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8800000002

第2章 故乡·祖先·父母(2)

六十一师政委王静敏曾对进驻蒋介石故居丰镐房的师部组织科长马贝禾交代:“你们驻进去后,一定要严守纪律,谭政委(即第三野战军副政委兼七兵团政委、浙江省军管会主席谭震林)指示,对蒋介石家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得乱拿和破坏,家里原来怎么摆设的都要原样放着,不要随便搬动,免得外国记者去参观时,借口加以歪曲宣传,造谣破坏我军的声誉。”

马贝禾坚决贯彻了这一指示。他在《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回忆文章中说:“蒋介石走后,丰镐房留有一名年近五旬的老人看家,得悉我们进驻,显得很高兴,说:‘这么多房子和东西,我正愁管不了,大军进来驻,太好了。’接着,战士们和他一起,清点房子和物品……点好后把门锁上,贴上封条。老人连连点头:‘这样好,这样好。”’

马贝禾和他的战士们在驻丰镐房的日子里,从未运用过蒋介石家里的任何东西。当时西厢房的几间屋子里,放着不久前给蒋经国40岁祝寿时各地送来的火腿、香肠、名酒,没有一个人打过什么主意。尽管当时部队粮食困难,一天三餐喝稀饭,丰镐房里面存放着二十多袋大米,也没有动过一粒。该师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还亲自把蒋母墓庐查看,把看房子的人找来问了情况,交代他继续把房子和坟墓看管好,防止被人破坏。过去人们一直以为保护蒋氏遗迹是出自“三野”首长谭震林的指示,现在才进一步弄清原来是解放军最高统帅毛泽东的命令,谭则是把这一命令精神贯彻到占领溪口的部队。

保护蒋氏墓宅意义重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其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这一举措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好评,而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争取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谈判,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当时王舜祁在溪口部队工作,新华社曾派记者来溪口拍摄蒋氏墓宅的照片,以及蒋介石设在武岭学校校长室的陈设(因蒋介石自兼武岭学校校长),说是准备趁一位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机会托人带人台湾。这些照片当然引起了蒋氏父子的故乡之思,对国共两党秘密接触起了一定作用。

1959年,中共中央通过1949年国民党和谈代表、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给台湾写信,内中有两句话:“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对这两句话非常欣赏。要是没有当年保护蒋氏庐墓的命令,那么这两句话就无从写起。周恩来还针对当时美国企图分裂台湾的阴谋,在信末加了四句话:“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诸希珍重。”可谓语重心长,撼人心灵。

1978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宣传新时期的对台方针:“我们主张通过‘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接着,中央指示,修复在“文革”中遭到部分破坏的蒋氏墓宅,经过两年时间,蒋氏墓宅修缮一新,1981年10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首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讲话中,向国内外宣布:“溪口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并向蒋经国等14名台湾上层人士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回大陆家乡走走看看。

此后,许多外国记者获准来溪口蒋氏故里采访,最多一批是12国34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不少蒋氏亲友、旧部也闻讯赶来,一窥究竟。照片通过多种渠道送到蒋经国手中。据几位接触过蒋经国的人多次反馈,蒋经国拿到照片后表示欣慰,说:“这笔钱应该由我来出。”1991年溪口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蒋氏故居被国务院列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海内外游客年年超百万,1999年达160余万人次,其中来自台湾的每年数千人。

溪口在统一祖国大业和发展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应归功于毛泽东。

二、先祖和父亲

有可靠的史料说,蒋介石是五代后梁摩诃居士的后代,曾住江苏宜兴,蒋介石宋美龄曾往祖先之地拜祭,后迁浙江。其祖父开有玉泰盐铺。

据谱牒稽考,蒋介石可确认的远祖是五代后梁时人摩诃居士。蒋姓是溪口大族,《武岭蒋氏宗谱》循旧例每隔30年纂修一次。自清代以来,1691年、1716年、1737年、1768年、1799年、1827年、1858年、1888年、1918年都修过谱。最后一次大修是在1948年,由蒋介石主持,聘请吴稚晖为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实际负责修谱者是沙孟海。事毕,由蒋经国在溪口主持了“进谱”大典。

