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2200000004

第4章 “发物”与“忌口”

1.从朱元璋诛杀功臣谈起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朱姓政权,从洪武七年就开始有计划地清洗功臣。元帅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战功卓着,忠心不二,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仍与之兄弟相称,可见其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即便是如此重臣,也终未能逃过此劫。朱元璋除掉徐达的手段较为奇特。相传,当时徐达患有“发背”之疾,民间流传患此疾最忌吃蒸鹅肉。朱元璋却偏偏赐给他蒸鹅一只,徐达虽明知此物不能吃,但又不敢违背君主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因“发背”扩散,于洪武十八年亡。这个传说虽未见于正史,但也未被历来研究明史的专家们所否定。

“发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汉典》中解释:“指背疽。生于背部的毒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背部》原注中记载:

“上、中、下三发背,俱属督脉经,皆由火毒而成,其初起皆形如粟米,焮痛麻痒,周身拘急,寒热往来,因循数日,突然大肿,气实者多焮痛,气虚者多麻痒。”若以这段文字中描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准,可知发背实际上应是今天常见的发生于背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局部病灶处红、肿、热、痛。中医认为是因感染热毒所致的痈疽。根据中医的“热者寒之”、“用热远热”等原则,患有此等疾病者,无论是用药还是选择食物,都不得选性质滋腻温热的,否则有害无益。

关于患脓疮的人不宜吃鹅肉的说法,真还不仅是民间传说。成书于五代的药物学专着《日华子本草》中就记载有:“苍鹅,发疮脓。”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曾见过因食鹅而加重病情的案例。于是其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可见当年的朱元璋的确深谙此理,故能诛杀徐达于无形之中。

2.中医“发物”知多少

从朱元璋诛杀徐达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说法——“忌口”。自古以来病人在看病时都会向医生询问,在疾病治疗期间哪些食物不能吃?可见,在一般病人的心目中若要搞清楚“忌口”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发物”。因为“发物”是我国传统“忌口”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世代流传于中医界和民间。

例如,上述故事中的鹅即属于所谓“发物”,是患有热毒疮痈者应“忌口”的。

“发物”一词在我国不仅流传于民间,而且更为临床中医师所重视,每每于处方之后嘱咐有些病人治病时不要吃发物。关于“发物”的记载,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热论篇》中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段话提出的是在疾病治疗中的饮食禁忌,即今天的“忌口”。并以患发热性疾病的人,在初愈时即进食肉类可导致疾病复发,若吃得过多则可能引起“遗”这种并发症为例。可见这里所说的“肉”和徐达吃的“鹅”具有同类性质。

后世的许多中医古籍中都有此类食物的记载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证治要诀·丹毒》中所谓:“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獐钱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医学心传全书》中称:“毒病忌海鲜、鸡、虾发物。”《随息居饮食谱》中称:鹅“动风发疮”;鸡“多食生热、动风”;猪肉“多食助湿热”;杨梅“多食动血”;芥菜“发风动气”;胡椒“动火”;黑大豆“性滞壅气”;荞麦“发痼疾”。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中称:“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

所以现代的临床中医一般认为发物多是一些具有辛温发散、温燥助火、荤腥腻滞等性质的食物。当某类体质或患有某种疾病的人食用这一类食物,即可能产生发热、发疮、发毒、动火、动风、助湿、生痰、动气、积冷和加重病情、诱发痼疾等不良后果。比如,患有热毒疮疡的人不要吃牛、羊、公鸡、鹅等动物的肉;患有眼病的人不要食用大蒜、韭菜、卤肉等食物。目前,一些能够引起西医临床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紫癜、胃肠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的食物也被归属发物。这类疾病又称为食入性食物过敏症。

比如,有的人在吃了虾、蟹等异性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后即可能诱发荨麻疹、湿疹等病。但实际上食用“发物”所致的不良后果常因食者的体质和所患疾病不同而具有明显的专一性,即一种“发物”并不会导致所有食客都产生不良反应,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出问题。也就是说,“发物”的确定是有条件的,最应注意的是个人的体质和所患疾病的种类。

我们日常食品中的发物通常有以下几类:

