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公共营养师就是一个培训员,他们进驻营养保健品的卖场,可以更好地指导顾客选购产品,而比营业员“更专业”的营养师在销售领域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整个营养与保健品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因为公共营养师通过营养保健品的销售,能够在销售的前期沟通中,给予顾客比较专业的膳食营养评价和营养知识的咨询与宣教,通过利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逐步指导顾客合理消费保健品,进而调整顾客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购买习惯,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保健,这种有效地把营养保健知识传授给其他顾客的方法,可以提高营养保健品的推介力量,产生几倍于一般营业员的产品售出业绩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引顾客到药店选购保健品,实现营业额的增长,而保健品生产企业聘用营养师为顾客提供营养咨询服务,将会成为保健品销售的一个品牌。这种影响所导致的好处虽然在短时期内尚难体现。但是会在无形中对各大营养保健品生产与营销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不过虽然目前营养品和保健品在药店和超市是一大销售热点,在部分药店甚至成为主业,但是现在药店中保健品的销售主要还是靠店员,有些超市则主要依靠厂家的促销人员。而根据调查显示,这些销售人员绝大部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营养专业知识。以药店为例,药店里的绝大部分店员都是学习药学专业知识的,几乎没有人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用处不大的营养专业。因此在营养保健品的销售过程中,当顾客更多地倾向于向店方售卖人员咨询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的时候,一般的店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往往难以满足顾客对于营养保健品咨询的较高的专业需求。
随着国内营养师队伍的日益扩大,国内营养学界有人士呼吁,今后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硬性政策,规定营养保健品的推荐工作应该由营养师来承担,而不是推销员。
对待这个呼吁,广大的公共营养师会怎么看?公共营养师们会不会考虑从事保健品的推荐工作呢?或者让现有的营养保健品销售员考取公共营养师的从业资格,成为复合型人才?
经过事实证明,后者似乎是一个可行的道路,因为如果单纯从营养保健品的销售角度来讲,一个从业时间较长的营业员还是能够胜任的,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一个营养师未必就会是一个好的营业员。我们还是以药店销售为例,药店中一个专业知识较高的执业药师未必销售业绩就会比一般营业员的高,因为这其中要考虑到二者的服务技巧、服务态度等销售技能的掌握。而且,相对于专业营养师,药店店员的药学知识面更广。
药店的主营品种是药品,兼营保健品、保健器械等非药品,而专业营养师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药店的多元化经营需要;如果将店员培训成公共营养师,则可让店员在原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在销售药品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保健品的销售。
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药店这种专业的营养保健品销售的卖场中,国家只是要求中药调剂员、西药购销员、中药购销员必须经过职业资格考试方可上岗,而销售营养保健品却并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要求。营养师并不是药店销售营养保健品必不可缺的角色,这就使得营养师的处境尴尬,待遇自然也因此难以达到其心理预测的要求,所以也就很难有高水平的营养师愿意进驻药店了。至于超市则更是如此,因此,在营养品与保健品销售的领域,至少在药店和超市的卖场中营养师在短期内很难起到独挑大梁的作用。
不过尽管目前的形势是如此的不明朗,但是由公共营养师来推荐保健品,并从事营养保健品的销售将成为营养保健品销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健品市场细分的必然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大药店或超市里营养保健品销售的过程中,会有一天出现戴着“公共营养师”胸牌的专业人士向顾客推荐商品特色的服务场景出现。
4营养师=讲师?
有很多人来问我营养师与讲师的关系,根据多年的营养宣教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优秀的讲师即使能将营养学理论和知识阐述的很生动到位,但是却未必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营养师,而一名优秀的营养师必须具备成为优秀讲师的素质,就如同我在前面几节中所讲的一样,大部分接受过营养培训拿到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营养师,在就业的道路上无非分为以下几类走向:从事保健品、营养食品的销售,在早教中心,餐饮,保险等行业提供服务或者只是为了提高自身价值而学习一种健康理念,不过还有的营养师会选择在各类培训学校以及企业内部对特定人群进行专、兼职的营养师培训等,以上任何一种走向都无法避免与人接触,尤其是在进行营养宣教的时候,基本的讲演能力需要具备,否则一肚子墨水倒不出来,也是很痛苦的!