这次修谱,为蒋氏家族大书特书的,是在宁波溯寻到了一个祖根。《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蒋氏之源,出于周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旧谱只收到五代时始迁到明州(宁波古称)的蒋光、蒋宗霸父子,由此逆推上去的一大段世系,则“于史无证”,未可尽信。武岭蒋氏从宜兴迁来,旧谱及《宜兴县志》皆有记载。东汉时,蒋澄,住宜兴,封■亭侯。至今宜兴蒋澄墓尚存。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往祭拜。宜兴蒋氏,传至晋时,始迁台州,传至五代,有蒋显者,任四明盐官,其子就是蒋光,在明州定居下来,生二子,长名宗祥,次即宗霸。

蒋宗霸,字必大,五代后梁时人,一说周显德初人,曾任明州评事,后罢官,生一子。宗霸慈善温谨,口诵“摩河般若波罗密多”,故乡人称为蒋摩诃。他结庵于小盘山,自称“摩诃居士”。据延祐《四明志》等志书载,当时有游方僧居于奉化岳林寺,叫布袋和尚,带着个布袋,昼夜不离身。蒋摩诃心以为奇,拜他为师,跟着他云游了3年。一天,到福建长汀,师徒俩同浴于温泉,蒋摩诃突然看见布袋和尚背上有眼炯然,大奇,惊叫起来,说:“和尚是佛也!”布袋和尚便对他说:“吾被汝所窥破,当去矣!吾以布袋赠汝,俾子孙代代为衣冠家。”回到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就坐在寺东大石上圆寂了,葬于后山。据说,后来有人去四川,路上却碰到了布袋和尚,吓了一跳,布袋和尚请此人带话给蒋摩诃,说:“相见之日已近,愿自爱!”此人回到奉化岳林寺一看,只有禅杖净瓶而已。找到蒋摩诃,把所带口信告诉他,摩诃道:“我已知之。”一天,遍访亲友告别后,无病而终。

这个故事《宁波府志》、《奉化县志》都有大同小异的记载,流传较广。大致蒋摩诃曾师事布袋和尚,虔诚信佛,是事实,其他怪异情节,则为后人添枝加叶的神话传说。

摩诃居士墓在宁波东乡小盘山。蒋介石回乡时,常上山祭拜这个远祖。蒋介石祖父斯千笃信佛,蒋母王氏亦信佛,发妻毛福梅尤信,并出资于1931年在溪口镇北建有“摩诃殿”,常驻殿诵经,毛氏罹难后,蒋经国将她葬于摩诃殿侧。

蒋宗霸一支,传至北宋神宗时,有蒋浚明者,始迁奉化禽孝乡三岭。蒋浚明,字彦昭,拜大理评事,迁尚书金部员外郎,因上书谏罢新法,遭谪,受无为军司户,改建康户曹,累赠金紫光禄大夫,人祀乡贤。蒋浚明子蒋璿、蒋琉,均登进士,其故里在联桂坊(宁波白水巷),其坟墓在奉化禽孝乡三岭。

其后传至元末,有蒋仕杰者,始迁武岭(溪口)。因此,追溯蒋氏远祖,蒋光、蒋宗霸父子应是可以确认的宁波祖籍之源,蒋介石自称“迁四明第二十八孙”就是从“摩诃居士”算起的。对于“摩诃居士”,蒋家后人尊称为“摩诃太公”。

大凡修谱,列举世系,总要找一个有来头的祖根,以示荣耀。蒋家祖宗,以蒋浚明的“金紫光禄大夫”最为显赫,故蒋家祠堂的祖宗牌位即从蒋浚明供起。

蒋家排行,自25世起为五言四句,即:“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蒋介石的曾祖祁增,字怀盛;祖父斯千,字玉表;父名肇聪,字肃庵。蒋介石为溪口蒋氏世系28世周字辈,故其谱名为周泰(初为周健)。在蒋介石的曾祖蒋祁增时,蒋家五房中的第三房分为新三房和老三房。蒋祁增是新三房的祖宗,其下依次为蒋斯千、蒋肇聪。