蔬菜类食物:如香椿芽、香蕈、香菜(芫荽)、辣椒、韭菜、芥菜、黄花菜、春笋、蚕豆、部分海藻类蔬菜。

佐料类食物:如大蒜、大小葱、洋葱、姜、花椒、胡椒、薤(野蒜)、五香、大料等。

中医认为上述两类食物多具有辛温发散,温燥助火等性质,对于患有热性病症(且无论虚热或实热)的人来说即为发物,如热毒疮疡、恶性肿瘤、高热不退、持续低热等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水生动物类食物:如鲫鱼、鲤鱼、泥鳅等大多数鱼类、河海虾、河海蟹、贝壳类、淡菜、鲍鱼等。

陆生动物类食物:如公鸡、鹅、鸽子、羊肉、牛肉、狗肉、鹿肉、猪蹄、猪头肉及烧烤、卤制肉类食品等。

中医认为这两类食物多具有温热升阳、荤腥腻滞等性质,像患有阳热偏盛类病症或脾胃病的人就不要食用。被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癌症等病的患者也不要食用这些食物。

水果类食物:如菠萝、荔枝、杨梅等。此类食物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来说即属发物。如吃菠萝可诱发“菠萝病”;吃荔枝后可得“荔枝病”等。

各种酒类及含酒精饮料:中医认为酒为辛热、燥烈、有毒之品,性发散,能助火升阳,很容易产生伤津损血等毒副作用。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言:“酒,天之美禄也,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躯命,其害可胜言哉?”说明酒的确具有发物的基本特性。凡患有阳热偏盛类病症或对酒精过敏的人应禁饮。像被诊断为各种肝胆、胰腺疾病的患者则应绝对禁饮。

其实,我们日常的所有食物都有可能成为“发物”。因为有不少自己平素经常吃的食物,有时又可能引发疾病。如有时吃西瓜、梨等水果能引起腹泻;吃油煎荷包蛋能诱发胆绞痛;吃红枣可引起牙周炎等。

可见,食物中“发物”的确是有条件的,例如很多人对酒过敏,有的人又可暴吃虾、蟹等海鲜。故所谓“发物”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病而异。而且,“发物”的不良后果出现常常与家庭遗传、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状态)有关,并会受到季节气候、膳食搭配、加工制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发物”实际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并不是什么不可触及的有毒物质。因此,对“发物”应该正确规避、合理运用。关于规避的问题前已述及。但就中医而言,“发物”若用之得当又可能对另一些人或病症发挥其有益作用。如民间有哺乳妇应食具有“发奶”

作用的食物,以促使乳汁的生成与分泌。而“发奶”的食物,则往往属“发物”类,如鲫鱼、龙眼肉、猪蹄、牛肉、羊肉等。民间口耳相传的“红糖姜汤”也属发物,但对预防和治疗秋冬季的寒性感冒的确有良效。

3.说说“忌口”

所谓“忌口”一说由来已久,尤其是临床中医在诊疗时很重视忌口。历史上关于“忌口”的记载最早还是源自《黄帝内经》,如《灵枢·五味》中记载:“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忌苦。,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犬肉、麻、李、韭皆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麦、羊肉、杏、薤皆苦,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此段文字的前一部分强调的是在患病时的饮食禁忌,文中的辛甘酸苦咸五味指代的就是具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

后一部分举例说明了不同味道的具体食物,以告诫患者注意。

随着后世中医对“忌口”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今天的相关内容有了极大丰富,一般包括“病症忌口”、“体质忌口”、“用药忌口”、“因时忌口”等。至于“发物”禁忌应属于“病症忌口”和“体质忌口”的范畴。下面跟大家简要聊聊几种“忌口”。

(1)“病症忌口”

中医“病症忌口”的原则与用药的原则基本一致,如患有热性疾病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辛辣、鱼类、肉类等食物。这与其性热滋腻,有助热、生痰之弊有关,食后能阻碍祛邪,使病情加重;若患有虚寒性病症者,应少饮茶,少食萝卜等。这与茶叶、萝卜等性凉下气,能重伤脾胃之阳气有关;若患有表症或发疹性病症者,宜少食生冷及酸味等食物。这与其有寒滞收敛之弊,食后能影响药物的解表、透疹功效发挥有关,可致病情缠绵;若患有腹泻类病症者,应少食或不食油腻的肉汤及生冷瓜果、海带、白菜、芹菜等,这与其滋腻碍脾,寒凉伤阳,能损脾滑肠有关。可见,凡与中医病症发展不利及与诊治原则相悖的食物,均可归为“忌口”的内容。

