更准确的说,孟子的学问来自他身边的贩夫走卒,农夫渔父。孟子的学问与孔子一样,全来自对平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不是来自任何书本。孔子对于孟子的作用,仅是印证而已。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就是说我处天地之间,别的人,别的事,都是印证我。我自己才是真实的,别人不能代替我的生与死,我也不能代替别人的歌与哭。万物备于我,我已自足。上帝在第七天才造人,造人之前上帝早已准备好一切,单为了人的降生。我们身上有着何等大的恩典,万物皆备于我,我难道尚不知欤?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思想上苍恩典,你会觉得快乐。所谓“反身而诚”,就是老老实实回想自己的来历,便知是创化所播。我身为被造之物,被造之物乃造化所造,造化何谓哉?其名曰道,曰神,曰上帝。再好的书籍,比不上一块黄土厚重。古人再好的经验,比不上我在今生今世的每一刻当下感悟。

心传,不是古人传我,而是今人传我。没有古人,只有今人。没有死人,只有活人。孟子说见孺子入井即施以援手,便是活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最大心传了,这实乃上帝投放在我们心中的灵光,此即人性,孟子命之曰“仁”。

要手熟

心传易失,宜熟为妙。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这话的意思是:五谷是一切种植中的美味,但如果没成熟,还不如草果子好吃(荑稗,一种像谷物的草)。我说的“仁”也全在一个熟字。

孟子指出:仁是道,也是技术。必须要熟练才能坚固与运用。一只不熟练的大雁飞不过一只熟练的燕子。只要你熟练了,便为有道,便可飞到千里之外。

手熟即是心传。

本来没有心传一说,你是你,他是他,传什么传?但你一下一下坚持下去,磨出了手茧,就会明白一些别人早已明白的道理。老木匠不会告诉小木匠那么多,只是告诉他要手熟而已。

手熟,使没理的也有理,没戏的也有戏。手熟使手中之事可以捏拿,手熟使手上之物成形!手熟使大路显现,使劲道从自家手上发出,创造奇迹。因为手熟,你摸到了规律,就算闭着眼,都能运斤成风。

孟子所讲的心传没有别的,就是“手熟”二字。关键时候全凭手感,这个手感全来自平时手熟。

“手熟”一词甚好!它形象地说明了我们为追求真理、进入大道所下的苦功。光是手热还不行,我们的手必须要用汗与血蒸腾得熟如烙铁,才能一下一个痕,一下一个印。这时你下手想不重都难,沾到哪里,哪里就火光一片。当此之际,要懂得孟子“收心”之道,这留到后面说。

好好睡一觉到天亮

[心中无事,就是大丈夫]

本章讲孟子“大丈夫”之道

我就是天下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孟子将孔子“坦荡荡”的君子之风发扬为充满“浩气”的大丈夫精神,孔孟心传,联手打造阳刚国度。

这个阳刚国度断不是从杀伐而来,而是做好自己。孟子曰:“修其身而天下平。”讲只要你把自己修好了,那么天下事都可以摆平。如果修不好自己,那么肯定不会天下太平。读者须知孟子之义:吾身即天下,断不是由身而及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太麻烦了,乃是孔子殁后一些不成器的弟子搞出来的二杆子理论,貌似高明,其实全然不通,绝非孔子原意,孟子已将此纠正。

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于所谓的天下,既不跟随它,也不反抗他,而是与他平起平坐,融为一体。适,从。莫,反。义,理所当然,应该这样。比,平等视之。

如果你嫌孔子这段话还没说透,我再引一段《论语》:“或问稀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论语·八佾》)

这段话讲:有人问身为祭司的孔子祭祀上帝的办法,孔子谦虚地说:我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祭祀上帝的方法,那么他看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简单。说到这里,孔子就指着自己的手掌,意思是“天下就像我的手掌一样”。

由此可见,在孔子心中,“天下即我身”、“天下即我心”是完全可以确定的。孟子一点也不走样地继承了孔子这一思想,后世陆王心学,也是本于此。孔子是大祭司,孟子是大先知,在二人身上,都有着带领国人祭拜上帝的使命。“我就是天下”,除我之外,别无天下。这点我们必须读懂。

一爽俱爽

既然天下就是我身,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我们把自己搞爽,那么整个世界都是爽的。这一点,我有人性上的雄证,每个人都可以证明孟子这一观点。我们都曾经体会过,当我们高兴时,看整个世界都是愉快的,连看荒地上的垃圾袋都像一朵一朵的白花开放。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爽时,宇宙不得不爽!

怎样才能爽?当然是获得那道。

道在哪里?