通过自己在不同培训机构中开展营养师培训的工作的过程发现。现在的营养师培训机制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端,例如很多做营养师培训的机构,都是在临时借调大学营养、医学专业的老师,或是请那些目前在医院里担任临床营养治疗的医生做培训。因而导致培训的课时少,知识点多且理论性强,缺少大量的社会实践,等等。结果不少学员只懂得书面理论而拥有了身为营养师的基本的形,却不自知自己缺少内在的神。当他们走入市场的时候自然会面临颇多的挫折,我的周围有些营养讲师曾经笑谈,现在的营养师应该把自己改造成为万金油,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得下去,我觉得这种形容其实一点都不过分,而且不仅仅是营养师这个职业,我们在任何一个岗位上要想成为优秀的人,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只是公共营养师对这种需求更为紧迫而已。
通过工作中的总结和与同行的交流,我总结出一名营养师最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即我们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开展事业的铺垫,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加以辅助,通俗地讲就是要敢讲,能讲和会讲。因为在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因素有很多,要想成为金牌营养师的我们虽然不能说样样精通,至少也要略知其一二。而且仅仅自己知道了还远远不够,当我们掌握住了新鲜的第一手的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或者资料,我们还要能够对我们的客户或者同行表达出其中的要点来。因此,那些需要进行营养指导的营养师就必须要掌握和讲师同样的技能(在国外不是所有营养师都会为客户进行营养指导的),例如医院的营养师是要面对病人的,所以对我们而言基本的沟通,以及临床心理学是要学习的。还有就是在进行营养宣传的时候,要力求达到在轻松快乐中完成普及相关的医学营养知识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做到自己的阐述能够让听众们觉得实用,听的很舒服、学开心,这样才能对我们事业的提升和职业的目标起到辅助的作用。
总之,营养师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讲师,但是营养师必须具备和讲师一样的素质,甚至还要超越讲师的范围,成为站在讲台上能侃侃而谈,坐在电脑前能高效率的配餐,走在大街上能陌生拜访的全能型人才!
5营养师=医生?
曾经有一篇《医生与营养师的区别》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常识:当我们有些头疼的时候去医院检查,花了几百块钱,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切正常,而头疼依旧,医生只能以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来给我们下结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生病,只是处在亚健康的状态罢了。
如果我们把人比喻成一朵鲜花,花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沃的土壤,当这些条件充足的时候,这朵鲜花就会生机勃勃,健康快乐。可当花上有一个虫子在吃花叶,这朵花就会痛苦、难受。于是到医院检查,医生就会告诉我们“你生病了,发现了一个虫子”,然后就会根据“虫子”的类型给我们开相应的“杀虫剂”。当我们回去把这个药吃了,把“虫子”杀死了,我们的病就好了。当我们处在亚健康的状态时,就像是这朵花缺少了阳光,水分过多,土地贫瘠,养分消耗过大,又供应不上。于是我们精神不振,疲劳,乏力,头痛,失眠……我们身体的生态平衡已经被打破。这时以往的经验让我们又到医院去检查,可是最终无论我们做了多细致的检查,由于我们的身上没有“虫”,医生只能告诉我们没病,按照营养均衡的原理我们应该想办法用营养来恢复机体的平衡。可是很多医生却不知道这一点,甚至认为没病我们怎么会不舒服呢?于是让我们回家静养,等待病症的加重以便于诊断,成为许多医生为病人做出的惟一选择。
国外的调查资料表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营养不良者高达60%。有时患者的死亡不是因为疾病本身,而是由于营养不良。因此,迅速培养一批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营养师,成了各大医院的当务之急。
那么营养师与医生的区别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医生们对于自己岗位的看法是如何的吧,美国医学博士雷·斯全德描述说:医生的任务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特性和表现,亲自采取药物治疗等手段,以消除病症对患者的折磨,其所面临和要消灭的主要对手是疾病本身,可见医生们都是以疾病为导向的,为了治疗疾病,他们需要了解在患者身上所使用的药物的特性。因此在医学院里,他们接受了药剂学的专业训练来治疗疾病。他们研究药理学,知道我们的身体如何吸收每一种药物,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排泄它。他们知道哪些药物能够通过干扰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来达到其疗效。他们知道哪些药物的副作用,并且会仔细地在疗效和任何潜在的危险之间进行权衡。正因为医生们自认为他们了解所用的药物,因此在开处方时不会犹豫不决。想一下我们的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关节炎、心脏病、中风和抑郁症病人正在服用的药物种类吧,而这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当人们在与传染病做抗争的过程中发现并开始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原理就随之变更为:攻击疾病。
医学界试图通过各种新药来治疗疾病,因此,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新药物的研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