目前,临床关于病症忌口的内容更加具体,如水肿、高血压等患者应忌盐,糖尿病患者应忌糖,痛风患者应忌啤酒、动物内脏、豆制品等,皮肤病患者应忌海鲜,肝胆病患者应忌酒等。

(2)“体质忌口”

中医“体质忌口”的原则及方法与其体质分类密切相关。如中医认为儿童属纯阳之体,故对有辛热燥烈之性的食物或补品都应忌口,所以民间有“要得小儿安,就须三分饥和寒”的说法。中医传统体质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是“阴阳分类法”。“阴阳分类法”

将人群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类。

属于阴阳平和质的人是健康的。这一类人的身体适应能力最强,很少得病,年龄一般在18~35岁。他们的摄食品种很广泛,自我调整、适应和自我稳定功能较强,故在未患病的情况下需要忌口的食物较少。但仍应遵守“因时忌口”、“食食忌口”等原则。

属于偏阳质的人,即便是未患病也只能称为亚健康。中医认为这一类人属热性体质,患病多从热化,即容易得发热性疾病。如儿童为纯阳之体,孕妇有“产前宜凉”之说,更年期妇女易发潮热等。这类人即便是未患病也应以辛热燥烈、厚味滋腻的食物为忌。如酒、葱、蒜、姜、胡椒、干辣椒、牛肉、羊肉、狗肉、虾及熏卤烧烤等。若患有疾病则更应以此为忌口。

而偏阴质的人也存在健康隐患。中医认为这一类人属寒性体质,患病多从寒化,即容易得寒性疾病。如产妇有“产后宜温”之说,更年期男性易见嗜睡、精神萎靡等症、老年人常见四肢不温、畏寒、夜尿多等病。这类人即便是未患病也应以寒凉腻滑、不易消化的食物为忌,如生冷瓜果、冷冻冰镇食品、蟹贝类、海藻类蔬菜、绿茶等。

(3)“用药忌口”

在服药期间,某些食物可能会减弱或消除药物的功能,或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作用。中医认为,在服用中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炙烤、酒酪等食品。至于药食配伍忌口的具体内容可参阅本书后面的内容。

(4)“因时忌口”

孔子在《论语·乡党第十》中称“不时不食”,指不是应季的时令食物不可食。正好与中医的“顺时养生”原则相契合。其实圣人之言并非难以琢磨,故古人称“大道不繁”、“大道至简”。如我国民间流传的“小满河歪(蚌)瘦蹩子,夏至鲫鱼空壳子,端午螃蟹虚架子”、“五月萝卜空心菜,六月韭菜老驴草”等类似的谚语无一不是“不时不食”的经验解读。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什么时节不该吃什么或该吃什么,的确蕴含着华夏民族的生活智慧结晶。道理虽大,掌握却最易,无非“天赐”二字。人们只需应季而食,非时而忌。

看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发达了,人似乎成了大自然的主宰,吃的行为甚至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反季节生产的食品和人工培育的食物原料,几乎占据了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食品虽然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也极大地满足了人的欲望,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却并不是人所共知,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饮食节奏乱了方寸。

一般“因时忌口”可遵循:春季多风,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香燥伤津之品;冬季多寒,忌生冷寒凉之物。

另外,“食食忌口”本书有专门章节论述,可参阅后文。

当然,也不宜将“忌口”问题绝对化。中医所言的“忌口”主要强调一个“度”。吃任何食物只要适度,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根据中医“火郁发之”的原则,感冒发烧的病人并不是绝对忌食辛温助阳之品。再如轻度水肿患者并不绝对忌盐,只需减量即可;糖尿病患者并不绝对忌糖,甚至在血糖过低时还要吃糖,但一定要适度控制摄糖量等。

同类推荐
  •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俗话说:“人老脚先病”。人体衰老往往从脚腿运行不灵开始。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出门坐车回家躺椅,工作时也是坐的时间多。因为脚部运动不多,加上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偏多,以致于血管患者日益增多,危害健康,影响寿命。因此,养生之道不可忽视脚部保健。中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精及元气凝聚之点。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脚上还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因此,脚部保健关系到整体健康。由于人的脚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故又被医家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胃肠病有哪些“信号”,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情志调养、经络调养、药物治疗,怎么做才能远离胃肠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胃肠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
  • 女性健康全书