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生于1814年,卒于1894年。自蒋介石的16代太公蒋仕杰从三岭迁至武岭,世代以务农为业,至蒋斯千开始弃农经商。他在溪口镇上开设一家以经营盐、酒、石灰为主的商店,店名为玉泰盐铺。

蒋斯千的盐铺是溪口镇上唯一经营官盐专卖的店铺,内挂着官盐的招牌。盐是从宁波批发来的,石灰是由富阳运来的。后来,还经销大米,从安徽芜湖贩来。同时酿酒兼营糟坊,经营范围并不小。主要销售对象是溪口以西的雪窦山民,也做本街生意。大约在1862年(清同治元年)前后,太平军一度克复宁波府属各县。由于战争的影响,溪口商业一蹶不振,玉泰盐铺也停了业。以后,随着局势的安定,蒋斯千又多方筹资恢复了玉泰盐铺。其时,蒋斯千已届知天命之年,疏于店务,于是就把玉泰盐铺交给精明能干的儿子肇聪经营,自己坐享清福,安度晚年。

蒋斯千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也略懂医道,常入山采药,为乡人治病,口碑甚佳。蒋介石的幼年时代,都是在祖父身边度过的。蒋斯千对这个孙子颇为疼爱,为之起乳名瑞元,关怀备至。蒋斯千的乐善好施,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这位祖父十分尊敬。

蒋介石8岁那年,祖父蒋斯千过世,葬于溪口镇北石鳝岙幡竿丘,享年81岁。

蒋父蒋肇聪聪明精干,但人又极其油滑,在溪口有个不雅的诨号,叫埠头黄鳝。

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生有二子,长子肇海嗣于无后的斯水,次子肇聪,承顶三房。蒋肇聪即蒋介石的父亲,字肃庵,小名明火。

蒋肇聪精明能干,20刚出头就从蒋斯千手中接办玉泰盐铺店务,治理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家业由此而为小康,在溪口镇上成为十甲户之一。除盐铺外,尚有薄田30余亩。蒋肇聪在溪口有个不雅的诨号,叫埠头黄鳝,意极油滑,别人占不到他的便宜。

蒋肇聪,从小能说会道,且识文断字,又是溪口望族之后,故常为邻里调解讼事纠纷,并仿其父,时有施惠于桑梓的善举。

蒋肇聪的发妻是白岩村人徐氏,生子介卿、女瑞春,于1882年病故。时年蒋肇聪40岁,正是中年丧偶。不久,蒋肇聪续娶萧王庙镇人孙氏,不到二年,孙氏又死于时疫,并未留下子女。1886年,蒋肇聪聘迎了寡居的葛竹村人王氏为继室,生子瑞元、瑞青,生女瑞莲、瑞菊。

蒋肇聪生于1842年,卒于1895年,享年54岁。蒋肇聪过世那年,蒋介石年仅8岁。蒋肇聪对子女要求一向严厉,蒋介石对此印象非常深刻。1918年,蒋介石在追述乃父事略时曾颇具感触地说:

吾九岁而丧父,今几二十年,未尝须臾忘吾父未殁时之言也。吾父之殁也,吾毋王太君在侧,吾父顾吾及幼妹,指谓吾兄曰:“尔弟妹幼,吾死后,尔后必哀痛不自胜,尔年长,其能尽孝致友以慰吾心耶!”吾兄承涕自任,乃瞑。呜呼,痛哉!吾父性刚直,处事公,接物以诚,容貌毅重,自持勤俭,其所以训亦若是。方吾始就傅时,吾父引而训之曰:“吾少承先人业,不克服劳于国,然犹冀于乡党施教育,娇去敝俗,今者吾当尽力,使亲族敦睦,闾闬无惊,而尔辈得一意读书,异日倘有所成,亦可稍补吾憾也已。”暨晚岁,则爱吾兄递逾切,而督责亦愈严。