道并不是在哪里,哪里都是道。存在就是道。你摸摸你还在不在,就知道什么是道了。请你像孔子一样凝视一下自己的手掌,你会看见上面大路纵横,繁星密布。在那皮肉里面,是奔腾的血。宇宙同一理,天下即我心。若视天高地卑,则天人永隔。若视天地无二,则可天人合一。

睡一觉什么都好了

世上最神奇的事不是天摇地动,而是无论发生何事你只要好好睡一觉醒来,那么就会渡过难关,有办法,有希望。

任何时候只要你安心睡觉,就可以有新的一天。

你说你睡不着,我说你睡得着。如果你的房间有窗,请推开窗户看一眼浩瀚的星空,你就知道这个世界多么神奇。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你又瞎操什么心?!就算你在坐牢,房间里除了墙壁还是墙壁,你也可以自己打开心窗。你闭上眼,一定要拣好的想。不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那些全是魔鬼。你凭自己不能战胜魔鬼,但凭着道

身在美景浑然不觉

我有时写作累了,自己在家里看电视。有一次我看到了大理风光。让人震惊的不是美景,而是美景中的人对美景浑然不觉。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只知道现在我活着,上帝一定有事情要让我去做。那么,上帝究竟要让我做什么呢?上帝要我去攻打别人、去占领全世界吗?断乎不是!上帝要我做好自己。想到这位苦心的父亲对他不成器的儿子所要求的不过如此,我就觉甜蜜与哀痛。

轻轻抹去阴影

孟子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讲人应该诚实面对自己,唯有这样才可以甩掉身上包袱,抹去心中阴影。孟子又说:“天下大悦而将归己。”并不是说你要做王了,而是说你将得到整个世界——说什么得到,这个世界本是我的。上帝赐下美好的伊甸园,就是要你享受人生。只因你自毁本性,所以才迷途甚远。

帽子让女士轻盈。

啤酒让男人沉重。

我这话的意思是:你头上披拂着圣灵的柔光,人生就是轻盈的。如果你往心里一个劲自己倒进去苦水,只会越活越累。孟子曰:“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就是讲我们要自己避开危险。孟子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讲老天爷不说话,只用他所行的事启示。用什么事启示?天谴。天良丧尽会遭天谴,头上三尺有神明,恶魔并不好当,坏人的日子并不好过。轻轻抹去阴影,你就如光。

做人坦荡,做事就浩荡

人一坦荡,即为大丈夫。

心中无事,则万事都难不倒你,因为你根本就不把它当成回事。你唯一关心的是吃饭没有?喝水不?这些简单的事情。太容易满足了!世界太丰富了,当此之时,你的心充满祥和。

孟子曰:“惟以仁者能以大事小。”到这个时候,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事实上又并非以大事小,而是以小事小,彼此不张狂,所做的事便为大。耶稣说:“我来是要服事人。”就是这个意思。“以大事小”,这当然与梁惠王驱子弟当炮灰“以大吃小”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唯坦荡者能受得气,当孔子被人误会是阳虎时,他何曾有一丝辩解?

大丈夫识时而不识时务

大丈夫者,识时者也。孟子赞美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讲孔子做事任其自然,绝不强求。孔子早期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到晚年就只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已了。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活”一点

    做人要“活”一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人要“活”一点,容易流于庸俗,有些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一种世故,一种圆滑,一种伎俩。其实不然,“活”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它是有原则的,当面对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时,做人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否则,那不叫“活”,只能算是乱来了,乱来就会超越底线而进入雷区。“活”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活”而不失原则“活”得有章有法,有节有度。希望本书能给带去一个全新的做人观念,帮助你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习惯成就命运

    习惯成就命运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既可以为你带来光明,也可以把你引向黑暗。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因此,一个人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旦有了好的习惯,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好的命运,成就一生的幸福。
  • 像比尔盖茨那样思考

    像比尔盖茨那样思考

    遇到问题,不妨换一个方式去思考,这句话在生活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以榜样为榜样,激励人们开拓进取,迈向成功。
  • 职场经济学

    职场经济学

    职场,是我们每个人步入工作圈子之后必须面临的话题。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如何在职场中快速升职加薪、成为重要的少数人就成为每个职场人士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职场的种种行为中蕴含了很玄妙的经济学原理。只有遵循并且善于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才能够成为职场中的大赢家。
  • 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说话术

    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说话术

    生活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个人都不轻松。我们承受着生存压力,不停地为生活打拼,工作、学习像齿轮一样,一环扣一环,让我们片刻不得松闲。如果你不懂得自我调适,苦恼、忧愁、烦躁等负面情绪很可能会把你压垮。生活虽然很累,但我们必须要活得轻松。而这轻松的秘诀,就是幽默。据调查,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寿命都在75岁以上,平均每3万人就有一个百岁老寿星。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可他们乐观开朗,幽默善谈,把平淡乏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其实,他们的人际关系并不十分和谐,因为这是个很爱争论的民族,有时会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
热门推荐
  • 微风温柔的岁月