    女性健康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女性——美丽着,健康着、心理保健——心态是最好的药、科学饮食——谨防病从口入、美容化妆——要美丽,更要健康、运动休闲——我运动,我健康等。
  •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写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饮食上的温饱,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膳食,达到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在饮食中不仅追求味觉的享受,更讲究食物营养的科学性,即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出品味来,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出健康来。因此,食疗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通过食物的合理调整和搭配,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强身健体,还能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望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望诊”来发现自己身体存在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反射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内在的健康情况。只要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我们的脸、手、脚、腰、背、臀,甚至是排泄物都能随时准确地给我们传递健康信号,这些信号能及时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将给你的健康增加一个保护层,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小毛病”,探究出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大患,以降低患病的概率,让自己成为健康的“预言家”,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告诉我们: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快穿:你好!男神

    快穿:你好!男神

    苏玥,普通的大学生。可她很忧伤,抬头看看天,在看看自家系统1412那逗B的样子。“宿主,你看男神来了!”某女立马转头去看,但不见男神。“男神在哪?1412”“呵呵,你猜?”苏玥头上有了井字,双手紧握。“1412,有本事你出来啊?”「对不起,你的系统1412已离线」“1412,你等着。”“哦,谁等着?”苏玥闻声,看到了男神!“你好!男神,我在等着你。”“哦。”男神笑了。某女花痴了!苏玥的快穿开始了,男神请接招!但为什么感觉怪怪的
  • 鬼泣之斗破天下

    鬼泣之斗破天下

    根据《鬼泣》游戏改编,同时也致敬鬼泣,我希望这部小说能够激起大家的热血
  • 重生成魅

    重生成魅

    一个留学生不幸的穿越重生了,一起重生的还有化身武藤兰的妖狐苏妲己娘娘东游,这条逆天之路,改变了什么.........——本书超级邪恶,女同女王萝莉御姐横行,小朋友们请捂上眼睛。※※※※※※※※※※威严,才能使人信服。隐藏在史书下的真相却往往有很多无奈。
  • 碑逆荒天

    碑逆荒天

    自混沌初开,天地而生,太古,远古,荒古,数个世纪匆匆而过,修仙之道修生百年得道者不计其数,但仙道自有终了之日,大千世界,不过轮回,只有天恒古不灭,但天又如何,天若弃我,我便逆天,额上三目,天生异象,注定他此生不凡,一块荒碑两世恩怨,睁眼看世间百态,闭目见叵测人心,恩怨情仇几时过,质问苍天破星辰,千里寻母,却不知咫尺天涯,人妖相恋,世事不容,只为她,戎马一生,若破苍穹与天斗,若知生死,且看——荒碑。
  • 丧尸主宰

    丧尸主宰

    末日天启,团圆之日,审判降临,人类的秩序被打破,丧尸横行,段星一枚土豪宅男,吃了一颗假药,身上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变化,血雨降临之日,万物觉醒,他能否杀出重围,揭开谜团呢,且看丧尸主宰!---------------------------------------------------新人新书,欢迎大家到书友群讨论,群号:539131807
  • 守护甜心之残雪飞梦

    守护甜心之残雪飞梦

    她那看似酷酷的外表,热情洋溢的心为什么为什么就这样消失殆尽,她变得冷酷无情,与守护者成为了敌人,一些人与她并肩作战,可一些人却与她为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我恨你""够了!日乃森亚梦不要狡辩了!""呵呵…我永远很你们!"
  • 东海文集

    东海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枭双雄:刘邦

    英枭双雄: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他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他是酒肆歌寮里形骸放荡的村痞浪子,他是金戈沙场上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他是捭阖斡旋于天下诸侯的纵横大家,他是知人善任创千秋基业的乱世枭雄,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同时,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从上面这些知识点深入讲述汉高祖刘邦的传奇人生。
  • 凌风断水

    凌风断水

    战国时,天下分裂,鬼谷重现江湖,不问剑术如何,只看拼杀结果,四处游历,只为寻人,在寻人途中,身陷江湖纷争......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