蒋肇聪死时,其继室王氏一寡妇之身,抚养一群稚龄的儿女,无力大办丈夫的丧事,一直拖延到1913年,才由蒋介卿、蒋介石兄弟两人将其亡父与原配徐氏、继配孙氏合葬于锦溪村北桃坑山右蟹钳。

三、慈母严师王采玉

蒋母王采玉年轻时曾入紫竹庵为尼姑。有一相士称她有福相,能生一贵子,其后定能光耀无比。23岁时还俗,嫁与蒋肇聪为继室,其为人温和朴实,通情达理。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奉化葛竹人,生于1864年,卒于1921年。

在浙东四明山南面,奉化与嵊县接界处的剡源后川上游,有一四山环抱的盆谷小村,名曰葛竹。庐舍缘山而筑,坐山状同交椅,向有“金交椅”之美称;前面排峰数簇,形如笔架,又有“仙笔乡”的雅号。一湾溪水,村前东流,景物幽胜。

葛竹原属嵊县管辖,1950年按地形水流划归奉化。初为奉化县葛竹人民公社葛竹大队,现为斑竹乡葛竹村。

据1933年的《葛竹王氏宗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王采玉的远祖王爽,自奉化连山乡迁至葛竹村落户,稼穑为业,一连六代单传,直至第七代子孙王庆亨,才生有四子:长子永吉为大房始祖,次子永俭为二房始祖,三子永全为三房始祖,四子永强为小房始祖。至今大房仅有一家住在葛竹;二房都已迁往外乡;只有三房和小房支脉旺盛,滋繁百余户,600余人。

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是葛竹三房的第16代子孙,是清朝的迪功郎,生有三子二女,长子王有则,次子王有模,幼子王有金,都是国学生。王毓庆收购笋干等山货,运至宁波求售,无人问津;后来转运至苏州,竟以高价脱售,因以贩卖营利所得,在葛竹建造一所住宅,后为有则、有模、有金所共有,至今虽破旧不堪,屋形尚存。这就是王家祖宅,王采玉的出生地和蒋介石幼时常来的外婆家。

王有则(公元1820-1882年),曾屡次应试,但都没有取得功名。初娶欢潭姚振昌之女为妻,生三子一女;续娶妻仍姓姚,生有二子一女,子名贤钜、贤裕,女居长,即王采玉。

王采玉,聪明伶俐,幼承父教,稍识文字,尤精于女红。但是生不逢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庭人口众多,家道中落,祖遗的田产已所留有限,王采玉帮母亲纺纱织布,贴补家用,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王采玉18岁嫁于跸趾曹家田俞某为妻。俞某性情暴躁,往往因一点小事发脾气,引起争吵,有时甚至打骂。结婚的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几个月后,孩子突患急症,施救不及而夭折。祸不单行,到了这年秋天,丈夫身染时疫而亡,随后王有则亦病故。夭子丧夫亡父,这一连串的打击,使王采玉对生活心灰意冷。她曾回娘家与中年孀居的母亲住了一段时间,光景颇为凄惨:前母所生的3个哥哥,一个早死,两个已成家分居;同胞的2个弟弟,贤钜不争气,十几岁的年龄,成天赌博,贤裕有先天性神经病,还在读书,全家入不敷出。不久,葛竹附近金竹庵管理香火的老尼去世,王采玉决意带发修行,遁入空门。

同类推荐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翻译家周作人论

    翻译家周作人论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他60余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曾与其兄鲁迅一起提出并倡导过先进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且躬行译业,成就卓然。本书运用文本分析与点线结合等多视角研究方法,对周作人的译事和译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是一部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家事的作品,内容包括三兄弟的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家务事等方方面面。该书没有学术书籍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完全着眼于周家后院生活的叙述,涉及多位女性,包括鲁迅原配朱安,周作人夫人信子,周建人夫人芳子以及许广平、王蕴如等。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视角选择了周氏兄弟身上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没有被打上印记的光鲜明丽,却有不刻意隐藏的真实,书中隐秘的故事和谜题,值得回味。
  • 四时花开