    微风温柔的岁月

    △好歌不必单曲循环听到厌,好食无需反反复复吃到腻。喜欢像是一场风,而爱是细水长流,是乍见之欢过后的久处不厌。*这是一个自闭症女孩与一位高冷男神的故事。
  • 盛世妖妃

    盛世妖妃

    一旨退婚书,使得原本怯弱的她投湖自尽,嘲笑声言犹在耳。再睁眼,故身换新魂。身为22世纪特工,样样精通。传闻北曳国御王,嗜血成性,俊美如创世主,性如恶魔临世,狠辣暴戾,不近女色。钟离渊:“等等!不近女色?”那这俊美如斯,动手动脚的货是谁?————“报告王爷,皇后娘娘说...要王妃好看...”暗卫一。“嗯?你去告诉皇上,皇后的命,本王要了。”某妖孽淡淡开口。“报告王爷,王妃扇了东寻的公主......”暗卫二。“嗯?胡闹!也不知道拿条鞭子,这要是伤着手怎么办!”某男子一脸心疼。“报告王爷....王妃她...她今日见了西陵太子,还与清殇公子..琴箫合奏...”暗卫三。“混账!...”某王爷再也坐不住了
  • tfboys之幸运降临

    tfboys之幸运降临

    一段孽缘,一份真情被揉捏,又何尝不是苦呢,,,,,,,,,,,,,
  • 红尘宝鉴

    红尘宝鉴

    这是一段精彩传奇的经历,一个亘古永恒的传说。因为千古不变的宿命,一切的因果都将在这一世做出个了结。天劫降临,洪荒乱世,群妖并起!圣光大陆、魔法大陆、极北冰原、神弃之地、极南之地等各方大陆烽烟四起诸派征伐!浩荡神州,官府、仙派、教会各有算计,面对这哀鸿遍野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主角来自一团迷雾为了挚爱行走在人间,诛杀妖魔、对抗异族、闯荡小仙界,与妖魔、异族、魔修、仙派、官府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故事……精彩的人物背景、环境设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主角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让你可以在迷茫与困顿之中放飞梦想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来吧,排遣寂寞寻找快乐继续你我人生的执着……
  • 遇见最好的自己

    遇见最好的自己

    你我青梅竹马,本可白首。无奈世事变幻,我还是从前的我,而你,是否依然如初。
  • 一句承诺误终身

    一句承诺误终身

    千古地魔最终复苏,挑起六界风波,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赤地千里。乱世中称王称霸,一统“昆仑界”,建立战帝国,六界之内,无人是他的对手。(谁才是那个真正的是救世主?)而她,一个娇弱女子,只想在这乱世中与自己爱的人厮守一生。可惜,命运捉弄,她一心寻爱,却意外被迫接受“虚无神力”。六界以为对抗地魔、拯救苍生的重担就此落在她的肩上。-------然而,她却被情所困。她与他命中注定三世情缘。前世,他负了她;今生,他该如何弥补,是否会让她独自担此大任;来世,他会如何选择。--------地魔无情却对她有意,她自也是个多情之人,此生,只和她爱的人在一起。地魔再无法挽回她,以苍生为赌注,肆意玩弄,称霸天下。
  • 爱从未离开

    爱从未离开

    16岁,带着疯狂和纯真,她邂逅了帅气的他。当美韵犹存的后母带着男孩走进她的家时,一阵遭背叛的痛楚刺痛她的心,她发誓,不会再轻信任何人,26岁的她,成熟内敛,而他,气宇非凡,帅气多金,多年的离别,思念,使他深知,他中了她的毒,爱她,哪怕她一直在玩弄他的情感,最后的最后,又是谁流了泪,她不多言,泪水中蕴含着幸福。
  •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抽风版:本王掐指一算,发现你的生命里缺了一本书←_←文艺版: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因为有你,乱世亦浮生。(此为短篇)
  • 邪王的小睡妃

    邪王的小睡妃

    这本书我看了,没多少品论,所以我打算进修一下,然后重写这本书。本来我才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也没关系,这本书本来也是我练手的,但这本书是我很想写的一本书,我想把他它写的好一点,不说最好,但是我还是把它写好一点,所以读友么抱歉了。
  • 念翻地覆

    念翻地覆

    什么是强者?强者,钢铁之心智!强者,盖世之武艺!强者,俯瞰天下万物,俯瞰世间苍生!八大家族,十大圣物,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