    四时花开

    2004年,在受众日益深度的文化需求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开设了一档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可凡倾听》。2005年,《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第一本《表情攻略》问世。2014年,《可凡倾听》迎来了播出十周年纪念,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四时花开》这本书也成为《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的第十本书。
热门推荐
  • 16岁的梦

    16岁的梦

    现在的电视剧,牵个手、两三个眼神交换就能说下我爱你,你们信吗?16岁的第一次尝试,以剧本的形式,当作电视剧。可能就没有小说那么精彩了强拆、留守儿童、商战,交织在一起会怎样呢?在激烈的商战中,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远,不同的价值观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两位主人公就在这潭淤泥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选择,他们会成功吗?能够厮守吗?还是最终沦为家族联姻的牺牲品?王子与灰姑娘的差距能够减少吗?中国的电视剧都是拍好了结局,接受观众的吐槽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的作品,我想挖掘人物内心深处,而不是只负责把故事讲完。我也不想挂羊头卖狗肉,只是利用他们的身份,一味的言情。日久生情,两位的心就是一点一滴,慢慢靠近的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踏天无痕

    踏天无痕

    大燕帝国三十六王侯之族的姚氏宗子姚兴犯下大罪,修为被废,记忆抹除,流放到边陲投靠舅父,从天之骄子如日中天的云端跌落,沦为二流宗门太微宗最低级的道兵弟子,在一次意外中摔落山崖而死
  • 风随

    风随

    不同位面,王子与底层打拼者的不同身份虚拟网游世界、现实都市、玄幻追风王国的结合云生以其独有魅力吸引了一片强大的11美女们最终的命运将如何?云生将会达到怎样的高度?《风随》为你娓娓道来!
  • 庶女攻略:公主很腹黑

    庶女攻略:公主很腹黑

    莫椟,庶出公主,素衣如雪,凤羽铠甲,英姿飒爽,拒绝活在权力下的爱情,自由自在的身体才配拥有爱情,她抛弃国家民族道义,远嫁他国,就便是罪人又如何?她只是为顺应历史,顺应自己的情感?国破家亡之时,又该如何结局?又该阻拦还是随其身旁铁骑踏足?
  • 阴婚难挡:鬼物老公超正点

    阴婚难挡:鬼物老公超正点

    天生文静淑雅,温柔善良的我,不知怎么的突然走起了霉运。先是夜夜做春梦,醒来身边又无一人。接着出门又被车撞,还有一个长得人模鬼样的人竟然主动要负责!好吧,看在现在的人总算还能碰到个有良心的份上,负责就负责吧,你给个万二八千的,我去趟医院就好了;可速,麻蛋,他名正言顺的让本姑娘签了一个名字不说,还要以身相许?借尿遁逃走了的我,逃开了当时,却逃不开已经成为事实的命运,我被一只霸道鬼给阴婚了!麻蛋!!麻蛋!!麻蛋!!这只霸道鬼,竟然还要洞房?
  • 如果时光倒流那时

    如果时光倒流那时

    “夏若,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一定对你一见钟情。”“夏若,你真是一个很好的姑娘,我很喜欢你。”本编第一次写青春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
  • 异界盗仙

    异界盗仙

    道可盗,非,常盗也。纵横异界的一代盗王,在一次窃取古宝之时被九色神雷劈死,带着古宝之魂卷入时空逆流,穿越到一个被偷情妻子害死的私塾先生身上,展开了一场阴谋与算计,阴险与杀戮的盗王传奇。热血激烈的战斗,狠辣决绝的杀戮,顶级天才之间的碰撞,武者,仙修,灵士,魔徒......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展开了一场杀与被杀的角逐,一场或成王败寇的征途。
  • 今夜秋未眠

    今夜秋未眠

    相守不是最后的结局分开并不意味着最终的结束不是不爱,只是深爱,向来情深缘浅!只恨缘分不够深,爱情不够坚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勇士

    勇士

    晚风吹拂,夕阳殷红,武墓陵园那高大的松柏树簌簌作响,似乎在为逝去的勇士低低的哭泣!唐立的心情沉重,眼睛里噙满了泪花,捧着一束鲜花默默的经过每一座墓碑深深的鞠躬行礼!